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4 18:55: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目:“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实施

摘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个短时期内我们党的提法都是重申毛泽东时期的战略构想即在20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多里由于赶超心理及急于求成的主导思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个洋跃进”,带来了很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及解决促使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的转变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及对小康社会目标的设定进而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定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而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然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

0.引言

不知不觉间,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这三十多年,正是我国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三十多年。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目标,是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更是中国人们的雄心壮志。在我们这样一个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一项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怎样完成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苦苦探索之中,经历了数次磨难曲折,终于产生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这一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目标、任务和动力、步骤和条件,成为我国向现代化胜利迈进的理论指南。它在邓小平理论中处于统揽全局、提纲挈领的地位,是邓小平理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历史坐标。其中,期盼小康生活、实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不断提升小康层次、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一思想的线条和标尺。重温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会更加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胜信念。

1.“三步走”战略的形成历程

1.1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国门打开,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深刻认识到: 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197810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说:这十几年来,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在本世纪末达到你们现在的水平已不容易,要达到你们二十二年后的水平就更难了1979 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随后,邓小平作了解释:我们开了个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1]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2],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对我国能否在20世纪末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有了重新认识

1.2小康目标的提出

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现代化的科学认识,邓小平在探索中提出了20 世纪末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构想1979126日,邓小平与前来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大平首相提出: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大平首相本人曾在日本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中起过重要作用,所以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决定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但实际上达到什么程度,步子怎么走,心中还是没数大平的这个问题与一个时期以来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思考正好吻合,使邓小平陷入了沉思他在想了一分钟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设想邓小平讲道: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3]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状态”。比如,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至此,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但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而且有了一个中国老百姓易于理解也感到亲切的传统词汇——小康”。

1980 1 月,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今后二十年分为两个十年,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他说,这个十年把基础搞好了,加上下个十年,在今后二十年内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此后,二十年规划分为前十年和后十年,前十年为后十年打基础,后十年要实现较快发展,成为邓小平频繁提起的战略部署1982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之后作出的重要决策

1.3三步走战略的形成与确定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981 年为5.2%1982 9.1%1983 10.9%据此,1984 3 月,邓小平满怀信心地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说:这几年一直摆在我们脑子里的问题是,我们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会不会落空?从提出到现在,5 年过去了从这5年看起来,这个目标不会落空。”此时,邓小平开始酝酿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构想在一些会议上和同外宾谈话时,邓小平多次谈到本世纪翻两番下个世纪再用30 50 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设想,并逐步形成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4]

19874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政府副首相时第一次对三步走战略作出明确而完整的表述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以党的文件形式对三步走战略加以全面阐述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自从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三大确定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我国的发展与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三步走”战略的实施

在确立三步走的经济发展目标之后,邓小平深入分析了我国所面临的各方面的机遇,逐渐地为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战略措施,推动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1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认为,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体制不变观念不变政策不变,都是难。

以抓住机遇的综观世界经济史,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都很注意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实行开放搞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因为,每个国家都不能拥有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部资源,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一项新技术的发明,需要一个摸索过程,甚至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从国外引进则可以节省金钱和时间,在比较高的基点上起步另一方面,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迟缓,战略重心移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资本贸易技术也必然东移为此,邓小平反复向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利用外国的智力要扩大对外开放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同他们搞技术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改造能够快一些搞上去。”“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5]也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

世界经济通行的是市场规则,我们要与世界市场接轨,本身的经济体制必须市场化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从而充分享受后发利益,尽快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副总裁时,就曾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6]并且邓小平也一贯认为,并多次重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经济方法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7]从而对市场经济的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体制上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2.2先富带后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要实现共同富裕,从整体上根本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差别的社会,不同的人不同地区对自身发展机遇的把握不同因此,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共同富裕的实现,绝不等于同一时间同等程度的提高富裕我们曾经有过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深刻教训,那只会打消人民的积极性而错失发展机遇针对此,邓小平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民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并强调: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邓小平认为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可以 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8]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且分布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各地区都按同样的速度发展,那么就会出现落后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达不到应有的发展速度,而发达地区又会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错失一些发展机遇,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对于不同地区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而另一些地区可能发展的慢一些同时邓小平也指出我们要把握住两个大局:一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要进一步加速对外开放,使沿海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又要求沿海地区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大局到那时,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就形成了区域性的发展和推进的方略,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在邓小平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关于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中,正式确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

2.3台阶式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要抓住有利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较快较好的发展阶段,台阶式前进。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看,我国经济有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成功经历。“一五计划时期国民收入平均增长8.9%,创同期世界经济增长之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841988 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再创同期世界经济增长之最的记录邓小平总结指出: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9]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发展波浪式前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确是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邓小平将其概括为:抓住时机,几年的加速发展———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治理———再继续前进,新的加速发展这种发展形式可简化为一个公式:飞跃——调整——再前进再飞跃……”[10]它反映了事物发展平衡不平衡规律和要求

在上台阶的条件上,邓小平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主张切合实际的高速度;在时机把握上,强调抓住有利时机,发展自己,要善于利用机遇,不可强行发动大跃进,要注意对机遇的分析把握为此,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谈话中分析指出: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得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11]在邓小平台阶式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经济每隔几年便上一个台阶,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有利地促进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2.4科教兴国

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深刻认识到新的科技革命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年难得的好机遇为了用好这一机遇,他在谈到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战略重点时指出: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12]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科技发展最辉煌的时代,美苏等大国均在二战后把争取科技领先放在了突出位置,发展高科技已成为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同时,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利益也越来越倚重于科技的进步一些发达国家很多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几乎80以上是靠采取新的科技成果获得的谁占有高科技的优势,谁就能够更快更大地增强综合国力,取得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权

邓小平洞察现代科技革命对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敏锐而深刻地首次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13]邓小平反复强调,振兴经济关键在振兴科技,中国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是靠科学知识的继承积累和创新来实现的教育正是这种继承积累和创新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邓小平明确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首位,使经济建设转到领先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这是邓小平对于科教兴国的郑重嘱托邓小平关于科教工作的论述,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的思想基础1995 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成为实施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2.5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膨胀自然资源日益恶化这些形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巨大压力,给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制定并颁布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全球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为我们反思我国在实施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中所走道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及契机

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难题:庞大的人口基数,继续增长的人口总量,科技社会管理水平落后,资源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且呈继续恶化趋势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缓解,必将阻碍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50 年代初,邓小平就在党内较早地提出了节制生育的思想他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成为严重的问题。”在谈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也反复强调,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计划生育工作一定要抓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形成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来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使人口压力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大有利条件对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邓小平指出: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利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少他强调要合理利用资源,不要只顾眼前的低效率使用

1992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为我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背景和机遇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重申了这一战略,指出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们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推动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结论与展望

邓小平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立足于对中国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因而是极其宏伟而又切实可行的正因如此它能够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成就 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现代化战略构想的现实性和科学性正如胡锦涛所说:“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美好的现实第一步第二步发展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信心百倍地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14]

参考书目

[1]马齐彬.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增订本[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418.

[2] 中文史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 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02.

[3] 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年谱1975 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68.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5 .

[5] [7][8][9][11][12][13]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373,23,166,9,275,377.

[6] 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36.

[10]冯世新,陆卫明.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189.

[14] 胡锦涛.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8-2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09b51f3169a4517723a38e.html

《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