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5-08 17:5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

篇一:书法临摹与创作心得体会

书法的临摹与创作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通常学书者都知道临摹有三个阶段,即实临、意临和背临。我认为实临是基础,它能够为以后的博采提供扬弃的标准,因而也是最为关键的。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曾对王铎早年的阁贴临书有这样一个评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如灯取影以字面含义来理解,似乎与复制、拷贝意思相近,灯下取影显然是形容临摹过程中对范本点画形廓把握的精准无误。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临摹标准,人们对它的取舍往

往持有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者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他神吾神的相互独立来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认为如灯取影不足取,它无非就是文人笔下的渲染和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罢了,他们认为对于习书者而言,临摹无需苛求点画的形似。但我认为,灯下取影的对象是为历史所检验,为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能做到灯下取影般的精准固然很难,但却必须是我们努力追求和认真实践体验的目标。

以个性狂飙而引领明末书坛的字林侠客徐渭对临摹之法有这样的判断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精意摹搨,凡肥瘠工拙要妙,俱一一穷之,不失古人位置之美。虽然这里徐渭强调的是摹书,可见他对古人书法精准体验的重视。清代王澍在《论书心语》中更有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的论述。对经典如灯取影地实临正是我们与古人真正相消息的最好方法,其目的是意与古会。在某种程度上,书法的经典实临与西方绘画的素描写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描是西画用以提高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要求通过精准刻画物象来达到传物象之神的目的。而书法的实临也绝非是简单的点画模仿和造型复制,它需要我们在追求与经典点画的相契过()程中,掌握观察对象的方法,通过准确刻画点画的粗细、长短、方圆,在运笔的徐疾、收放、含露、提按之间来体验

其中心、手、笔三者之间沟通、会意的感觉,努力与古人神交会通,寻求艺术的共鸣。实临不仅仅是对一种风格的学习,它更是积累。这种积累的深度和厚度以及有效性是以对经典把握精准的程度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以点画相似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以点画相似为基础,临摹者即便自认为有感觉,那也很可能是主观的臆断。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相互间如果水平相当或者相互甚为了解,话题便能展开并且深入,否则只能是客套寒暄,而难以产生思想的火花,甚至南辕北辙。

创作这一概念对于书法艺术而言是当代的产物,实际上是当下人们生活与书法逐渐远离,而更多是与之在展厅相会的产物。如今人们为书法创作设计了很多方法,体现了鲜明的当下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种设计往往很难再现艺术的真正内核,展现书为心画的真实,习书者也始终困惑于临摹与创作的脱节。我认为书法创作应是书写者由积累而逐渐自化的艺术表现。从书写的技法层面上来讲,应是一种书写习惯动作的流露;从艺术表现而言,则应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流淌和艺术品位、文化修养的凸显。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创作中的书写技法,它不是来源于一种经典风格与另一种经典风格的简单而生拙的叠加,而是来源于对各种经典如灯取影般的专精和博彩后的感受和积累,是多少次意与古会的结果。这些感受积累与创作者的修养、

品格融为一体,成为其身体的内在成分,它的呈现才可能是真正自然地,书为心画的艺术价值才可能重回我们的书法创作中来。

篇二:书法学习心得体会

传承文化责任,让书法教学走进课堂

——20XX年西宁市首届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XXXXXX小学XXXX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76日至13日,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西宁市教育局在市少年宫举办的首届西宁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学习班。此次培训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的老师,聆听了来自于中国书法协会、青海省书法协会、青海书画院的诸位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八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平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是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

法,是需要用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要想在书法上有些成绩,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平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文化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忽略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对传

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针对汉字危机,去年9月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课程。今年年初新颁布的20XX版的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明确要求加强写字教学,第一学段规定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对中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市教育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青海省书法协会开办了西宁市首届书法教师培训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班的根源所在。

同时,此次培训班得到了西宁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培训的最后两天,一位和我同年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听说我在培训书法,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到培训班旁听,表示明年果还有培训一定报名参加。最近几年,我所在的西区教育局每年对新聘教师进行基本功过关测试,在测试中毛笔字过关率是

比较低的。所以非常希望,市教育局能为我们年轻的、爱好书法的教师多举办几次这样的书法培训。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7ec1a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4.html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