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4-17 10:59: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西津渡

【镇江概况】

镇江隶属于江苏省,扼守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的交汇点,京沪铁路横贯东西,古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素有“城市山林”之称。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至20138月,镇江共有5A级景区1处、4A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中,我们今天要参观的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就是镇江市54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景区概况】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区西北部,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中心轴线1800米,规划面积约52公顷,街区内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街区核心保护区的救生会、观音洞等景点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2001年优秀遗产保护江。西津渡是镇江市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旅游景区,曾被称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西津渡古时与瓜洲渡相对,航路四大,素有“吴楚要津”、“长江锁钥”、“漕挽咽喉”之称。这里也曾是古战场,相传1700多年前,有两个传奇人物,在紧靠镇江长江渡口旁的一座小山上的亭子里,同时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下了一个“火”字,于是在历史长卷中就有了一场名为“火烧赤壁”的著名战役。这两位传奇人物,就是三国时期的名臣——诸葛亮和周瑜。除了这场著名战役外,还有刘裕蒜山破孙思、隋文帝灭陈、宋元大战、多铎雾取镇江等战争也曾在里打响。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是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市区西部的云台山北麓,原来是长江下游著名的古渡口,故称西渚。因为渡口在蒜山北侧,三国时名蒜山渡。唐代因金陵县属润州管辖,也成金陵渡。晚唐时,北固山下建有甘露寺,蒜山渡在镇江城西,得名西津渡。到清朝时在渡口还建有待渡亭,供渡江的人休息等候渡船。后因长江水流的变化,西津渡口一带逐渐成陆地并形成街道,取名义渡码头街,1981年更名为西津渡街。古街全长1000多米,临街两旁是高低错落的历代建筑,青石板路上还有千百年来车马磨砺而留下的深深辙印,形成“千年古渡、百年老街“的历史街区风貌。街内有镇江博物馆、昭关石塔、观音洞、救生会旧址等著名景点。

【五十三坡】

进入西津渡,我们可以看到高大的券门上刻有“枕江”二字,因西津渡曾为长江古渡口,枕江而立,因而得名。在“枕江”二字下面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坡,五十三坡计有53级台阶,在佛教典籍中有“童子五十三参,一参一层佛“的故事,取名五十三坡,意味着人们每上一节台阶,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走完53级台阶,就完成了对53名高人的求教,获得了人生的新境界。

【镇江博物馆】

53坡的西面西津渡古街1号是镇江博物馆,是一组由五幢房子组成的建筑群,为英国领事馆旧址,为19世纪后半叶拱卷廊式建筑,为欧洲古典建筑的变形,又称为“东印度式”建筑,在楼的顶端刻有“1890”的字样。这个数字为什么会刻在上面呢?1857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屈服于外国列强,被迫签下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将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1964年修建,1889年,英国巡捕打死镇江的一个小贩,激起了镇江人民的愤怒,火烧英国领事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于1890年在此原址上重建英国领事馆。“1890”这个数字是中国屈辱史的见证,将它高高的挂在楼顶是为了警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目前馆内珍藏有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3万余件套,如西周时的鸳鸯尊、春秋时的双螭首三轮铜盘、东吴时的青瓷罐等。现在镇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救生会】

从镇江博物馆出来,往前走不久,在街道的东面有一座青砖古建筑,大门上的横额题着“救生会”三个大字。进入大门,穿过大堂,有一个别致的院落,院落的东侧是一座二层的木楼,一楼大厅内有救生会的简介,二楼是展览厅,展出关于宋、元、明、清各朝各时期关于救生会的图文资料。救生会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它与官渡的重要区别在于官渡主要是朝廷负责南来北往客商及其货物的渡江运输,有时兼作救生;而救生会则是专门负责打捞沉船和江中救生事宜的,市民间士绅举办的慈善机构,同时也是民间兴办的海难救助机构。救生会始创于宋朝乾道年间,此后代代相承,逐渐发展到南京、武汉等地。到清朝时,还分别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州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至清末,因连年战火,救生会无以为继,1923年,为改善西津渡至瓜洲渡渡船常出事的状况,镇江与瓜州的士绅倡议开创轮渡,并成立了普济轮渡局,专门从事渡江业务,至此,救生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是,历史上的镇江救生会创设之早、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谓举世无双。

【昭关石塔】

出了救生会,便来到了昭关石塔前。昭关石塔又称观音洞喇嘛塔、瓶塔,位于西津渡古街中央,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的唯一的一座喇嘛塔式的过街石塔。该塔始建于元代,明万历十年时重建,几经风雨,逐渐损毁,2000年由镇江市政府组织重修,石塔重修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2001年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现在的昭关石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塔顶和十三天三部分。两层,呈亚字形,上刻有佛八宝。代表着只要你穿过一次石塔,就表示诚心诚意拜一次佛。有卷门四道,分别刻有“同登觉路”“共度慈航”“飞阁流丹”“层峦叠翠”四个门额。

【“一眼看千年”考古坑】

在昭关石塔券门“层峦耸翠”与“流阁飞丹”之间的一个玻璃罩下,就是“一眼看千年”考古坑。坑内挖成五个台阶,分别是历代西津古街的路面。在现代路面之下的第一层是“清代路面”,以下依次是“明代路面”、“宋元时期路面”、“唐代路面”,最底层就是唐代之前的“原始栈道”。这五层路面展现了二千年的历史。

【观音洞文化展示馆】

紧靠着昭关石塔,就是观音洞文化展示馆,整个展览馆由佛教建筑观音洞、道教建筑铁柱宫和小山楼三区域组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观音洞又名古普陀岩,由天然的岩洞扩凿而成。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观音洞的洞门外有一个三层的铜鼎,洞口上方有一块石额,上面刻有“观音洞”三个字,为宜兴陈任赐所书。这里的观音文化色彩很浓厚,相传观音菩萨曾多次仙灵应化说法,救苦救难。过江旅客也称赞说“有求必应”。过江北往者为了祈求平安,过江南来者为了感谢平安渡江,总要到观音洞焚香祷告还愿,所以观音洞是古代过渡旅客礼拜观音的地方,表达了人们祈祷平安的一种美好愿望。

【待渡亭】

过了金陵渡,就是待渡亭,为当时京江24景之一。待渡亭是元明清时期的过江码头。是古人候船待渡小憩避雨场所。亭内有一块汉白玉石刻,刻有当年古渡盛况,站在古渡口向西望去,烟雨朦胧中仿佛还能看见当年渡口茶楼酒肆,笙箫管笛,喧嚣非凡。

【蒜山游园】

在西津渡口、长江路南侧,我们可以看到蒜山游园,它紧邻蒜山而得名。总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为一座开放式的仿古江南园林,被称为现代造园的精品。

【老码头文化园】

在西津渡街区的东北,坐落着老码头文化园,它是由古代老码头建筑遗址、近代租借建筑群遗存和当代工业废弃厂房构成,是一组建筑形态丰富、文化内涵丰厚的人文建筑群。

【清代小码头遗址】

位于西津渡西北面的是清代小码头遗址,20084月考古发现。始筑于康熙年间。后来随着长江河道北移,淤沙不断上涨。1900年前后,存在了大约200年的小码头被彻底废弃。

“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人们是这样总结古西津渡街的。我们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唐代码头,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会以及近代英国领事馆。1982年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来镇江,漫步在这条古街石板上,赞叹这条古街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现今,由于历史的变迁和长江河道的逐渐北移,当年的西津古渡已离长江有350米之遥,渡口已不再,但留下的无数精彩的传说故事和珍贵的文物史料还在不断地向我们默默诉说着古渡口昨日的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238105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7.html

《西津渡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