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向)

发布时间:2019-08-31 19:44: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每一首古诗都有诗眼诗眼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的心境。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忆)

2.导入新诗。

夜幕降临,江中烟雾迷蒙,远处行来一叶扁舟,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将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

3.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的节奏感和韵味就读出来了,试试。请男女生比赛读。

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烟渚,日暮//愁新。

野旷//低树,江清//近人。

三、交流资料,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1解诗题。

1宿是什么意思?(住宿、留宿)

2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该怎么读好诗题呢(指名读、齐读)

2知作者。

1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

课件出示:

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青年时就作诗多首,“有声于江楚间”。当他奔赴京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后经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然而,诗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让唐玄宗大发雷霆。因此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最终被逐出了京城。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孟浩然南下吴越,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

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

3明诗意。

1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4悟诗情。

1)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愁)

2课件出示:齐读日暮客愁新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你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他是思乡之愁呢(客)是指谁(诗人自己)诗人为何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

3同学们,飒飒秋风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重阳登高勾起了王维的“倍思亲”。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师:日暮是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还有人在干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

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4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一时间,他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读)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6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到家乡。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师:想起昨日和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好快乐啊!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四、拓诗句

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课件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

1.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

2.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

word/media/image1_1.png

word/media/image2_1.png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春夜喜雨》。相信这首诗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读一读?

2、你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你们的理解中,10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好雨、喜雨、润玉无声的雨)

师:我发现同学们善于提炼和概括!900 多年前,宋代大才子苏轼同样用他的才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奇妙的雨景图,想不想领略一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将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

(课件出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的节奏感和韵味就读出来了,试试。请男女生比赛读。

三、交流资料,了解背景,理解诗意诗情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1解诗题。

师: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望湖楼是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醉书知道这是诗人饮酒之后作的诗。

师:在这六月善变的天,在这西湖绝美的地,诗人苏轼酒醉七分,诗兴正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醉诗

2知作者。

1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苏轼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

课件出示

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放逐于杭州当判官,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游览西湖,突遭暴雨来袭,在别人看来,一定是件狼狈扫兴之事,而苏轼却抓住此机会,留下了佳作。

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

4)苏轼词的特点就是清新豪健。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将自己放逐于西湖,在诗酒和山水之间寻觅着心灵的故乡,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西湖因有了苏轼才有了苏堤,有了西子湖的美名,变得更有韵味,更令人神往。

3明诗意。

1)古诗的美是诗中有画,苏轼的诗中更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动态画面,自己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你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1:我看到了黑色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 还来不及把山遮住

师:这幅画面的主要景物是云。(板书:云

2:我看到了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着进入船里。

师:这句描写的是雨,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雨像千万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争先恐后地跳进船舱里。(板书:雨

3:我看见了风,忽然刮来一阵卷地风把云吹散了,把雨吹停了。

4:还写了水,望湖楼下水像天一样。

师:水像天一样明净、一样蓝、一样辽阔。(板书:水

师:大家看每句诗都是一个画面,四幅画连起来就是一幅动态的画卷,谁能把这幅画卷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练说,课件出示)

乌黑的云像打翻了墨汁,还没来得及遮挡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望湖楼下水面向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4悟诗情。

1)同学们不简单,短短时间内读出了这么多画面。其实最不简单的是苏轼,他用寥寥 28 个字就浓缩了四幅画面,让我们目不瑕接。更可贵是的每一个景物、每一幅画面都描绘的精彩、美妙。你认为精彩在何处?美妙在何处?

预设1

师:说说你的理由!(字让我仿佛看见黑云在翻滚着涌向山头。)

师:浩浩荡荡的黑云翻滚着涌向山头,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气势很大,来势汹汹)

师:好一个来势汹汹,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生读,齐读)

2

师:说说你的理由!(它让我感觉风特别大,特别急。)

师:是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刚才的那阵风算不上卷地风,能再来一次吗?(生再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

3

师:说说你的理由!(我感到雨珠乱蹦乱跳,调皮的小孩)

师:在苏轼眼里这雨点就像调皮的珍珠乱蹦乱跳,诗人的喜悦之情尽在其中。这一个字充满了动态的美,这些雨点还调皮地跳进船里呢?它们怎么跳进船里的?(乱入船)。

4

师:从这个字你又读出了什么?(雨下得非常大,许多雨点争先恐后地往船里跳。)

师:多妙的跳珠乱入船。轼自己也最欣赏此句,十五年后他再次醉酒雨中赏西湖,感慨道:(课件出示)(齐读)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2、朗读:

师:这场雨来得快,下得急,让我们惊喜。而顷刻间云消雨散,则让我们惊叹,在朗读时,感情的至高点在忽吹散,前面应该为后面蓄势。师范读课件出示古诗师配乐 《赞西湖》

师:900年前的六月二十七日,在西湖那绝美的地方,苏轼醉了,他因什么而醉呢?(醉于酒;醉于西湖的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醉于西湖的山水,醉于西湖的瞬息万变……醉于酒,更景,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课件出示)(男生齐诵全诗)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课件出示)(女生齐诵全诗)

师:940年后的今天,在明净的教室里,我们也醉了,我们因什么而醉呢?(醉于西湖的美景;醉于西湖的忽而雨,忽而晴;醉于苏轼的这首诗)。怎一个字了得,让我们再醉一次!(配乐:《赞西湖》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吟诵)。

: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男女生齐背全诗)

3、在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一个心胸开阔,乐观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都能坦然对待的人;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作诗的人……

四、拓展

1、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坦然面对,这就是豁达领略了这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老师还收集了几句描写雨的诗句?

(课件出示)(齐读)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陆游 《大风雨中作》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 《广阳山道中》

2作家,余秋雨的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课件出示)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代代相传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

word/media/image1_1.png

word/media/image3_1.png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一、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2、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3、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4 “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的意思是?(晚上诗人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全词,读准字音,把词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词。

重点强调:“见”读xiàn,不读jiàn 就是出现的意思。

3齐读全词。

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诗词的序幕。读懂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1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打上“?”看看读懂什么?

2.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别枝”指什么样的树枝?(指横斜的树枝)

师:这句词的意思就是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师:黄沙岭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请你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这句词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蛙声阵阵,好像在诉说着丰收的年景。

师:感受什么?(丰收的喜悦)

a.多少年来,与农田朝夕相处的青蛙,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能不高兴吗?

男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他们怎能不开心呢?

女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朝朝出,天天望,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

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蛙声一片,这一切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美好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二)品读下阕

1.默读下阕,不懂的地方打上“?”看看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师:应该颠倒顺序来理解,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师:意思是: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赞同

课件出示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这句词的意思就是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找不到了呢?(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辛弃疾非常着急。)请你着急读

师:诗人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店,心情放松了。请你轻松读

师:进了茅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了。请你兴奋读

3、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下阕。(指名读、齐读背诵

四、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词。)这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有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个“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诗人把这份愁情托付给了江中的月儿,“江清月近人”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愁肠百转孤独寂寞的诗人。诗人看见月亮便勾起了自己的愁绪,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思。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描写的是恬静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

五、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交流感受。

②齐读。

word/media/image1_1.png

word/media/image4_1.png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ea750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81.html

《3古诗词三首(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