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之诗经

发布时间:2018-07-02 10:57: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述

一、《诗经》名称的由来

1、春秋战国:通称《诗》,“诗三百”,“三百篇”

《墨子》:“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庄子》:《诗》言道其志也。

2、战国后期:成为“六经”之一

传统的有权威性的简册

3、西汉武帝:正式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二、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鲁迅《集外集》: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诗选。

夏传才:中国古代第一部诗集。 中国上古由口头文学创作转化为书写文学创作的第一部诗集。

三、《诗经》的篇数

本有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故现存305篇,都是歌词。

四、《诗经》创作的年代

《诗经》的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定,可大致论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一般都认为是讽刺陈灵公与夏姬淫乱的《陈风·株林》。

《诗经》作品的上限,因对商颂创作年代的不同看法,而有不同理解。

关于《商颂》的时代问题

商诗说

《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宋诗说(周代宋国的诗,即周诗)

汉代,今文《鲁》《齐》《韩》三家,认为《商颂》为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的宗庙祭祀乐歌,是正考父创作,为赞美宋襄公。 (戴公、武公、宣工、襄公)

《诗经》的作者

1,《诗经》中点出作者的(4人)

《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

《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鲁颂·閟宫》:奚斯所作,孔曼且硕

2,史书和《毛序》等指明作者的(5)

周公作《豳风·鸱鴞》(《尚书·金縢》)

许穆夫人作《鄘风·载驰》(《左传》)

召穆公作《小雅·常棣 》(《左传》)

卫武公作《大雅·抑》(《国语·楚语》)

芮良夫作《大雅·桑柔》(《左传》)

周公作《周颂· 时迈》(《国语· 周语》)

周公作《大雅· 文王》 (《吕氏春秋·古乐》)

许穆夫人作《邶风·泉水》(《诗古微》)

许穆夫人作《卫风·竹竿》(《诗古微》)

其余作品作者无从查考,但根据诗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可大体上了解作者的身份:

周颂:基本上由王朝乐官制作,而且有些颂歌是在王朝统治者的领导和参与之下制作的。

“雅”诗基本上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其中“大雅”大多是公卿大夫的作品,“小雅”既有公卿大夫的作品,也有贵族阶级下层士吏的作品。

“风”诗是各地的地方乐歌,作者有上层贵族、小贵族,也有平民,产生自各个阶层。

六《诗经》的结集与成书

采诗说

班固: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上》)

何休: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献诗说

《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忽兜(惑),风(采)听胪(传)言于市,辩妖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

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与礼义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鲁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鲁乐

周王朝建国之初,大规模制礼兴乐,他们设立了专职管理音乐的太师、培训乐工,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歌谣,由王朝乐官合乐,供中央和地方各种礼仪应用,于是从西周到东周,最后积累了305篇乐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诗经》。

七、《诗经》作品的分类

风、雅、颂的区别

风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诸侯国的民歌,共160篇。

雅即正,是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的名称,也即朝廷正乐,有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乐歌,多为舞曲。有周颂31篇,鲁颂4,商颂5,共40篇。

释“风”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大雅·崧高》)

钟仪……操南音。……范文子曰:“……乐操土风……” (《左传》 )

风,风也,教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风》者出于土风,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其言浅近重复,故谓之“风”。 (郑樵《六经奥论》卷三《风雅颂辨》)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 (朱熹《诗集传·序》)

释“雅”

“雅” 与“夏”通。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故周人时亦自称夏人。夏为夏、商二朝统治中心,其言称正声,亦称“雅言” 。《雅》又有《小雅》《大雅》之分。据考证,古时原周王畿一带就有一种名叫“雅”的乐器,它硕大而笨重,为正乐所用。“雅乐”原来只有一种,后来吸收土乐的影响,乐器改进的较为小巧灵活,产生了新的雅乐,便叫旧的为“大雅”,新的为“小雅”。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止辞……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朱熹《诗集传·序》)

释“颂”

古代“颂”、“庸”古写通假,“庸”即“镛”字,是一种大钟,其声调缓慢、庄重,余音袅袅,至今宗教仪式还有类似乐器和乐曲。

颜师古:“颂读与容同。”颂貌即容貌。《唐韵》容字转声借之“羕”字,即现在的“样”字。清人阮元说:“所谓‘商颂’、‘周颂’、‘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如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之为‘颂’。”(《揅经室一集·释颂》)颂是有舞蹈配合的乐歌。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八、诗经学的专用词语

六诗、六义、四始、四诗

《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毛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史记》:四始即《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

两宋:四诗说即二南独立说,但与《国风》是种属关系,不当独立。(南、风、雅、颂)

九、 《诗经》的应用与传授

(一)《诗经》的应用

1,礼仪的应用

周礼繁多,凡事有礼法规定,不同的礼仪要应用相应的乐歌。三百篇中有些诗歌创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王廷和贵族社会的各种典礼仪式。

如《大雅·崧高》、《小雅·出车》是朝会庆功的乐歌;

《小雅·鹿鸣》、《小雅·白驹》是贵族宴饮的乐歌;

《周南·关雎》、《周南·桃夭》是贵族婚嫁的乐歌。

2,贵族教育

西周的典礼作乐,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即推行礼乐文化,通过诗乐的教育感化作用,把全社会人们的道德和行为纳入礼制的规范,以达到宗法制国家的安定巩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颂诗:主要的内容是突出文王以仁德而受命于天。颂祖、祭祖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全宗族成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族共同利益为基础,促进内部的亲密团结,在文王“以德治国”的纲领下巩固宗法国家。

雅诗:美刺诗或对君主和公卿进行正面的榜样教育,或提供反面的教育作为鉴戒。

风诗:在于了解各地民俗民情,作为“以德治国”的行政参考。

3,赋诗言志

并不是自己创作诗篇诵唱,而是点出现成的诗篇由乐工演唱,借而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情意。

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囚卫侯,齐侯和郑伯往晋排解。在宴会上,晋侯先赋《大雅·嘉乐》作为欢迎曲,表示对两位国君的欢迎和赞颂;齐国国景子答赋《小雅·蓼萧》,赞颂晋侯恩泽遍及于诸侯;郑国子展答赋《郑风·缁衣》,表示郑不背晋。接着商谈救卫侯问题,国景子赋《辔之柔矣》(逸诗),以驭马要用柔辔为喻,劝晋国对小国宽大;子展赋《郑风·将仲子》,取诗中“人之多言,亦所畏也”一句,暗喻要考虑各种舆论。于是晋侯放回卫侯。

吴楚交战,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春秋左传·定公五年》)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孟孙谓叔孙曰:“庆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曰:“豹闻之:‘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美车何为?”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除了在政治外交场合赋诗应对,公卿士大夫在谈话中也常常随口引用诗句,借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诗经的流传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诗》在贵族社会中广泛地被人们习学、传诵。春秋末,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广招弟子,传道授业,教习所谓“六艺”,到了战国时代,儒家崇尚“诵经”,其所谓“经”中即有《诗》。

2,秦代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

3,西汉以后《诗经》的流传

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之故也 .(《汉书·艺文志》

汉四家诗:

今文三家:齐诗辕固生

鲁诗申培公

韩诗燕人韩婴

古文一家:毛诗 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三家诗”之亡佚:《齐诗》亡于三国魏;

《鲁诗》亡于西晋;

《韩诗》亡于赵宋,今存《外传》。

毛诗

《毛诗》由毛亨、毛苌所传,史称大毛公、小毛公。

毛亨在西汉初年开门授徒,著《诗故训传》,后来简称《毛传》,传于赵人毛苌。

大序:第一篇《关雎》题解中总论全经的那一大段文字。

是一篇价值很高的文学理论文献,它以总结《诗经》创作经验为中心,概括并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歌的认识,就诗歌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小序:每篇前面类似题解的文字。

十、《诗经》重要典籍简介

1、西汉毛亨、毛苌《诗故训传》:简称《毛传》。《诗》和《左传》结合,以史明诗,以诗论史,训诂、考证简明扼要。

2,东汉郑玄《毛诗传笺》:简称《郑笺》。对《毛传》传注加以疏通,对隐晦之处加以说明。

3,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又称《毛诗注疏》。注文取《毛传》、郑笺,吸取六朝以来各家注疏的成果,为《毛诗传笺》作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

4,《诗集传》,南宋朱熹著。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

同步思考题

1、《诗经》的《风》、《雅》、《颂》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这三部分有什么区别?

2、《诗经》中的作品是怎样被编成一部书的?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祭祖颂歌诗

周民族史诗

农事诗

燕飨诗

徭役战争诗

讽喻怨刺诗

爱情婚姻诗

一、祭祖颂歌诗

又称宗庙祭祀乐歌,是在宗庙祭祀祖先、神灵的大典中演奏的与音乐、舞蹈相配合的歌辞,这些乐歌,基本上收集在以《周颂》为主的三《颂》之中,二《雅》中也有部分作品是颂诗。

《周颂》中的大多数祭祀诗是祭祀祖先,他们所祭祀的祖先,主要是他们最崇拜的为本民族创造光辉业绩、为本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最多的是祭文王,次多是祭武王。

《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周颂》中祭文王的三部曲:

《清庙》

《维天之命》

《维清》

二、周民族的史诗

关于“史诗”

最早出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德国黑格尔将诗歌分为史诗、抒情诗、戏剧体诗三类;他所谓史诗,指的是人类童年时期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取材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歌吟崇高的英雄人物,富于神话色彩,充满激扬奋进的精神,气魄雄伟,结构宏大。

因为他们(中国人)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黑格尔《历史哲学》)

据此,中国历史没有史诗。

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史诗三要素:神话、歌谣和历史传说,《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具备马克思所说的三要素。认为它们是周人原来以歌谣、传说的形式叙述民族的发展和重要历史事件,歌颂具有神话性的、非凡的道德和能力的后稷、公刘、大王、王季、文王、武王的功业,可以称他们是周人的开国史诗。还有的学者认为这五篇诗不具备史诗的规模,只可以称之为历史叙事诗。现在基本认同是周民族史诗。

《诗·大雅·生民》

全诗追述始祖后稷事迹,凡八章。

前三章叙写后稷的出生。包含三个母题:感生神话、卵生神话、弃子神话。

诗四、五、六三章叙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况,洋溢着周人同自然力作斗争的豪迈热情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本族的感情。

诗后二章描写后稷在农业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情形。

厥(其)初生民,时(是,此)维(为)姜嫄。生民如何?克(能)禋(洁祀)克祀,以弗(祓除)无子。履帝武(足迹)敏(拇指)歆(动),攸(所)介(音泣,休息)攸止(停止);载(则)震(娠)载夙(肃),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羊子也)。不坼(音彻)不副(音譬),无菑无害,以赫(显)厥灵,上帝不(声辞)宁。不(声辞)康(安乐)禋祀,居(安)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避开)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深长)实吁(音嘘,大),厥声载路。

三、农事诗

主要是指《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

例如:《豳风·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

根据所描

述的内容又可分为农业祭祀诗和农业生活诗。

农业祭祀诗

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述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

1、早春——“祈谷”,“籍田”典礼 噫嘻》、《载芟》

2、夏天——耨礼(除草之礼) 《臣工》

3、秋天——报祭 《楚茨》、《信南山》、《丰年》、《良耜》

农业祭祀诗的价值

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

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芟》、《噫嘻》对耦耕方式进行了描述。

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各种祭祀活动,定会提高周人夺取丰收的信心,激发周人的劳动热情,而精神力量的高涨必然会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所以在当时起了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生活诗:是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该诗描写了农奴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是一首苦难的农奴之歌。

艺术特色

赋的铺叙方法

对比手法

用物候的特征表现节令的演变,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浓烈的乡土气息。

四、燕飨诗

一、燕飨诗的分类及政教作用

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为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反映的不同礼仪内容,又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

飨礼是周天子在太庙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飨以大牢招待宾客,规模盛大,但并不真吃真喝,献酒爵数也有一定限制。如《小雅·鹿鸣》描写了周王大宴群臣嘉宾的盛况。

燕礼应用最广。在主宾献酒行礼后可开怀畅饮,至醉方休。如《小雅·宾之初筵》描写了领主贵族宴饮的全过程,并讽刺他们饮酒无度失礼丧德。

乡饮酒礼多指诸侯乡大夫的宴饮之礼。反映乡饮酒礼活动的诗有:《小雅·常棣》,写宴请同族兄弟,并反复申述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团结友爱。

二、燕飨诗的价值

(一)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póu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二)燕飨诗的历史价值: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

如《小雅·宾之初筵》中记载的三爵之礼。

献、酢、酬

(三)燕飨诗的审美价值:

1、和谐欢快的风格: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鹿鸣》、《常棣》

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

《鹿鸣》、《宾之初筵》

《小雅·宾之初筵yán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 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五、战争徭役诗

(一)战争诗

1,反映在《诗经》中的战争主要有两种情况:

1)对周边部族的抵御和进袭;

2)对内镇压叛乱。

2,战争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1)《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周民族作为一个核心文明、主体民族对周边部族作战时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常武》

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如《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4)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怨恨 ,如《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蠃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二)徭役诗

周代徭役名目繁多,《诗经》中的这一类诗歌据统计有30多首,集中在《国风》和《小雅》里面。歌者或是中、下层官吏,或为底层劳作者。

主要情感:

1,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徭役违背了人伦常情,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夜。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

《小雅·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六、讽喻怨刺诗

雅诗中的讽喻怨刺诗产生于在“王道衰”、“周室大坏”的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年到平王东迁的时期。其作者大多属于贵族阶层中的“公卿列士”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可分两个方面:其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其二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二雅;国风

1、讽喻规谏诗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大雅·荡》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大雅·民劳》

2、怨刺批判诗

《小雅·十月之交》

《小雅·巷伯》

彼谮zèn人者,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魏风·伐檀》

《邶风·新台》

《秦风·黄鸟》

七、婚姻爱情诗

重点掌握: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

一般了解:其他诗篇

(一)爱情诗

《周礼·地官媒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

1、男女之间的互相悦慕,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郑风·出其东门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郑风·叔于田

2、写男女的欢会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郑风·溱洧

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

——《诗集传》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3、写刻骨铭心的相思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风·子衿

4,写相恋过程的矛盾与烦恼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郑风·狡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5,写礼教等社会因素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滕文公下》

(二)婚嫁诗

婚嫁诗大体分为两类:

1、婚礼场景的描绘和对新婚的祝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2,表达在婚嫁中的欢乐、幸福、失望、离别以至怨恨等各种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三)弃妇诗

描写婚姻的不幸,《邶风·柏舟》、《卫风·氓》 《邶风·谷风》、《王风·中谷有蓷》

《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dài,不可选xùn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biào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婚姻爱情诗艺术成就

1,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

4,生动活泼的语言。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

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

如《氓》;《小雅·宾之初筵》

2、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

如《硕人》对庄姜的外貌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写出庄姜的绝伦美丽。

《卫风·伯兮》则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女主人公思念丈夫情切的心理描写来塑造女主人公形象。

3、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作为抒情诗,《诗经》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最多的还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他们从具体生活实际出发,把诗歌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工具。他们进行诗歌创作,抒发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

如同是思念恋人的歌,《郑风·狡童》中的姑娘在失恋时悲伤地唱道:“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而《褰裳》中的女主人公则诙谐地戏谑对方:“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

《诗经》抒情诗中不但含有丰富的文学意象,而且已经能够借助于客观物象来创造艺术意境。如《秦风·蒹葭》

三、高超的艺术技巧:赋、比、兴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敷陈就是铺陈,就是摊开;“事”包括了场面,景致,思想情感等等,用摊开内容的方式来表达意思。

赋的运用效果:

加大信息密度和增强语气力度。

《大雅·生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a.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要出现。

b.暗喻:判断句,什么是什么;喻体作本体的修饰词。

c.借喻:本体全然隐去,以喻体代本体,借喻发展到极端的例子就是形成了喻体诗。如《硕鼠》

d.博喻:就是当一个喻体说明本体还不够的时候,借助于很多的喻体来说明本体,这样会把本体说明的更具体,更生动。

《诗经》中比运用的效果: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卫风·硕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淇奥》

所有的比喻起的作用都是化抽象为具体,变定性

为定量,变不可知为可知。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兴在诗中的位置

兴的位置要么在一章的开头,要么在一节的开头,兴只起个发端的作用,在中间的不能算作兴。

例如《周南·关雎 》、《周南·桃夭 》、《卫风·氓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卫风·氓》

2)兴的类型

①有的兴句与后面的内容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起个引子的作用。多有调节韵律的作用.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②多数兴句具有类比、象征的意味。

③用于烘托、渲染气氛或者确定情调。

例如《周南·关雎 》:比喻象征(鸟的成双成对君子淑女的爱情),暗示主题(挚而有别,有教养的相恋),确定情调(关关悦耳的叫声确定欢快的情调),

《周南·桃夭 》鲜艳的桃花烘托出一种喜庆红火的气氛;同时,桃树果实丰满,枝叶繁茂,又象征着主人公婚后生活美满,家族兴旺。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鸨”、“騧”、“骆”、“骃

《芣莒》

采采芣莒,薄言采之。

采采芣莒,薄言有之。

采采芣莒,薄言掇之。

采采芣莒,薄言捋之。

采采芣莒,薄言袺之。

采采芣莒,薄言擷之

“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 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朱熹《诗集传》卷一)

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

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

双声如参差、踟躇

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

这些词的使用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又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诗经》中重言形容词是最多的,诗人几乎可以用它来形容各种事物。举例:《卫风·硕人》最后一章“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七句中使用六个,这种现象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

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如多押偶句尾韵的韵式。

(四)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 叠咏体):

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bb93620b1c59eef8c7b49d.html

《中国文学史之诗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