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江城子》赏析

发布时间:2018-07-02 00:32: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秦观《江城子》赏析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咏山泉>>储光羲 赏析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储光羲 706707—760763),盛唐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储光羲的《咏山泉》是一首山水诗,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同时,这也是一首较为工整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首联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在写法上,平淡自然,主要是叙事,并紧扣诗题中的字而来。不知名也就是说山泉的无人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这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诗人想问问山泉,有没有让人能记得住它的名字。其实,我们从诗人这两句诗中,感觉到了诗人表面在说山泉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实则表明了山泉那平淡而自然的生活状态。可以说,诗人开始就写山泉的平凡无名,其实透露出了诗人对山泉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颔联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这里,诗意承接首联而来。诗人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出山之后的形象。从意义上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泉(流淌在平地时)恰似一面刚擦洗过的镜子,将蔚蓝的天空尽收其中,而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春雨般泼洒半空。这里,诗人从广阔的空间着笔,把天地融合,不但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也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其中的一个字,一个字,形象而生动地凸现了泉流清澈和飞动的奇观景象。在律诗中,颔联是要对偶的。可以说,上下两句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把山泉的形象描写得具有可感性。特别是飞空作雨声,诗人从听觉中描写了山泉的气势,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感。这样,诗人从形象的、声响的方面把山泉的气势给描绘出来,为后面抒发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颈联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这一联是,诗人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即水位升高。意思是说,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流到小池,小池水也长高了。这里,诗人是说,原来山泉那种清澄,那种灵气,那种气势,在这平坦的小溪、小水池中消失了。当然,诗人这一转是有意而为之。再次再现了山泉平实、质朴的一面。然而,这一形象,恰是为后文抒发情感蓄势。

尾联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诗人由叙而议,点明诗旨。恬澹也写作恬淡,即清静淡泊,不追求名利。比如,老子说:恬惔为上,胜而不美。庄子在《天道》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诗人在这里写山泉的恬淡就是说山泉的长自清。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但是,我们读到这里,都已经感觉到诗人不仅仅在写山泉,而是还在写人,感觉到山泉即诗人自己。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正是诗人受到贬谪后,虽然处境冷漠,但也自洁自清,进而崇尚恬淡、厌恶世俗生活,保持高洁人生境界的表现。

 

在艺术上,首先,注重形象描绘。整个诗歌,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清凉丰溢的山间清泉。其次,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人赋予山泉以人的性格品质,拉近山泉与人之间的距离,便于借此抒发了自己情感。再次,托物言志。可以说,咏物诗往往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这里,诗人借写山泉来明心志,并使二者高度统一,融合一体。第四,欲扬先抑的手法,提高了抒情效果。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赏析一】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赏析二】

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历来咏竹之作,十分丰富。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转换了描写的角度。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

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

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值得认真品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fac23d0b4e767f5acfcee6.html

《秦观《江城子》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