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

发布时间:2012-07-24 22:43: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

林寿松 编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苏东坡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山水诗,山水诗是我国诗歌的主体。游山玩水常使人们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但要作出一首公认的好诗不容易,因为这涉及到诸如人文素质、文学功底、社会阅历及历史环境等等绪多方面因素;而要作出一首能抒发自己心怀,又基本符合诗歌规定的个性“佳作”却不难,因为格律诗创作所涉及到的音韵学知识是可以学习、掌握及应用的。这些知识或规定可归纳为三方面:符合节奏、讲究平仄、偶句押韵。不仅是诗词,甚至歌曲、戏曲,还有文学创作直至日常说话等等,只要应用了这三个原则,就可使语音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朗朗上口,从而产生一种语言上的音乐美。

1. 律诗创作要符合节奏感

中国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的汉民族,几千年来已逐渐形成包括说写的如下的语言习惯:1/喜欢用双音节词;2/喜欢用由双音节词组成一个语音节奏即俗称“一拍” ;而一次所说的话(即单句),又喜欢用三拍及四拍的语音节奏来完成,最后一拍又只喜用一个字,并认为这样的节拍就能产生最动听的音乐节奏美。这就是自唐代以来,为什么只形成五绝、七绝,以及五律、七律为主体的诗,而没有二、四、六、八……绝律诗的缘由。知道这个原因,在律诗创作中就要注意下面三点:

1.1. 按节奏感去朗诵或作诗(横线──为语音停顿处),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2 . 绝律诗每一联的上下句中,要求每一相对的双音节词组的词性基本相同,语法结构也要基本相同,即词性上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语法结构上要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等。如唐代张继名诗:七绝.《枫桥夜泊》

动(形) 名(动) (词性)

/ / / 天,

/ / / 眠。

宾(补) (语法结构)

注:诗中如上述的最后两拍(七绝七律中的第34拍,五绝五律中的第23拍),读音要分两拍,但实际内容常常是一组词。

1.3. 律诗有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有四联;规定第二联、第三联要求对偶。

所谓对偶,就是不仅要符合上述的12点要求,而且一联的上下句要“每拍的词义相对,每字的读音平仄声相反”。

如唐代李商隐:七律.《锦瑟》

第一联(又称“起”或“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上句,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下句

第二联(承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 上句

望帝春心托杜鹃。 下句

第三联(转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上句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下句

第四联(合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上句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下句

第二联、第三联运用了上下句要“每拍的词义相对,每字读音的平仄声相反”的对偶手法:

庄生 / 晓梦 / 迷蝴蝶,

平平 仄仄

望帝 / 春心 / 托杜鹃。

仄仄 平平

沧海 / 月明 / 珠有泪,

平仄仄

蓝田 / 日暖 / 玉生烟。

仄平平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述对偶句中,并不是每个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李商隐是最精通音律的唐代诗词家,要完全做对上述对偶句的平仄是不难的,但为了选入最准确贴切的字,他宁可牺牲音律,而不“以律伤义”,把诗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格律与音韵放在第二位。这也是诗词创作的首要原则。第二,上述对偶句中每个相对的字不完全都是平仄相反,这也是音韵学所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详见下面2. 格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如上诗文就在第246字上保持平仄相对),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李商隐的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2. 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

《新华词典》第637页有“声调符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ˉ ˊ ˇ 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例如:

mā má mǎ mà mɑ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所谓“平仄”,是指普通话四声中,妈 mā má即阴平、阳平声为“平”声,而马 mǎ mà即上声、去声为“仄”声。轻声多为口语使用,诗词创作极少应用。《新华词典》已为每个字标上上述四声符号(ˉˊˇˋ),找出具体字,就能知道它是平或仄声了。

了解到平仄声的来源、区分及寻找方法后,下面谈谈格律诗创作讲究平仄的方法与要求:

2 .1 . 每句最后一个字仄平交替: 奇数句除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平可仄外,其余一律规定为仄声。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全部规定为平声。这是硬性规定,不宜改变。如:

1 水光潋滟晴方,(hǎo,上声,仄可平可仄

2 山色空蒙雨亦。(qí,阳平,平)

3 欲把西湖比西,(zǐ,上声,仄)

4 浓妆淡抹总相。(yí,阳平,平)

这是作诗的最低要求了,假如达不到此要求,又不押韵,那就不是诗,而是“对称散文”而已;假如其它相对的字不管平仄,仅满足这个最低要求而作出来的诗,也能押韵,可仅称为“打油诗”。

2.2 . 一句之中平仄相间:需要提出的是,所谓“相间”不是字与字相间,如不是第一个字是平声,第二个字就是仄声,第三字是平声……,这种“相间”几乎没有;普遍作法是依节拍有称为节奏点 同用一个声调,相间的节拍用另一个声调,如:

Zhuāng shēng xiǎo mèng mí hú dié

/ / / 蝶,

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必须首先照顾“义”,但又符合“二四六分明”的韵律要求等等,才考虑在一个节拍内用不同的声调。如:

cāng hǎi yuè míng zhū yǒu lèi

/ / / 泪,

2 .3 . 一联之中平仄相反:就是要求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声相反,这是很高的要求也是最完美的联句了。但如上述1 .3节中所指出:即使是对偶句中,也允许每个相对的字平仄不完全相反,这是音韵学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等音乐美感。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一联中的上下句相应的第135字不强求平仄相反(能做到更好),但第246字尽量要求做到平仄声相反。至于第七字即末尾字,如上2.1节所述,已是硬性规定要平仄相反,几乎没能改变。(五绝、五律是一、三及二、四字,末尾是第五字)如:

2 4 6 7

一联(第3联) / / / 泪, (上句)

2 4 6 7

/ / / 烟。 (下句)

.王之涣.五绝. 《登鹳雀楼》: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 / 尽, / / 目,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 / 流。 / / 楼。

2.4. 两联之间,尾首粘连。 是指上联的下句书上称为对句 246字的平仄,要与下联的上句书上称为发句 246字的平仄相同五绝五律为24也有说是上联的下句头二字与下联的上句头二字平仄要相同

首先应指出的是,在唐诗三百首中,几乎找不出一首诗能完全做到两联之间,尾首粘连,下面所介绍的仅能做到246字平仄相同 的王维的诗,也极为稀少。这个现象,或许反映了在实践中执行此规定难度极大,而使之几为水中月镜中花,也或许说明在唐代就没有提倡或硬性规定要这样做有研究者认为,是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学究们所提倡规定。因此,两联之间,尾首粘连这一平仄规定,似乎仅成为文人学者所追求的最高或最理想境界而已,或只仅仅成为最高的参照标准,而在实际中是否一定要执行,要多大程度执行,都实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尾首粘连”诗例:

王维.五律. 《山居秋暝》

第一联 上句 (发句)

(起 首联)

下句 (对句)

尾首粘连

第二联 上句 (发句)

(承 颔联)

下句 (对句)

尾首粘连

第三联 上句 (发句)

(转 颈联)

下句 (对句)

尾首粘连

第四联 上句 (发句)

(合 尾联)

下句 (对句)

2.5. 其他 除上四个主要规定外,讲究平仄尚有其他可称为繁琐的法则,主要简介及评述如下

2.5.1.按照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也有说按照首句第二字的平仄 ,再按首句是否与第二句押韵,将诗句字的平仄排位分为四种固定格式,即

平起首句押韵(五绝、七绝,下同)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就是在五绝每个句首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而五律七律,基本是五绝七绝上述四种格式的再次重复八句五律七律四种格式略

评述由于 一三五不论已允许135位置的字平仄可以变动,所以若135位置的字平仄变动,这四种格式就失去了实际使用的意义,即实际上经常要使用的,仅仅是246位置的字平仄不变的新四种格式 新四种格式分类依据平仄的字,也不再是首句头两字,而是首句第二字 四种格式己仅仅成为一种最高的追求或某些情况下如下述需要参照的标准。

2.5.2. 拗句拗体与拗救

拗句即不符合上述四种格式 中的句子平仄标准的句子。

拗体就是全诗或大部分句子都是拗句,该诗即被称为拗体

拗救“救”,就是补偿的意思。就是说,若用了“拗句拗体,就必须用一些什么平仄方法去弥补,才能保持或恢复诗句平仄所产生的音乐美。具体方法有句内自救 、“对句相救 本句对句并救,等等等等。

评述正如前述,一三五不论已允许135位置的字平仄可以变动,若实行之,其实际所作的诗文都已几为拗句拗体实际上,很多诗包括名诗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就是拗体而另一方面,只要固守二四六分明,避免孤平长平,再注意按上述1. 律诗创作要符合节奏感去调配好平仄声等等,这已让我们在实际中去作了不少拗救。故再去研究及应用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拗体拗句拗救,不仅让人头昏眼花,而且从一般吟诗作对来说有否必要,实在值得商榷。当然,专业者或有兴趣的人可继续深研之,毕竟它对音韵学的提高还是有作用的。

2 .5 .3 . 孤平三平

孤平特指入韵句句中如果除去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孤平”。 另有指出,并不是所有入韵句都得避免孤平 避忌孤平的只是上四种格式中的如下格式的入韵句
   五绝、五律的“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 ……

七绝、七律的“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

也就是说,在上面格式中,除去第五字韵脚(七言则是第七字韵脚)的平声外,其他四个位置(七言则是其他六个位置)上,仅仅出现一个平声字,那就是孤平 。有的人以为不管哪种律句格式都得避免孤平 ,那其实是误解。在律句其他的基本格式中入韵句,只有一个平声字(韵字不计)并不算作孤平

三平入韵句的句尾三个字都同时使用平声,就叫“三平”。

(入韵句:偶句或入韵第一句):

“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评述作诗或对联,句子有两条禁忌即忌孤平、三平。 忌孤平,以避免短促的仄声过多致朗诵不清或气急短快等。忌三平,以避免平声的长音过多而致朗诵低淡或拖泥带水等。如上第一句式,第三个字必须改为第二句式第五个字必须改为仄。诗句出现孤平是前人作近体诗时的大忌,极少有人犯这种低级错误。忌孤平、三平,历代诗人们都很重视的这个行规是应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必要的补充条件,故务须认真研究应用。

3. 格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首先要清楚四个相关概念含义:

韵:词典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汉语拼音的韵母,二是指“有节奏感的声音”。

韵腹与韵尾:中文一个字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汉语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组成(仅小部分字由韵母单独构成,仅有几个字由声母单独构成)。每个韵母打上四声符号(ˉˊˇˋ)的元音(叫做“主要元音”),称为“韵腹”, 韵腹后面的所有音素成分称为“韵尾”, 韵腹前面的另外元音称为“韵头”。

汉语拼音的声母共有21个,韵母共有39个(见《新华词典》635页)。

例析如下:

例字 拼音 拼音声母 拼音韵母 韵母的韵头 韵腹 韵尾 备注

qióng q ióng i ó ng

xīng x īng ī ng 韵头

guān g uān u ā n

liú l iú i ú 韵尾

ā ā ā 单元音构成

n n n 单声母构成

为阴平ˉ,仅口语用

韵部:前人已将所有汉字按“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分列成十三类,也称为“十三辙”;其中三类又细分为八小类,加上不再细分的原十类,共十八类,即为“十八韵”。 “十三辙”或“十八韵”都称为“韵部” 。(见表1)在句末最后一字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就能产生押韵的效果。

为了更准确押韵,人们多使用“十八韵”。

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同一“韵部”的字),利用近似声或同音的字有规则地交替往复,从而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与音乐美

了解上述四个概念后,下面谈谈格律诗“偶句押韵”应用的方法及要求:

3.1. 只押韵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而且只押“平声”韵。下面以一首近期网友创作的山水诗的修改经过为例析:

七律.六月登1600米燕子山有感

(原诗)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又见佛。(fó,阳平,波棱韵

雾锁小径疑无路,蚂蝗迎客须落红。(hóng, 阳平,东韵

巨燕展翅击长空,载我笑看风云变。(bìan去声、仄声,言前韵

山高路险只等闲,蝉声伴君到明源。(yúan.阳平,言前韵
修改成押韵):

(奇数句) (偶数句)
/草原/近成/,看龙/观猴/佛相/逢。
fēng(阴平.中东.庚韵) f éng(阳平)庚韵
小径/雾锁/ 疑无/路,蚂蝗/迎客/笑落/红。
hóng(阳平)中东.东韵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ōng(阴平)东韵
等闲/山高/雾路/险,大明*/蝉声/入晚/钟。

zhōng (阴平)东韵
大明,即大明源村也,为上下燕子山的山脚点。

上诗仅主要在押韵上作修改,也调整一些词及句子。原诗用了三个韵部的字押韵(东韵、波棱、言前韵),故不大顺口。改后只用一个“辙”即“中东”韵部,读起就顺口多了。

原诗内容清新,节奏正确,若再在平仄、对偶等下功夫,并进一步锤炼词性,将不失为一首好诗。

3.2 .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上修改诗即为“首句押韵”,即第一句与第二句押韵:

/草原/近成/,看龙/观猴/佛相/逢。
fēng(阴平、庚韵) f éng(阳平、庚韵)
首句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但不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仅宜用仄声。

3.3. 一首诗不能变韵,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即阴平、阳平声调的字押韵:如3.1的“原诗”用三个韵部的字押韵,是不允许的。

中国的诗歌可大体分为三大类:古体诗(包括乐府古民歌等),多为唐代以前盛行的诗;近体诗,即格律诗,多是自唐至民国盛行的诗,也是我国诗歌的主体,主为我们所最熟悉的五、七绝及五、七律;现代诗(包括民歌等),为民国至今的自由诗体。本文所说的音韵格律要求,包括本节的“一首诗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等,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

各种诗歌都具有两方面共同特点,第一必须押韵。第二是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格式。特别是押韵,可以说没有押韵就不能称为“诗”。

古体诗、现代诗有四不的共同特点,即不固定一个韵,同一首诗可使用多个韵不固定押韵在偶句末,可在句末或句中,可隔句,或隔几句押韵;不固定句子数每句字数而且每句字数可同也可以不同;不大要求平仄,这都是与近体诗不同点。可见古体诗、现代诗的创作是很自由的。而古体诗、现代诗两者相互的唯一区别是,前者几乎用文言文,后者则以现代语言为主。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诗体,是近体中的第二或第三联的独立形式(一联中的上句称为“上联”,下句为“下联”),但对“对偶”要求更为严格,唯一不同的是字数可多可少,可一个字,也可几百上千字(如云南滇池的著名长联《大观楼》达180字),但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而且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4.平仄及同韵部字体的查找方法

4.1. 格律与音韵均产生及最早应用于我国北方方言普通话区域,故查找平仄与同韵部字体,对熟悉汉语拼音,会说标准普通话的人来说是信手拈来的轻易事,但对非标准普通话区域主要是南方区域的人则是一件苦差事(我们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区域,与标准普通话仍有很大不同)。因此,最便捷高效的方法,是按诗词专著已编列的《同韵字表》查找(见:同韵字表,现代汉语.上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36;另见《中华新韵》.黎锦熙等主编) 同韵字表不仅将所有常用汉字分类归纳入各韵部,而且每字都标出汉语拼音以及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四种声调,可同时查找平仄或同韵字,十分便捷、准确、高效,是首选方法。

4.2. 《新华词典》查找平仄或同韵字的方法:若一时找不到《同韵字表》,可用《新华词典》查找,方法举例如下:

/草原/近成/,看龙/观猴/佛相/逢。
fēng(阴平.中东.庚韵) f éng(阳平)庚韵

小径/雾锁/ 疑无/路,蚂蝗/迎客 /笑落/红。hóng(阳平)中东.东韵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ōng(阴平)

等闲/山高/雾路/险,大明/蝉声/入晚/钟。zhōng (阴平)东韵

4.2.1. 按诗意首先确定韵辙方向即准备用那个韵部,从而确定韵母。如上诗拟用十三辙的中东韵辙,它含两小类即东韵,韵母是ong, 以及庚韵, 韵母是eng。下一步是在《新华词典》610页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出含有ongeng的全部拼音音节及相应页码,再一一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主要是平声字,因押的都规定为平声韵),选出合意字填入诗内即可大功告成。如上ong,含有ong的音节及相应页码分别是586998148178235页……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后,就可选择并填入诗内。

4.2.2. 在已确定的韵部内扩大查找范围:一个韵部内常有一组“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母(见表1),如“东韵”内有ongiong,用上法查完ong相应的字群后,仍找不出合意的字,就可扩大查找iong相应的字群,直至找到合意的字。

5. 结束语

本文所说的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的格律诗对音韵学的三个方面要求:即符合节奏、讲究平仄及偶句押韵,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从音韵学来说,格律诗如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就是最优美的诗讲究平仄三个方面要求中的重点,又是近体诗区别于别的诗体的独有特点,但又是学习的最大难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孤平三平,是解决这个难点的主要的折衷方法。但这些要求或规定是可以有所变动的。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以及李商隐等,为了表达更准确的思想,更丰满的感情,在他们的佳作中有所变动这些规定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他们的著作仍不失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学习及应用音韵学中,这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借鉴。

1 韵辙对照表

注:《同韵字表》可在网上查及,因版权问题不能于本文内转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020f255901020207409ccd.html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