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扑朔迷离的《无题》

发布时间:2023-10-19 10:52: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在当时,诗魔白居易是他的粉丝,在后世,王安石、元好问、郑板桥等文坛大伽是他的拥趸。因杰出的诗歌成就,后人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就是李商隐。
在晚唐,诗歌像没落的唐王朝一样,日渐萎靡。是李商隐等人将唐诗推上了又一个高峰。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艺术特色鲜明。而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读罢让人陶醉,而在陶醉之余又会心生疑惑:他写得究竟是什么?
后世的文化名流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也多有研究,但研究结果却令人瞠目:明明是同一首诗,却有众多的解读,比如爱情说、咏物说、爱国说、自伤身世说等,莫衷一是。惹得金代大才子元好问大发感概: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那究竟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无题诗,是什么让他的无题诗让人难以捉摸?今天让我们循着李商隐的生活足迹,来探索他的心路历程,或许能窥见一斑。

幸与不幸的童年

9岁的孩子是什么?答案是福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他们本应唱着儿歌、背着书包上学堂,闲暇时还可以看看动画片、做做游戏、玩玩手机。
然而不幸的是,在李商隐9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在江南为官的父亲抛下他们母子,撒手人寰。
年方就傅,家难旋臻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对小小年纪的李商隐来说,可谓是巨大的打击。然而长兄如父,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毅然以孱弱的身躯挑起了重担。俸板舆以引丹旐,他帮助母亲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故乡。浙江至河南,数千里之遥,让我们都为小小的他而心疼!
安葬好父亲后是三年守孝。父亲生前是一个小官,略有积蓄,但是三年下来,花销怠尽,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一家人的生计摆在李商隐面前,于时12岁的他拥书贩舂,当上了一名童工。如果按这个境况发展,他可能一辈子就是一名打工仔了!
幸运的是,他的一位族叔相中了他,做了他的伯乐。这位族叔可不是一介村夫,而是上过太学,满腹经纶,只是不愿为官,隐居乡野。族叔殷勤地传授小李商隐文化知识和古文写作技巧,使李商隐在文学素养上有了很深的提升,尤其是古文写作,最得心应手,他自言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羽毛渐渐丰满的他,为了家族的振兴,开始推销自己,来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他把自己的文章投递给达官贵人、学界名流,史称行卷,却履遭冷落。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一位更硬的伯乐出现了,他就是令狐楚,官方职务天平军节度使,业途职务,骈文写作翘楚。
令狐楚对李商隐颇为喜欢,将科举应试必备的骈文写作技巧传授给他,并把其带回家中,给资装,令随计上都,不但供给吃穿,还鼓励儿子令狐绹与之交往。大有把李商隐收为义子的阵势。
令狐楚如父般的慈爱让李商隐深感温暖,时年17岁的他借助诗篇表达了他的感恩之情。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谢书》




艰难的科举


在应试文写作技巧日渐娴熟的情况下,829年,李商隐开始了他考取功名的艰辛历程。
志在必得的他以为凭自己的才能,进士及第是易如反掌的事。然而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晚唐的黑暗是暗无天日的黑暗,科举取士看似在公平的光鲜面具下,隐藏着羞于见人的家庭、门第、师徒关系等丑恶斑点。导致了李商隐的科举之路是这样的:凡为进士者五年,始为贾相国所憎,明年病不试,又明年,复为崔宣州所不取。前三次考试,名落孙山。
而此时,亲如兄长的令狐绹却早已及第。虽然除了家庭出身之外其它方面皆不如他,但令狐绹在仕途上确确实实走在了他的前面。在写给令狐绹的信中表达了他着急的情绪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是呀,除了羡慕忌妒,他科举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令狐家族了。
837年,李商隐四度参加科举。此时的令狐绹已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恰巧这次考试的主考官高锴又是他的哥们儿。考前,令狐绹约出高锴饮酒嗨皮。酒酣间,高锴问令狐绹:你的朋友中,哪一个跟你最好?令狐答:李义山!高锴再问:你的朋友中,你跟哪一个交往最好?令狐答:李义山。如此反复,在得到令狐绹四次肯定的回答后,那梦寐以求的进士头衔终于来到了李商隐的面前。
此时的他,踌躇满志,眼前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友情是那么的甜蜜,前途一片光明,大显身手的日子马上就来了。在游历沛丰邑后,他写下了《题汉祖庙》,表达了他欲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d185b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1.html

《李商隐: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扑朔迷离的《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