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研究所的事迹介绍-广东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
事迹介绍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成立与机构框架:
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是在广东省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1月成立。20085月广东省编办发文正式成立“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现由肺一科、肺二科、肺三科、肺四科、胸外科、胸部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生物统计室、信息中心、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包括生物材料库和华南临床基因检测中心)《循证医学》杂志社及临床药理基地等多个临床与科研科室组成。研究所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全方位进行肺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服务和转化性研究。 学科带头人及成果、人力资源: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原所长由著名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担任。吴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以单病种管理模式组织多个学科处理每一个具体的病人,在体制上保证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顺利实施。吴教授精于肺癌“精准医学”诊治及研究数十年,创立的“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模式”和“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已纳入我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和《中国肺癌临床指南》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制订的肺癌指南。吴教授被授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荣誉称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的理事会理事、IASLC国际
肺癌分期委员会委员中来自中国唯一的一位专家委员,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荣获2015IASLCPaul Bunn Jr. Scientific Award (杰出科学奖,成为世界肺癌研究学会有史以来首位荣膺此奖的中国肿瘤临床科学家。吴一龙教授荣获2015第十六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研究成果获得2016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团队骨干张绪超、钟文昭、杨衿记、周清、杨学宁等也分别担任CSCO理事、常委、执委会委员及副秘书长、CSCO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席、CSCO青委会肺癌专业组长等重要学术组织任职。 硬件设施:
研究所学科设置相对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研究所利用多种高端医学技术平台为患者服务,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高分辨率CT高能量直线加速器、调强适形放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所设置床位522张,年住院量8100多人次,年手术1000余台次。在岗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共120余人。除了临床和医技科室,研究所拥有广
东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建设的“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前身为中心实验室),开展国际先进的靶向分子诊断和研究,集肿瘤科学研究和临床分子预测功能于一身。肺癌研究所总体任务是构建科研支撑体系,建立转化医学检测项目,发挥科技辐射作用,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中心实验室以多种分子分型技术、生物芯片、生物材料库建设等主要技术手段,侧重肺癌的分子预警、预测、预防的临床应用研究。拥有ABI Ion Proton二代基因组测序仪、QuantaStudio 通量荧光定量PCR仪、BioRad QX200 数字PCR仪、时间飞行质谱仪(MassArray、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基因测序仪和实时定量PCR仪、荧光显微镜、分选型(BD Aria II和分析型流式细胞仪等先进分析技术平台,为临床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参考资料。 业务特点:
1 多学科单病种管理的肺癌精准诊疗模式:具有胸外科、肺内科、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分子诊断等多种肿瘤治疗手段。外科有各种先进的手术模式包括胸腔镜微创手术。肺内科采用国际同步的标准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手段。放疗科的调强适形放疗能给肿瘤病灶最大的杀伤剂量同时保护正常组织。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在肺癌的当代分子分型技术建立和研发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始终领先的诊断技术能力使得“分子肿瘤专家组”为核心的精准诊疗模式得到支持
保证。汇集上述各个临床学科的专家意见,对肺癌患者进行全面分析权衡,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期,同时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 循证医学的规范化诊治模式:依据国际肺癌临床指引及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我国肺癌患者,这一模式已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研究所不仅最早引进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肺癌诊疗指南,吴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结合我国的患者的具体人口学及生物学特征制定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堪称世界水平并为国内同行所引用的治疗规范。作为CSCO理事长,吴教授近年来不断引领CSCO肺癌诊疗指南的制定和发布。治疗规范不断更新,为我国肺癌循证诊治的规范化模式建立发展提供保障。
3 先进的肺癌基因分型技术服务:不断研发并建立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预测标志物分析技术,包括EGFR突变、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MET变异、KRAS突变检测方法。用于预测靶向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易瑞沙Iressa)或特罗凯(Tarceva、奥西替尼(Osimertinib的疗效。建立了基于qPCRFISHIHCMassArrayNGS技术的多基因检测技术。建立的靶向药物耐药分子标记的检测将为临床患者的药物使用提供更精准的预测方法。 4 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发展模式:即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应用独特的个体化治疗评价体系,制定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针对每位肺癌患者,将根据其肿瘤的分子分型特征,个体行为状态、个体意愿等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每个病人量体裁衣,设计出具有国际水平又针对个体特点的靶向精准诊治方案,让每一个病人在中心得到最佳且先进的医疗照顾。
5 诊治及预防预测全方位的临床服务:未来工作重点不仅限于“治已病”还要“治未病”为肿瘤患者提供筛查、防癌体检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优质服务。目标是能够形成肺癌预防、治疗、康复、患癌或癌症复发风险评估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机构。
6 临床研究与转化性研究并重的学术体系:以临床研究为导向,促进本所临床用药和诊疗技术的先进性,可以很快和国际保持同步。目前本所已主持并开展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为患者带来先进的新药治疗机会。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为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基础,不断将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测试转化应用于临床药物选择,提高了肺癌治疗疗效。 主要业绩:
1. 国内首家“肺癌单病种多学科管理的精准诊疗模式”,实现了临床实践的精准化和规范化,10年来造福数万例肺癌患者,疗效显著,显著延长了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达49个月,
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
12003年,建立多学科单病种管理的肺癌精准诊疗模式:具有胸外科、肺内科、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分子诊断等多种肿瘤治疗手段。汇集各个临床学科的专家意见,对肺癌患者进行全面分析权衡,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期,同时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单病种精准诊疗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临床肿瘤学》等顶级杂志。获得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中华医学会的“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研究成果已被纳入我国、美国及全球的28个肺癌相关诊疗指南,使得每年全球30约万、我国约10万突变型肺癌患者获益。
围绕肺癌靶向治疗开展了系列临床转化研究,取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建立了我国肺癌的分子分型,包括EGFR变型、ALK融合型、驱动基因谱分型等,为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建立了EGFR突变型肺癌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由10个月提高到23个月。优化“个体化”方案为“精准”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中位生存期进一步提高到31个月。发现了时空异质性的EGFR向耐药新机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中位生存期进一步提高39个月。

3)精准诊断研究获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1基于MassARRAY质谱平台Iplex分析的肺癌基因谱检测试剂盒授权号 ZL201510311868.8 2)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谱的方法及试剂盒与应用.授权号ZL 201310284388.X 3)检测肺癌治疗耐药及毒副作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及试剂盒.专利授权号ZL 201410784570.4 这些专利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对1万多例的肺癌患者进行了精准诊断和分子分型,指导了临床精准靶向治疗,延长了患者生存,提高了生活质量。
2. 领衔国家肺癌医疗质控中心的建立与示范。
20140425日,国家“卫计委肺癌质控中心”在北京成立。吴一龙、杨衿记分别担任国家卫计委肺癌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委员。在过去3年内建立了“国家级肺癌诊疗示范病房”,推动了我国肺癌诊疗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在肺癌诊疗质控的指标与具体办法、人才培养、规范示范、国家肺癌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研究所的多学科团队在肺癌的外科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分子诊断分型等方面在全国发挥了领衔和示范作用。
3. 团结力量,攻坚克难,培养人才,成为一只国际有影响力的团队。
肺癌研究所GLCI团队连续10年唱响在WCLCASCOESMOAACRCSCO等肺癌主要国际会议,为国内肺癌领军团
队之一,发扬了广东省卫生事业精神,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专业人才。
2013-2017期间,肺癌研究所团队在国际肺癌学会理事会成员吴一龙教授的带领下,连续5年参加ASCO等国家会议,共接受邀请在会议主会场或分会场做口头报告数十人次,发表各类壁报100多次,获得ASCO IDEA奖学金项目8人次,获得国际肺癌研究学会、亚太肺癌大会等奖励数十次。这些会议的参与体现了研究所的团结和团队能力,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交流,锻炼了一批年轻医生和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4. 本研究所团队还取得以下主要荣誉和成果:
与广州市医保局合作,在我国率先将EGFR靶向药物推动纳入医保项目,使得普通肺癌患者能够用的起非常昂贵的靶向药物,并优化了医疗资源配制。由于对全世界肺癌关于EGFRALK等分子靶向精准方案建立的贡献,吴一龙教授作为代表荣获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最高奖“Paul Bunn科学奖”,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723b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7.html

《肺癌研究所的事迹介绍-广东人民医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