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9 02:04: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元宵节赏灯始于什么时期介绍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专家表示,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节赏灯始于什么时期
关于元宵节赏灯习俗的由来,历来流传有几种说法.一说过去有元宵燃灯之俗,此俗始于汉代,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虔诚的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就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关于元宵燃灯观灯的另一种说法,则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即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而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人三官,其中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_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
落下帷幕.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元宵节风俗节目——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元宵节风俗节目——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时珍>:,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宋代吴自牧>记载: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在长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ba4406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b.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