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上师《无我经讲义》

发布时间:2012-08-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无我经》
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 ‚世尊。‛众比丘答道。 故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此身无我,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此种可能亦应存在。但是由于此身非我、故受苦,无有‘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这种可能的存在。 ‚同样的,受想,行,识亦无我。‛ ‚诸比丘,此身常或非常? ‚非常,世尊。‛ ‚无常为乐为苦? ‚是苦,世尊。‛
‚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之说正确否? ‚当然不正确,世尊。‛
‚同样的,诸比丘,受,想,行,识亦为无常和痛苦。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恰当否? ‚当然不恰当,世尊。‛
‚那么,诸比丘,汝应正智了知一切身之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汝应正智了知一切受想行识之本质,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一切多闻圣弟子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远离恶业,以无著而获解脱,尔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了轮回终止,以梵行为住,所作皆办,更无此界。‛
世尊说此经己,众比丘欢喜雀跃,赞叹佛说。
佛陀说此法已,五比丘也从烦恼中获得自在,无有执著。




《无我经》讲义
了义光明洲不动禅苑真觉讲

敬礼汉藏南三传诸师! 敬礼五智三身一切佛!

诸位同修,在闻思之前,我们应培养发菩提心的习惯。因为外在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久之内心则会真的发起菩提心。即便很多人没有发起真的菩提心,而仅仅是语言上的发心,对于自己来讲也是语之善业,将来也会成为成就菩提的一些资粮。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菩提心?这应该先搞清什么是菩提心,很多人总在说发心,比如:为上师做一些事情,为寺院做义工等等,以为为三宝做事情就是发心。其实真正的发心,说的就是发菩提心,为上师为三宝所作的善业是在菩提心摄持下而做的行为才是真实的发心。菩提心,顾名思义,就是觉悟之心。菩提是梵音,原音是布达,后来音译为菩提、佛图、浮屠、渤塔、佛陀等发音,其实其本意既是我们现在说的‚佛‛,既是觉悟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浮屠后来却成为了佛塔的意思,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民间说法既是。那么,菩提心就是佛心觉悟心,发菩提心就是发起觉悟之心,既是我要成佛的意思,而成佛并不是最终目的,成佛是为了圆满无碍的利益众生。所以,成佛之前我们要发起菩提心,就是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发愿要成佛。明白了菩提心,我们应该思维为什么要利益众生,无始劫来,众生做过我们的父母,
怨敌,亲友,乃至于食物。当眼睛看电视时,电视中演员演的母亲如果受难,我们都会跟着哭泣,同样,过去世我们因为眼障虽然看不到,但是众生确实做过自己的父母,地球过去还有地球,宇宙无穷的大,有人以邪见说没有轮回,人是猴子演变的。这只是一个相续而已,个生物发展的外相。譬如一个外星人死了,他可以转世为地球人,么一只恐龙死了,根据他的善恶业,会转生它道。所以,宇宙无限,众生一定做过自己的大恩父母,那么,只有发起菩提心,成就了圆满的佛果才会真的利益自己的父母,真的利益,就是引导其出离轮回成就佛果。做人的孝顺,应该从三世行孝,一世的孝顺,只看到了眼前,不一定会给父母带来真正的利益,也许因此还会为了孝顺父母而给他们带来可怕的业果。譬如父母喜欢邪业如杀生等,我们不应随其所愿,而应该耐心的劝导,使其在解脱大事上最终受益才是真孝!因此,定要发菩提心来利益众生父母才是有真的利益!而众生也做过我们的怨敌等,那么以此菩提心,忏悔消除往世的恶业违缘,冤冤相报何时了?使众生不再轮回,所以也是应该发菩提心为了利益他们而成佛。再者,自己的恩师传授佛法给予我们,就是为了我们出离轮回,证悟成佛来利益众生,所以,发菩提心也是最好的报答师恩的方法。而发菩提心在解脱道中本身又是最大的功德,如同国王一样,一切其他功德都是菩提心的辅臣。如佛在《华严经》中云:‚善男子,如有宝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处,一切财宝衣服等物所有价值悉不能及;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自在王宝,亦复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处,三世所有天人二乘漏无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入菩萨行论》中说: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这是说一般的善业‛同芭蕉树一般,长一次果实后就枯萎了,菩提心如意树却能恒久生出善果,不但不枯萎,反而能越来越增上而感召更多的异熟果。所以希求脱离三界轮回的众生,都应该发起并坚定持守珍贵的菩提心。
如上所言,希望众位在闻思此经时,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请发起珍贵的菩提心。
《无我经》是属于佛陀早期所传讲的重要经典。据记载,佛陀为一开始的五位比丘先讲了《转法轮经》,阐述修行应走中道和四谛之法,之后即讲了《无我经》《无我经》属于大部头的《阿含经》中很有代表性的的一卷。学佛,就应该按照佛陀的教学方法而学。既然佛陀为我们先传讲的是《阿含经》,我们就应该按照大觉世尊设教之修行路线走,只有这样,才是稳妥的。很多人认为不应分次第,所有经都是圆融的。这是错误的说法,的确,所有经其实都是圆融的,都是具足一切佛法的,比如《佛说阿弥陀经》,不学佛的人看,基本上这就是介绍极乐世界风景的指导手册,没有设计内心怎样修行。但其实不然,这只是我们的自我知见,不可以自我知见入佛知见。其实每一本经,都是圆满的教法,我们认为经有高下,应该从我们自身找出问题所在,而不是向外看。但是,我们不是六祖慧能大师,没有在往昔好好修行,不可能一下开悟。所以一定要从根本入手,扎扎实实的跟随佛陀的足迹行走。先把基础教法搞清楚,再谈修何宗派。况且我听一位法师曾说过汉传佛教本来就有着很好的传统,叫做‚五年归宗‛
五年里先学根本教法,四谛,十二因缘等等珍贵的根本教法学了,才扎实,那么才会有正见,只有把基础搞好,再学某一门深入,才会成就。
首先,我讲一下经名:《无我经》。很清爽,经文的名字一下告诉我们主旨。本经是宣讲破‚我‛的经。经是中国古语,意为途径,方法。比如,中国古代有《养鱼经》等,既是说养鱼的方法。那么,依《无我经》的意思就是:破除‚我‛的方法。我们知道,佛教修行是为了断除轮回,而轮回的根源既是无明,是我执。所以,这本经可以说是佛教里基础教法的重点,大家很有必要要学习的。
第一句: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世尊。‛众比丘答道。
有一次,佛陀在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这个时候,佛叫五个比丘,比丘们也回答世尊表示听到佛在叫他们,开始讲法。这个波罗捺斯城和鹿养苑因为音译,也叫婆罗尼斯城和鹿野苑。在大唐伟大尊胜三藏法师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卷七《婆罗尼斯国》中记述:从婆罗尼斯河向东北行走十余里,就到了鹿野寺。寺院分为八部分,围墙连接环绕,高楼重阁,设计规划宏伟壮丽。寺内有僧人一千五百人,都学习小乘正量部法。大围墙内有精舍,高达二百余尺,上面有黄金做的浮雕。陛基是石块砌成,层龛是砖砌成,围绕在四周,共有一百层。精舍之中有一身黄铜铸成的佛像,其身形和如来的真身一样高大,作转法轮的姿态。
这是大师当时去鹿野苑时记录的。那么为什么叫鹿野苑呢?身为佛教徒,我们很有必要知道大觉世尊初转法轮之地。
玄奘大师记述着:六牙白象拔牙处不远的大树林中有一座佛塔,这是佛祖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一起为鹿王断事的地方。从前在这片大森林中有两群鹿,各有五百余头,分别由佛祖前世菩萨和提婆达多的前身为鹿王。当时,本国的国王经常在这片原野上游行狩猎,使鹿群死伤惨重。 菩萨鹿王便直接到国王面前请求说:‚大王在原野上围猎,纵兵射箭,使我眷属臣民死伤惨重。这些死伤的鹿,今天早晨死去后,过不了几天,就会腐烂变臭,那时大王就无法食用了。我愿意从现在起,每日按时给大王送去一头活鹿。这样大王不仅每日可以吃到刚宰割的新鲜鹿肉,也可以延缓我族子孙的生命,不致于死伤这么惨重。‛ 国王认为菩萨鹿王的要求很好,不再围猎,带着侍从人马回王城去了。 从此,两群鹿每天按顺序轮流给王宫送去一只活鹿,供国王食用。在提婆达多的鹿群中,有一只怀孕即将生产的母鹿,次将被送到王宫宰割。母鹿对鹿王请求说:‚我现在虽然应当去死,但我身中的孩子不应轮到去死啊! 提婆达多鹿王怒斥地说:‚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你不去死,谁替你死? 母鹿听后,万分感慨地说:‚我们的鹿王不行仁政,我们这群鹿将来都不得好死了! 母鹿在无奈紧急之中,速向菩萨鹿王告急,请求保护。 菩萨鹿王听过母鹿的请求,感叹地说:‚可悲可敬啊!慈母的爱子之心,其恩惠顾及到了未出生的孩子!今天我替你去死吧! 菩萨鹿王说完之后,便走向国王的宫门。这时,路边看到的人们,高声地传说:‚那位大鹿王今天
来到我们的王城了! 王城中的官员、士人、大众全都跑来观看。国王听说后,起初不相信,认为这是不真实的传言。后来看守王宫的卫士来向国王禀报:‚鹿王要求见国王。‛ 此时,国王才相信,便问菩萨鹿王:‚鹿王,你今日为何亲自急忙来到王宫呢? 菩萨鹿王说:‚有一只母鹿,今日轮到将它奉献给大王。但它腹中有孩子尚未生下,我不忍心它们死去,所以今天前来代替。‛ 国王听后,万分感慨地说:‚我是人身的鹿啊,你是鹿身的人啊! 于是国王让鹿王归回,并放了全部鹿群。从此,不再要求鹿王轮流供献活鹿。又把这片大森林作为鹿群的生活聚集地,鹿群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把这片森林叫做施鹿林。鹿野苑的名称,从此也就叫开了。
第二句:故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此身无我,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
所以,世尊就这样说:‚各位比丘,这个身体没有一个‚我‛所在,如果这身体有‚我‛,那么这身体是不应受苦的。‛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清楚,其实佛陀不只只是为了这五位比丘而讲的经,因为当时的对境是他们五比丘,所以佛才说‚诸比丘‛,而事实上,这是为一切众生而宣讲的珍贵教法,包括在家居士等。
‚此身无我‛,是说我们的身体是如地的筋肉骨头、如水的津精血液、如火的各种能量、如风的气脉等色之四大假和,再加上受想行识各种的因缘和合而成,而没有一个永恒,长久,唯一的主宰。‚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这是说,若这身体有一个永恒,长久,
唯一的主宰之我在,那么我应该可以主宰自己,就不会有各种痛苦了。确实如此,佛陀宣讲四圣谛,第一圣谛就是苦谛。生老病死,爱别离,不遇临,求不得,五阴炽盛都是苦,如果人有一个主宰,那么,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多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身体是因缘和合而产生,同佛陀在《阿含经》第一二零三经解说:‚此形不自造,亦非他所作,因缘会而生,缘散即磨灭。如世诸种子,因大地而生,因地水火风,阴界入亦然。因缘和合生,缘离则磨灭‛
接下来: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此种可能亦应存在。但是由于此身非我、故受苦,无有‘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这种可能的存在。
所以,这个身体应该这样,这个身体不应该这样,既是我们控制身体的这种可能也应该存在,但是由于身体并不是有一个长久,唯一,永恒不变的我而主宰,所以才会受苦,没有这个身体应该怎么样,个身体不应该怎么样这种控制自如的存在。这里面佛陀就是在教育我们破我执,我们很多烦恼都是自己带来的,千万要观察自己内心,向外看。《大智度论》云:‚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着五众(五蕴)为我,然后着外物为我所。

再有:‚同样的,受想,行,识亦无我。

那么佛又说了,同上面讲的一样,对于领纳的感受、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 种种造作行为、心识等也是没有一个恒久、常住、唯一的我在主宰,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缘散则灭。如《杂阿含经》一二零二经:如和合众材,世名之为车,诸阴因缘和,假名为众生。
接下来:‚诸比丘,此身常或非常?‚非常,世尊。‚无常为乐为苦?‚是苦,世尊。
佛问诸位比丘,这个身体,是有常的还是无常的?比丘们答复为无常的。世尊又问无常是快乐还是痛苦。比丘们答复无常是痛苦。这里面阐述了寿命无常的真谛。关于寿命无常,《大圆满心性休息》有云:‚如是虽获难得身,然为刹那无常性,若详观察无实质,犹如水泡不可靠,是故日日夜夜中,恒常思维定死亡。‛所以,因为无常刹那,我们修行应该落在脚下。我经常说,于自己,不欺骗;于众生,真利益。汶川的人们也不知道会地震,他们也许昨天还在粉饰自己的面孔,还在妄念纷飞,还在进行各种恶业,但是地震之后,他们何在?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如果遇到真正的上师,遇到正法,这是极为难得的,一定要思维无常,这样才会在当下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那么才有望解脱啊。
好,接下来:‚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之说正确否?‚当然不正确,世尊。
世尊接着说,以这个无常的,痛苦的,短暂的东西认为是我,这个是我,这个是我所有的,这个是可以作为自己主宰的我,这样的说
法正确吗?比丘们肯定的答复当然不是。这是佛陀的反问,以反问的形式加深大家的闻思。我们总是认为有一个我,有一些是我所有的,我自己能主宰身体,其实这是错误的,我是因缘和合而生,我所有的东西更是建立在因缘和合的假我上的东西,连我都不是我的,那么哪还有我的呢?举个例子,钱是我的,但是我会丢,女人是我的,但是会变心;当店小二在喊‚谁的面?‛我们会回答‚我的!‛但是突然店小二摔了个跟头,面撒了,那么,既然是我们的,他为什么会撒呢?房子是我的,它为什么会塌呢?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气势,总是有一种整个大清都是他们的,但是是他们的那么还怎麽会有台湾、格尔丹、民间组织等闹事起义或是攻打?所以,这世界上没有我所,这都是我们强烈的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这样活着等于自己永远是物质的奴隶,物质金钱可以为我所用,但是不为我所有,这样才会轻松自在。那么我自己更不能管理自己的身体了,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不然又怎么会生病?会死?而所谓的灵魂,也是因为因缘和合才产生,是因为有所执而产生。譬如今世是自己的妻子,但是也许妻子前世就是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很怀念自己的儿子,却在孩子幼年时就去世了,所以,凭借着怀念之心,就会转为自己儿子的妻子,那么,这个灵魂其实并不是自己的主宰,还是因为业缘而产生了灵魂。所以,这些都是业缘拼凑的,但是命运,我们可以改变,不然也不会从无明众生修行成佛了。所谓命自我立,就是说我们的命运是业力决定的,前世的业力今世可以从助缘上改造。如同种一个种
子为因,浇好水长得快是缘,浇开水也是缘,但浇开水其结果就是种子死了。
好,接下来:‚同样的,诸比丘,受,想,行,识亦为无常和痛苦。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恰当否?‚当然不恰当,世尊。
世尊继续说,同样的,各位比丘,对于领纳的感受、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 种种造作行为、心识等也是无常和痛苦的。以这个无常,痛苦,短暂的东西当作我:这是我,这是我所有的,这是可以作为自己主宰的我;这样恰当吗?比丘们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恰当。色受想行识是五蕴,其中身属于色,身无常,痛苦,受想行识其实也是这样的,只要是因缘和合之物,既是无常,无常既是苦。如果认为受想行识是我,其实也是不对的。那么,受想行识既然也是无常,是苦,就肯定不能建立一个我的存在,一个我所有的存在,一个自己主宰的我的存在。所以,无论是色,还是受想行识,都是无常的,苦的,我们应寻求出离,寻求解脱大道。不过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阿含经》和大乘诸经的见解问题,以我们的认知看阿含经说的,感觉这个我一点用也没有,什么都不是。但是这其实是为了破除我们的执着,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废人,而是更加精进向上,利用难得的人身,把握无常刹那的当下,好好闻思修行出离轮回。其实经书都是大觉世尊所说,尊的经是圆满的,我们理解的见解其实就是自我的一种我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和大家提一下,千万不要越学佛越消极,让世人最后觉得佛祖还是罪魁祸首,这样不是真的学佛,反而是背佛道而行啊!

好,再来:‚那么,诸比丘,汝应正智了知一切身之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汝应正智了知一切受想行识之本质,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现在佛陀不用反问语气了,开始奠定大众的闻思,阐述真理。说,那么各位比丘,你们应该不以自我知见,而以正见和智慧,了知一切身等色法的本性,那就是无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无论它的形象内外,还是粗细大小,高低,远近:这并不是我所有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拥有主宰力的我。你们应该以如上之法,了知一切受想行识等蕴的本质,也是无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无论它的形象内外,还是粗细大小,高低,远近:这并不是我所有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拥有主宰力的我。佛陀肯定的阐述真理,告诉我们无我之真谛。
接下来:‚一切多闻圣弟子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远离恶业,以无著而获解脱,尔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了轮回终止,以梵行为住,所作皆办,更无此界。‛世尊说此经己,众比丘欢喜雀跃,赞叹佛说。佛陀说此法已,五比丘也从烦恼中获得自在,无有执著。
下面佛陀开始宣讲修行的过程和功德。一切广博多闻的佛陀之弟子,都应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远离恶的造作,以不执着无挂碍才会获得得解脱,这之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白了轮回,现在要终止了,以清净的修行为安住,所作的修行都成办,更没有比这好的境界了。世尊讲完了经,比丘们都非常欢喜,赞叹世尊所说之法。佛陀说完了这个法,五位比丘也从烦恼中获得了自在,没有了执着。

这是佛陀导引弟子的初端教言,凡夫看了,就以为以此为止,实上,这样根本没发菩提心。但是连出离心都没有,怎么会有真实的菩提心呢?这里面,佛陀以无我为主旨,其实宣讲的是出离轮回之法。轮回之因就是无明我执,所以要破除我执灭除无明,才可以斩断轮回。后代大德祖师把出离心归为四个方面,就是:人身难得,诸行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其实,在本经中都有体现。佛陀开示了出离心,开示了无我的真谛,只有出离心生起了,才能生起菩提心,试想自己尚未有想出离轮回的想法,那么我们总说自己在发菩提心,这发的又是什么心呢?所以,对于出离心,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没有出离心,再多的菩提心也只是嘴巴上的菩提心,最多,是语的善业。但是如果不以出离心为摄持,那么即使我们修大圆满或是再高的大法,也只是推动轮回的魔业。我们一定不要欺骗自己,既然已经是学佛的人了,就代表要觉悟,如果反而拿佛法当作自己的粉饰,那么,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想一想真是觉得很没意思,如果遇到无常到了,自己根本没有出离心,那么自己修的功德全会转为来世的福德,不会成为菩提路上的资粮了。所以,希望大家重视起次第的修行,重视起这部珍贵的《无我经》教法!
愿以此讲法之功德,回向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无修者应东北大宝精舍众弟子之请以酸痛之肩写于陋室
乙丑年闰五月十八凌晨
观世音菩萨节日 元帝师丹巴大师入寂日 愿吉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e156d684254b35eefd34f3.html

《真觉上师《无我经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