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对比阅读9篇(附答)

发布时间:2020-01-07 10:37: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出师表》对比阅读9篇·学生版

1.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

己爱民 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2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节选)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庶竭驽钝

谓为信然 大义于天下 遂用猖蹶

2)翻译下列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自古以来,诸葛亮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谋略为世人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俗语等不胜枚举,请列举其中两个。(典故、成语、俗语等均可)

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朝开济的忠臣诸葛亮华发早生,忧思忡忡。北伐之前,他写罢此文,“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你认为此时诸葛亮内心会涌动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

3

【甲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自《出师表》)

【乙文】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用事者:管事的人。加兵:兴兵侵犯。国赋:国家的税收。

1)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恢弘志士之气 C.平原君怒,将杀之。 D.以塞忠谏之路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

付有司论其刑赏

B塞忠谏之路也

法治之

C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

而君贵戚

D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民富府库实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4)划分句子结构,每句限划两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5)两篇短文里都涉及到了劝谏的艺术,甲文中诸葛亮在表中注重   ;乙文中的赵奢在劝谏中注重   

6)关于古文里劝谏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人物故事,任意举出两例,并说说你的启发。

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骢,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別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仰於官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阅读[][]两文,结合文意,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5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辟:打开。聪:听力好。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壅(yōng)蔽:隔绝蒙蔽。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询刍荛

试用昔日《出师表》

B.捐隔疏贱而偏赵高

愿陛下亲之之《出师表》

C.太宗甚其言

王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D.昔唐、虞之

援疑质《送东阳马生序》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4)比较【甲】【乙】两文,两文中臣子都向主提出了建议,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文中提出的相同的建议和不同的建议。

相同的建议:   

不同的建议:   

6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或尽粟一石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

先帝之曰能

C.策之不以其

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宠为督

管夷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B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刑赏(《出师表》)

C.骈死槽枥之间

有亭亦然临泉上者(《醉翁亭记》)

D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7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悉咨之徒

有先生也

B.有所广

不治将

C行淑均

险躁则不能冶

D.必能使阵和睦

2)下列词语中的“节”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节气 B.礼节 C.节操 D.节奏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诸葛亮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中体现了他为政、为人、为学的智慧,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5)下面的书法作品是岳飞手书《前出师表》。请结合链接材料中关于岳飞书写的背景介绍欣赏作品,从笔画、结构、章法、内在精神等方面任选其一,说说你的感受。

【链接材料】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注:[谒武侯祠]拜谒诸葛亮的庙堂。



8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表:指上表建议。廖立、李严:蜀汉之臣。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陟罚否:   悉以之:   亮卒: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宗房玄龄等曰

太守谁(《醉翁亭记》)

B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

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病而死

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

9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谓计将安出(徐庶)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大义于天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    

乙: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出师表》对比阅读9篇·教师版

1.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己爱民 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D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种。躬:亲自,亲身;

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句意为:克制自己爱护百姓。约:克制;

句意为:全部靠官府供给。悉:全部,都。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内”,家里;“外”,外边。

句子译文是: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里有多余的财物,在外有剩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A.主谓间停顿。正确;

B.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臣,并列关系要略作停顿。正确;

C.承接关系要作停顿。正确;

D.“臣身/在外”应划分为:“臣/身在外”。故不正确。

故选:D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从“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第一问:由甲文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和乙文的“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可以看出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第二问: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建议的现实意义显而易见: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答案:

1)亲自,亲身;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克制;全部,都。

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里有多余的财物,在外有剩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D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2.【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节选)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庶竭驽钝谓为信然大义于天下 遂用猖蹶

2)翻译下列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 欲信大义于天下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用原文语句回答)

4)自古以来,诸葛亮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谋略为世人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俗语等不胜枚举,请列举其中两个。(典故、成语、俗语等均可)

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朝开济的忠臣诸葛亮华发早生,忧思忡忡。北伐之前,他写罢此文,“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你认为此时诸葛亮内心会涌动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句意为: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驽钝:平庸的才能。

句意为:说确实是这样;信然:是这样。

句意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信:通假字,同“伸”伸张。

句意为:就因此失败;猖獗:失败。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两个“以”:把、用;效:任务。句意为: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句中重点词有:见:拜访;致:招致;顾:拜访。句意为: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可知,刘备的政治抱负是:欲信大义于天下;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本题考查的是积累,解答这道题需要依靠平时多积累。要求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写出两句即可,不要出现错别字。

5)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如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中可知,希望刘禅治理好国家,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答案:

1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平庸的才能;是这样;同“伸”伸张;失败。

2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欲信大义于天下;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示例: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三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5)希望刘禅治理好国家,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3

【甲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自《出师表》)

【乙文】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用事者:管事的人。加兵:兴兵侵犯。国赋:国家的税收。

1)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恢弘志士之气 C.平原君怒,将杀之。 D.以塞忠谏之路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

付有司论其刑赏

B塞忠谏之路也

法治之

C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

而君贵戚

D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民富府库实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4)划分句子结构,每句限划两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5)两篇短文里都涉及到了劝谏的艺术,甲文中诸葛亮在表中注重 情感 ;乙文中的赵奢在劝谏中注重 说理 

6)关于古文里劝谏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人物故事,任意举出两例,并说说你的启发。

【解答】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之:的。

B.句意为: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之:的。

C.句意为:平原君愤怒,将要杀赵奢。之:代词,指赵奢。

D.句意为: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之: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宜:应该。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宜:应该。

B句意为: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以:来。句意为: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以:凭借,依靠。

C句意为: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为:做。句意为:您贵为王族。为:是。

D句意为: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句意为:百姓富裕且国库充实。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故选:A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遗:给予。

句意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句中重点词有:以为:认为。贤:贤能。使:任用。大平:非常顺利。

句意为: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4)本题要结合文言句子来分析。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句意为: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根据句意,前一句“而”字连接两个表示转折关系的意思,所以在“而”前停顿。“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意思是: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危急存亡之秋也”关系密切,所以在“诚”后停顿。

句意为: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平原君家不肯出,其中“平原君家”是主语,“不肯出”是谓语,所以在“家”后停顿。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对比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劝谏时侧重于情感。乙文赵奢在劝说平原君时侧重于说理,通过阐述平原君的地位以及平原君与朝廷的关系,达到劝谏的目的。

6)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解答时需要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古代臣子劝谏君主的故事有很多,需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不管是直言劝谏,还是讽谏,或是动之以情,或是晓之以理,劝谏都是需要讲求艺术的。

答案:

1C

2A

3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5)情感 说理

6)邹忌采用讽谏的方式劝说齐威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孟子通过臣子扔下儿女自己去游玩以及监狱官管不好他的下级为喻,说明不管是谁都要尽责任,然后希望君主也要尽责任管理好国家。劝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管是直言劝谏,还是讽谏,或是动之以情,或是晓之以理,劝谏都是需要讲求艺术的。

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骢,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別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仰於官 都、全 

 死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阅读[][]两文,结合文意,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句意为: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

句意为: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悉:都、全。

句意为:到了他死的时候。卒:死。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受任,接受任务;之,的;奉,奉行;命,使命。句意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急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句中重点词:若,如果;之,的;以,来;负,辜负。句意为: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甲文“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忠诚、知恩图报的性格。乙文通过诸葛亮的遗嘱,明确他勤俭,清廉。

答案:

1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奔走效劳;都、全;死。

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急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3淡泊名利;如甲文中诸葛亮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知恩图报;先帝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征询对时局大事的意见,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为国家鞠躬尽瘁;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生为国,尽心尽力;清正廉洁;在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表明自己内无余财、外无兼职营生。

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辟:打开。聪:听力好。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壅(yōng)蔽:隔绝蒙蔽。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询刍荛

试用昔日《出师表》

B.捐隔疏贱而偏赵高

愿陛下亲之之《出师表》

C.太宗甚其言

王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D.昔唐、虞之

援疑质《送东阳马生序》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4)比较【甲】【乙】两文,两文中臣子都向主提出了建议,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文中提出的相同的建议和不同的建议。

相同的建议: 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不同的建议: 严明赏罚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重点字的翻译:乃,才。句意为: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

重点字的翻译:是故,因此;必,一定。句意为: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不同,前句句意为: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于:向。后句句意为:从前任用的时候。于:在。

B.相同,前句句意为: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信:相信。后句句意为: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信:相信。

C.不同,前句句意为: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善:赞赏。后句句意为:大王说“好”。善:好。

D.不同,前句句意为: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理:治理。后句句意为:提出疑难,询问道理。理:道理。

故选:B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停顿。作答此类问题,要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前提下,分析各个词语之间的语意远近,才可正确划分。

句意为: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根据句子意思停顿划分为:隋 / /

4)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的理解。

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乙文中魏徵给太宗提出了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的建议,两篇文章相同的建议是广开言路和亲贤远佞,不同建议为严明赏罚。

答案:

1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

2B

3)隋 / /

4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严明赏罚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一或尽粟一石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

先帝之曰能

C.策之不以其

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宠为督

管夷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B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刑赏(《出师表》)

C.骈死槽枥之间

有亭亦然临泉上者(《醉翁亭记》)

D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食”,顿;第二个“食”,同“饲”,喂。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B.第一个“称”,称道;第二个“称”,称赞。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C.第一个“道”,正确的方法;第二个“道”,说。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D.两个“举”都是“推举”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第一个“其”,表示诘问,难道;第二个“其”,代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则”都是“这样”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且,尚且;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句意为: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句中重点词有:良实,善良诚实的人;是以,因此;简拔,选拔。句意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分析正确。

C.乙文重在晓之以理,“乙文重在抒情”分析不正确。

故选:C

答案:

1D

2B

3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4C

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悉咨之徒

有先生也

B.有所广

不治将

C行淑均

险躁则不能冶

D.必能使阵和睦

2)下列词语中的“节”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节气 B.礼节C.节操 D.节奏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翻译: 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4)诸葛亮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中体现了他为政、为人、为学的智慧,说说你从中获得了

哪些启示。

5)下面的书法作品是岳飞手书《前出师表》。请结合链接材料中关于岳飞书写的背景介绍欣赏作品,从笔画、结构、章法、内在精神等方面任选其一,说说你的感受。

【链接材料】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注:[谒武侯祠]拜谒诸葛亮的庙堂。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

A句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以:拿;只因为有先生。以:因为B句意: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益:好处;不治疗将更加厉害。益:更加C句意: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性:性格;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性:性格D句意: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行:军队;.于是就去占卜:进行故选:C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例句的意思是: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节:节操。A不相同

B不相同。

C相同。

D不相同。

故选:C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后汉:东汉。 所以;…的原因句意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答题围绕“交友;诚信;责任感、使命感;节俭;为学”等即可。

交良友宁静淡泊节俭为学须静学须立志

5)此题考察了字体的欣赏。欣赏时,可围绕链接材料。从岳飞的作品来看,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起笔工,收笔狂,表现出书者情绪的变化

答案:(1)答案:C2分)

2)答案:C2分)

3)答案: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交良友宁静淡泊节俭为学须静学须立志

3分。答出一个启示给2分)

5)答案示例:起笔工,收笔狂,表现出书者情绪的变化。(2分)

8.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表:指上表建议。廖立、李严:蜀汉之臣。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陟罚否: 善 悉以之: 商议,询问 亮卒: 听到,听说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宗房玄龄等曰

太守谁(《醉翁亭记》)

B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

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病而死

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句意为:奖惩功过,好坏。臧:善。

句意为:都拿来跟他们商议。咨:商议,询问。

句意为:李严听闻诸葛亮死了。闻:听到,听说。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项,前句句意为: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谓,对…说。后句句意为:太守是谁。谓,为、是。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尝,曾经。后句句意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尝,曾经。选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廖立听说诸葛亮死了。卒,死亡。后句句意为:最终还是有所收获。卒,最终。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得病死了。发,得。后句句意为: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发,被任用。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本题要求选择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是以”,因此;“简”,同“拣”,挑选;“拔”,选拔;“遗”,留给。句意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句中重点词语有:“甚”,非常;“平直”,公平正直。句意为: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

句意为: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

从句子的结构及意思上看,“亮之为政”中“亮”为主语,“为政”为谓语,句子完整,其后应停顿。“开诚心”“布公道”句式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句。故本句断句为“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结合题干找到原文相关语句。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意指奖惩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乙】文中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讲了诸葛亮的故事,并说他处事公正,并不因亲疏而区别对待。用原文回答,即“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答案:

1忠诚 商议,询问 听到,听说

2B

3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谓计将安出(徐庶)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刻受到委任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服人,力量是否胜人,就想为天下伸张大义。 

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 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解答】1)考查对常见文言代词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BC正确;D诸葛亮;故选D

2)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句意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信:“信”通“伸”,伸张。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中重点词语有受:接受;句意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刻受到委任。

中重点词语有信:“信”通“伸”,伸张;句意为: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服人,力量是否胜人,就想为天下伸张大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甲: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5)该题考查的是积累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目,答案不唯一。示例: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三顾茅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答案:

1D

2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信”通“伸”,伸张。

3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刻受到委任。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服人,力量是否胜人,就想为天下伸张大义。

4)甲: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5)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三顾茅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6 22:21:38;用户:136********;邮箱:136********;学号:2263409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49c1eb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3.html

《《出师表》对比阅读9篇(附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