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篇目

发布时间:2019-01-20 01:49: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第一篇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吴江朱氏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对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立了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了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

 

20、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2)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答案:(1)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 2)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答案:(1)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2)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3)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4)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5)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1)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2)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3)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第二篇

 木心《童年随之而去》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 ---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夗,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夗。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夗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夗,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15.文章以 为叙事线索;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 (4)

  16.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5)

  17.”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6)

  18.综合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的心理变化。(6)

  参考答案:

  15(名窑);插叙 16、反衬/衬托,烘托。以水声摇橹声语声雷声雨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静谧),渲染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17、母亲安慰,并感叹拥有和失去是人生的常态。母亲的最后一句话中有对这样人生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也是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的超然与洒脱,所以说的很淡很轻,又是对我善意的提醒,对于这样的人生中的拥有和失去你应该做好一切心里准备。

18对家庭教师布置及修改的文章很不满不开心,此时想起老法师赠予我的名窑碗,感到安慰内心愉悦;出行前发现碗忘记放进箱笼里很不舍惦念不忘想回去拿,母亲不让去拿,陷入失望懊悔的情绪;船夫来送碗,内心舒畅愉快;碗不小心掉入水中,无尽的难过懊恼;母亲安慰我,我不知所措,现在想来,终于释怀。

第三篇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的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平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 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 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我们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请概括本文的主题(5分)

答:

【答案】本文通过叙述沈从文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工作、生活,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尊崇和缅怀之情。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答案】运用拟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答案】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之情,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

18.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议论。试分析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这句议论的作用。(5分)

【答案】①对所叙之事进行总结②肯定了所叙之事的价值和意义③包含着对沈从文的高度评价。

19.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答案】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效果:沈从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

第四篇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20、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22、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试题答案:

19、选B.C. B项中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错,从文章中来看,作者对此是认可的。 C项对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的意图分析错误,作者意在说明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

  20、(评分意见:①②2分)相对于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姑嫂鸟的故事,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21、(评分意见:①②2分)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中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2、(评分意见:角度选择合理,观点明确占2分;探究结合文本内容,有理有据,有层次有条理占4分)。

  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城》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叫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了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涵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的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第五篇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多年前听日本民歌《北国之春》,其中唱道: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听得我肝颤——绝大多数中国农村的父子关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而坐,还是找不到什么话题。

  工作忙吗?

       “还行。

       “最近出差没?

      “没有。或者,去了趟广州,呆了四五天。

       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我特别想告诉父亲北京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别想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可是见到父亲黑瘦的面孔,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他内心的平衡。

  父亲的脸色确乎又黑了不少,听姐说,因为我和弟弟不在身边,父亲百无聊赖,便和二三老友约着天天去河边钓鱼。父亲患过动脉血栓,久坐钓鱼显然是不利于健康的,但我无法阻止他,因为我知道父亲钓的不是鱼,是寂寞。我特别想说:您搬到城里去住几天吧?可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此前已向他发出过N次邀请,都被他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了,所以日子久了,也就懒得张嘴。

  及至女儿长大了,回到老家,父亲脸上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笑容,领着他的宝贝孙女在村里四处转悠,一会儿给她买一瓶饮料,一会儿给她买几块糖,我们父子俩彼此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必相对无言了。

  其实,父亲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有一次出差,我顺路回家小住数日。我睡在伯伯的炕上——伯伯因为身体残疾独身一辈子,按政策他可以搬到镇里的敬老院去住,享受吃五保,但父亲担心那种生活太孤单,一直拒绝伯伯离家独住,就这样,伯伯一直和我们一家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在我们村乃至周围绝无仅有,更多的家庭是兄弟分家,各过各的日子,还有的家庭因为土地、房屋、财产之争,闹得兄弟反目,形同陌路。因为从小我就和伯伯在一盘炕上睡,所以我和伯伯的交流远比和父亲的交流来得多,来得自然。这天晚上,伯伯和我聊了很多,从村里张三的病说到李家的黄牛,伯伯恨不得把半年来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跟我絮叨一遍。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说,你们俩昨晚可真能聊,我两点起夜的时候听见你们还在说话呢。

  听得出,父亲有一点嫉妒的意思。

  在家呆的最后一个晚上,吃完饭,父亲就出去串门了,而我因为连日劳顿,睡得比较早。父亲回家时,我已进入梦乡了。后来听伯伯说,那天晚上,父亲回来想和我说说话,推门进了我们屋,发现我已经睡熟了,就没让伯伯开灯,他独自坐在我身旁,静静地看了我很久。伯伯说,你爸的目光在你的脸上停了很久·········     

  听了伯伯的转述,我泪流满面。

我知道,中国绝大多数父亲的爱都是如此深沉、压抑甚至扭曲的。每每看西方电影,见人家父子之间直接说爸爸,我爱你”“孩子,我也爱你,总让我羡慕不已;见人家的孩子可以不叫爸爸而以查理约翰相称,也让我对他们的平等关系敬重三分。

  可是,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它深深埋在我们彼此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有一些爱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爱你,但我要让父亲知道,我渴望与他沟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的牵挂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要让爱不只在静默中流淌。

10.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11.文中插叙伯伯的生活经历有何作用?(4分)

12.联系上下文,在画线的省略号处补写出父亲此时可能有的心理活动。(5分)    

13.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但我对您的牵挂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14.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0 淳朴、善良,在家乡寂寞地生活着,渴望与儿子交流但因传统观念而难以做到。(4分)

11 表现了父亲的善良、重感情,也表现父亲渴望和交流作铺垫。(4分)

12 示例:儿子平常用脑太多,营养不知道是不是跟不上;一个人在外受了委屈无处诉,儿子真不容易啊!(想像合理即可)(5分)

13作者把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比喻成沉甸甸的账簿。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渴望和父亲交流、及时表达对父亲的爱的思想感情。  5分)

14 作者借此表现中国绝大多数父子间尽管有着深沉、压抑的爱;但常常缺少交流,作者渴望父子间能进行平等的对话

第六篇

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1、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2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9、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0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21、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22、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23、参考实例: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3c008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4.html

《散文篇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