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09 13:34: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对诗

老师知道大家都背了许许多多的古诗了堪称背诗小达人那么敢不敢和老师对诗——仔细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两个黄鹂鸣翠柳(轻巧)(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山鸟飞绝(低: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难度升级咱们来看图背古诗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感知《夜宿山寺》诗意。

(一)感知诗题,读出节奏和韵味

1.出示古诗,标画出难读的词语学生带拼音读古诗;难度升级去掉拼音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走进古诗,字源识字“宿”,并板书课题,再读诗题

3.在古诗读正确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读出节奏。

4.师示范,拉长韵脚,读出韵味。

5.师生合作读诗。危楼高——,手可摘——。不敢——,恐惊——。危楼高百尺——不敢高声语——

(二)走进古诗,探知诗人写 楼“高”的夸张

1.说话引入:

李白这个大诗人特别喜欢游山玩水,走到哪儿这诗就写到哪儿,这日,他登上一座高山,山顶有座寺庙,这寺庙有一高楼,名叫越王楼。夜里,他登楼远眺,写下了这首诗。再来一起读读这首诗。

2. 学习“危楼高百尺”感知“高”字,拓展《赠汪伦》和《望庐山瀑布》感受李白夸张的写作手法。再读这句。

3. 理解“危楼”。字源识字:你看,这就是古时候写的“危”字,上面是个人,这个人站在高高的山崖上

4.写“危” 【斜刀头正是上面那个人,横撇正是那高高的山崖,红笔描红横画,注意这是一笔横。竖弯钩要甩出它的长尾巴,你看,被包围部分要突出出来。这样写来才好看】

5.再读古诗,整体感知楼高。(板书:高)

6.读诗,感受哪句也写出了楼的高?“手可摘星辰”

(三)打开想象之门,感受诗人李白的想象

1.感知“不敢高声语”,师生合作读三四句之妙。

2.创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再读三四句

3.配乐读整首诗

4.感知古诗吟诵,并跟着老师一起按照平长仄短的形式一起吟。

5.感受诗人李白的想象并板书(想象)

三、走进《敕勒歌》,领略大草原的风光

1.读诗题,了解敕勒的含义,并读诗

2.师问,生用诗句回答。

这首诗写的哪儿风光?——敕勒川,阴山下。

那里的天好像什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再抬头看看,天是什么样的?——天苍苍(我只问什么样的呀?

往四周,往远处看,草原什么样的?——野茫茫

风一吹,草弯下腰,就看到了什么?——风吹草低现牛羊

4. 看注解

5. 师读,生想象画面,并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6. 解释“穹庐”

7. 感受李白大胆的想象和敕勒歌中合理的想象,带着感受读整首诗。

8. 师范读,---------吹草-----牛羊

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9. 写字:苍 二字的(微课)

10. 草原苍苍茫茫,无边无际,一起美美的读一读把(齐读)

11. 背诗(第一首一生背;第二首齐背)

12. 识字小游戏“青蛙跳伞”

13. 出示课堂学习单,把学过的字写正确,强调书写姿势

四.拓展作业:读富有想象的故事绘本。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孩子喜欢语文,尤其是在上一学年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效果分析

首先,多层次读诗让学生从读诗字字准确到有节奏,有感情,层层递进。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学生通过品味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诗人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试着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大胆夸张的写法,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诗句的朗读和理解层层递进。

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者的一致好评。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开始,我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写字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写字,注重提高学的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本节课的背诵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而本课安排的两首古诗中都有丰富的想象。《夜宿山寺》的作者李白,发挥了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毅力山巅的非凡气势。而《敕勒歌》一诗中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风格明朗豪放,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同时课标中还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两首诗也均有配图,第一幅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第二幅师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中显露出来的情景,都很容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的让孩子们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5936e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26.html

《小学语文 -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