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2020-06-24 05:45: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识字5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 小朋友们,你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 看来小朋友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看看这位老朋友,看看它家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好吗?

3、 (录音机播放一段有关大海的乐曲,同时出示挂图)

二、初指导

1、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海边了,能告诉老师你都见到了些什么吗?

2、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卡:

shā tān bèi ké jiǎo yā

沙 滩 贝 壳 脚 丫

hǎi ōu hǎi fēnɡ lànɡ huā

海 鸥 海 风 浪 花

zhēn zhū yú xiā hǎi dài

珍 珠 鱼 虾 海 带

ɡǎnɡ wāi yú chuān wǎn xiá

港 湾 渔 船 晚 霞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所学的生字。

2、指名读(自评、互评)。

3、“开火车”读生字。

4、学生口头组词,用词说话。

五、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不仅把这些词语的字音读准了,而且还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你们可真聪明!那你们想学会写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写“沙”、“贝”、“浪”这三个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描红笔顺。

2、指名书空(生自评,互评)。

3、重点指导“浪”的笔顺。

教学反思:

识字5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继续学习生字词,巩固字音、字形。

3.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生机勃勃和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背诵有关“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归类识

二、初指导

1.读本课韵文。

2.哪些词语介绍了冬天气候的特点?

(读第一组词语)

3.哪些词语向我们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

(读第二组词语)

4.哪些词语使你知道了在洞中过冬的三种动物?

(读第三组词语)

5.剩下的三个词语是讲述哪方面的?齐读第四组词语。

6.指导有感情朗读。

读出植物不畏严寒的坚强,孩子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1.看笔顺描红。

2.反馈:说说“刺”、“滑”的笔顺。

3.指导写字。

“梅”、“滑”、“绳”:左窄右宽。

“蛇”的左右基本等宽。

当堂达标练习:

组词:

梅( ) 刺( ) 绳( ) 蜡( )

海( ) 喇( ) 蝇( ) 腊( )

、板书设计

        

识字 5

寒流 大雪 北风

腊梅 翠竹 苍松

蟒蛇 蚂蚁 刺猬

滑雪 溜冰 跳绳

教学反思:

识字6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出示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你能知道我国东、南、西、北部各在什么地方吗?

3.今天,我们去这四个地方游览一番。

二、初指导

..1.(出示挂图)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骏马旁。

(出示:骏马)

(2)齐读两遍。

(3)骏马生活在哪里?(出示;塞北)齐读两遍。

(4)你对塞北有什么了解?古诗中有描写塞北的吗?

2.(出示挂图)在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画旁。

(2)(出示词卡:杏花 春雨)齐读两遍。

(3)词语训练:( )的杏花 ( )的春雨

(4)这是哪里的景色呢?(出示词卡:江南)齐读。

(5)你对江南有什么了解?(景色:特产)

(6)这么美的江南,让我们齐背白居易的《江南好》。

3.(出示挂图)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椰树)齐读。

(2)椰树通常生活在哪里?(出示词卡:海岛)

(3)海岛的气温怎样?我国有哪些海岛?

(4)是呀,那里的太阳那么辣,阳光那么强烈,这时我们就把这种太阳叫“骄阳”。齐读两遍。

4.(出示挂图)我们继续西行,看,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牦牛 冰雪) 齐读两遍。

(2)教师简介牦牛。

(3)这些牦牛就生活在高原上。

5.自己读读词,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6.交流汇报自己已经会读的生字词。

7.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8.去掉拼音再齐读。

三、总结全文

1、这些生字词你们是否全部认识了?

2、 借以巩固生字词。

四、课堂作业

1、这些词都显示出各地的特点,根据不同特点有感情读韵文。

2.示范读,齐读。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识字6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学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说话。

教学重点:

写字、运用有关的词练习造句、说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齐读本课韵文.

2.你能不看书,看着图,把这篇韵文背下来吗?

二、初指导

1.说得好,写得也会好。

2.出示字卡,读读生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自学课后笔顺表,按笔顺描红。

5.指导写字。岛:里面的山字头中第一笔竖要缩短。骄、骏:左右等宽。塞:“八”要充分打开,才显美观。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交流。

三、拓展延伸

1.你最喜欢哪幅图的景色?你就把这幅图的景色介绍给大家。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评议,纠正。

3.指名介绍,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4.喜爱相同一幅图景色的同学就在一起,分成四大组。互相说、互相帮助,最后推选出一名代表。

5.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田地景色。

交流汇报自己已经会读的生字词。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1、填空:

我国北部有( ),东部的江南有( ),南部的海岛有( ),西部的高原有( .

2、组词:

骏( ) 塞( ) 娇( ) 岛( )

俊( ) 赛( ) 骄( ) 鸟( )

、板书设计

        

6

骏马 秋风 塞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杏花 春雨 江南

教学反思:

识字7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根据这几幅图,你能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2.今天,我们还要学类似的生字,这些生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初指导

1)看看“鸟”字与图上的小鸟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鸟”时一定不要忘记什么?(小鸟的眼睛)

( 3.小结:像“亭”、“鸟”这样的字与原来的物体很相像,这类字叫“象形字”。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

4.(投影出示第三幅“亭”图)

(1)一个人走累了,他采到小亭子边准备干什么?

(2)出示“停”,齐读两遍。

5.(投影出示第四幅图)

(1)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呢?

(2)从图上看,你知道这会是什么字呢?

(3)出示‘闻”齐读两遍。

(4)怎么记住这个字?

6.(投影出示第五幅图)

(1)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呢?

(2)出示:鸣 齐读两遍。

(3)“鸣”表示什么意思呢?

7.小结:像“闻”、“鸣”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思,这类字叫“会意字”。

2)齐读“鸟”两遍。

教学反思:

识字7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

3.扩展一些写景的古诗,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重点:

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读一读生字:“亭”、“闻”、“鸣”。

2.说一说“停、闻、鸣”的意思。

二、初指导

1.这课有一首很美的诗歌,写的是什么呢?自己借助拼音把诗句读准。

2.这首诗中还有四个生字,我们必须掌握,谁来读一读?

(出示:耳、侧、停、但)

(1)自己读一读这四个生字。

(2)正音“停”;韵母是“ing"。

‘侧”:读平舌音。

“但”:韵母是“an”,

“耳”:韵母要卷舌。

(3)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再读,齐读。

3。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注意一边读一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

4.学生相互读,相互交流自己读懂的意思。

5.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6.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出示挂图)看一看,这里的树林长得怎样?

7.怎样才能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出来呢?指读,齐读。

8.这么美的诗,能把它背下来吗?试试看。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只听鸟叫,而不见鸟,明白吗?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7

人来小亭边,

停步侧耳听。

林深不见鸟,

但闻鸟鸣声。

教学反思:

识字8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包字头和食字旁。

2.认学生了解行声字的结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有关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一、学习声旁“包”

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二、初指导

1.看图启发

2.学习“炮、包、饱、泡”4个字

3.齐读生字、词语。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1.出示范字,认学生仔细观察“炮、包、饱、泡”。

2.分别指导:后3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五、课后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练习读儿歌。

教学反思:

识字8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教材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给“包”找朋友。

2.读生字新词。

二、初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2.教师师范。

3.指名读,正音后再练读。

4.观察插图,认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满、吐、嘴

2.重点指导:

满:左窄右宽,右上部是“草”的上面,下边是“两”。

嘴:左窄右宽,右上部是“此”,下边是“角”。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1.扩词

包( )( )( ) 吐( )( )( )

2.加边旁组词

(    )   (    )

、板书设计

        

  水下两条小金鱼,

水上两朵荷花苞。

  小金鱼,吐泡泡,

荷花苞,咧嘴笑。

教学反思:

12 要好好学字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通长句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通长句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12.要好好学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带着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标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一类生字)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岁”,读平舌音。 “刘”:读边音.

“延’、“弯”,读前鼻音。

③指名读,齐读,比赛读。

④去掉拼音会读吗?自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给生字扩词或说一句带有生字的诗句。

(2)(出示二类词语)

①齐声读两遍。

②去掉拼音再齐读。

3.我们把生字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再指名分段读。

5.还有许多同学想读,下面就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段为大家朗读。

6.读后评议,再读。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关于他的什么事?

四、课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巩固读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3.反馈检查。

4.指导写字。

“延”:是建之旁与走之底要相区别好。

“刘”:左窄右宽,

“席、岁、贵、弯、革”;在田字格中要居中写。

五、课后作业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并写出他们的笔顺笔画。

教学反思:

12 要好好学字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巩田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通过看图,朗读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看图,朗读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面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岁 刘

泽 参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填空:课文写了( )在( )遇到了( ),并教导他们( )的事.

过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指导

1.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在补充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句点明事件发生的时地人事。

第二句介绍了两个小八路。

(4)(出示挂图)我们来认识这两个小八路。

说说他们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指导朗读第二句。

(6)指导仿写句子。

(出示)我有一对双胞胎姐姐,一个叫( ),长得( ),另一个叫 ( ),长得( )。

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 ),一个( )。

①自己先说说,同座位再交流。

②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

毛主席的话,用“——”标出,毛主席的动作,用“一”标出。

(2)指名读一读各自画的语句。

(3)指导朗读毛主席的话。

①“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用疑问的语气读一读。

②“我是毛泽东。”要读出亲近、平易近人的语气。

(4)(出示)毛主席动作的句子。

①指名读。

②毛主席为什么要弯下腰来写字呢?

他又为什么把字写在自己的手心上呢?

③毛主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指导有感情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齐读,思考:这是谁对谁说的话?

(2)“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为什么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练字呢?

(因为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不识字是干不好革命的,是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

(3)指导朗读。

毛主席的话要读得恳切、语重心长的语气。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呢?

3.用“参加”练习说话。

五、课后作业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1)毛主席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2)他俩 :“知道,您是毛主席。”

(3)毛主席 :“参加 了,要 啊!”

2、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 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 遇 小八路

问 说 写 说 回答 连连点头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教学反思:

13 朱德的扁担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

二、初指导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 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课后作业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13 朱德的扁担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初指导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四、课堂作业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五、课后作业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

(第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词语。

2、指导作业。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初指导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方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拓展延伸

要求注意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 ) 军( ) 井( ) 肩( )

  战( ) 士( ) 担( )

六、板书设计

13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藏扁担

朱德 写上“朱德记”

教学反思:

14.梅兰芳学艺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放一段有关梅兰芳京剧选段)

这是什么呀?(京剧)

唱京剧的是大名鼎鼎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2.(出示挂图)他就是梅兰芳。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梅兰芳的生平。

3.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课文。

4、板书课题

二、初指导

(一)、理解课题

1.“兰”:既是边音,又是鼻音。

“芳”:读后鼻音。

“艺”:是整体认读音节。

2.齐读每个生字两遍。

3.齐读课题。

4.“学艺”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学唱京剧)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长句子多练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①自己读读生字词。

②正音。

“紧”,读前鼻音。 “灵”:既是后鼻音,又是边音。

“或”;是三拼音节。

“者”、“注”:读翘舌音。

③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④去掉拼音读。

(2)(出示二类生字卡片)

①齐读两遍。

②去掉拼音再齐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1)读准儿化音,教师范读,领读。

(2)(出示长句子)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读准句中的生字词,再读通句子。注意停顿,指读,评议,再读,齐读。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读给大家听。

自读,指读,评析,再读。

6.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1.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 ),终于成为( )的故事。

五、课后作业

1.抽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按笔顺描红。

3.反馈检查。

4.怎么记住这些字?

5.指导写字。

“紧”:要写得宽扁些,下面的“系”要一笔一笔写利索。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反思:

14.梅兰芳学艺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懂得苦练成才的道理。

3.会用“因为……所以……” “……是因为……”“终于”说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

2.(投影出示)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兰 紧 者

注 翔 灵

二、初指导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这句话什么意思?

(4)训练说话。

因为( ),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 )。

(5)训练朗读。

(6)试背诵,自背、指名背,齐背。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原来眼睛没神儿,后来他怎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

(3)理解“勤学苦练’的意思。

(4)指导用句子说话。

①有哪些事要经过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联系学过的课文)

②有哪些人和物是世界闻名的?(联系学过的课文)

③指导用“终于”说话。

要注意语境的创设,句子中要有前因后果,不能只造后半句。(如:经过……,

我终于……)

(5)自由练读。

能把对梅兰芳的佩服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3.学习第2自然段。

(1)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自由读,想一想,这节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四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呢?想想,梅兰芳原来的眼睛是怎样

的?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那怎么变得会说话的呢?好,我们先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再读读句子。

(3)齐读第二句。

指导看图:梅兰芳在看什么?怎样看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眼光集

中在什么上?书上是怎么写的?

除了紧盯飞翔的鸽子,他还怎样练?再读一读,找词。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它们与“看、望”意思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一两天?读一读。

从这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什么?

(启发学生注意“紧盯”——“飞翔”;“注视”——“游动”之间的联系,从读中真正理解“灵活”。)

(4)齐读第三句。

同学们,梅兰芳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就灵活起来的?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5)齐读第四句。

(6)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尝试背诵(给予提示)

三、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梅兰芳的故事和有关京剧的小知识。

四、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

(2)指名背,齐背。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懂得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用“因为……所以……” “……是因为……”“终于”说话,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话。

、板书设计

        

14 梅兰芳学艺

“不是料子”-----勤学苦练-----京剧大师

教学反思:

15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指导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总结全文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四、课堂作业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课后作业

收集《大禹治水》的故事读一读

教学反思:

15 大禹治水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高贤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懂得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初指导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三、拓展延伸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初指导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38ae5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3.html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