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养生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调心篇———养生先养心调食篇———调食以进道调身篇———善安身得所调息篇———众患不生调睡篇———令神气清白

在佛教经典《大藏经》中涉及医学的经书约有400部,包涵医药卫生、生理病理、心理健康、修心养性等方面,此类名词术语达4600多条。在中国佛教史上,僧人长寿者甚多,不少高僧还谙熟医道,悬壶济世,如隋朝智顗,唐朝鉴真、普济等,今天,面对许多形形色色的亚健康人群时,佛家养生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迪。
佛家养生大义
关爱一切众生,用我们的一言一行把慈悲传播,帮助我们身边每位需要帮助的人,愿天下芸芸众生身心皆安乐。明心见性,破除妄念,去除烦恼心、与人为善、入静、纠正不良习气。佛家养生以大德圣贤为榜样,明理立志,弘愿养正,知谦卑,知进退,知感恩,知精进,知慈悲,知礼仪,对身处激烈竞争的现代人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佛家把疾病分为“心病”和“身病”“心病”是由贪、嗔、痴“三毒”而引起,须以戒、定、慧“三学”对治;“身病”是由于“四大”(地、水、火、风)不调而引起。佛家认为,生病有“外缘”和“内缘”两种因。“外缘”是生病的外在条件,如寒热、摔伤等;“内缘”是生病的内在条件,如纵欲、发怒、恐惧、忧思等。
佛说得病十因缘
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病。
———《佛医经》【养生启示】
食无贷就是吃得太饱,制上风就是不打隔、打喷嚏,制下风就是不放屁。
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第一步就是把身体和心里的坏东西、坏念头通通放到体外,重新回到一个纯净的自我。
佛家论医德
医者当自念云: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
结人缘,以积己福,冥冥中自有佑之者。若乘人之急,切意求财,用心不仁,冥冥中自有祸之者。———《龙舒增广净土文
看护病人福德大

佛家特别鼓励关心和看护他人的疾病。如《梵网经》说,看护病人所得的福德最大。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曾瞻视久病比丘,亲自为他们洗浴除秽,浣濯其衣,清扫住处,并扶卧床上,充分体现了佛家慈悲为怀、珍视生命的观念。
病人应奉行五法
选择适当饮食;按时饮食;亲近医师;不怀愁忧;
当起慈心对待看护
———《增一阿含经》

调心
净心如莲
大慈大悲利人生人生胜境平常心笑口弥勒佛的启示忍者长寿
平息嗔怒之心
净心如莲
我们唯有不断地净化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不断地反省、检讨、忏悔,改正陋习与缺点,才能如莲花一样始终保持新鲜、纯净。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大慈大悲利人生
爱惜飞蛾纱罩灯,扫地恐伤蝼蚁命。——古谚
佛家宣扬一念一行中长养慈心、悲心,广泛地护生、利他,善行得乐果,恶行得苦果。善恶相应,如影随形。
《譬喻经》上记载了一个故事。小沙弥回家走到半路,下起了大雨。他看到雨水快要流进一个蚂蚁窝了,就急忙用土把雨水挡住,蚂蚁窝得救了。小沙弥到了第八天,他又回到师父那里。老师父看到小沙弥平安回来,心里感到很奇怪。他就入定观察,才知道小沙弥因为救了蚂蚁而延长了寿命。老师父说:你做了大功德,你自己不知道吗?你的寿命本来只能活到昨天,因为你救了那么多蚂蚁,所以寿命可以延长到八十多岁。
药方
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慎笃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此药方,用于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自然无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腹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


次方绝妙合天机,不用卢师扁鹊医。普劝善男并信女,急须对治莫狐疑。
人生胜境平常心
颂平常心是道
南宋·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开示】春天不一定处处是花,但我们要孕育百花怒放的心境。秋天虽然萧瑟,我们不妨培养如明月一般皎洁的胸怀。夏天即使炎热,但如果我们入静,自然心生凉意。冬天虽冷,但如果我们有冰雪一样纯净的心。
如果没有闲事挂在心头,就是过着人间赏心乐事的时光;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因此,心往好处想,境界就会开阔,就会自得其乐。
笑口弥勒佛的启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在名山寺院里,我们常见到笑口弥勒的塑像,他笑容可掬的神态,令人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在我国民间又称弥勒佛为布袋和尚,布袋是用来盛的,打开口袋,将装进去。弥勒佛慈和安详,他最著名的功法就是慈心三味,总能笑嘻嘻的,令人好不快乐。
笑是身心健康的法宝,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揭示了笑与长寿之间的密切联系。孔子晚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笑使人永保青春,乐观消愁
心如止水笑对百味人生
弟子对师父说: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都嘲笑我。为什么呢?师父问道。家笑我个子太矮。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后,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海滩。师父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块小石头,立刻水花四溅。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大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你的心胸很大吗?为什么人家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那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真正能容人、容物的心灵,不会受外界的影响而忽喜忽忧
忍者长寿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四十二章经》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护孤独身,贤圣之所欣。忍能作亲友,忍增美名誉,忍得富贵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能照世间,忍能成工巧,忍力调怨敌,忍力伏忧恼,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属。忍者招胜报,
忍者趣善道,忍者得长寿,忍者得三位,忍不害众生。
———《大集经》

平息嗔怒之心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明·憨山德清大师《醒世歌》

在致病的内缘中,嗔恚对身体的危害极大极深。嗔心起时,血脉扩张,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世人要懂得陶冶心神,修养自己的心性,凡事心平气和,以消除身体发病的内缘。

调食进道少食益寿佛家食忌素食养生
调食进道
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触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故经云: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天台智顗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寿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百丈怀海禅师
不得贪食嗜味,食不得多。多者病人,少者复饥,趣可而已,不得味饭。——·天台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过饱伤人,饿治百病。
——刘纯在《短命条辩》
为什么提倡晚饭少吃?
由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从凌晨4点开始加速,而在下午16点到达最高峰,这就是我们必需吃早饭和午饭的理由。但是从下午16点开始,到凌晨4点为止,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下降,因此我们晚上不能再多食。否则人体就会把它们变为废物——脂肪,这就是我们晚饭少吃的一个理由。
少食
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薤、兴渠,吃了之后会发出令人难闻的气味,其气上冲于脑,令人头晕,复多增淫欲。但是,佛教医学的医方明之中,可用之于治病。是指肉食。

善生,当知饮酒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讼,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慧日损。——《善生经》
佛家劝导世人远离酒患。但《四分律》中云不犯者,以酒为药,以酒涂疮。人即可出现生理失调,精神失控现象从医学的角度看,少量饮酒并非完全有害。《本草纲目》说:少饮则和血引气,痛饮则伤神耗血
为什么要吃素食?
吃素长养大悲三昧,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吃素能让气脉更畅通。
素食打开饮食文化新天地
为什么要吃素食?
人与生存环境——浩瀚的宇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所吃的食物,由于性质的不同,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素食能创造一个纯净的身体及神经系统,使我们获得深沉的觉悟与喜悦,身体变得健康、纯洁、轻松而精力充沛。若想要与宇宙伟大的力量相融合,了解生命的意义与方向,素食是很好的善巧方便。
吃素长养慈悲心
吃肉把慈悲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大般涅经》
只将此心,推及众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慈为善本,人应将爱己之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众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恶曰杀生,古有明训。鸟儿如是,万物生灵皆如是!
吃素能让气脉更畅通
当动物将被宰杀时,由于恐慌、害怕、愤怒之气充塞在肉身中,若过多的吃这些肉,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心灵的纯净和稳定。
素食打开饮食文化新天地
素食者有很多原因使然。一部分人是出于宗教信仰,一部分人是出于生活习惯,还有一部分是出于环境保护。
今天,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他生命,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地球,甚至外层空间。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保护环境,爱护生命。天然纯净素食正成为21世纪饮食新潮流。
——心息相依
佛家对呼吸的要求是深、长、柔、缓。
使意念集中于呼吸,气息细绵,杂念全无,逐渐达到心息相依的境界。丹田式呼吸
在吸气时,腹部外凸。在呼气时,腹部收缩,上抵肺部,使肺底浊气外散。

调身的要点在于端正、自然、和谐:
头颈正直,
口宜闭合,舌抵上腭
身宜平直,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正。
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必散乱古人很注重自身日常威仪的。坐如钟、站如松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之类的描述,则是人在练功时的仪态。


若其睡眠过多,……而能令心暗昧。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是乃可栖心圣境。——隋·天台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佛家主张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但不可放纵贪睡。如果睡眠过多,不但白白浪费时间,而且还令人心地昏沉。

息心
古有睡诀曰:先睡心,后睡眼能息心,自瞑目《千金方》
正念而睡
是指用主动的恒定正念,代替或排除头脑中不断涌现的散乱的杂念。正念是指能诱导、保持与深化入静状态的意念;杂念是影响入静的杂乱念头。利用暗示手段来催眠,如观想蓝天白云,山川大海、森林草木等。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注释】
远公:东晋慧远法师,住持庐山东林寺,为中国净土宗初祖。康乐:东晋诗人谢灵运。禅关:禅法之关门。
小劫:根据《大毗婆沙论》1680万年为宜小劫。【鉴赏】
首句“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将昌禅师比作东晋高僧慧远法师,将自己比作谢灵运仰慕佛法。为我开禅关,是说禅师教诗人如何禅定。后六句是讲诗人参禅的体悟: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在幽静的松石下静坐,杂念渐少,顿觉清凉。佛法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只要心地清凉,处处皆是清凉圣境。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以物拟己,自己的身心像莲花一样一尘不染,像止水一样悠闲安定。不攀援外物,心清澄明净,能照万物而不被万物迷惑。
一坐度小劫,表明自己已深入禅定,很长时间过去了。观空天地间,证得万事万物皆为空性,《金刚经》云:观一切法,本性皆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f909896529647d272852f3.html

《佛家养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