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沂蒙精神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5-05 17:0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对沂蒙精神的认识

沂蒙精神的发展演变

陈虹吉 xx04120315

沂蒙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 * 革命在沂蒙山区所独创的特定区域性的红色革命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 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基本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而其内涵的具体确定却经过了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建设初期、改革开发以来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不断总结和不断提高,最终确定为这十六个字。这里既包括了老一辈沂蒙人民的无私奉献,也包括了新一代沂蒙人民的艰苦奋斗!

在战争年代沂蒙精神有民工支前,沂蒙母亲送儿子参军,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战士,沂蒙女性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还有就是全体沂蒙人民用小米加步枪坚定地守在了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保卫了我们的国家,捍卫了我们的主权, 拯救了我们的人民。

而其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那一群可爱更可敬的红嫂。红嫂是一群人的称呼,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那一群为了抗战付出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生命,自己家里所有东西的伟大女性。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体现了沂蒙精神的内涵:无私奉献,爱党爱军。

红嫂为了支援前线,送自己的丈夫上了战场,然后又送走了自己的儿子,最后还要奉献家里最后的口粮,布匹做军粮,军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可以取得抗战的胜利,可以保卫他们所热爱的家园,他们最后的依靠。还记得那个电影里的沂蒙六姐妹,那个从来也没有见过自己丈夫的女人,只能从自己侄子的面貌中去想象自己丈夫的样子,但是她从没有放弃,一直都在坚持的抗日,坚持的为自己的丈夫守护着他的后方。甚至她自己也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团结村里的姐妹做军粮、军鞋,做担架,和姐妹们一起救治伤员,在红军无法通过河流时,她和她的姐妹以自己柔弱的身躯组成了火线桥,让红军从他们的肩膀上通过,去往了抗战第一线,成功的投入了战斗,保卫了祖国。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用自己的乳汁救了一个战士的那个红嫂。一位在孟良崮战役中受伤的战士因失血过多,昏迷在野外,被一位挖野菜的年轻大嫂发现,大嫂在野外没有水,进村弄水,太远,也怕敌人发现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奶汁去救活伤员。她们没有什么直接的惊天动地的举动,但她们用自己的力量保卫了祖国。

她们是一个年代的记忆,是她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这么美好。她们用她们的奉献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爱党爱军。同时她们也在后来的日

子里教导他们的儿女做一个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人。这才有了沂蒙精神无限的传承与发展,是他们让沂蒙精神到现在还在发扬光大,是他们让我们现在还可以了解到当年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她们和所有的中国人民到底付出了些什么,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去继续开拓奋进,艰苦创业。

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为艰苦创业,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沂蒙人民不畏艰苦,与自然和困境做斗争,最终战胜了自然和贫困,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复兴之路。

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几乎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因而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其中的历家寨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解放前,厉家寨流传着这样一条谚语:“穷山恶水种地难,既怕涝来又怕旱,十年就有九年欠;沙石盖子旱龙岗,锄地丁当响,种地不打粮。”但 * 一个地方,在沂蒙人民不懈的奋斗下实现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1951年,厉月坤任厉家寨乡党总支书记,同时兼任厉家寨村党支部书记,领导着厉家寨人改造家园,那时他推广了适合当地耕种的七寸步犁,这个犁耕的更深,耕的更好,所以在当地开始了大面积的推广,这是为当地经济发展走得最开始的一步。然后是优良品种的推广,“金皇后(玉米),438(小麦),胜利百号大地瓜”这些优良品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954年冬至1955年春,他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发起了治山治水的攻坚战,凿平了11个岭头,填平了70多个大汪和300多条大沟,凿通了三道大岭,迫使13条山河改了道,把1180块小地整成了“三合一”标准梯田,粮食由互助组的亩产230斤到初级社的亩产400斤再到高级社的亩产550斤 。加之整修高产稳产农田、增种高产作物,普及良种、改进耕作技术、增养牲畜和毛猪、开辟肥源、合理施肥以及改良旧式农具、增添新式农具等措施,“1956年获得了每亩平均产粮552.8斤的大丰收。”这些都是历家寨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祖国不断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

改革开放以后,沂蒙人民依旧坚持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的开启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之路。1984年,以刘加坤为首的党支部开始了架电、修路、整地、栽树的五年规划。他们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立足于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克服困难,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自筹资金进行架电,用不到别人十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筑路的工程,应地制宜实现了高山水利化,通水后开始了农田治理,开始了树木的培育。他们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在贫困的现状上创造了自己的美丽家园。进入1990 年代,九间棚人抓住机遇二次创业,到县城开拓发展空间,建立了自己的工业项目。按照“立足

山上农林果,出山进城办企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在县城创办了九间棚花岗石厂、工程机械配件厂、塑料厂、金银花茶厂等六个企业。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之路。

到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00万元,实现利税240万元。如今,这里已是森林茂盛、桃红梨白、花果满山,成为著名的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村里在山上有果品基地,在县城办了企业,建了 4 栋“九间棚公寓”,在北京办了生态园,培育出了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成立了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 进入21世纪,九间棚人跨省进京,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打造出了中国金银花第一园。这些都是沂蒙人民不断的奉献,不断地怒力,并不断的改良后取得的成果,这都体现了沂蒙人民的创业精神。他们不断的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他们用他们自己最平凡的经历和努力来告诉我们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从他们的事迹中,我渐渐明白了,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不是单纯的依赖国家的扶贫,而是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的发掘自我潜力,不断地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探索,进行创新,走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

“沂蒙小调”把煎饼摊成大产业。今年四十七岁的李怀珍,一九九五年三月从费县铁路粮店下岗,经过多次创业都失败后,终于想到了沂蒙人民最爱吃的煎饼,她不断地改进技术,最后终于摊出了属于她的的煎饼企业。当然,她并不满足与现状。随着企业的扩大,她开始想要投入国外市场。xx年,她来到了上海参加“山东省首届名优农产品产销订货会”。虽然发生了很多事,但最后终于成功打入了国外市场,同时她也萌生了创立自主品牌的想法。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她的煎饼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同时由于从小就深受沂蒙精神 * ,让她想到了自己煎饼企业的名字“沂蒙小调“。这是当地的一首流行民歌,有很高的知名度,凭借这首歌的带领,她的煎饼事业变得更好了,价格也上去了。随后,李怀珍注册了“沂蒙小调”系列商标,创办了沂蒙小调特色食品公司,生产煎饼、花生、果脯等系列食品。

沂蒙精神这八十几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人民始终坚持这这十六个字的精神,不断地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去保卫我们的国家,去开创他们的事业,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改变当地的环境。

从调查中我了解到他们并没有不切实际的提出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创造的。这就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学习从现实出发,抛弃我们不切实际的梦想,现在开始打好基础,让我们有一个坚实的地基,然后在此基础上区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九间棚,沂蒙小调。

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应该爱党爱军,无私奉献,面对工作更应该开拓奋进。我们应该把沂蒙精神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去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学习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复兴贡献它的力量。

弘扬沂蒙精神,干好本职工作

——读董事长《发扬优良传统 筑牢发展根基》心得体会

所谓沂蒙精神就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人民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了重大奉献和牺牲。

沂蒙精神形成于伟大的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火热的 * 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沂蒙人民的毁家纾难、浴血奋战,是沂蒙精神形成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沂蒙精神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价值观念,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 * 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 * 的宝贵精神财富。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伟大沂蒙精神,既是对 * 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我们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是情与义的表达、血和泪的结晶,是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历练提升,总结升华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映了民族精神,体现了时代风采,凝聚了人心所向,伴随着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沂蒙精神必将折射出愈加璀璨夺目的光芒,影响一代又一代革命后人,造就一代又一代民族脊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a3c3a61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f.html

《我对沂蒙精神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