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

发布时间:2018-02-04 15:05: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词解释:

父母:指本原、根本。

神明之府: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治病必求于本:谓诊治疾病当推求阴阳之本而调之。本,指阴阳。

飧泄:病证名,指腹泻物中带有不消化食物。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饮食所化之精微及吸入的自然之气;浊阴,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

清阳腠理,浊阴五脏:发,外行;走,内注。

清阳四支,浊阴六腑:实,充养;归,代谢。

能始:即元始、本始。能,通“胎”。

阴在内,阳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守,镇守;使,役使。

形,形气:归,生成、滋养、依赖之意。

气归精,精归:化,指人体的气化功能。

五宫:即贮藏阴精的五脏。

阴者藏精而起qi器):亟,频数。

阳者卫外而为:固,固守。

脉流急:薄,通“迫”,急迫快速。

阴平阳秘:阴平与阳秘是互文,即阴阳平秘。平秘,平和协调的之意。

气门:指汗孔。

六合:指上下四方。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神明,指精神意识。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指作用强力。伎巧,即技巧。伎,同“技”。巧,即精巧。

决渎:疏通水道。决,即开通。渎,即水道。

脾为之使,胃为之:趋走不息谓之使,百物聚集谓之市。

藏象:藏,藏于体内的脏腑;象,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印象。

罢极之本:一从生理解,以“罢”通熊罴之“罴”, 罴即熊之雌者,耐劳而多勇力,用以喻肝脏任劳勇悍之性,一从病理解,罢音义同“疲”;极,“燕人谓劳曰极”。罢极,即劳困之意。

至阴:至,到达。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脾应长夏,由阳而至阴,故称至阴。

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即肛门。使,使役,支配、制约之意。

满而不能实:指五脏精气宜盈满,但不能壅实不行。

实而不能满:指六腑水谷与糟粕宜暂时充实,但不能滞满不行。

阴阳异位:阴指足太阴脾经,阳指足阳明胃经。两经循行部位及阴阳属性各不相同,故曰阴阳异位。

飧泄:病证名,指腹泻物中带有不消化食物。

肠澼:痢疾。

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水谷精气。

天之在我者也:天施惠我们的是适合人类孕育繁衍的自然条件,包括四时气候、阳光雨露等。德,恩惠、恩德之意,泛指天之阳气。

地之在我者也:地赋予我们的是适合人类生存成长的物质基础,包括动物植物、饮食五味等。气,成形物质,泛指地之阴气。

德流气薄:天阳与地阴相互沟通搏结,即阴阳交感。薄,同“搏”。

僻邪:同“邪僻”,泛指致病邪气。

泾溲不利:指二便不利。泾,指小便。溲,泛指二便,或特指小便。

气于筋:淫,浸润满溢。此处引申为滋养濡润之意。

浊气:水谷精气之浓浊稠厚的部分。

肺朝百脉:肺主气,全身经脉中血的运行均须依赖于肺气的推动调节,故为百脉之朝会。朝,朝会。

毛脉合精: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肺藏气,心主血。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气口:张介宾曰:“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

者为营,者为卫:清,水谷精气中清纯柔和的部分。浊,水谷精气中慓悍滑利的部分。

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气在内,卫气也在内,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名合阴。

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熏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漏泄:病名。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外内合邪,致卫气不固,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损血过度者勿发其汗;汗出过多或津液耗损者勿动气血

有两死而无两生夺血夺汗同见者,预后不良;夺血夺汗不同见者,尚有生机。两,指夺血、夺汗。

济泌别汁:水谷代谢后的物质进入下焦而分清别浊,浊者从大肠而出,清者渗入膀胱。济泌,过滤之意。别汁,分别清浊。

上焦如:上焦心肺宣发布散营卫之气,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中焦如:中焦腐熟水谷,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化为气血营卫。

下焦如:下焦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糟粕。

喜怒寒暑:七情太过损伤脏腑气机,六淫侵犯先伤形体肌表。喜怒,概指七情。寒暑,概指六淫。

暴怒伤,暴喜伤:阴,指肝。阳,指心。

阴阳喜怒:阴阳,指男女房室。喜怒,代指七情。

气合有形得脏有名:气合,邪气与人体正气相搏结。有形,有脉证征象反映于外。得脏而有名,邪气侵犯不同的脏腑而有不同的病名。

清湿:指寒湿之邪。清,通“凊”,冷、凉之意。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与伤于内脏的喜怒这三类邪气,所侵害人体的部位各不相同。

:外邪乘人体之虚而侵袭人体。

四维相代:意为寒、暑、湿、气(风)四种邪气更替伤人。四维,即四隅,指上文风、寒、暑、湿四时邪气。代,更代。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即人体的正虚和自然界的虚邪。得,合之意。客,此作侵入解。

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指人体的正气充实和自然界的正常气候。肉坚,肌肉壮实,此指健康无病。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谓众多肢体搐动震摇、头目眩晕之风类病证,其病机多属于肝。掉,摇也,此指肢体动摇,如肌肉痉挛、震颤之类症状。

收引:指肢体蜷缩、屈曲不伸的症状。收,收缩。引,牵引、拘急。

膹(fen愤)郁:此指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症状。

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

诸热瞀(mao茂)瘛(chi翅),皆属于火:大凡热病,神智混乱,肢体抽搐,大多与火邪有关。瞀,昏糊也。瘛,抽搐也。

厥固泄:厥,指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热的厥证。固,指二便固闭不通。泄,指二便泻利不禁。

禁鼓慄:禁,通“噤”,口噤不开。鼓慄,鼓颌战慄,形容恶寒之甚。

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种症状。转,身体左右扭转。反,角弓反张。戾,身曲不直,如犬户下。

水液:指由体内排出的各种液体。

风胜则:动,肢体动摇震颤。

燥胜则:干,干涩之症。

濡泄:又称湿泻,为湿邪伤脾不能运化水谷所致。

煎厥:古病名。指阳气亢盛,煎熬阴精,虚火上炎,阴精竭绝而致气逆昏厥的一种病证。

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迫使气血上逆所致的昏厥证。

其若不容:指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容,通“用”。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会使人产生疔疮病变。高,通“膏”,脂肪类食物。梁,通“粱”,指细粮。

百病生于:气,此指气之失常。

炅(jiong炯):热之意。

冬不夏:能,通“耐”。

:指疾病的症状,“能”通“态”。

伤寒: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即广义伤寒。

其未满三日者,可而已;其满三日者,可而已:未满三日,病仍在三阳之表,治用汗法;已满三日,而邪已入三阴之里,治用泄热法。

:病邪遗留余热。

食肉则,多食则:复者病复作;遗则延久也。

阴阳交:指阳邪入于阴分而交结不解,邪盛正衰的一种危重证候。阴,指阴精正气。阳,指阳热邪气。交,交结、交争。

行痹:指以感受风邪为主的痹证,临床以肢节痠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亦称风痹。

痛痹:指以感受寒邪为主的痹证,临床以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为特点,亦称寒痹。

着痹:指以感受湿邪为主的痹证,临床以痛处重滞不移,或顽麻不仁为特点,亦称湿痹。

尻(kao考)以代踵(zhong肿),脊以代头:指足不能行走、站立,以骶尾部代之;头俯不能仰,背驼甚,脊高于头。尻,尾骶部。踵,脚后跟。

阴气:指五脏之气。

两气相感:指人体偏盛的阴气与外来以湿邪为主的风寒湿邪相互作用。

:《甲乙经》《太素》皆作“急”。

肺热叶焦:指肺热耗损肺之津液、肺叶受灼的状态。

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bi壁)也:指由于肺热耗损津液,使皮毛干枯失养,肌肉消瘦,停留日久导致四肢痿废不用。痿躄,指四肢痿弱不能用。

宗筋:指众筋,即全身之筋膜。

四极急动中:水邪四溢,外则四肢肿急,内则动于胸腹而致气急咳嗽。四极,四肢。急,此形容极度浮肿。中,胸腹中,此指心肺。

去宛(yu郁)陈莝(cuo锉):除去郁久的恶血。去、莝同义,即除去。宛,通“郁”。 宛、陈同义,指恶血。

缪刺:病在左而刺右,病在右而刺左的刺络法。

开鬼门:即发汗。鬼门,汗孔。

洁净府:即利小便。净府,即膀胱。

昼精: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卫气内伐:指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

诊法:指四诊之法。

平旦:清晨。

有过之脉:有病的脉象。

持脉虚静:诊脉时,患者应安静,医者应清虚宁静,心无旁骛,至为重要。持脉,指诊脉。道,法则,方法。虚静,清虚宁静,对医患二者而言。保,通“宝”,作珍贵、重要解。

头者,精明之府:精明,指精气神明,即精气上注形成五官七窍的视听嗅味等功能。

头倾视深:形容头低垂不能抬举,两目深陷而无神的样子。

背者胸中之府:张志聪曰:“肩背为阳,胸腹为阴。阳为腑,阴为脏。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腑。”

偻附:偻,屈身不能直;附,依附于他物之意。

皆出于胃,变于气口:

平人:指无病之人,或气血平调之人。

胃者,平人之常气:胃气是健康人的正常脉气。

真脏脉:脉无胃气而真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之类。

虚里:在左乳下乳根穴处,为心尖搏动之处,为足阳明胃经大络。

神不使:即神机丧失,谓病人的脏腑气血等功能不能对各种治疗作出相应的反应。使,役使。

病为,工为:指病人为本、疾病为本,医生及其治疗为标。病,指患者、疾病等。工,指医生、治疗措施等。

标本不得:指病人不能积极主动地与医生的诊疗相配合。对“标本”的理解,医家有不同看法:王冰、吴崑、张介宾等认为指病人为本,医生为标,“标本不得”即病人与医生不配合;杨上善则提出疾病为本,医工的治疗手段为标;程士德《内经讲义》则认为病人之神机为本,医工的医疗方法、措施为标

第一章 哲学思想

120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

1202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1203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213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1214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1215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216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第二章 藏象

210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104心者,生之本。

肺者,气之本。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肝者,罢极之本。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

2106……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2201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208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2210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2213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2214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

2215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第四章 病因病机

4104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4201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4302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4303  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4304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4308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4309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4311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4405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第五章 病证

5101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5401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5402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凡痹之类,风寒则虫,逢热则纵。

5502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5604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踈滌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第六章 诊法

6202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6216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

6217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6222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f7cc3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b.html

《内经选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