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庆典-南京立秋的五大习俗

发布时间:2020-09-15 03:46: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南京立秋的五大习俗

篇一:2016届高三南京市六校联考调研测试

2016届高三南京市六校联考调研测试

地理试卷 2015.12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它能反映季节变化。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 图中

A. 立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B. 立夏—我国各地正午的日影朝北

C. 立秋—北温带各地区日出方向为东北

D. 立冬—南极大陆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极夜

2.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

B. 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

C. 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

D. 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 “南半球某水库多年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 (图2)。回答3~4题。

图2

3. 关于该水库储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4. 该水库库区水量变化若只受气候影响,则其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图3—甲为台湾岛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线变化图),图3—乙为台湾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甲 乙

图3

5.图3—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A.气温、气压、降水 B.光照、降水、气温

C.气压、光照、气温 D.降水、气压、光照

6.中央山脉的物种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B.所处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

C.东南季风带来充足降水 D.地壳活跃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过程中。读图4,回答7~8题。

7.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

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C.b可示意云雨D.白天,a可示意陆风

8.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乙、丙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则环节

A.a不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b使大洋表层海水的盐度降低

C.c的运动方向不受下垫面影响 D.d是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来源

图5为某区域等值线(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若L表示某区域某时刻490百

帕等压面,且甲、乙两地海拔相同,则

A.气压:甲>乙 B.气温:甲<乙 C.甲地气流上升 D.乙地气候干早

10.若L为北半球某大洋表面等温线,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同,则

A.甲处可能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甲处沿岸地区受离岸风影响干旱少雨

C.乙处附近海域可能有世界性大渔场 D.乙处沿岸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 “某区域图” (图6),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区域地理特

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乳畜业发达 B.河流乙从P到Q河段水量不断增加

C.图中大型水库丙,北半球冬季水位最高D.丁海域可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12.该区域发展工业,应侧重发展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市场导向型工业 C.技术导向型工业 D.资金导向型工业

南京主城通往高淳的重要交通走廊“宁高新通道”,于2015年10月31日通车。图7为宁高新通道路线图,图8为全长12.617公里的石臼湖特大桥。据此完成13~14题。

13.在宁高新通道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地形、气候因素 B.水文、地质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科技、地形因素

14.宁高新通道建设跨越了石臼湖,主要是为了

A.减少占用耕地 B.减少噪音扰民 C.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D.方便游客观光

2015年年初,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今后要推进土豆主粮化,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图9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表1为乌兰察布市四个代表旗气候资料统计表(1970~2014年)。据材料,回答15~16题。表

1

图9

15.关于a、b、c、d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多冻土,土壤贫瘠 B.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

C.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 D.d处,石漠化现象严重

16.乌兰察布市成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主要区位条件有

热量充足 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草原土壤肥沃 高原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叠加不同图层后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现已有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层、地形图层等,若在该城市进行污水处理厂选址,还应增加大气污染图层 土地利用图层 水系分布图层 土壤类型图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8.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叙利亚移民潮 B.“民工潮”

C.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图10为2015年6月11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9~20题。

19. 此时

A. 甲地气压小于1010百帕 B. 乙地风向为偏北风

C. 丙地风力大于乙地 D. 丁地的昼夜温差较戊地大

20.图中

A. 锋面过境时可能带来寒潮天气 B. 锋面过境时可能带来降水

C. 锋面过境后气温会升高 D. 线区域受到冷锋的控制

图11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河谷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甲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2.图中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 B. 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今年春节期间,“马桶盖”火了,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但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而且该企业生产的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而且销往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令质疑国内制造企业能力的民众大跌眼镜。根据材料回答23~24题。

23.日本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在中国

A.劳动力成本低 B.管理成本低 C.土地成本低 D.运输成本低

24.为了避免“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这一尴尬现象,中国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A.降低进口关税,降低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

B.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国民认可

C.大力引进国外知名,让民众在国内购买更方便

D.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

图12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25~26题。

篇二:立秋

立秋

字源:

甲骨文金 文小 篆楷 体

(1)指事字。甲骨文从大(正面人形),

从一(表地)。用以表明一人站在地上不动之意。既表示站立,也表示站立的地方。

(2)竖起 ;树立;建立;开始。

甲骨文 金 文小 篆隶书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节气概述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

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自然现象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常识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立秋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

篇三:立秋

雁过留声立秋时

(李元钦 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到碧霄”。静静地,在不知不觉中,一片梧桐树叶悄然而下。原来给人萧瑟凄冷的秋总会戏剧般的在酷暑中降临,在炎热干燥的盛夏划过一丝清凉,伴着八月的黄昏,诞生在摇曳的枝头上,瑟瑟作响,不禁让人联想到浓浓秋意??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者,暑去凉来也,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又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而它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故曰“立秋”。

立秋,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立秋之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直射位置在北纬16度19分之处。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其实最为明显的要数那晚风过后,阵阵盘旋而下的落叶了,不仅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的画卷,“落叶知秋”这个成语也随此应运而生。

农时节气象征着我国古代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立秋日对于我国农民朋友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谚有云:“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再者“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闲庭信步,走在雨水冲刷过的小道上,感受着秋的庄重与肃穆,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举目远眺,金雁横空,长啸而去,满载着浓浓的秋思,俯瞰此时此刻那神州大地上的人生百态??在广大农村中,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这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传下来了。天津等地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又如有些地方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此外,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俗语“贴秋膘”也因此得名。

立秋的气候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此外,进入秋季,更应加强锻炼,不仅能够御寒而且还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60906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01.html

《节日庆典-南京立秋的五大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