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27 17:53: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

: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桑菊饮与银翘散的比较

同: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均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均可治外感风热表证

:辛凉轻剂,清热解毒之力,较弱,但长于宣肺止咳,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 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辛凉平剂,清热解毒力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人参败毒散与参苏饮的比较

:人参、桔梗、前胡、枳壳、茯苓配伍解表散寒组方,均有益气解表,宣肺化痰之功。主治气虚外感之证。

:败毒散配伍羌活、独活、柴胡、川芎等,偏重于解表散寒,除湿止痛。主治气虚感冒风寒湿邪,表证较重者。

参苏饮配苏叶、葛根解表散寒,兼理气宽;半夏燥湿化痰。发汗解表力较弱,侧重于理肺化痰。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阻肺而表证较轻者。

《伤寒论》三承气汤的鉴别

:均用大黄邪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 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大黄附子汤与温脾汤的比较

:均用大黄、附子温阳祛寒,泻下攻积主治寒积便秘腹痛

:大黄附子汤:配细辛散寒止痛,纯属温下。主治寒积里实,证实无虚,或阳虚较轻者。

温脾汤:配干姜、人参、甘草温补脾阳,攻中有补。主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以致冷积内停,证属虚中兼实。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比较

:犀牛角、生地为主组成,主治热入营血证

:清营汤配以清气透热之品 ,使入营之热从气分而解,主治邪热初入营分尚未动血之证

犀角地黄汤配活血散血主治热毒深陷血分,耗血动血证

麻杏石甘汤与泻白散的比较

同:均治肺热咳嗽

:麻杏甘石汤:石膏清热,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而平喘。清透肺中实热,平喘止咳力强,宜用于正盛而邪实之喘咳。

泻白散:桑白皮泻肺清热平喘,配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郁热。重在泻肺中伏火郁热,清热平喘之力较弱,宜用于伏火郁肺,肺热不甚;阴液渐伤,而阴伤亦不重之喘咳。

玉女煎与清胃散的比较

:同治胃热牙痛

:清胃散重在清胃火,兼用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牙宣等症。(实火)

玉女煎: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功能清胃火,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证。(阴亏火旺)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的比较

同: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可用于治疗湿热痢疾

:白头翁汤——功偏清热凉血止痢主治热毒偏盛(热重于湿),热毒深陷血分之热毒痢疾。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血)

芍药汤——湿热两清,兼以行气调血主治湿热痢疾(湿热并重)而兼明显气血瘀滞者。

(下痢脓血,赤白相兼,舌苔腻)

赤芍与丹皮的区别

【同】:均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均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肿毒及跌打瘀肿等证。

【异】:丹皮兼辛味,并入肾经,又善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治热病后期之阴虚发热、久病阴伤之无汗骨蒸;

赤芍苦泄,专入肝经,又善清泄肝火与止疼痛,治肝郁化火胸胁痛及肝火目赤肿痛。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的比较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之功,以治邪犯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不适等。

: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配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扶正,宜用于伤寒邪犯少阳,胆热较轻而正气虚弱者,寒热相当,舌白不腻。

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青黛、竹茹清解胆热,配半夏、陈皮、枳壳行气化痰,滑石、赤茯苓以清热利湿,重在清胆热,兼利湿化痰,宜用于湿热犯于少阳,胆经热重,兼痰湿内阻而正气不虚者,寒轻热重,呕吐痰涎,或吐酸苦水,舌红苔腻。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的比较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用芍药,重加饴糖变化成。

桂枝汤:桂、芍等量,并喝热稀粥以助药力,故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以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为君药,芍药是桂枝的两倍,不喝热粥,故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兼调阴阳和营卫,而治中焦虚寒,阴阳气血俱虚诸证。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比较

理中丸:温、补、燥结合,方中配白术,长于健脾燥湿,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的满、痛、吐、利,并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

小建中汤:温、补、润结合,方中配伍白芍,温补阳气之中兼能益阴血,且长于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兼阴血不足之腹痛,心中悸烦,发热等。

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四逆散的鉴别

四逆散:和解透热,治阳气内郁之热厥;见冷在肢端较轻, 冷不过肘、膝,伴身热,脉弦。

四逆汤 :回阳救逆。治阳衰阴盛之寒厥,厥逆重,伴神衰欲寐,恶寒蜷卧,脉细欲绝等全身恶寒证。

当归四逆汤 :养血温经通脉,治血虚寒凝经脉之寒厥,四肢厥寒较轻, 不过肘、膝关节,不伴全身恶寒证,脉细而不微。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的比较

四君子汤:配茯苓健脾渗湿,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配干姜温中祛寒,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的比较

:治自汗恶风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自汗恶风,伴发热,或头痛,或时发热,脉浮缓或浮弱。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治卫气虚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恶风,伴面色晄白,舌淡脉虚而无发热者。

当归补血汤与白虎汤证的比较

大渴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实热证,宜白虎汤。

口渴喜温饮,身热而无汗,舌淡苔白,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虚热证,宜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与理中丸的比较

脾阳虚脾不统血,治以温阳摄血,宜理中丸。

脾气虚脾不统血,治以益气摄血,宜归脾汤。

大补阴丸与六味地黄丸的比较

:滋阴降火,治阴虚内热证

:六味地黄丸偏于补养肾阴,清热力不足,主治肾阴不足而虚火不重,脉细数者。

大补阴丸滋阴与清热降火之力均较著,主治阴虚而火旺较甚,尺脉数而有力者。

一贯煎与逍遥散的比较

:治阴血不足,肝郁不舒之胁痛

: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之力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伴脾失健运,神疲食少。

一贯煎滋养肝肾之力较强,主治肝肾阴虚,肝郁不舒之胁痛,并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不舒之胁痛,并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吞酸吐苦。

牡蛎散与玉屏风散的比较

牡蛎散:补敛并用而重在固涩止汗为主,并能敛阴潜阳,为收敛止汗之方,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

玉屏风散:以补气固表为主,补中寓散,为补益之剂,主治卫气虚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或虚人易感风邪者。

酸枣仁汤与天五补心丹的鉴别运用

:均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为主,配清虚热之品组方,以治阴血不足,虚热扰心之心烦失眠。

: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行血之川芎,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

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养血安神药相配,主治心肾两虚,阴亏血少,虚火上扰之心烦失眠,伴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开窍剂的注意事项

(1)辨清闭证的寒热,不可寒热错投。

(2)辨清病证的虚实,脱证忌用。(如属内闭外脱者,则开窍与救脱并施。)

(3)阳明腑实证所致的神昏谵语不宜使用。如兼邪陷 心包者,可开窍与泻下并用。

(4)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5)不宜加热煎煮,以防药性挥发,降低疗效。

(6)孕妇填用。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合称为“温病三宝”)的鉴别运用

:功用:芳香开窍,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主治:热闭证。身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

:安宫牛黄丸--最凉。长于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熄风止痉之力不如紫雪,开窍豁痰之力不及至宝丹。最宜用于热陷心包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偏于热盛毒重者。

紫雪--凉性次之。开窍豁痰力最弱,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但长于清热凉肝,熄风止痉。最宜用于热陷厥阴(心包、肝),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神昏烦躁,抽搐痉厥,口渴唇焦,舌红绛,苔黄干,脉弦数,偏于热盛动风者。

至宝丹--凉性最次,清热力最弱,但长于芳香开窍,辟秽化浊。最宜用于痰热内闭之昏厥,痰盛气粗,舌苔垢腻,脉滑数,偏于痰浊壅盛而昏迷较重者。

临床选方参考

清热镇静:首选安宫牛黄丸、次选紫雪、最后选至宝丹。

熄风止痉:首选紫雪,次选安宫牛黄丸,最后选至宝丹。

开窍豁痰:首选至宝丹,次选安宫牛黄丸,最后选紫雪

治喘咳类方小结:

麻黄汤:以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麻黄配杏仁宣肺平喘,发汗解表之力强,并长于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之喘咳。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为临床特点。

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配干姜、细辛、半夏之温肺化饮,是解表化饮,表里同治之法,主治风寒外束,寒饮犯肺之喘咳。临床特点是既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之表寒证,又见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之寒饮内停症。

麻杏甘石汤:用辛甘大寒之石膏清肺泻热,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而平喘,是辛凉清热,宣肺平喘之剂。主治肺热之喘咳,以喘咳,发热,口渴,苔白或黄,脉滑数或浮数为特点。

泻白散:以桑白皮泻肺清热,平喘止咳,伍以地骨皮泻伏火而退虚热,药用甘寒,善清肺中伏火郁热。主治肺中有伏火郁热之喘咳,伴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者。

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配半夏、厚朴、前胡以降气平喘,伍肉桂以温肾纳气,是治上实为主,兼顾下虚之方。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以喘咳短气,痰多色面,腰疼脚软,苔白腻为特点。

定喘汤:以白果、半夏、苏子、杏仁、冬花降气祛痰,平喘止咳;麻黄宣肺散寒,桑白皮、黄芩清肺泻热;宣降肺气之中,兼能化痰清热,解表散寒。主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喘咳,以痰多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与小青龙汤相比,小青龙汤表寒重而内有(寒)水饮;本方证是表寒轻而内蕴痰热。

治脾不统血类方鉴别:

同:归脾汤、理中丸、黄土汤均能益气健脾以摄血,以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失血之证。

归脾汤以黄芪、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配伍龙眼肉、当归、酸枣仁、茯苓、远志等补血养心安神,重在益气摄血,兼以补血养心,主治脾气虚脾不统血,以及心脾两虚之神志不安。

理中丸以干姜温中祛寒为主,伍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为温中健脾摄血剂,主治脾阳虚脾不统血。

黄土汤以灶心黄土配白术、附子温阳健脾摄血,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止血力较理中丸强,标本兼治,主治脾阳虚脾不统血而出血较重者。

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的比较

:均治肝肾不足,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

:镇肝熄风汤:以怀牛膝配代赭石、龟板、龙骨、牡蛎、天冬、玄参、白芍等,降逆熄风,滋阴潜阳之力强,适用于肝肾阴,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头痛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甚或中风者。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配伍石决明、山栀、黄芩、夜交藤、朱茯神等,滋阴潜阳熄风之力较弱,但长于清热安神,适用于肝肾不足,肝阳偏亢,阳亢化火而见心烦失眠多梦者。

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的比较

:清宣燥热润肺止咳主治温燥伤肺

:清燥救肺汤:清宣燥热、养阴润肺力强,并补肺气,主治燥热甚而气阴两伤之重证。

桑杏汤:清宣燥热、养阴润肺之力较弱,主治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

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的比较

:功能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邪在气分之证

:三仁汤以三仁配伍滑石、竹叶、通草利湿清热,厚朴、半夏燥湿行气,重在祛湿,宣畅气机。宜用于湿重热轻,而见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苔白不渴者。

甘露消毒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配伍化湿的藿香、菖蒲,清热解毒的连翘、射干等,清热与祛湿并重,且能解毒。宜于湿热并重而见身黄,口渴,咽痛颐肿,小便短赤,苔黄脉数等。

猪苓汤与五苓散对比性分析:

:同有泽泻、猪苓、茯苓利水渗湿

:五苓散配白术健脾运湿,桂枝温阳化气,兼解表邪。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解表。主治表证未解,膀胱气化不行之蓄水证,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入即吐等。属温阳化气利水剂。脉细数等。属滋阴清热利水剂。

猪苓汤配滑石清热利水,配阿胶滋阴润燥,合利水药滋阴不碍湿,利水不伤阴.功能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热伤阴津,小便不利,发热,渴欲饮水,舌红苔白或微黄,

脉细数等。属滋阴清热利水剂。

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的比较

:同有茯苓、桂枝、白术,健脾利湿、温阳化饮

:五苓散:以泽泻为君,且配猪苓,利水渗湿力强,能直达下焦,主治水饮停于下焦之脐下动悸,吐诞沫而头眩等。

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配伍甘草,且桂枝用量较五苓散重,利水之力较逊,而偏于温阳健脾,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心下悸而头眩。

真武汤与实脾散的比较

:均有附子、白术、茯苓、生姜,有温补脾肾、助阳利水的作用,可用于阳虚水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真武汤:附子为君,并有白芍。偏温肾阳,兼缓急舒筋、柔肝止痛,阳虚水肿以肾阳虚为主,兼阴随阳伤伤之身润动)

实脾散:附子干姜为君,并有厚朴、木香、草果、槟榔等。重在暖脾,散寒除湿利水功胜兼行气消胀。阳虚水停以脾阳虚为主,并兼有气滞胸腹胀满者。

九味羌活汤与羌活胜湿汤的比较

:均可祛风胜湿止痛治风湿在表之头身疼痛

:九味羌活汤辛散解表之力较强,兼清里热。主治风寒湿邪在表兼有里热,以恶寒发热等表证为主,兼见口苦微渴等里热证。

羌活胜湿汤重在祛风胜湿,而解表之力较弱。主治风湿在表,以头身重痛为主,而表证不著者。

清气化痰汤与小陷胸汤的比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dd49981581b6bd97f19eac2.html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