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6-10 04:50: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学忠关于《电阻》一节教学的意见及建议

2014112日下午,我们参加教研活动,由年轻帅气的张老师讲授九年级物理下册《电阻》一节,课后对这节课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重点为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和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结合控制变量法,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及电阻与各因素间的初步关系,属于物理技能范畴,同时培养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另外,在操作时,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消除其他两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只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电阻有什么影响。让理论分析指导实践操作,再次证明学习知识的关键在于使用和操作,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本节课教学中,他注重学生物理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对教学过程的分析

  根据教师对知识整体建构的课堂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循序渐进、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这节课分为七个教学环节:复习互检;实验引入;自学及学案检测;实验探究;师生反馈补充点拨;学生自述小结(我学到了什么?);布置作业。

  1.复习、引入环节

  为了更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着眼于全局,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要先提问电流、电压的测量仪表,强化安培表、伏特表的正确使用,再由简单实验电路做过渡和铺垫,给出现象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从而引出课题。

  2.自学指导方面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要放手给学生,学生能自己做的要放手让学生做。”老师以学案为引导,指导学生自学完成电阻概念的建立,并初步掌握电阻单位的换算(针对性习题监测)。这一教学安排,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3.实验探究方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教师在探究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验细节指导,能够基本克服学生实验时盲从和耽误时间的毛病。在学案的指引下,有步骤地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对实验进行合理的分解,让每一小组完成一个小项目,最后进行各组整合交叉式交流。这样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减轻了各小组的探究负担,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科学思维、归纳总结及整体协作的能力,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补充点拨方面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张教师进行了及时恰当和必要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短时高效,使每一位学生都较易获得令人兴奋的成就感。

  5.自学检测方面

  张教师设计了很有针对性的学案,以难度适宜的练习题,对本节知识进行及时检测巩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模式,贯彻“精讲多练”的高效课堂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为在巩固提升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培养,思路还不够开阔,所以张教师先对部分学生的答案给予表扬和肯定,再对全体学生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三、对教学效果的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张教师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并适时点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建立较为完整的物理概念。在教学环节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方面,张教师有效克服了一些同行“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

  在课堂上,学生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目标并不太容易实现;学生细心的态度还需要培养,如实验时不但观察不细致,思维不到位,还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实验;学生的两人小组合作意识还不够主动;两人之间没有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意识,大多数学生还是各自为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后刻意培养。一节课下来,留给同行较多的启示与遐想,整体感觉本堂课上得很成功。但课堂效果与教师的预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还有拔高和发挥的空间,没有不足,就不会取得更多的突破与进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时间和空间的磨砺,我相信只要心存信念,全力以赴,那么,再难为的职业,再坎坷的道路,我们也会一路走好,走出辉煌。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长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0318f4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d.html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