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圣手汪曾祺名篇名句

发布时间:2018-04-23 15:40: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他唤醒了我们对母语的热爱

【语言之美】节奏之美。节制之美。修辞之美。逻辑之美。

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写景。《幽冥钟》。)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写景。《钓鱼的医生》)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写景。《受戒》) 

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地堆积着。(写景。《大淖记事》)

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写景。《紫薇》)

演《玉堂春》,已经化好妆,还来四十个饺子。前面崇公道高叫一声,苏三走动啊!他一抹嘴,苦哇!就上去了,忽听得唤苏三……” (写人(京剧名角君秋)。出处待考。)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沙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物。《端午的鸭蛋》)

我们在联大新校舍住了四年,窗户上都没有玻璃。在窗格上糊了桑皮纸,抹一点青桐油,亮堂堂的,挺有意境。教员一人一间宿舍,室内床一、桌一、椅一。还要什么呢?挺好。(记事。《观音寺》)

他一把夺过先生手里的门闩,说了一句话: “他也是人生父母养的!陈相公挨了打,当时没敢哭。到了晚上,上了门,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半天。他向他远在故乡的母亲说:妈妈,我又挨打了!妈妈,不要紧的,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你老人家了!(叙事。《异禀》)

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写心理《大淖记事》)

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书评。《蒲桥集》“自夸”广告)

他用儿童一样明亮而敏感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用儿童一样简单而准确的笔墨来记录。他的小说是天真的,具有天真的美。因为他善于捕捉儿童的思想和情绪,他运用了意识流。他的意识流是从生活里发现的,不是从外国的理论或作品里搬来的。……因为他追随流动的意识,因此他的行文也和别人不一样。周作人曾说废名是一个讲究文章之美的小说家。又说他的行文好比一溪流水,遇到一片草叶都要去抚摸一下,然后又汪汪地向前流去。这说得实在非常好。  (文论。《为废名小说集之代序》)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旧体诗。出自散文《昆明的雨》)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得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写京剧台词。《沙家浜》

繁花此日成春祭 云水他乡梦白鸥 (挽联。纪念导演张暖忻,其代表作《青春祭》、《沙鸥》

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 (叙述。《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

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朝辣咸。(写景。《钓人的孩子》)

每个人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叙述。《钓人的孩子》)

写夜里的马:“正在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

“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这是一支多么壮观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气味的队伍啊。五千人,一个民族,男男女女,锅碗瓢盆,全部家当,骑着马,骑着骆驼,乘着马车、牛车,浩浩荡荡,迤迤逦逦,告别东北的大草原,朝着西北大戈壁,出发了。落日,朝雾,启明星,北斗星。搭帐篷,饮牲口,宿营。火光,炊烟,茯茶,奶子。歌声,谈笑声,哪一个帐篷和车篷里传来一声啼哭,‘呱——’又一个孩子出生了,一个小锡伯人,一个未来的武士。

一年多。

三百多个孩子。”

汪曾祺的孙女上小学时,语文老师让学生从名著中挑点华丽的辞藻用在作文中,她在爷爷的文章中找了半天,毫无所获,于是很恼火:爷爷的文章一点也不好,和别人的不一样,没词儿!汪曾祺听了哈哈大笑:没词儿,好!

 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汪曾祺

汪曾祺是把白话文写到顶点的一位作家,是把古典文学的气韵同口语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字脱离了朱自清的贵族气和文绉绉,也没有老舍的文艺腔和翻译体,比赵树理更有文人的底蕴,更耐咀嚼(程绍国语),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更白,更现代,更畅达(何立伟语),比周作人入世,比废名练达(凸凹语)。明明白白的几行汉字,背后却有气象氤氲,沧海月明,蓝田玉暖(林斤澜语)。

初品似水,再品似酒。(佚名)

呆笔和神笔

沈从文五十年代曾有言:有些作家,说起来头头是道,下笔就呆。

 

沈从文不愧是沈从文。下笔就呆,这个字实在是精辟、而且十分形象。我们不妨称之为呆笔说。

 

要作好文章,下笔不能呆。什么样的文笔才是不呆呢?

杜甫名句下笔如有神就是最好的典范。我们不妨称之为神笔说。杜甫应该是最早提出神笔说的诗人和作家,如诗兴不无神 诗成觉有神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挥翰绮绣扬,篇什若有神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等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抄录了。

 

下笔如有神的,如何解释?一说是神助,杜甫本来也有诗应有神助的诗句;一说是一种极高的、难以言传的艺术境界 朱光潜则认为此处的就是灵感。用灵感来解释神来之笔也更通。窃以为,神还可以解释为神采(尽管这不大可能是杜甫的本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动、灵动、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也。

 

老舍曾对林斤澜说:语言就是脸皮。你看个别人,写了一辈子,也有影响,可没自己的面目。

 

没有面目,呆也。

 

英雄所见略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6461a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5.html

《文章圣手汪曾祺名篇名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