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19-06-09 14:44: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1、教材名称、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上 )  

2、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3、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5、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6、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7、教学改革设想: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   

第二单元:9课时   

第三单元:8课时   

第四单元:7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第六单元:8课时  

第七单元:2课时   

第八单元:14课时   

第九单元:7课时   

第十单元:5课时   

四、各单元具体要求与分析:(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了,“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因此要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要重视两种相反作用练习。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但不要涉及正、负数的计算。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要突出图形变换在直接计量面积时的作用。  

第二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要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要充分发挥方格纸(点子图)的作用。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方法,以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自主探索的兴趣。 “校园的绿化面积”要重视实际测量方法的探索。  

第三单元 认识小数  

本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在教学中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小数的认识。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大数目的改写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要注意大数目的改写与求大数目近似数方法的比较。回顾与整理时,要着重讨论小数与分数、小数与整数的联系。  

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分两段教学,线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然后教学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律在小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适当指导计算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要恰当把握计算的难度要求。整数加法的运算律的推广,只需意会,毋需言传。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题。  

第五单元 找规律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选择合适的时机,突出用除法计算的价值。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恰当把握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教学用枚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谓枚举就是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如果联系生活经验,用枚举的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因此,枚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而且在枚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对学生来说,“列举”比“枚举”通俗,易于接受,教材里采用“列举”这种表述是从有利于学习出发的。

第七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除以整数,要清晰把握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思路。要切实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要仔细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典型情况。恰当控制计算的难度要求。适当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和例子让学生体会平方千米是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的单位。通过组织看图估计活动,增强对面积大小的实际判断能力适时回顾并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  

第九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本单元在第六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使小数的除法。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认识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运用。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和比较,体会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自主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十单元 统计  

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要具体指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要具体指导确定直条高度的方法。结合本地、本班实际,组织实际调查活动。适当组织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图的价值。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1. 引入

2. 新授

三、练习

四、延伸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1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2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板书)

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1. 导入

二、新授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十一

十二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三、延伸

四、练习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接近2,还是接近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4、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练习一 6题。

某市20XX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 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练习一 8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10日又存入20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3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三、延伸

四、练习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X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X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面积

面积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练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练习

二、总结

练习二:

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335151

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3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 × ÷ 2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2. 导入

二、新授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出示例5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 等于 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等于 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4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三、练习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 — 3题:

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练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梯形面积的计算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梯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所以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 ÷ 2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2)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

4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2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练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练习

二、总结

练习四

一、第2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 )元 1分米= )米

2= )元 1厘米= )米

1= )元 1毫米= )米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零点零五 0.48读作零点四八

方法是什么?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提问:为什么:

思路: 1=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

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重复回答,弄清为止

三、延伸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

看着图形将写成小数。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百分之几的分数

两位小数

百分之几

正方形

小组交流

四、练习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练习五的1—5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练习

完成练习

回顾所学,体会自己的收获

认识小数(第二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卡片0012和小数点

认识小数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

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记数单位是什么?

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0.1米,或者说10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0.1的关系?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0.01有什么关系?0.010.001呢?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三、练习

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0.1是多少?

1、练习五第6题。

2、练习五第7题。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3、练习五第9题。

4、练习五第10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准备题

11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小数。

3 = )元

30=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个0.1

0.40里面有( )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1、课件出示例4

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30.1,也就是300.010.30也是300.01,所以0.3=0.30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三、延伸

四、练习

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 课件出示例5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3.16= 10=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认识小数(第四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比较小数的大小

0.60.48 7.968.32 0.130.19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1.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 9.7 5.9

26.79 米和6.85

  

2

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3.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6

  0.6元和0.48

三、延伸

四、练习

五、总结

4.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5.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82 0510509 1374 13 57 58   06 060   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判断:

16809>6799

251>51002

338748<3875

40009>0010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课堂作业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

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35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四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三、练习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2、完成练习九的第8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复习回顾

二、练习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六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三、延伸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找规律(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找规律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 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 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 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三、练习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

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

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

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

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3 练一练第12

4 小组自由练习

5 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 ),第200个是( )。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6、课本62页第23题。

1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2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3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4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今天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呢?

找规律(第二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找规律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

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 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1×17+1=18(块)

长方形:1×17=17(块)

44

55题:

明确: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15分,信号灯一共亮了42次。

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

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

66

提示: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 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2×4+2=10(天)

工作:5×4=20(天)

77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授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二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 45.3 0.7 0.07

3、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享有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5×100=504

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50.450.4,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5.04,小数点像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树,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3. 练习

四、总结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

板书0. 351千克= )克

3)提问:你会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0. 3511000,计算0. 3511000是,可以直接把0. 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三位。

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

讨论:36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五、课堂作业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四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 ÷10=2.15

21.5 ÷100=0.215

21.5 ÷1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21.52.15,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50.215,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三、练习

四、总结

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 )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五、课堂作业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五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口算练习

二、计算练习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4.8÷2= 7.2÷9= 3.5÷5= 0.56÷7=

4.8÷8= 7.2÷6= 0.35÷5= 0.56÷4=

1. 完成练习十二第9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 完成练习十二第10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全班交流订正。

3. 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草坪)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草坪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

三、练习

四、总结

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1“练一练”第1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3练习十三第12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4、练习十三第34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二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导入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三、练习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1、练一练第1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练一练第2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3、练一练第3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三第5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习十三第6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习十三第7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统计(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3. 导入

二、新授

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三、练习

4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5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6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7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3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第二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 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

三、完成练习第4

1. 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 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 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1. 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 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

3.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成绩

人数

组别

合计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五、全课小结

六、课堂作业

班级

得分

项目

合计

)班

)班

)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1、 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2、 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3、 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1

复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 揭示课题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161题。

3.完成P1162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163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164

说说为什么4.3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

五、课堂作业

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165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2

复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复习加、减法计算。

二、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三、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四、小结

1)做p117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1)做p117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 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1)做p117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

五、练习

六、总结

七、课堂作业

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以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换律来验算。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3

复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混合计算方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 揭示课题

二、练习四则运算

三、复习简便算法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1.口算。

1p117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25×4 125×08 02×05 374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 102÷1.21.02

3.做p117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177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板书:

ab=ba

ab)十c=a十(bc

a×bb×a

a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p11711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32.89,2.89,2.89,最大的一个数是( ).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整理与复习——图形王国

复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

S=ah

S=ah÷2

S=(a+b)h÷2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 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复习相关应用题。

三、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

S=ah

S=ah÷2

S=(a+b)h÷2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3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加宽的和乘2”。)

2.做17

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做18

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1. 板书: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做15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四、课堂作业

4.练习

5.19

审题。完成后学生口答。

6.20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整理与复习——统计天地

复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a1714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d.html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