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体现的我国的气候差异

发布时间:2018-07-22 11:29: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词中体现的我国的气候差异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古诗词中,与气象气候有关的占了一定比例。地理教师如能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词来说明气候的差异与变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气候的南北差异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前两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诗中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以看出,北方冬季风来得早且来得急,北方冬长夏短。八月(阳历9月份)北方就处于冬季风的控制之下,所以雨季也很快结束,雨带被冬季风推到南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显然是一次快行冷锋过境形成的天气特征。

北方冬季长而严寒,南方的情况如何呢?白居易的《早冬》里说: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意思是说:江南的十月(阳历11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可见江南是长夏短冬、冬季较暖的气候特征。

苏轼在宝鸡前往四川的路上作有《石鼻城》,其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的句子。竹子是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植被,气候寒冷的北方是难以见到的。这也反映出同一时期气候的南北差异。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诗中写道: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里所说的五原,据有关学者考证,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五原的春天比长安来得迟,二月(阳历3月)那里的垂柳尚未展叶;五原县河畔冰开日,长安的花却已经落了。由两地物候对比可以看出,两地气候因为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由赤道至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气候的东西差异
王之涣《凉州词》的最后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几乎妇孺皆知。这里所说的春风应理解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因为玉门关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过于干旱,因此杨柳难以生长。这反映了我国自东向西由于降水的减少造成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特点。
现代著名诗人邓拓有一入川西面目新,平原冬望绿如春的诗句,反映出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四川盆地因四面环山,特别是北有高大的秦岭和大巴山之阻,使得冬季风和寒潮难以影响到该地,该地1月份均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3~4度,即使是冬季也温暖如春。气候影响到农业生产,所以出现平原冬望绿如春之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3967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e.html

《古诗词中体现的我国的气候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