地球演化历史-石油枯竭

发布时间:2010-06-13 11:03: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球演化历史——石油真的会枯竭吗

摘要:像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最终将面临枯竭的风险。便捷和廉价的石油时代无疑已一去不复返,频繁发现大型油田的年代已成过去时。

在当前这种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流行的时刻,对于石油时代的终结的回答非常简单:显而易见,像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石油也是越用越少的能源,而且最终要面临枯竭的风险。然而,欧佩克创始人扎基亚马尼曾在无数场合不无幽默地评论指出:“石器时代的终结并非源于缺少石头,同样石油时代也不会因为石油枯竭而消亡。”这一说法过分夸张,但可能的现实情况却是,无论是亚马尼不合时宜的话,还是“石油悲观主义者”的预言都无法完全解释异常复杂和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当前状况。

石油是否枯竭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全球需求的变化、技术知识和价格。

关键词:石油枯竭、储量、开采、高需求。

像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最终将面临枯竭的风险。便捷和廉价的石油时代无疑已一去不复返,频繁发现大型油田的年代已成过去时。

在当前这种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流行的时刻,对于石油时代的终结的回答非常简单:显而易见,像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石油也是越用越少的能源,而且最终要面临枯竭的风险。然而,欧佩克创始人扎基亚马尼曾在无数场合不无幽默地评论指出:“石器时代的终结并非源于缺少石头,同样石油时代也不会因为石油枯竭而消亡。”这一说法过分夸张,但可能的现实情况却是,无论是亚马尼不合时宜的话,还是“石油悲观主义者”的预言都无法完全解释异常复杂和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当前状况。

一、石油储量呈减少趋势是客观存在

欧佩克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11880亿桶,在世界上的分布极不均衡,而占世界石油总消费63%OECD国家的储量仅占世界的8.3%。石油的这种特殊的地理分布的特性决定了其供给不会迅速增长。像其他数据一样,这组数据也并不准确,但是最起码它指明了使用当前技术条件和成本可采的常规原油数量。至于全球原油生产量,截至2006年底达到每天8170万桶。

支持石油枯竭论的人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可替代逐渐枯竭的现有油田的疑似油田的数量很少。的确如此,便捷和廉价的石油时代无疑已一去不返,频繁发现大型油田的年代也已经过去,而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美国,其开采率和储量近20年来无法补救地一直没有停止一路减少的趋势。甚至在伊朗发现的南帕尔斯天然气田和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油田也引发了地缘政治问题。按照当前的消费速度,如果想要满足到2015年的需求就必须在目前的产量基础上每天再增产大约6000万桶。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因为那将意味着需要再发现和开发出十几个北部油田规模的新油田。

二、非常规石油开采提上日程

但是即便常规原油减少,也不能因此而断定石油时代的终结已经来临。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指望其他非常规的石油。直到目前还被视为不可开采的非常规石油已经变成了一种必须的可能目标。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现的油砂,其储量可能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目前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但是油砂开采首先需要从地下挖出油砂岩石,然后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化学方式将岩石中蕴含的沥青提取出来,这些沥青经过进一步提纯与炼化方能转化为可在炼油厂进行加工的石油。这一过程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正在等待开采和进入商业渠道,前提是现任政府的政策能够允许必要的庞大投资加入,以应对这一技术难题。深海或超深海原油也是类似情况。当前开采墨西哥湾、北海、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或安哥拉等地原油时遇到的技术困境根本无法与开采超深海油田相比。实际上,巴西在东南部桑托斯市附近发现的图皮油田是一个蕴含着大约80亿桶原油的超深海油田。油田的大部分都处于2000岩层以下,深度达到6000,其中2000是海水。这样一个特殊油田的开采成本绝不会低于500亿美元。

几年前,一直有效开采北海油气资源的挪威宣布在最北端的水域内极其可能存在着油气资源,如巴伦支海,这将是对极地石油的补充。目前,仍很难估算出所有这些储量的可开采潜力,但是这并不能阻碍各北欧大国将目光瞄准在北极地区,将其视作重要的资源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里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例如俄罗斯,已经将其国旗插在了北极的深海区,以此划定领土,对这一区域的界定和经济开发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国际纠纷。

三、石油枯竭取决三大因素

石油是否枯竭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全球需求的变化、技术知识和价格。无论来源于哪里的估算都指明了同一结果,即未来12年内的世界能源需求将以接近每年2%的速度增长。国际能源机构在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将世界能源需求的年增长率定为18%,到2030年世界能源消耗量将剧增55%。在这一可预见的能源需求增长中新兴国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该机构予以特别关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将负担80%的需求增长,中国的能源进口量将增长4倍,印度3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量将趋于平稳,能源的有效利用将起到遏制需求的作用。

为满足运输而增加的能源需求构成了石油消耗量的主角,虽然无论是汽车还是飞机都从根本上改善了对燃料的消耗,但增长将继续。

如果对技术问题加以浅显地概括,就必须强调在石油生产的各个阶段,即勘测、钻探、开发远海油田和生产阶段中均引进了各种完善技术。

最后是价格因素。199811月,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是每桶不到10美元,2008227已经达到100美元,即使最悲观的人士也没有预料到油价会这么早就达到这个高位。

无论未来油价如何发展,大家都寄希望于这一水平能让我们有机会寻找替代解决方案。

四、谈石油枯竭为时尚早

能源专家认为,石油时代的终结并非近在咫尺,目前也无法预见到。现在就谈石油枯竭为时尚早,但不管怎样人类都逃不脱这样一条金科玉律: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事,还要提前顾及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当然还要依赖我们的经济能力和理性。

“短缺”的确存在,这在油价上已经体现了出来。与1973年石油危机时相比,当前的石油市场供应更加紧张。在这个高风险的市场上,从政治动荡到飓风等一系列风险都能使油价飙升。此外,能源短缺的阴影并非仅存在于石油领域。天然气也供不应求。甚至曾经为我们提供了半个世纪电力的煤炭的供应也由于热浪席卷所造成的电力紧张而受到制约。

然而最受关注的依然是石油的供应。在需求增长的推动下,60美元左右一桶的价格造成了对即将来临的石油短缺的恐慌——全球石油将在510年内消耗殆尽。据称这种短缺还会因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日益增长的巨大石油需求量而雪上加霜。

但是这种恐惧并未从石油基本供应方面得到证实。最近在我的同事彼得·杰克逊和罗伯特·艾沙的领导下,我们对石油生产能力逐个油田地进行了实地勘查,所得出的结论与前述观点大相径庭。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石油供应设施建设。从2004年到2010年,世界石油生产能力(不是指实际生产量)能够增长20%,从8500万桶/天增至1.01亿桶/天。未来五年多的产能增长将缓解当前石油供需压力。

五、廉价石油时代已经终结

关于石油将要耗尽的警告越来越多。快速增长的油价似乎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可能很快超过供应,因而有人宣告廉价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当然,也存在不同意见,认为石油百年无忧,只有投机,没有危机。对于埋在地下的资源,因不能确切知道其储量,而且存在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有争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国际石油价格今年曾触及每桶70美元,近期仍维持60美元左右,似乎验证了前者的观点,那么为什么廉价石油的时代即将终结?

  对于石油的忧虑总是同原油的储备与开采有关。据地理和石油专家的估计,地球上的原油储量可能有68万亿桶。容易开采的地层,开采率可以达到60%;贫瘠的地层,开采率可以减到8%-10%。根据美国能源署统计,全世界的平均石油开采率为35%40%,也就是说以目前的技术,只能探明提取大约总量的一半,即3万到4万亿桶。人类已经用掉了最容易获得的1万亿桶,能用的石油可能还有2万到3万亿桶,其中已探明的约1.1万亿桶。而油田越大越容易先勘探到,并且大油田占了原油储量的绝大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探明率会呈下降的趋势,探明的油田的储量也会减少。在过去的十年里,这种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虽然有技术进步,石油成本还在不断提高,价格当然也会随之上涨。

  但是,成本增加并不能解释目前的高油价,至少无法解释近两年油价的飙升。事实上,现在世界石油成本(包括勘探和开采成本)仍很低。欧佩克的产油成本仅为6美元/桶,全球平均也不到15美元/桶。有专家甚至断言,长期开采成本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30美元/桶。近期石油价格翻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石油的稀缺预期。历史经验证明,石油需求小幅稳定增长不会导致油价大幅攀升。每一轮油价跳跃性大涨,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主要由于欧佩克联合限产和伊朗大幅度减产,导致石油供应中断。1990年石油危机的根本原因也是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在影响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因素中,需求快速增长是主要原因。

  近两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而短期全球石油增产能力难以跟上需求增长的速度,结果导致供不应求。从19992002年,世界石油需求年平均增长只有1.1%,而2003年和2004年迅速提高到1.8%3.4%,比前10年的增长速度快了两倍。2004年增长量为近30年最大,尽管美国仅增长了2.8%,但中国和印度分别增长了15.8%5.5%,这让买家和卖家都大吃一惊,也毫无保留地直接反映在石油价格上。

  高需求引起的短期的供不应求不会使油价高居不下。高油价可以导致产能增加,一旦供需平衡,价格就会自然回落。但是,当这种高需求转变为中长期稀缺预期,廉价石油的时代即将终结。作为成熟经济体,美国中长期石油消费量增长不会很快;但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油耗低,需求后劲大,现在的石油消费只不过是刚刚开始。有人预测到2010年,亚洲日进口石油将达到2000万桶,是美国目前的两倍。很多人认为,推高油价的罪魁祸首是投机,而投机利用的正是稀缺预期。但投机通常是短期行为,因此单单投机不足以终结廉价石油时代。

  除了需求的高速增长,稀缺预期还取决于对如何满足高需求增长的判断。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时间与其消费速度成反比,这是常识,但人们会被高基数时的低消费增长率所迷惑。石油储备的静态生命长度指根据目前消费量计算的维持时间,而其动态生命长度是包括年增量计算的维持时间。在高基数情况下,资源储备既定,将石油资源的静态生命长度动态化,即使用最保守的消费速度,生命长度也将快速缩短。世界用完第1万亿桶石油花了146年,用完第2万亿桶却只需25年时间。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在低基数的情况下,2%的增长率不会对价格带来压力,供给稍微扩张就够满足需要。但是,以2004年世界300亿桶的消费量计算,2%的需求增长要求供应量增加6亿桶,约为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60%

油田通常在开采大约一半储量之后产量下降,只有找到新油田并且储量相当,才能维持或提高目前的原油产量。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里海的卡沙甘等几个开发前景不错的油田外,并没有重大的新发现。现在石油公司每年找到的新油源只有120亿至150亿桶,不足以推迟石油生产相对低迷的状况。

六、石油真的会枯竭吗?

不会!亚当夏娃的遗产有几亿年的积累,人类对石油的开发能力还仅仅触及表层。真正的现实是:石油不再是廉价原料,当前的能源危机并非石油枯竭的危机,而是用廉价石油为原料生产大众消费品的危机。

上个世纪70年代,当油价从1.35美元起步并在几年内升到19美元之时,曾经有专家预测说,油价如果上升到40美元之上,世界经济就会崩溃。而今天,油价一度高达147美元,世界不是依然存在吗?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启动了一轮石油勘探和开发热潮,然而此后的几十年,全球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并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人们不得不在两位数的油价水平上讨价还价,放弃了勘探开发的努力。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三位数油价的时代,价格调节供求的"无形之手"将再次启动新一轮石油勘探和开发热潮,预期供给将会上升。同时,把石油当作奢侈品原料的"传统智慧"也将再次启迪人们对消费欲望的约束,预期需求将会下降。这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次深刻变革,也将是全球资源储备的另一次结构调整。

作为亚当夏娃的子孙,我们早就应该为亚当夏娃的遗产纳税,过度放纵的欲望必然带来相对有限的稀缺。这样看来,我们还是让市场来约束消费欲望,让价格来刺激资源供给,在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寻找化解能源危机之道吧。

马克思当年曾预测,在世界大同之日人们会用黄金做厕所,这个预言没有实现,黄金已经是稀缺资源。同样的,人们也不会用钻石做窗户。在石油升级为奢侈品的今天,我们就不应该用石油来满足大众消费,再用税收和企业的利润来补贴消费者。如果说油价暴涨是对人类理智的呼唤,那么经济危机就应该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张抗.油气田的生命周期和战术战略接替[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2289.

[2] 冯连勇,赵林,赵庆飞,.石油峰值理论及世界石油峰值预测[J].石油学报,2009,27

[3] 王思聪,冯连勇,赵林.石油峰值问题及油气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中外石油专家石油峰值理论要论评析[J].石油科技论,2009,

[4] 张抗,周总瑛,周庆凡.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M].北京:地质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2008:1277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c6bd6a561252d380eb6e2a.html

《地球演化历史-石油枯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