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5-01-03 20:55: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犹如一个极度贫弱的巨人,近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全国主要工业品仅为一些桌椅凳子,发电量很少;粮食最高年产量也只有1.5亿吨,全国还不能解决吃饭问题。此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点。

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5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现在,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二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建国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把他称作经典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此期间,中国推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计划经济体制最明显的弊端之一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过高,致使经济所有制成分单一,国有经济的集体经济之外基本上不存在其他所有制成分。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得需求了,窒息了经济发展得动力,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原有的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并建立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得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当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中国经济及其发展速度与世界的差异,作出重大决策:对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阶段我国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改革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省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各地区协调发展。自此,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明显。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工业结构升级以带动工业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国有经济占近1/3,混合经济占1/3强,民营经济占1/3,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国有经济在铁路、民航、邮电通讯、城市水电煤气等基础产业部门,在科研、教育、国防、金融等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新中国六十多年经济发展成就斐然。这是我们遵循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未来发展仍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的价值标准的统一,着力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精彩,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折腾、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582e6aff00bed5b9f31df6.html

《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