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年级第(八)册第()单元教案
备课人:使用人:
_____________

1、《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
1

课型修改意见
1认识生字,会写“亭”字。重点理解“独、闲、厌”在诗中
的意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教学目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4感受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并默写。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受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课件

教具
课件
一、学习单元导读,感知单元学习内容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你们都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呢?是呀,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谈话,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说话欲,促进课堂的交流。欣赏图片,给予学生强烈的感观冲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传达教学意图。】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识诗人、知诗意、悟诗情

三、学习古诗(一)解诗题1、导入
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2、读诗题,解诗题。独:独自一人。
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设计意图:对课题的质疑,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阅读。】(二)识诗人
对这首诗的作者你了解多少?指名介绍诗人。(三)知诗意1指名读或开火车的方式来读生字。特别关注后进生,多提问后进生。
师生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印象。指导难写字“螺、

2、出示古诗《独坐敬亭山》,自由读,正音。全班齐读。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4、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过渡:飞鸟尽,孤云去,(想象画面)面对这样的天空,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李白很孤单、孤独;景抒情。)
④介绍背景
过渡:面对这空无一物的天空,此时此刻,诗人的眼里只有什么,伴他的只有什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着,总不感到满足。过渡:诗人与敬亭山静静地相互对望着,不感到满足。想象画面,想:此时,诗人眼中的敬亭山已不仅是“山”,更像是什么?(诗人的知己,诗人与静庭山惜惜相连。)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出示同步中的练习:p2第五题中的第1小题。
诗中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出示同步中的练习:p1第二题。(这样的手法叫对偶)、(四)、悟诗情
1、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2、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着诗人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读读这首诗吧。
①自己带着感情读②四人小组读古诗
③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④全班再齐读古诗。【设计意图:抓住古诗的诗眼,展开教学,通过找重点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透过古诗的意象来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2、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




不厌孤独乐观
(借景抒情拟人)

东华小学语文(年级第(八)册第()单元
教案
备课人:杨玲使用人:
_____________

1、《古诗词三首》之《望洞庭》
2

课型修改意见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2学会运用古诗的学习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
教学目标
诗词的意思。
3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描绘的美景,体会诗人的情感。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洞庭》,并默写。
1、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2.、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教具
课件
一、复习: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节课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设计意图:谈话,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说话欲,

促进课堂的交流。欣赏图片,给予学生强烈的感观冲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传达教学意图。】三、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齐读课题,指名说自己的理解
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比较同音字“亭”和“庭”
【设计意图:对课题的质疑,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阅读。】
(二)识诗人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附课件


(三)悟诗意
1、出示古诗,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洞庭湖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关阔的胸怀。
过渡:诗人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手法在下面一句诗中,也有所体现,大家要注意体会。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师强调“螺”字笔画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④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⑤指名描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四)悟诗情
1、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

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2、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3、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出示同步中的练习:p2第五题中的第24小题。【设计意图:抓住古诗的诗眼,展开教学,通过找重点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透过古诗的意象来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洞庭》。2、推荐背诵《枫桥夜泊》。
望洞庭


看到联想比喻
湖面镜未磨镜子
银盘银盘(赞美)
群山青螺青螺



(年级第(八)册第()单元教案
备课人:使用人:
_____________

3

1、《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课型

修改意见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教学目标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激发热爱古诗词
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生情、赏文。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课件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识诗人、知诗意、悟诗情二、学习古诗词
(一)解诗题
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板书:

江南)(指名说)
2、老师小结: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平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3.欣赏了江南美景,你想怎样来赞美江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自己的一句话或引用一句诗?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漫游江南,并在苏州杭州做官,江南美丽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又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
5.指名读题,并请同学说说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二)、识诗人
请大家说说你对大诗人白居易的了解。(三)、知诗意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美好的回忆中吧!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结合下面的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读出节奏,初步明白词义。
3.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忆/江南?
注意读准“谙”;并与“暗”区别字形与字义。4.齐读。
5.扫清字词障碍出示同步中的练习:p1第一题。(四)、悟诗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江南的美吧!
(一)、为什么忆?(品读一、二句,感受“好”即“旧曾谙”的妙处。)
1.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2.诗人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根据你对下文的理解,你觉得这个“好”字可以改为什么字?
3.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句“江南好”。(随机评价)
4“江南好”是别人告诉诗人的吗?(理解第二句: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
5.再次朗读品味这两句。(二)、忆景
是哪些美景深深地打动了诗人呢?1、品读第三、四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指名说自己的理解,相机指导朗读。

2)“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名说自己的理解,相机指导朗读。3)想象画面,借机指导朗读: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闭上眼睛——(师朗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与洛阳春天进行对比,再指导朗读(三)忆人
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能不忆江南?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指导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出示资料:诗人曾在苏杭做过官,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疏通河道,指导当地百姓挖井打水,所以,百姓对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离开苏州回洛阳,苏州的人们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3.指导感情读。出示同步中的练习p2第五题中的第3小题五、拓展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课件出示资料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预设,视时间而定)

1.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2.这就是一种江南情结!让我们带着诗人那浓浓的思念之情再读三首《忆江南》。(课件出示不同颜色的字)
3.“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4.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
5.背诵词。(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背诵下来吧。)
6.了解“词”与“词牌”。
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在晚唐时兴起,在宋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渔歌子、水调歌头、长相思,“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7、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六、作业

1、默写《忆江南》2、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词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a、好的地方。b、碰到的问题。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景好
江南好怀念

情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d0cab70eff9aef8941e06b4.html

《古诗三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