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6-30

发布时间:2020-07-04 19:09: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6-30

26.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注释

①梁鸿:东汉隐士。节介:气节,操守。②不为章句:不著述文章。章句,篇章字句。③豕(shǐ):猪。上林苑:古宫名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④去失:损失。⑤居作:做佣工。⑥执勤:从事劳作。⑦耆(qi)老:老人。恒人:常人,一般的人。⑧长者: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文言知识

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崇尚”,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崇尚节操。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夸耀自己的功劳。

思考与练习

1.《后汉书》是一部_______体______史,“后汉”指的是______(朝代)。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毕( ②其( ③以为(

④许( ⑤因( ⑥让(

3.翻译

①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②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

4.“(梁鸿)家贫"在选文中的两处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句画线句中都有一个“悉”,请简析这两个“悉”对于刻画梁鸿形象的作用。

答案

1纪传断代;东汉

2.①完毕,结束;②那个;③认为;④同意;⑤于是,就;⑥贵备

3.①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询问(他)损失的财物,把自己的猪全部赔偿给他。

②这时(主人)才对梁鸿感到敬佩惊异,把他的猪全都还给他。

4.①(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②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5.“悉”的意思是全都,全部。第一个“悉”出现在梁鸿赔偿主人损失的时候,他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全部拿出,体现了梁鸿面对犯下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诚意。第二个“悉”出现在主人改变态度,将猪还给梁鸿的时候,主人要将所有的猪都还给他,表现了主人对他的敬佩,也从侧面刻画了梁鸿崇尚节操、令人尊敬的形象。

27.范式访友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注释

①太学:设于京城传投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开始设立。②过拜:前往拜访。尊亲:对对方父母亲属的敬称。③孺子:儿童。这里指张劭的孩子。④克:约定。期日:日期,时间。⑤设馔:准备食物。⑥千里结官: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⑦审:慎重。⑧信士:诚实可信的人。乖违:违背。⑨升堂:登上厅堂。

文言知识

相“相”在古代汉语中除了解释为“互相”外,在某些语境中还可以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①解释为“我(们)”。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②解释为“你(们)”。如“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③解释为“他(们)”,如选文中的“尔何相信之审邪”。

思考与练习

1.请写出下列诗句中“相”的意义: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③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少( ②游( ③并(

④方( ⑤何( ⑥其(

3.翻译:

①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②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4.张劭母亲起初表示怀疑是因为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选文通过描写她的质疑来表现张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的范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①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我”;②互相;③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你”。

2.①年轻;②学习;③一起,同时;④才,刚;⑤为什么;⑥那人险不收账六口:

3.①张劭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好食物来等待范式。

②(他)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应该给你们酿酒。”

4.这已是一个两年前的约定,两人的家乡又相隔千里;对于范式/朋友的信任

5.信守承诺;珍视友情

28.梁上君子

寔在乡间……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注释

①寔:陈寔,东汉名士。曾任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②岁荒:年成坏。俭:贫乏,贫苦。③整拂:整理拂拭(衣服)。④正色:庄重,严肃。训:教导,教诲。⑤习以性成:习惯了就养成(不良的)品性。⑥稽(qǐ)颡(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 极度的虔诚。归:自首。⑦譬:使……知晓。⑧克己:严格要求自己。反善:回心向善。

文言知识

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古代汉语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窃”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选文中的陈寔曾出现在初中教材篇目《__________》中,该文讲述了他的儿

__________(姓名)与客据理力争,维护父亲尊严的故事。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阴( ②勉( ③遂(

④徐( ⑤之( ⑥遗(

3.翻译

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②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4.后文与“时岁荒民俭”句意密切相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寔与盗对话时用的称呼是“君”,请分析他这样做的用意。

答案

1.陈太丘与友期;陈纪/陈元方

2.①暗中;②努力;③终于;④缓,慢慢地;⑤他,代小偷;⑥给予,馈赠

3.①有个小偷夜里闯进他家里,躲在房梁上。

②从此以后整个县里没有再发生过盗窃。

4.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5.“君”是古代对于对方的尊称。陈寔用“君”来称呼小偷,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恶人,和“不善之人未必本恶”“梁上君子”“视君状貌,不似恶人”等所表达的意思一致,都是希望借此唤醒对方内心的良知,鼓励他克已反善。

29.记“六一”语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

①顷岁:近年间。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高邮人。③乘间:乘机,找机会。④自工:自然精妙。⑤疵(cī)病:缺点,毛病。指擅(tī):指出缺点、错误。

补充

莘莘学子(shēn) 莘莘: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

莘庄(xīn)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陂(bēi),黄陂(pí)南路

趁机chènjī,乘机chéng jī

乘间chéng jiàn 利用机会,找空子。

间(jiàn )

1.空隙:乘间。

2.嫌隙;隔阂:亲密无间。

3.隔开;不连接:间隔。黑白相间。

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反间。

5.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间萝卜苗。

文化常识

谥(shì)又称“谥号”,是封建社会里人死后按其生前品性、事迹评定褒贬而由朝廷给予的称号。上文说的欧阳文忠,即欧阳修,他的谥号为“文忠”,故后人称他为欧阳文忠公。韩愈的谥号为“文”,后世称他为韩文公。又,岳飞的谥号为“武穆”,后世称他为岳武穆。

思考与练习

1.标题中“六一”指代的是欧阳修,因为他晚号______________。他还有一个号是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术( ②唯( ③而(

④自( ⑤其( ⑥尤(

3.翻译: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②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4.面对孙莘老的询问,欧阳修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张与

现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针锋相对。

5.欧阳修的主张包含了一般治学的方法与态度,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注重积累

B.虚怀若谷

C.勤于实践

D.善于反思

答案

1.六一居士;醉翁

2.①方法;②只有;③并且;④自然;⑤他的;⑥尤其,更加

3.①(他)曾经乘机拿写文章的事请教欧阳修。

②一般人的毛病在于写文章(写得)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文章,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

4.(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

5.B

30.请君入瓮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①文昌右丞:官名。周兴:武则天当政时的一个酷吏。丘神勣与后文的来俊臣亦为武则天时期的酷吏。通谋:共同策划(谋反)。②鞫(jū):审问。③推事:勘断案件。对食:共同进餐。④承:招认。⑤内状:内廷文书。推:追究,审问。

文言知识

名词做状语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充当状语。这种做状语的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要在它的前面加上介词“像”“以”“按”“于”之类,构成介词结构。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人”应译为“像人似的”。而上文“火围如兴法”中“火”应译为“用火”。

思考与练习

1.以下和《资治通鉴》体例相同的史书是( )

A.《左传》

B.《战国策》

C.《三国志》

D.《新五代史》

补充

史书体例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4,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5,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五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或( ②之( ③方(

④如( ⑤因( ⑥伏罪(

3.翻译

①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②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4.选文中的来俊臣用周兴提供的办法来对付他,这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的周兴是个怎样的官员?依据是什么?

答案

1.A(A项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B项是国别体史书;C、D项是纪传体史书)

2.①有人;②代这个案子;③正;④按照;⑤于是;⑥认罪

3.①囚犯很多不肯招认,应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认罪)呢?

②用炭火在周围烧这口大瓮,让囚犯到里面去,(还有)什么事会不招认?

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是一个酷吏。这点可以从他提供给来俊臣的酷刑中看出,更可以从“此甚易耳!”“何事不承?”等轻描淡写的语气中看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6b8d1d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e.html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6-3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