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质朴的精神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苦中作乐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质朴的精神

摘要:福贵是《活着》中的主人翁,在经历了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的事实后,福贵
一直默默地忍受着苦难,就这样努力的为活着而活着,过着平凡,朴素的生活。而他在苦难中找到了活着的动力,能在苦难中作乐。感动我们的不是故事之外的语言,而是朴素本身。生活本来就是如此平凡。
关键词:福贵;生命;贫苦;平凡
HappinessInthetribulation
———BriefanalysisofFusmorality

ZhaoXiangying
Abstract:FuGuiistheprimarycharacterinthenovelALIVE.Whenheexperiencedaseriesofdisastersinwhichhisparents,wifeandchildrenlefthim,heboretribulationatalltimes,andhetriedhisbesttoovercomeallandliveinanordinarylife.Hefoundamotivationtoliveinthetribulationandhecansharehappinessinthetribulation.ThethingaffectingusisthemoralityofFuratherthanthestoryitself.Lifeissocommon.
KeyWords:FuGui,life,tribulation,commonness

许多评论认为余华的中篇小说依然是离不开苦难的主题,依然充盈着苦难意识,虽然余华的笔触已不再徘徊于对暴力,血腥和恐惧的渲染,但《活着》中的福贵依然是苦难的象征。我立足于现有的资料,力求余华的作品《活着》的主要内容,对作品中表现福贵命运的部分进行浅析,然后联系现实进行探究。你就会觉得生活并不像你所想像的那么苦。其实经受苦难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快乐。苦难可以让人的生活充实,让人懂得平凡的生活才是真。为了深刻的理解福贵的这种精神,我试图从福贵的命运变化,在历史的背景下福贵的命运是幸福多于悲
剧,以及福贵在《活着》文本语言中,分析福贵质朴的精神的命运。





《活着》讲述了“我”在农村收集民间歌谣的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耕田的老农民福贵在一棵“茂盛的树下”给我讲述关于他心酸的故事——福贵在2040年代到80年代40年的生活故事,展示了他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和历史的消解。在苦海中寻找希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与悲惨的命运作斗争,福贵感觉到更多艰苦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富贵在家境富裕之时,想什么有什么,有佣人、有妓女供他当马骑着跑;妻子、老丈人随他作践;要赌钱,赌个天昏地暗。可他幸福么,不,他极端空虚,虽然他的物质颇丰,可是他的内心寂寞……。人只有处在艰苦的境遇才会更加冷静的思考问题,荒淫无诞的生活不但浪费了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玩物丧志。
载《活着》韩文版自序中余华这样解释:‘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来自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赋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1]现实是残酷的,命运的捉弄让人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的忍受。在小说中,主人翁福贵输光家产后,父亲被活活气死,不久母亲也不治而亡;十余年后,儿子为难产的县长夫人献血时医生抽血过量,失去了生命。此后更多的死亡接踵而至,女儿难产身亡,妻子积劳成疾故去,女婿意外的被楼板挤死,最后,他年幼的外孙也因吃多了煮熟的豆子而胀死,只剩下一头同样风雨残烛的老牛与福贵相伴……命运是一步一步打击着福贵,也不能不对这位在历经灾难而能安然活下来的这位老人产生几分敬意。
“活着”不仅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易逝,而且还展示了命运的变幻无常。曾经的“大富大贵”过的福贵,在输光家产后成了一贫如洗。他拿着家里仅有的两块银元去为母亲请郎中医病时,莫名奇妙地被抓了壮丁,当上了“国军”,经历了一番战场上的惊险之后,又幸运的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被平安遣返回家,旧过他的日子,而靠赌博发财的龙二拥有福贵的田产成了大地主,风光几年之后,又在土改中被毙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福贵的替死鬼;在战场上“打来打去”没打死的春生,后来当上了县长,可数年后又赶上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受尽批斗之苦的他终于上吊自杀,了结了一生。这三个人的遭遇演绎了本世纪特殊时代里许多中国人的“命运交响曲”。福贵的一生就这样平淡的活着,在平淡中经历无数坎坷,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并不能自己掌控,只好听天由命。小说中的这位历尽苦难仍恬然活着的福贵,在生活的贫困与苦难下,为了生存,身边的亲

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例如:他的孙子苦根因为家太穷,看着家里煮豆子,吃多了豆子,活活噎死的;家里太穷,为了生存,差点把女儿卖人。这种心酸的几乎让人揪心的感觉都是福贵自食其果,造的孽。回忆起当初家里富裕时,自己不仅不好好念书,而且整天都在吃喝嫖赌,享受到尽,败了家业,也害死了亲人。这里让人产生疑问是命运掌控自己还是自己掌控自己命运呢?明明中是福贵自己害了自己,他自己本来日子可以过得舒适,但是自己不求上进。“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变成了牛。”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她爹说:“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连鸡也没了。”家就这样给福贵败了。冷酷的现实无情的嘲弄了他的无知和盲从,这些事件的发生,一看似乎以为是由一些十分偶然的、个人的因素促成,细想则不然,在一个反常的年代里,作为个人,他在这个年代的权力话语面前很难有所作为,他只能以主流意识来主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正常的年代,一切事物的运作都在合理的轨道上,福贵便不会束手无策。那么,他的亲人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西方有这样一句话:如果生命你不能战胜他,就去附和他。你无法超越生命,就热爱生命吧。《活着》劝导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福贵的一生被安置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风云之中,中国现代史上所有重要片断,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都在福贵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存在,并对福贵的生活发生悲剧性的变化。悲剧的核心是敌对性,否定意义的客体与人构成矛盾冲突。所以依据与人构成矛盾冲突的敌对性程度,可以对悲剧形态进行划分。个人过失、邪恶势利、社会弊、历史必然要求与这一要求的不可能实现、命运、两种实体性正义力量不可避免的冲突(或性格冲突)、人性弱点、生活悖论、直到人的终极对立力量——时间的一去不反和死亡,都是逐级加强人的敌对性的力量。据此,悲剧可分为两种。从个人过失到性格冲突构成的悲剧性矛盾冲突规定了悲剧的古典形态,而人性弱点直至人的终极对立力量构成的矛盾冲突则形成现在形态的悲剧。前者演示生活中的悲剧,后者说的是人生就是悲剧。这种现代悲剧思想和哲学思想为叔本华、尼采、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思

想家反复阐说,在审美实践中,这种悲剧的悲剧性和悲剧力量是高于古典悲剧叙事,它们直指生活的形而上学,在叔本华、尼采看来这样的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形态。[2]从这个悲剧角度分析,福贵就是一场悲剧,无论在他的生活还是他的人生来说。从现实的角度看,虽然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在福贵身上,但实际上经历这么多的困难、波折后,幸福更多于悲伤。福贵一家,从小到老祖孙四代,福贵家外,从龙二到春生,几乎每个人的人生旅程,来龙去脉都历历再目。但最打动人心的现实感来源于福贵的生活及生活态度越来越实在,从一个混账透顶的纨夸之子的混沌度日,荒淫享乐,到一个平头百姓的辛苦但平安踏实的安稳日子,福贵活得可是越来越现实,而福贵一家人对此的共识和默契则形成了温情脉脉的幸福氛围,甚至可以说到达了老百姓朴实的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要让自己过得幸福、快乐,首先自己心里就要活得充实,不能在优越的日子里自己践踏自己,浪费光阴;在穷苦、悲惨的日子里,要有阿Q精神,让每天的日子用自己劳动变得充实,幸福自然降临在你身边。这就是<活着〉讲述的生活意义。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受到多大打击,福贵都是勤劳的,都是认命的,都是默默承受着苦难。福贵永远不会游手好闲,永远不会怨天尤人,他认定只有种地,只有认命,才能活得踏实。福贵眼中是见证太多的死亡后的从容,是尘埃落定后的淡然。余华用了这样一个个的死亡故事告诉我们怎样活着,活着就是见证,就是幸福。
生活沉重而艰难,但在灰暗的背景下生活的人们依然像刚点燃的星火一样坚强。这些微弱而持久的光芒依然给人温暖和憧憬。福贵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希望是很渺茫的,但它却是个人扎根大地、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保证书。就算在一片迷离的情境中仍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和谐和欢乐。这样的时刻尽管短暂如昙花一现。但其中弥漫着真正的生活的芬芳。朴实无华的生活容易造就美好的心灵,这些美的言行的存在,使艰难的生活变得可以忍受。正因如此,当有着美好心灵的年轻的生命相继为出人意料的死亡所攫取时,我们在深深体会到美的毁灭的悲哀和凄凉的同时,更敏锐的感觉到了一股在动人的理想掩饰下的权力话语的虚伪和严酷的气息。这股恶气不绝如缕的飘荡。令如此平凡的生活变得如此艰难。着的人就有福了,内心埋藏着巨大痛苦和辛酸的人们依然从容不迫的活着,在苦中享受着乐趣,像白纸一样的人生是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痛苦,并且没有经历困难的人是不可能快乐的。生活在当代舒适,和平的年代里的人,同样需要在困难中磨炼自己,经过自己努力后得到的收获是最快乐的事。福贵努力的为活着而活着,享受着平凡、朴实的生活。


[3]



“人为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执著,朴素,留下的却是一种多么令人回味的精神。
余华在《〈活着〉前言》这样写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满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价值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的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确实是一篇优秀、高尚的作品。在小说中福贵经历了数不尽的苦难,亲人先后离他而去,他最后孤身一人,但如此多的苦难并没有将福贵压垮,他依然顽强的活着,纯朴的活着,这就是福贵带给我们伟大意义。这种超然不像古代诗人那种超脱,不回避苦难,不形而上学、笼统地否定尘世,它是生命的本能和直觉,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始源。余华也说过《活着》的写作受美国民歌《老黑奴》的影响,福贵和老黑奴一样,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们而去,他们却友好的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福贵的这种超脱不像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它不是源于老庄的哲学,而是源于生活经验。龙二被毙掉后,福贵“想想自己该死却没有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是埋对了地方,我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福贵认为龙二、春生,他们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连命都赔上了。人平平淡淡的活着过日子也是件享乐的事,争这个争那个,反而不是什么好事。说到底,福贵对生命的这种超脱,还不如说是一种执著,执著于生命的欢乐,执著于生命的苦难。无论如何,好死不如赖活。活着是美好的。活着,执著、纯朴。
感动我们的不是故事之外的语言,而是朴素的本身,是活着。活着的语言风格有两种:一种是福贵自叙身世时的语言,朴实无华,像清新的泥土。另一种是“我”(那个民间收集者)的语言,流畅优美,富有诗意,这突出的表现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例如结尾的两段话: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更前走过,扁担一路枝呀枝呀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霞光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了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
此等文字,融化了人生的悲剧。在广阔的土地上,黑夜来临,但“活着”的精神已深深扎根。它让人们感动,思索,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历经沧桑的福贵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来分析。凤霞被送走后,自己有跑回来,她在家里呆了很短的时间就要被送回去:
那一路走得真是叫我心里难受,我不让自己去看凤霞,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天黑了,风飕飕地吹在我脸上,又灌到脖子里去。凤霞双手捏住我的袖管,一点声音也没有。天黑后,路上的石子绊着凤霞,走上一段凤霞的身体就摇一下,我蹲下去把她两只脚揉一揉,凤霞两只小手搁在我脖子上,她的手很冷,一动不动。后面的路是我背着凤霞走去,到了城里,看看离那户人家近了,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把她看了又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回到家里,家珍看到我们怔住了,我说:“就是全家都饿死了,也不送凤霞回去。
余华力争使自己的叙述做到冷静,他认为作家不应该在作品里指手画脚或着煽情。这里也一样,极本色的文字叙述着极平常的故事,然而却震撼人心。感动我们的不是故事之外的语言,而是朴素的故事本身,是“活着”。活着就代表着勇气。活着的人就要承担责任,活着就要承受所有有形及无形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生活才能过得充实。生活本没有什么,只是在这个活着的过程中,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生命其实可以很简单,幸福与不幸只是在于个人的理解,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感觉有一丝的孤零零的意味。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活着,什么都不为,只为活着本身。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2]尼采《悲剧的诞生》[M].24.三联书店.1986年。
[3]李育红.《后悲剧时代的来临》[J].小说作家作品研究,19964[4]余华.《虚伪的作品》.[J].载《上海文论》1986年第五期。






致谢词

我毕业论文的致谢
首先感谢论文指导老师杨国强老师,还有大学四年所有教导和栽培我的老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你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次感谢同班好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论文,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d46e9f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f.html

《苦中作乐——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质朴的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