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备考诗歌综合练习题目选择题答案[教师版][刘希国]

发布时间:2020-04-12 11:24: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阅读综合

A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句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捭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 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别离 愁绪。

14.C(“颈联对比”错误,“归乡 无望”解读错误,“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然不免有所留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

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酬李端校书见赠

司空曙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

B.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

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

D.“昨日”一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了题中“见赠”二字。

14、A“独”字还隐约透出作者当官的孤独苦闷之情。

C.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答高博士

[南朝]何逊

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头两句,先向朋友描述自己居所的幽清,“夏首“则点明时令。

B.诗的三、四句景致颇富诗意:蝴蝶在花间流连,疏竹与波光交相辉映。

C.第三句的“弄”字,描摹出蝴蝶仿佛是在与晚花嬉闹游戏,以动衬静。

D.五、六两句寓生活哲理,表现的安闲之态颇为传神;用语诙谐,明快旷达。

14.C(第三句的“弄”字,描摹蝴蝶仿佛是在与晚花嬉闹游戏,给暮色中的庭园之景增添了生机和动感,不是以动衬静。)

D.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鹧鸪天

南宋·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19、词的上片运用了 手法来描写景物。(2分)

19.色彩描写 动静结合 (“拟人”“点面结合”也可给分)

E.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都下送辛大之鄂

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14.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题目都点明了主要事件,前首写在长安送辛大回鄂州,后首写在洛阳送奚三回扬州。

B.满怀“济川”之志的辛居士,却不能发挥“调鼎”之用,最终只能返回家乡隐居竹林。

C.诗人的家乡也在汉水边上,听说朋友要返回故乡,故以吟诵《式微》来表达自己也想要回乡之意。

D.友人奚三要回缥缈无边的水乡扬州,诗人为此充满隐忧,彼此约定以后在江上重逢。

14.D(“诗人为此充满隐忧”分析错误,从“羡君从此去”等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能回归家乡心存向往羡慕。

F.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4. B(“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诗人物我相谐,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15. 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G.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赠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

B.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忽漫相逢是別筮”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钓,直透纸背。

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钱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14.B(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流逝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H.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苏轼即将离任密州时所作,既有对密州风物的描写,也寄寓了词人的人生感慨。

  B.上片先写词人登临密州有名的马耳山、九仙山时的所见,晴空里晚云飘逸,显得闲适自在。

  C.“真个是超然”一语双关,在抒发词人的超然情怀的同时,点出词人登临之处是超然台。

  D.下片“小溪”三句。描写鸥鹭由团缩静卧到翩然飞去的情态,暗喻自己即将似轻烟离去。

17.B B“登临密州有名的马耳山、九仙山”“晴空里晚云飘逸,显得闲适自在”错误。对诗句的理解有误,“前瞻马耳九仙山”是向前眺望马耳山和九仙山,此刻词人应该站立在超然台上;“碧连天,晚云闲”是说马耳山和九仙山的碧色与傍晚的天色融为一体,天空中有悠闲的野云在飘荡。

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别林景思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pán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什么政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林景思。

B.颔联先写林的穷困再写其胸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C.颈联诗人感慨与林景思相见恨晚,充分表达了对林景思人格和才学的赞美。

D.“尺书”一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留恋与不舍。

14.B写林的穷困并不是对他的贬抑,而是用他的眼前的穷困与远大的抱负进行对比,表达对其人格的赞美。

J.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其二)

杜甫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

B.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

C.前四句分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

D.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14.C(“浑”“总”“长”是修饰性词语,而“恨”不是修饰性词语,“浑”“总”不是画面感受)

K.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20~21题。(6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20.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应题,写太阳初升,“开门鼓”响,晨光刚刚照亮了屋梁,这一描写,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

B.颔联写诗人起身出门所见之景,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和在窗前欢叫的小鸟,表现出清展兴旺之景。

C.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心境空明,甚至连夜间都没有乡梦撩人愁思。

D.本诗语言浅易平实,但字里行间情感丰沛,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主要风格。

20.B.(颔联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L.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屏风上画作的诗将画面与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给人身临其画之感。

B.面对画面上的江、山,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的景色。

C.江、山是这幅画的两个主要元素,山重在丘山沟谷,江则重在烟波浩渺。

D.诗人领略了画面疏松的逼真,又感受到了松下有似飞雨入室带来的清凉。

14.B(“浑疑”表明是诗人的怀疑,而非画家写实)

M.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一15题。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韩信当年甘心受辱,并非没有志气,而是为了使自己的雄心壮志将来有所施展。

B.诗人认为韩信得遇高祖,方能叱咤风云,拜将封侯,借此自然引出诗人对当时处境的感慨。

C.“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是说老虎被摧残,苍鹰受束缚,隐喻自已的志向无法实现。

D.这首咏史诗融叙事、议论、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意境悲凉激越,语言平实无华,通俗易世。

14.D(“平实无华,通俗易懂”不对,李白的这首《赠新平少年》诗用典、隐喻比较多,可见语言风格不能说是“平实无华,通俗易懂”。)

N.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秋日再寄

晁采

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紧扣了题目中的“秋”字,突出了初秋的特点。

B. 首联中的“觉”与“惟觉时之枕席”之“觉”,意思相同,刻画的状态也是相同的。

C. “窗外江村钟响绝”,不仅用钟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还侧面表现了人难眠的情态。

D. “肠断寒猿”运用典故,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还表现了人心情的变化。

14. D D项,“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的分析是错误的。结合注释内容“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路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分析可知,肠断寒猿,是形容极度悲伤的。

O.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5分)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全都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14、D(“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安,各霸一方,这样持续下去,虎患将未有穷时:也暗喻了恶势力与官府上下勾结,危害自姓。) 

P.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

杜 牧

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

B.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

C.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

D.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

14. C (“朱绂久惭官借与”是对为官已久却未得重用的痛心)

Q.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非常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D.七八两句写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14.B(“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错。写渴望见到朋友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心情)

R.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 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 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4.C(他对这次被贬到海南岛表示不后悔,认为是一生中挺有意义的一段经历,表现了苏轼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乐观精神。)

S.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枱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悄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4、C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了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T.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东西船行

(宋)李浩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

明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

【注】《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14.B(颔联写东船讥笑西船,“见”是“被”的意思。)

u.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 14-15 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4.D(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V.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14.B【解析】颔联首句不是“直接”说的。

W.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商山富水驿

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14.C(“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错,时人认为朱云微不足道。)

X.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1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在茫茫群山中的山谷间矗立着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秦州扼守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

B.颔联景中含情,虽无风而云功,虽未夜而月临,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C. 颈联借典故自问自答, 以“何晚”“未还”,写出了作者对唐朝使节迟迟不归的关切之情,也表达了诗人愿做挽救国家颓势的使者的心情。

D.尾联写诗人遥望关塞之外,似乎可见战尘弥漫,风烟滚滚,唐王朝的衰败之势正催人衰老,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12C(颈联表达了对边患未除、国事衰颓的担忧)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14. C “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理解错误,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诗句中包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Y.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松树塘万松歌(节选)

洪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

  B.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

  C.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D.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

14.B(“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

Z.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B.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鸷禽展翅迅飞的形象。

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

14.A (“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错。这首诗一反传统的“悲秋”主题,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

A.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14.D(没有“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

15.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6分)

15.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 变成一片汪洋。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意思相近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a28d49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d.html

《2020高考备考诗歌综合练习题目选择题答案[教师版][刘希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