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重力飞行器

发布时间:2013-01-14 21:47: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反重力飞行器

前言

经过六大节的学科前沿课程,领略了教授们的风采,大大拓宽了眼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该专业。之所以选该课题是因为作者从小就对飞碟,太空旅行等话题感兴趣,且此题贴合本课程内容。

反重力飞行器

讲到反重力飞行器,要先从反重力这一概念谈起。反重力一词常见于宇宙论和星体动力学,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其概念是希望能创造一个物体或者空间,可以不受重力影响。他并不是指一种失重状态,也不是只用别的力来平衡万有引力。反重力的基础缘由是指透过一种科技的干预,让反重力的物体或者空间可以使引力场不复存在或者不会对物体或者空间造成影响。广义相对论和牛顿万有引力理论都预言,负质量将会产生相斥的引力场。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产生于由质量导致的空间几何(普通空间形状的改变)。这个理论认为,有质量的物体弯曲了空间,从而导致了“引力”,而引力只是弯曲空间的一种性质,并非一种真正的力。尽管方程一般不会产生一种“负几何”,但利用“负质量”来制造却是有可能的。这些方程并没有排除负质量的可能性。然而,在当前的被广泛接受的物理学理论以及实验确认与主要的物理学相关研究中,反重力都是完全不可能的。但作者相信反重力是可以实现的,并且世界各国从很早就开始秘密地研制反重力装置及反重力飞行器,可是高度的保密性导致这些研究成果一直不为世人所熟知。反重力飞行器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反重力技术这种超常规动力推进技术作为动力源飞行器。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航空器和航天器,因为它的动力源较为特殊,它不需要借助空气来提供升力,也不需要依靠喷射物质来获得动量,它的可以保持质量恒定不变,它可以自由地来往于大气层和太空之间。它的出现将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飘升机(Lifter)---- "玩具"可能改变世界

提到反重力飞行器,就不得不提到飘升机。这是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反重力飞行器的模型,尽管关于它的工作原理,学界至今还未给出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说法。飘升机是一种依靠高电压产生推力的非对称电容。飘升机运用了由Prof.BiefeldThomas Townsend Brown1928年发现的Biefeld Brown效应(别费尔德·布朗效应),它可以安静地漂浮而不依靠螺旋桨等机械构件。飘升机之父美国发明家托马斯·汤森·布朗,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老师保罗·费尔德的指导下,在用电容器做实验时,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以很高的电压将电能输入电容器,就会在某个方向产生一个微弱的推力。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别费尔德-布朗效应。随后这项实验被人们淡忘, 直到90年代末一位民间爱好者重拾旧梦,这一情况才有改观,布朗的工作被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转包商杰夫·卡梅伦复活。他有一次注意到电容器中产生类似抽搐的突然运动,回想起在大学课堂中曾听谁提到过别费尔德-布朗效应。于是他就去搜查文献,找到了布朗申请过的一些专利。卡梅伦认为,别费尔德-布朗效应是确实的,并想以某种能飞的东西来形象地显示这种力的存在。卡梅伦选择了一种轻木,制造出稳定的三角形飞行器。三角框架的上部缠绕了一匝电线,用以接受高压电,下部粘有铝箔条,中间是35厘米的空隙,据称由此在铝箔条和电线间形成一种向上的推力,就是别费尔德-布朗效应。把高压电打入该飞行器,它果真立即飘升到空中,飘升机就此诞生。而今, "飘升机"民间科技运动以美国西雅图为中心悄然扩散到全世界。关于飘升机的工作原理,其一是电容器产生了能和地球引力相互作用的场,产生了反重力的效果。其二则是相对更广泛的说法:电流进入飘升机顶部线圈时,逸出的电子把周围空气电离化,离子为飘升机下部的铝箔所吸引,冲击中型分子,并形成一股向下的风。说得直白点,飘升机和气垫船没什么区别。飘升机迷们承认离子风的存在。实际上,布朗早就把他的发明描述为一种离子风发动机。手伸到飘升机下面,的确感到有风。而且,飘升机的制造者们也承认,他们的作品只是离开地球——这是反重力的题意所指。不过,一些人争辩说,离子风并不是飘升机飞起来的惟一原因,因为据称在个案中,一些类似飘升机的电容器在真空中飞了起来。因为没有空气介入,反重力论者称,这就表明必有一种未知的神秘力量在起作用。NASA去年雇用了一些科学家来进行飘升机研究,当年夏天还获得了一项飘升机技术专利,代表人是其雇用的飘升机研究首席科学家乔纳森·坎贝尔。公众对NASA获得飘升机技术专利十分恼怒。NASA希望用它作为空间飞行的推动力,并设想不久的将来在火星探测中利用这种装置。的确,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有趣并且值得被深层次的探究和发展,因为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探索的大门。

反重力飞行器的工作原理及所遇到得技术瓶颈

(注:作者局限于专业知识量,此段多为摘抄,望老师见谅)

目前大多数UFO目击事件,都将外星人的载体描述成一种碟形飞行器,在作者看来,UFO多为碟状不是巧合,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反重力飞行器。反重力飞行器所以为碟状可能与它的工作原理密不可分。下面我将引用一些文字来地概述一下目前外界根据有限的资料,推测出现阶段反重力飞行器的工作原理及想象的结构。

利用电磁爆发基本原理

笔者对美国的反重力器作一个初步的解剖和分析。结构解剖分析图如下(图1):

反重力装置启动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整个过程描述如下:首先是中心发动机室中的引擎带动边缘带电的内盘(见图1中所示,带电内盘为径向导电的齿状内盘)开始旋转,旋转着的带电内盘在盘的周边产生了一圈圆形电流,圆形电流产生一个垂直穿过内盘平面的磁场。运动着的内盘周向切割圆形电流生成的磁场的磁力线,在内盘上产生一个径向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和电感外圈的共同作用,使得内盘周围边缘带上了更多的电荷,更多的电荷在圆盘的转动作用下产生更大的圆形电流,这个圆形电流又产生新的磁场。如此循环往复,使得转动的带电圆盘上产生电磁爆发自激励机制。当圆盘旋转速度超过某一极限速度时,边缘总带电量将是一个不稳定函数,此时圆盘边缘的电荷积聚过程将变得不可控制,圆盘边缘的带电量迅速趋向无限大。实际上,它是一个大量静电荷,随内盘转速的提高,在内盘边缘自我激励加速积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并激发了电磁爆发机制。并通过电磁爆发机制产生了强大的电场和磁场,进而产生电磁力推举整个装置体(飞碟)。

旋转内盘上面产生的强大的电场和磁场如何能举升飞碟呢,其原因应归结为两个方面。边缘聚集极高的电荷并且以极高的速度旋转着的圆盘,周围将产生异常高的电磁场,超强磁场对于宇宙中存在的大部分抗磁性物质将产生排斥性的反作用力。地球作为一个大的抗磁性物质当然不例外,因此超强磁场的旋转装置与地球之间产生了相互排斥的抗磁作用力,这就是电磁爆发装置(注:本文中的反重力器、反重力飞行器、反重力装置、飞碟、电磁爆发装置几个名词所指均相同,是同一个装置的为强调突出其功能表现的不同称呼方法)能够产生反重力效果的原因之一。这一电磁爆发装置产生反重力效果的另一原因是单极感应原理引起的,这一点在《新型浮空器浮空原理》[2]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飞碟(反重力装置)在宇宙真空环境下的受力分析

下面来初步分析反重力装置在宇宙真空环境下,与周围天体之间的受力关系。受力关系分析图如下(图3):

由于内核转子自转激励所造成的电磁爆发现象(参考文献《值得研究的电磁爆发现象》[1]),使得内核和电感外壳之间带上了相反电荷的强大自激励电压。这时候,内核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超强磁体,超强磁体的高速自转,产生一系列的电磁感应现象。这种电磁感应从表象上看可以解释为内核带着运动的磁力线切割外部星球或者其它宇宙物质,也可以解释为单极感应现象。无论怎么解释,超强磁体内核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它使得反重力装置的电感外壳、外部星球、星云或者其它物质都带上了同种性质的感应电荷。同种性质感应电荷的产生将造成这些物质之间的静电排斥现象,这种静电排斥力异常强大,以至于它足以抵消该装置的自身重力。这是该装置能够反重力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反重力装置旋转内核、电感外壳、以及外部星球之间的静电受力情况。在分析受力之前,必须搞清楚反重力装置工作时,周围物质的带电性质等情况。其实,并非外部星球都带上了相同性质的电荷,从内核转子的转轴同轴线角度(反重力装置的俯视剖面图,上图所示)上看,确实带上了同种性质的感应电荷;但从垂直于同轴线的角度(反重力装置的主视图,水平看过去)看,发现靠近反重力装置内核旋转中轴线的星球表面区域带上了正电荷,而远离反重力装置内核旋转中轴线的星球表面则带上了负电荷。这样的带电状态不影响电感外壳与外部星球物质之间的排斥力性质,这可以用类似于磁单极子的原理来解释。外部物质的带电状态是靠近旋转中轴线带正电,远离旋转中轴线带负电;而反重力装置的电感外壳也是同样的带电性质,即靠近旋转中轴线带正电,远离旋转中轴线带负电。类似于磁单极子的方法解释,可以看成在电感外壳与外部星球之间产生了微小的电荷排斥单元。磁力线的高速旋转运动,掠过外部星球,造成外部星球表面产生了同向极化现象。其表面的微小电极与反重力装置电感外壳的任意微小单元的电极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力造成了反重力装置的电感外壳与外部星球之间产生了排斥力。

除了静电作用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反引力的作用力产生在这一装置上。那就是反重力装置内核转子所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对宇宙中存在的大部分抗磁物质所产生的磁场排斥力。此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利用现有强磁场技术将青蛙[3],老鼠等成功漂浮在半空中。而利用电磁爆发原理所产生的强磁场比现有低温超导强磁场技术所产生的磁场更强,单从理论上讲,电磁爆发原理所产生的磁场强是无限的,可控的。实际上场强不可能这么大,它会受到材料抗击穿性能的制约,这个将在下文中予以阐述,但是电磁爆发原理所产生的磁场比目前的超导技术产生的磁场强得多是可以推算和理解的。

旋转内核与电感外壳之间具有吸引力,总和是电感外壳与装置外部的星球之间具有排斥力,总和是若要使得反重力飞行器能够正常地使用,即不让它因离开星球表面太远而失去作用,那么最理想的状态是这两个力的和相等

在没有完全搞清楚,或者经过复杂计算或者实验得出准确结论之前,姑且只能这样假设。当然,假设毕竟是假设,有可能最终被否定。若能把实验做出来,进行实际数据的分析,是笔者追求的目标。由于本实验对机构转速要求过高,机构设计以及稳定性等要求,自制实验设备将超出笔者所能承受的经济条件范畴,实验尚且未做。从目前的实验成本推算和难度估计来看,恐怕也只有美国国防部这样的组织机构,才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够充分调动的资源把这个实验进行下去。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在2000年左右已经在进行反重力装置的相关试验。----

应用前瞻

等到反重力技术完善成熟之时,那将会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太空翱翔,没错,一旦该项技术完善,像我们这些普通人进行星际旅行的梦想将得以实现。但是一切的高科技应用都是从军事应用开始的,最初的反重力飞行器可能会被应用为一种无人快速打击的武器,就像现代战争中的无人机,可以携带武器,可以执行侦查任务并且可以对其进行远程遥控。而和无人机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全球任意地点并实施军事打击。这在讲究反应速度的现代战争中,是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作者看来,反重力飞行器不适合应用为制导武器,因为,反重力装置相对复杂且贵重,作为导弹似乎有点不合理。随后,技术相对成熟后,科学家开始尝试可载人的反重力飞行器,并培养其驾驶员。就像我们现在进行航天探索并培养航天员一样。当然这个时候,关于反重力飞行器的研究可能会分成两个版块。一块是研究将其应用的载人进行星际旅行并进行深空探测的领域,一块是将其应用到军事领域,并根据用途再细分下去,就像如今的军用飞机。再往后推,借助反重力装置,人类的足迹可能已经踏出了太阳系,甚至已经出了银河系。此时,反重力飞行器开始向普通百姓普及,就像现在的私家车。新航海时代也到来了,人们开始走出地球,寻找适宜人类居住的其他星球或改造条件相对温和的星球。过于拥挤的地球上,政府建造超大型反重力装置进行大规模集体移民。反重力装置将彻底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个人感悟及总结

反重力是一个科学家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的话题,作者相信反重力飞行器是未来飞行器研究的一个主流方向。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可以模糊地感觉到反重力飞行器要依靠核能作为初始能源以激发电磁能来实现反重力,而反重力可能与传说已久的电磁自由能和斯科拉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研究成果有所关联。

1 、②摘自《美国反重力飞行器工作原理及技术瓶颈浅析(作者:程翔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 合肥 23003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e94413ff00bed5b9f31d3e.html

《浅谈反重力飞行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