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书就像喝茶,特别是浓茶,需要用心去品味。
碧绿的水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倘若你一口喝下,你一定会觉得有些苦涩,不想再喝。我觉得,茶应该要慢慢的去品尝,也许出入口时会感到有些苦,但细细噙入,就仿佛是一股细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直冲脑门,那种惬意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味。 《文化苦旅》就是一杯醇香的浓茶,这杯茶使得我的生活增味不少。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岁月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恶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要细。里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见。读《文化苦旅》我感受最深的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余秋雨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我想,这对每个中国人都是适合的。 《文化苦旅》的作者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中给予我们一份文化盛餐。是什么使得作者的文字能够吞吐千年,拨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是一种修养。所以才会造就《文化苦旅》这种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余秋雨的文章总是会在很大程度上留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文化省思的自由空间。书中的文字不仅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还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不仅有空守着古
老文化遗产的范钦的后代们,还有淳朴善良却又愚昧无知的剥夺美的人;不仅有莫高窟的云秘和圣洁,还有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不仅有江南的秀美与娇艳,还有庙宇的悠远与深沉。这些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的侧面,令人生畏!
余秋雨是怀着侠士般得情怀和心胸去旅行,孤独地在敦煌、阳关、柳祠、三峡、西湖、天一阁„„在江边、在大漠、在高山上行走,在历史的脉搏上行走,在责任与道德的正中心行走。给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揉进中国的历史文化,呈现给我们的除了令人痴迷的风景,令人好奇的人文现象,还是读者对文化产生某种反思。与此同时,读者更是得到了精神的洗礼。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到:“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没有皱纹的祖国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文章中没有很多细节,没有历史人物,美誉山水胜迹,但却充盈着闪光的智慧,蕴涵着深刻的思考。残垣断壁中,那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吸引了我,走进废墟,体会着历史的沧桑,品味着文化的内涵。
在敦煌,他怀着无比的热情赞美民族代代相传承的对美与善的艺术的追求与表达;也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面对‘道士塔’,揭开民族的伤疤,目光黯淡地心痛于近代内忧外患中民族精神的沦陷和流失。
他驻足桃花、春雨、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面对‘白发苏州’怆然发问——现代的中国社会中,从那些紧闭的老房子里“应该走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文化与传统应该怎样的保留与传承”才可以使“中国的文化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他告诉我们,江南小镇的重生,历史归属感的重生,民族归属感的重生需要“一些真正的文化智者”,需要“一点隐潜在河边小巷的安适的书斋”,需要“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他反省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
《漂泊者们》看到老华侨几案上放着月饼、功夫茶具及老人见到中国人的亲切,我的心真的为之颤动。可以想象,一个人身处国外,见到全是外国人,突然看到了一个黑头发、黑眼珠、黄皮肤的人,突然听到一声来自祖国的口音,那是多么激动和快乐啊!但却有一些人,身处外地就忘了自己的家乡,挣脱了与家乡最后的一丝牵挂。这些在《华语情结》一文中暴露无遗。看到中国人不会说汉语,没有中国名字,令人很是心痛。有人想“营造一个发色和语言相协调的小天地,保存一点种族性的和谐”,可是并未成功。试想,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了中国魂,还算得上市中国人吗?余秋雨先生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或许就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凸显出对后者的伤感吧!
也许,每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需要一些历史事件才能得以丰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迹。陈年的石头和土地也才能深深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文人的作用,就是把古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感悟出来。因此,文人也是丰富历史古迹的内
涵的要素。对于这,余秋雨他做到了。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余秋雨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寻求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灵魂,而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寻求人生的真谛。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沧桑感。”这是余秋雨先生的感叹,也是对读者的启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都可以像余秋雨这样勇敢地去走,但只有他可以这样冷静而痛苦地揭露,历史留给我们的大多是疼痛和伤疤。即使有时光这样的良药,也难以痊愈。有些人可以把时光当成忘忧草,可还有一些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他们只会一遍又一遍地咀嚼那份苦涩,这份苦涩还会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
也许《文化苦旅》就是面前的一杯浓茶,入口时苦涩,但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索,对文化的理解,全都融入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cf96e95ef7ba0d4a733b67.html

《读文化苦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