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

发布时间:2014-01-06 11:32: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

大学生是特殊的人力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利用这种优势人力资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职业生涯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并列入教学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阶段在大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的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择业观,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

一、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实现,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转变为大学生们求生存的必要环节,演化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涯设计规划、获得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的这种主体性需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出相应的回应,以区别于“精英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探索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切入点,达成职业生涯设计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需求、就业途径与方式,呈现日益多样化的态势。“一次分配定终身”已经成为过去,一个人一辈子从事单一职业的传统职业生涯被易变性职业生涯所替代。因此,在学生进入大学之日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提前进行设计,确定未来的职业意向、就业地点。正如美国生涯理论专家拍所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涯形态,而好的生涯形态,使事业获得成功;不好的生涯形态,使事业一事无成。”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获得事业的成功。因此,职业生涯设计实质上是学生未来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分析过程和职业训练实践的全面展开。借助于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满足教育主体的需求,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长远看,职业生涯设计应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等教育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提供某种可能。职业生涯设计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今天,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的自我实现需要转变为生存需要。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接受高等教育,更多地是为了获得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路径要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情感,贴近学生实际,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依托职业生涯设计,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手段,使我们的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行为和教育措施就必须要引起高校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强烈共鸣,从而引起高校学生积极的组织行为,增强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性。所以,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切入点,开展“量身定做”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凸现现代高等教育中个性发展的理念,使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高校思想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捆绑在一起。一方面,思想政抬教育是职业生涯的支撑,对职业生涯设计起着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又需要依赖职业生涯设计。必须看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支撑点和创新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工作载体。把职业生涯设计思想渗透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职业生涯设计使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标明晰化。从总体上看,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但是,目标实现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由一次性的一元化定位,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的渐进式定位。加之高校学生不仅存在城乡差别,而且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别和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别,形成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高等学校入学的门槛降低,高校学生生源形态复杂化、多样化。社会目标要求也出现多样化,既有最高目标要求,又有最低目标要求,既有社会目标要求,又有自我目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一切,使得传统的一体化、一元化的理想色彩浓郁的高等教育目标定位,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空洞无力的理论说教,不能贴近教育对象实际需求,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职业生涯是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拥有一份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职业,是生活幸福、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墓。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人格,以及了解社会竞争态势、社会需求导向等。职业生涯设计以职业为桥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它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把个人发展、组织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的高度融合,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职业生涯探索期向确立期的过渡。职业生涯设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的事业为引导,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把教育对象的主体需求和教育的终极目标、把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等,都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职业生涯设计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具体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应该有一个由低到高,由宽到严,由泛到精的渐进过程,这符合受教育者思想实际。即最容易接受的是最广泛、最基本、最低层次的知识的学问,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样适合这一理论,因为人总是从最基本的为人规范开始做起的。从教育的内容看,职业生涯设计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设计把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使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中间层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和现代观念等融为一体。职业生涯设计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设计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需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导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激励教育为主要手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则顺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凸现教育个性化,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把共性教育与性教育有效融合起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表明,社会进步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矛盾,个人价值在个人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并实现,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学生需求往往是多指向的,并非所有需要自己都能清醒地知觉到。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帮助学生发掘有利于社会和自己的需要,从而形成人和社会关系的理想模式—发展自我与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使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阶段。他们应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从事某种职业。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帮助全面设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通过对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心理量表的测试,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未来社会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以主题教育构建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平台。职业生涯设计是以个人的人生目标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应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大学的有利条件,拓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内容,其宗旨是使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主义理想的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主题教育内容实质上演化为职业生涯的设计理念,而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则是主题教育内容的折射。前者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的外在需求,后者是个体的内在要求。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发奋努力的自觉性,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以校园文化和杜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职业生涯设计要求个人对环境资源有全面的评估与掌握。校园文化则是社会环境资源的缩影。高校应在认真分析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把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及传统的文化等共同构成的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加以传承。要以优秀大师的品质来影响学生,以先进的校园文化来熏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彰显各自的个性魅力。同时,大学是准社会状态,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缓冲期。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应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预演,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

期,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同步培训提高,加强职业生涯设计规划方面的知识修养,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职业需求,认识自我,发展个性,增长才干。

以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学生的职业困惑。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要以心理测试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心理手段。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扮演“解惑”的角色,辅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认清自我。职业心理研究发现,每个人对工作的兴趣、模式,与这个人比较持久的特质是相吻合的。高校应引进职业生涯设计专家,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结合的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于一身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通过他们,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对个人未来职业的影响,更好地设定和不断完善职业生涯目标,逐步明确和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路线,提高个人的自信心。要帮助全面开发个人的潜能,树立健康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具有足够的职业生涯设计知识,从而辅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涯设计。

以培养创新能力来提升学生未来职业的起点。对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素质是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素质往往表现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这种素质比专业素质和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从长远看,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担负向社会输送多样化人才重任的高校,要充分利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实际,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工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和能力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思想政教育内容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理想的云端飘浮,其教育效果备受质疑。笔者认为,应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生入学为生涯设计的逻辑起点,把事业引导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力求使大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这样,才能把高校思想教育的最高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育有效性。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全新的工作视角,产生“多燕”的理想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工作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发展得非常成熟,尤其是毛入学率高的发达国家,生涯规划教育是从很小的时期抓起的。但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开展是从教育体制改革、大众化教育普及以及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工作市场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开始的,目前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就业形势的迅速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1思想政治素质应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关键因素

美国是开展现代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最早、且较为完善的国家,其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代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最高水平。1898年,美国底特律中央中学杰西·戴维斯就开始实施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强调了职业信息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强调职业道德教育。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是: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养计划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思想和论述,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工从市,皆有法度”(《墨子·法仪》)、“良贾不为,折阅市”(《荀子·修身》)等都蕴涵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我国当代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经历了迁回曲折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前。这一时期是以介绍外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入手,开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开始建立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从新中国建立后到现在。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初。由于这一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劳动人事制度是统包统配政策,既没有择业的自主性,也没有用人的选择性,因此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第二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在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职业生涯规划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从实验研究到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意义,开始将国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到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中并加以发展,形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理论雏形。

那么什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呢?在给它下定义之前我们先要明确关于职业、职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基本的概念。

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职业的类别和内部构成、外部关系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对职业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事它的那个人的社会地位。另一位美国学者泰勒则在其《职业社会学》一书中指出:“职业的社会学概念,可以解释为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种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形态的显现。”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则对职业的含义有简明概括的提法,他认为:“职业不是别的,是可以从中得到利益的一种活动。”

关于职业生涯的定义,美国组织行为学专家道格拉斯(DouglaST.Hall)认为:“它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萨帕将职业生涯定义为:“个体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全部历程。”著名组织心理学家霍尔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伴随着与工作或职业有关的经验和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职业生涯所做的设计,包括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就有可能获得事业更大的成功。

我们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着它的特殊含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也有其自身的一个发展的过程,由最初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就业指导,发展成为旨在培养大学生职业意识的职业课程,再发展为帮助大学生升学或就业,并适应新的环境的出路指导,再由此演化为以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人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社会的分工和职业的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而职业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的要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必须具有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相适应的素质,否则一切规划都只能是空想和臆测。同时,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不能简单的纯粹的通过适应社会来实现,不能只将社会作为实现自我利益的手段,而且还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奉献精神,具有高远的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出符合我国社会性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必须对国外主要从个人角度、从外延角度界定职业生涯规划转到从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从内涵的角度即从内在素质要求的角度来界定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必须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向深度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的角度来定义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思想政治素质应当而且必须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并且应当确立其关键性的核心和灵魂作用,从而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方向、途径等的有效阐述和准确定位。为此,在借鉴、总结各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我认为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来定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大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既维护三者的利益,又促进三者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蓬勃开展,使生涯规划的理论迅速发展到百家争鸣的地步,出现了特质因素论、人格类型论、心理动力论、发展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决策论等多个理论。按照“匹配—发展—决策”的方法归类,生涯理论可归为匹配理论、发展理论、决策理论三个大类。一是生涯匹配理论。匹配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匹配,其理论前提是:1、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他们是可以客观而有效地进行测量的;2、为了取得成功,不同职业需要具备不同特性的人员;3、选择一种职业是一个相当易行的过程,而且人职匹配是可能的;4、个人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愈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匹配理论极易操作,因而应用非常广。

二是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舒伯(P.SuPer),他注重职业选择部分基于个人的自我概念,提出了生涯彩虹理论。舒伯认为有九种生活角色是我们理解生涯概念的良好途径。这九种角色分别是:孩子,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退休者,配偶或伴侣,持家者,父母/祖父母。舒伯从个人的自我概念、年龄和生活角色的角度来强调生涯发展,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生涯发展和决策制定所涉及的内容。他认为,生涯规划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大学专业、一份职业或一个工作地点。它包括彻底地分析我们自身和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

三是生涯决策理论。生活就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所组成,在做出选择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过程—决策。一个人所遇到的麻烦和不如意,往往是由于他做出于不合适的决策或未能做出决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决策住往在不经意中就完成了,其过程是相当缺乏理性的。但关于职业生涯的决策却决非一墩而就。职业生涯的决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常常会令人左右为难,很难用简单的方程式来概括。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像计算机那样进行纯粹的理性思考。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一些理性的方法引入职业生涯的决策中,这就是生涯决策理论。但是,这三个理论虽然都是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为目的,却几乎没有考虑主体思想变化因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必要性。因此,这三个理论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严重缺陷:(l)没有从人自身的特殊需要出发去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职业岗位的选择过程,而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2)没有考虑职业岗位数量与人才供应市场状况之间的不匹配因素,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匹配关系,而我们正是要通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就业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和人生价值实现问题。(3)只从个体利益出发去寻找适合个体发展的、满足个体需求的最佳岗位,忽视了社会、国家整体上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这正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论为我们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向世人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努力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指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使大学生能成功就业,最终还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强调了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性。把这一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就强调了大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强调了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社会利益的根本一致性。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加强大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客观认识为基点,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树立与社会发展一致的人生理想以及职业理想;在职业价值观上,树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首先强调奉献,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念。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和新的平台,能够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目的。具体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认知功能。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个人分析,认识和估计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智慧和清,找出优势和不足,获取社会发展和各种岗位的信息,通过深人、理性、科学的分析,制定符合大学生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的行动计划。这种对自身全面认知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自身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全面系统认知、分析和判断,认清自身值得发挥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进行认真、系统考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机遇,抓住切人点,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努力达到启发、鼓励和鞭策的作用,使大学生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导向功能。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有全面的认知功能,因此,对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动机、需要、目标和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来说,就像一条有了罗盘的船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找到登上成功之岸的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人发展的蓝图和前进的目标,能帮助大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和需要提高的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给他们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推动力,促使大学生把自己的行为都集中到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上来,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利用这种导向功能,通过价值取向的引导、未来指向和及时纠偏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把大学生引向关注社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上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激励功能。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成为个人的主导需要,只有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给他们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这种规划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蓝图。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它是个人努力的依据和方向;二是,它同时对人有着巨大的鞭策力量。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制定和实现规划就像一场比赛,当他们做好规划,接着为一个个目标付诸努力并取得成功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和引导他们不断朝自己设定的更长远目标前进。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利于把大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发展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上来,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懒惰思想,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四)凝聚功能。教育主客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团结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团结和谐环境的形成,反过来又会强化师生之间理解和信任,继而形成团结进取的强大凝聚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师生互相沟通和协商,教育者可以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的纠偏工作,学生也可以在民主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增进了教育主客体间关系融洽和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而使师生在思想、感情上易于达成一致,创造出一种坦诚相待的氛围和透明畅通的信息“春天”,使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关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学生的思想凝聚到发展上来,从而发挥强大的凝聚功育旨

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工作中努力遵循普及性与差异性、教育与咨询、认知与开发原则,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达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目的。

()认识层面: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发动全社会关心与支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方面通过校园各种媒体,宣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意义与内容,使大学生和高校都能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和高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重视该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变过去的被动应付为主动适应,并不断调整教育思路和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积极了解和倾听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改变过去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加大与大学生的互动。另外,学校还要通过给大学生提供机会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实际规划与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通过举办职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成功人士来校讲座等方式,介绍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固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以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制度层面: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根据调查,对未来职业生涯有具体规划的大学生不到总数的20%。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也仅仅是组织几次活动,或片面地视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工作没有形成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可见,不在制度层面上明晰工作机制,就无法真正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选课,并在宏观上确立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等,建立起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使该课程的开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学生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从大学生进人学校开始,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引导大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并把其学习经历和成绩记录在档,形成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促使大学生一步一步朝自己的目标前进;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素质,让他们掌握相关的职业生涯教育所需的相关知识、职业指导技能,了解当前社会就业状况与毕业生的需求,积累职业生涯教育的优秀个案,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使他们在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扮演好教练、考评者、顾问以及咨询者的角色。另外,还要开展考证等多种有益于职业发展的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多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要建立大学生发展奖励体系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学习绩效评价系统。

(三)方法层面:要积极进行沟通与合作。这里的沟通与合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师生要建立经常、稳定、高效的交流、沟通渠道,形成师生之间民主、友好、信任的氛围,使教师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状态和个性特点,以利于根据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好教育与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树立学生科学的职业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高效地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目标。二是,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更多得益于家庭。学校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引导家庭教育,在内容上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发展观等。学校可以编写一些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有关学习材料,以规范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并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教咨询活动以及家访、校访等形式,经常不断地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关注。

(四)实践层面: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是以未来的职业实践为目标和指向的,这就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内在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新问题,总结出新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方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校要加强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努力营造仿真环境,很多课程的课堂就可以放到实训现场,以培养学生的现实感和职业角色意识;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校外实习,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只有在真实环境的实习中,才能真正得到锻炼与熏陶,才能使学生尽快形成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指导学生通过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目前,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笔者认为,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毕业生成功校友回校与大学生座谈,邀请校外知名人士来校与大学生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单位实习,鼓励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测评,开展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大学生应主动积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职业设计。学生通过参加职业训练和实践认识了社会,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增强了对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大学生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重视和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实践环境,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平台和载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207d53af1ffc4ffe47ac55.html

《第一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