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虞世南――《蝉》
篇一:《蝉》-虞世南《蝉》yúshìnán【唐】虞世南
chuíruíyǐnqīnglùq露,桐。远,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cānliúxiǎngchūshūtóngjūgāoshēngzìyuǎnfēishìjiaqiūfēng
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写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作者清高自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蝉自喻,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诗的主要意思:
“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好guànyīng
像下垂的冠缨,它品性高洁,栖高处饮清露。它那悦耳动听的长鸣声,就出自那棵远处的高挺清拔的梧桐树上。“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由于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它的叫声自然能传得很远很远,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这一独特的感受揭示了一个píngjia
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这首诗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了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作者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558――638),享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在隋,官秘书郎。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

zúshìw?nyì
迁太子中舍人。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故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血脉畅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与欧阳询、xuējì
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法家。注释:
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藉:通“借”,凭借。
篇二:虞世南《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今属浙江省)人。沈静寡欲,精思读书,文章婉缛,初见称于南朝徐陵,后仕隋,为秘书郎。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唐太宗时,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他的诗仍有六朝绮错婉媚的作风。《全唐诗》编其诗一卷。【注释】
①垂q(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清露:清纯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响:指连绵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④藉(jiè:凭借【译诗】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赏析】
这首诗借物咏怀,寄意高远。作者以高洁的蝉自比,说只要栖桐饮露、立身高洁,则声名自远,而无须凭借外物的力量。

作者以蝉的形象,表明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篇三:虞世南《蝉》阅读训练附答案
虞世南《蝉》阅读训练附答案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释】: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绥(音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流响:连绵的声音。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树。【阅读训练】: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形状、习性、声音2.托物言志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4.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5.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6.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7.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8.托物寓意,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丰富的含义,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9.“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流响”: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10.这首诗告诉我们:贤能之人,不需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db3ed2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6.html

《虞世南――《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