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字(共5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字(共5篇)
【第1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湖南卫视正在播出,无论收视率、点击率、还是微信微博热度都持续走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这部反腐正剧的“横空出世”,正掀起一场“全民追剧热”。原因不言而喻,不仅仅因为这部走心的电视剧中对FB的官场生态描述与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它更充满了社会普通公众对于反腐工作的深度期待。
首先是适应了公众期待了解FB行为发生全过程而非单纯知晓结果的新要求。剧中展示的FB官员在面临利益输送时,毫无顾忌地将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交换筹码,让人对FB行为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其次是回应了公众的消除反FB工作神秘感的新要求。这部反腐剧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反FB工作全貌,有诚意地努力还原反FB政治生态,公众长期以来百思不解的问题、疑惑,有的得到了印证,有的恍然大悟。再次,这部剧让公众作为“第三只眼”直接参与到反FB斗争中,毫不避讳地全面展示了反FB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其中既能看到坚决惩治FB的决心,也能看到贪官的狡猾、斗争的复杂,甚至把反FB斗争中的一些无奈、拉锯等现实问题都真实地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迎合公众了解和参与反FB斗争的信息诉求和积极愿望,有血有肉有泪,细节毕现,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反腐斗争形势教育。
最重要的是,这部剧充分展现了执政党持之以恒推动反FB工作的决心。这部反腐剧在故事设定中,将剧中的重大FB案件同十八大以来
1


现实中查处的大案、要案以及舆论关注度高的“热案”相互呼应,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不可能掌握到如此详尽的信息。《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
要的是在反腐倡廉的时代大势下,深入、深刻、真诚地演绎了反腐进程中的官场生态。给这部反腐剧“点赞”,正是公众对反腐倡廉的正面回馈。
“赞”它的真实可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时根本无法见识到官
场上的官员们是如何博弈的,但在《人民的名义》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权力角逐展现,无论是高育良“微笑里的杀机”
,还是
李达康自带的“眼神杀气”,表面亲和的背后,是权力的角逐。“拍马屁”的公安厅长祁同伟更是让观众大呼“可笑”之余,看到了官场上溜须拍马的真实嘴脸。《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尺度之大,令人震惊,却也同时体现了它真实可信的一面。
“赞”它不走寻常路。在以往的反腐剧里,好人坏人一目了然,
像戴着面具一般,贪官的贪腐行为更如模板一样定格于观众面前,但《人民的名义》打破了传统的表演套路,每个贪腐分子背后都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表面上勤勤恳恳、一心追求GDP发展的市委书记李达康,却在讨论如何处理逃跑的副市长丁义珍时“两头糊弄”
天笑眯眯的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也有可能成为吃人的“老虎”剧中表现强势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私里下与可疑商人高小琴之间的“猫腻”也令人存疑。此剧每一集都像是一部悬疑剧,不到最后一刻,谁也猜不出最后结局,让人欲罢不能
“赞”它的走心。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在喜欢玄幻、网络、小鲜
;而每;在
2


肉,《人民的名义》却以政治剧赢得了年轻人的追捧,就是因为它的走心。从两亿多现金的场景设计,到赵德汉痛哭流涕地的讲述自己收贿的“小本本”,整个过程没有轻描淡写,而是以“一堵墙、一张床、一个冰箱”的具体细节呈现出来,把衣着朴素、真实贪婪的“双面贪官”描写的惟妙惟肖。每个人物,从出场开始到具体场景,都像是在做自己,而不是在“演戏”,每个情节,从情景设计到剧情发展,没有任何规避与尺度上的考量,而是将真实的人性与现状告诉观众。如此走心的电视,怎能不赢得观众的追捧?
普通观众从这部剧中看到了反腐的信心和决心,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看这部电视剧时,更应该主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身在剧中”,“以剧为鉴”评判一下自己到底是祁同伟、丁义珍还是陈岩石、达康书记。向剧中的那些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党性坚定的领导干部学习,不做政治舞台上的“两面人”。
《人民的名义》受热捧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
力反腐的真实写照,是“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
FB深得党心民
心的社会心态,它一方面深刻揭露贪腐内幕,一方面采取雷霆行动,助力官场新生态的建立,这就是“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的真实路径,也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能够走进现实,让观众看了觉得不矫情、不做作,紧扣时代脉搏,也成为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这部诚意之作的原因
吏治清国运兴。也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看完热闹品味道,对这部反腐剧的热映多做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中央反腐决心、人民群众期待的认识,并从剧中FB官员的结局中汲取教训,牢记殷鉴不远、警钟长鸣。
3


【第2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
“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
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几集就让很多人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一一—各种场合都有人在自发推广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出品、“没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侠古偶”、“从名字到内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剧,却凭借紧凑、真实的剧情一开播就表现不俗。豆瓣评9.1,很多国产剧对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会在发展,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剧、玄幻戏说虽然收视业绩好像也不错却同时饱受诟病的大背景。

腐题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戏骨同台飙戏,这还不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公众感兴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剧情中详细呈现和刻画的官员腐败细节和国家反腐进程,究竟有几分与现实的贴合度。甚至说,已经有人在热衷将已落马官员与剧中人物对号比较,比如“小官巨贪”家里的钞票墙,以及那些被烧坏的点钞机。
中共十八大至今,不断加码的反腐力度得到民众的认可。在对
“反腐没有休止符”这句话从一开始的些许疑惑到内心确信的同时,人们对已查处重大案件和落马官员的知情需求,已经从简讯式案情通报向特别想知道更多细节发展。这也是此前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上述专题片的影像资料中获得海量传播的多是一些落马官员的出镜片段。公众对反腐进程的关心,除了官员“被带走”消息传
4


出后的街谈巷议,自然也投射到对反腐题材剧集、专题片的围观热情上。
“人民的名义”,这么正的标题在作者周梅森看来,代表了“两
含义”:一种是坚实的信仰,另一种则是以“人民”为矫饰去谋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败、越权行为在当下的生存逻辑和土壤,冒民众之名去侵夺民众权益,以法治之名去践踏法治精神,这也是最终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须抱持势不两立态度的对手。
腐败侵蚀公共利益,反腐呼应公众呼声。观众对一部反腐剧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们对具体反腐过程的好奇心,诸如检察机关办案程序细节到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个案化的腐败官员的堕落程度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糜烂对相关信息的严重关切,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正如《人民日报》对反腐剧热播所诠释的,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民众对反腐话题的热议不仅仅是猎奇,是公众对腐败这一社会痼疾的深恶痛绝和对反腐进度的探求。现实生活中的反腐进度,媒体披露的官员腐败细节,反腐剧集以及作为蓝本的官场文学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更细节、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现实主
义文学的魅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生活开掘的广度和深度。

否“接地气”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标准,所谓“接地气”其实就是用读者、观众的切身体会、现实感受来对文学、影视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检参与出品的反腐剧集与现实的反腐进程之间有怎样的参考、
映照关
系,具体的反腐案件的程序、节奏是否如影视剧呈现的一样节奏紧凑、波诡
5


云谲。艺术毕竟是艺术,但公众对艺术的关切往往依然来自于对现实的欲罢不能,以及对反腐的热切期待。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段对白所言,“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一句话道出反腐的根本依凭,也让人明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权力的路,反腐剧热播是好事,从公众对《人民的名义》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共识。
【第3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
很少有严肃的政治类题材、主旋律电视剧,能像《人民的名义》这样受到各方追捧,连看偶像剧、穿越剧的小年轻们,都跑来追剧转粉了。这部打着“10年后反腐剧重返荧屏”“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旗号的作品,汇聚超过40位知名实力派演员,将反腐剧和政治剧合二为一,展现出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及社会现实的某些切面,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纸牌屋》”。
文艺因时而兴,与时代同频共振。《人民的名义》和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交相辉映,直击社会痛点、敏感点。在已播的剧集中,三条叙事线索清晰显现:一为反腐线,检察机关办理重大腐败案件,揭露贪官丑态;一为政治线,展现各个层级官员的较量,深层次描绘官场;一为人民线,讲述普通工人家庭、企业家等在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切中社会现实……三条线索交织并行,构成对世象百态“群像式”的真实写照,满足甚
6


至突破了观众对“尺度”的期许,让人大呼过瘾。不过,《人民的名义》当真是中国版《纸牌屋》么
恐怕并不能简单做此类比。诚然,《人民的名义》与《纸牌屋》都涉及政治生态,有题材上的相似性。可往深里看,叙事内核却大相径庭。《纸牌屋》中,政客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些邪恶游戏、权力运作与经营算计,根本上是为了政客个人的利益,生动体现了“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人民的名义》呈现出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对是非善恶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正如编剧在接受访谈时所说,腐败官员满口人民,人民在他们那里变得也就是个名词,因此反腐败才要真正代表人民,以人民的名义将他们绳之以法。由此来看,《纸牌屋》似乎更像是《利益的名义》,而这也恰恰是西方政治运作的核心逻辑。
《人民的名义》不可能是中国版《纸牌屋》,根源在于现实世界
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构筑其上的不同政治运行方式。“人民的名义”道出了我们党权力的来源,道出了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力量之源。有人说,“人民”一词,堪称中国最具标志性的符号。走在北京长安街上,可以看到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人民”二字出现在机构、建筑的名称之中,亦深度融入了我们党干事创业的实践之中。“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我们党以强烈的自净意识开展自身建设,在前行中坚守初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一系列以“民生”为关键词的改革持续铺开,彰显着“为人民服务”的底色。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
7


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一语道出了我们党持续发展壮大的秘诀所在,也点明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关键所在。犹记十八大后反腐大幕拉开之初,认为搞不下去的、走走过场的不乏其人,如今几年下来,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人民群众满意度高了,心气儿也更足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做得人心、顺民意之事,人民群众也将为之提供最深厚、最强大、最坚决的支持力量。这种相互关系,揭示的正是中国政治运行最朴素的逻辑。放眼当下,我们党和国家还面临着诸多难题有待破解,只有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将人民摆在治国理政、干事创业的最高位置,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争取更大光荣。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现实往往比文艺作品更生动
微,也更复杂多元。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13亿人民的生活之中,无不充盈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影视剧终会演完,但那些关注着“人民的名义”的目光不会远离,那些为“人民的名义”而不懈奋斗的故事也不会落幕。以人民的名义,让我们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发展的每一个篇章,这片古老的土地一定会升腾起更加绚烂的未来。
【第4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
《人民的名义》最近热播,火的不要不要的,几乎是可以讲是全民
追剧,甚至听说有的地方单位领导下了命令,让收看这部电视剧,于是我这哄娃妈妈也趁着娃不在家突击了一个周末。看完之后,不禁想要写写我的观后感。
很显然这部剧能够迅速的火起来就是因为这部剧它反应出的现
8


实迎合了时下的主旋律,说出了人们一直想说却不知如何说起的话。大家看的是剧情,欣赏的是表演,联想的却是自己的生活和周遭。不得不说,而我们在看反腐的同时,也可以清晰的从这部剧里面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中国的发展路径,以及伴随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现象。而看完这部剧我也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合上
典型的例子当然就是电视剧一开始那个,吃炸酱面、朱筒子楼、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某部委处长赵德汉,一个上任4年,贪污数额就达2.3亿元的贪官,他是“小腐巨贪”的典型代表,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常常在新闻报道中听到在一些征地拆迁和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地区,一个社区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就常常曝光出巨大的贪污数额。
赵德汉
说,这些钱我一分都没有花,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从小穷怕了。当我看看到赵德汉家中堆满墙铺满床的钞票,而他却每个月只给家乡的老母亲寄回去300元时,很多人不禁逗笑了。我们在巨大的反差之中看到了一个扭曲的灵魂,看到了信仰的缺失,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也看到了腐败的真实面目。
二、庸官比贪官更可恨
剧中有个京州市光明区委书记孙连成,这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不是主演,但戏却特别好。把一个庸官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贪不腐,但也不干事,对组织有情绪,事情是能拖就拖,对上面二皮脸,对下面能糊弄就糊弄,什么事都找人背锅。当他示意下属在信访窗口放个小板凳,“一个最多10块,少则5.6块的”时候,我相信很多观众又笑了,但是更恨呐,一个
9


区委书记把市委书记的指示都不当回事了,他还能把群众当回事么?一个把什么都不当回事的人坐在领导的岗位上,我们的地区还能有什么指望?老百姓还能有什么指望?其实老百姓对贪官恨,对这样的庸官更恨,之前就有说法,原来拿了钱还能干事,现在不拿钱了,事也不干了。不怪现在很多干部感慨现在的会是越来越多了,以前的领导为了要政绩大刀阔斧为了成绩想出各种办法个干工作,现在的领导干部奉行多干事多犯错,少干事少犯错,干事才能不犯错,所以就啥事也不干。工作中遇到难题就等靠要。
三、中国式裙带关系
也许是影视创作的需要,也许是刻意暗讽,人民的名义里面,裙带关系特别严重,汉大帮,秘书帮,老师是政法委书记,学生就是
公安厅厅长,反贪局局长。老公是市委书记,老婆就是银行副行长,老子是检察长,儿子也是检察官。甚至陆亦可也得跟高育良叫小姨夫,而陆亦可他妈也是法院的一个庭长。这种裙带关系,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一个缩影。这也是当前让一些干部没有动力的原因,而剧中也把这种关系称之为“政治资源”。没有政治资源就很难取得进步,所以很多人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谋求政治资源上,而不是真正的去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而一些缺乏政治资源的人也只能在慢慢的摔打磨砺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排挤中成为庸官,懒官。
四、信仰的缺失,成为社会的危机
剧中,老检察长陈岩石和老伴儿把共产党员的“信仰”挂在嘴边,时时刻刻的强调不要忘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公安厅长祁同
。一
伟说“其实我们谁都明白,我们都是从娘胎里来,到坟墓里去”
个公安厅长对于这句话的解读足见我们这个社会信仰缺失的严重性。我想祁同伟的这句话绝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心里话,至少当他和高育良说完这番话的时候,满口人民正义的咼育良当时并没有反驳他,而祁同伟和高育良都是省委可能要向中央推荐的人。金字塔的顶端都已经产生了信仰的缺失,
10


又何况是基层的小老百姓呢?中国共产党付出那么多血的代价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有人肯为了能抗炸药包而入党,可是今天呢?我们缺少信仰,我们谁都不相信,不相信党也不相信政府。这真的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总之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人们的名义》能够取得如此的热度和追捧,让大家都有了共鸣可见是取材去现实,但是播反腐剧,看反腐剧,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腐败,而是为了反映腐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伤害,给大家以警示和启发。
【第5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
这几天的晚上,我都在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说实话,我以前基本不看胡编乱造的电视剧。这部剧正如导演李路所说”能让人们看到人性的温暖、正义的力量,为预防腐败提供镜鉴”。打破了多年以来反腐题材影视作品没有跟上现实的尴尬现状。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
剧中的老干部陈岩石说,过来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现在,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现在干部的思想状况怎样?这十多年,针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教育,可真正卓有成效的是在十八大以后,反腐败斗争才取得实质性成果。新来的省委沙书记请老干部陈岩石在省委常委会上讲话,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陈岩石倒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那就是曾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的杨维骏老人。
11
杨维骏也是一名


从抗战中走过来的老兵,退休后一直坚持举报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等,并最终推动了云南省多名部级高官落马。可现实中像沙书记这样重视老干部在教育干部拒腐防变的情况少见。真正在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干部不多了,大多是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身体状况不佳。去带领群众上访,站在反腐前线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教育干部的重担落在现任的领导干部肩上。我倒认为,教育干部可以请一般的百姓,在当前深受腐败官员和不法商人勾结在一起危害人民的利益,造成
“民不聊生”情况下的群众,如下岗职工,被强拆的居民,上访群众。为,历史是人民写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剧中就有李达康书记的表妹、上访群众之一员,在家里向他讲自己上访的遭遇,实际上给他上了一课。人民警察对上访、强拆的人民群众如临大敌,荷枪实弹,警车云集,电视剧中的这种“美国大片”,在现实中很多人观赏过。
哀莫大于心死
贪官污吏实际上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是吞咽人民血肉的老虎。当然,还有一群使人民厌恶的苍蝇。现在,百姓说:无官不贪,一个个拉出去枪毙,不会有冤案。这种说法未免偏颇。但贪官们前腐后继的现象的确存在。更可怕可悲的是,查出的贪官贪了几十上百万元,很多人竟然说这是好官、清官。贪官们几乎个个以“人民的名义”在坑害人民,而很多人民已麻木不仁了。人民政府在人民中的公信力已降到历史的低点。在新中国建国前的老解放区和50年代的政府,那是公信力最高的时期。这部电视剧的亮点就是真正打破了多年以来反腐题材影视作品没有跟上现实的尴尬现状,反映了真实的政治生态。哀莫大于心死。反贪斗争实际上在挽救政府的形象和公
12


信力,挽救民
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让观众和一些演员惊讶的是这部剧的审查的顺利,出乎意料。还有,一些原来的制片投资商跑了,预料不会审查过关,会亏本,这实际上就是“心死”的表现。
而剧中的老干部陈岩石没有心死,他坚信正义,坚信人民的力量。只要心里想着群众,与人民站在一起,终归会胜利的。可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在强拆的现场坐了一通宵,他的儿子、反贪斗士陈海被暗害。他已经下了当年拼死往敌人碉堡丢炸药包的决心与腐败高官做斗争。临终前陈岩石对省委书记沙瑞金说: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党终于醒过来了,现在收拾世道人心还来得及・这样的老干部真让人敬佩,让我们向他深深的鞠躬。
这部电视剧在全国火了,为什么火?它把众人快死的心又燃烧活了。虚拟的艺术老干部---陈岩石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剧中的老干部陈岩石就是一个“艺术品”也是常说的所谓“典型人物”。剧作者把老干部在反腐斗争中的高贵品质、英勇事迹、政治资源都集于一身,这样的老干部我们见到过,又没有见过。大多数的老干部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他们恪守讲大局,讲组织纪律。不给当局添乱,不找麻烦,不管闲事的原则。如果反腐斗争依靠老干部,那就大错特错了。靠谁?还是要靠现在坐在主席台上的人。陈岩石和沙书记的特殊关系,我开始认为是剧作中的“败笔”。如果没有这层关系,陈岩石的下场会惨不忍睹。可这又正好反映了当前的政治生态的现实。
笔者曾在政府机关服务多年。退休后就是普通的百姓一个,有机会接
13


触了许多的平民,还有一些弱势群体。我为一位上访的百姓代写过状纸,我见过上访者一次次奔波于政府的信访部门,一次次失望、沮丧的表情。我感叹:如今当一个百姓真不容易啊!中央八条后,现
在的官场有人高呼“当官难”。要想想,当百姓更难。不信,你们换换位置。
尽管陈岩石是个艺术品,但艺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民的名义》剧作者和演员们可说是使尽了洪荒之力。点赞一万个。人民的艺术家门,加油!
1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1a767e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b.html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500字(共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