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快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背景:
高校合并及高校扩招1993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逐步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500多所高校进行了管理体制调整,先后将708所高校合并组建为302所多学科或综合性的高校。在高校合并的浪潮下,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大批涌现。如浙江大学新建了六个新校区,重庆市正在打造的重庆市大学城和江南大学城占地总规模将超过5万亩;南京更是宣布投入50亿元巨资,打造全国最大的仙林大学城,其规划面积达70平方公里,相当于26个北京大学的面积。
我国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据教育部统计,中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超过1900万人。
近代大学的发源地,基本上仍在欧洲。
11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教学偏重宗教、民事法律及自然科学和医学的
范畴。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初叶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生厂力的巨大解放,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校园规划也呈现多种形态来体现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20世纪,世纪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现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对科
研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校园规划形态更趋于多样化。封闭型
校园与社会完全隔绝,教师、学生全部住校,并建立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监视制度,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
教会体制下的大学
开敞分散型
1813年美国联合学院最早的校园规划,这种沿开放的纪念型庭院向两侧发展的布局形式,是开敞式校园的雏形
1804年-1817年,美国总统杰斐逊为弗吉尼亚大学设计了校园规划,采用了中轴对称这种产生雄伟气派的规划手法。
从弗吉尼亚大学之后,开敞式校园就成了北美大陆主要的校园形态之一。种规划结构对我国校园产生了很大影响。
特点:
1.校园向社会敞开,保证师生与社会广泛接触,丰富实践知识;2.各科系单独设楼,学科细化;
3.造成不同科系学生之间缺乏联系、沟通。
有机开放型
丹下健三都市建筑研究所规划设计的阿拉伯海湾大学,设计者在校园中安排了两条轴线。南北向轴线,布置了俱乐部、食堂、体育馆等学生日常生活及交往活动设施;另一条是东西向轴线,建筑物组成了几个院落,分别是讲堂、教室、实验室和研究室、组成的

大楼。两条轴线相交处是长宽60米的广场,四周是图书馆。清真寺、会议中心及办公楼。整个教学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英国巴什大学的规划中,住宅、食堂等生活设施被组织到校区的各个部分,一些小型生活设施如咖啡吧、小卖部以及其它公共活动空间则布置到各种教学设施中,这种综合性的布局既方便了师生生活,又使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场所
特点:
1.布局高度集中,以一组或几组建筑群相互连续出现,不受专业学科的限制,各学科专业保持密切的联系。
2.各种功能高度综合,校园内的一切活动,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内外的各种活动交往活动都成了教育过程中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因素。
3.开放性,大学与社会保持广泛的联系,组成有机的整体
燕京大学
1920年,美国建筑师墨菲
巧妙利用基地原有自然条件
四合院空间——三合院空间
武汉大学
1929年美国建筑师开尔斯设计
基地位于武昌珞珈山旁
利用原有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依山就势布置了各个学院的教学设施
校区功能分区划分1.教学区
包括校系行政办公室、礼堂、讲堂、报告厅、图书馆、视听中心、信息或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研究室2.科研区
包括各类特殊科研设施。3.生产后勤区
包括教学实习工厂、校办工厂、技术劳动开发中心、后勤供应管理机构等4.文体区
包括学生中心、俱乐部、体育馆、集中绿地5.学生生活区
包括学生宿舍、公寓、学生食堂、户外活动场地、绿地、福利与服务设施6.教职工生活区
包括教职工住宅、公寓、单身教工宿舍、食堂、俱乐部、户外运动场与绿地、福利服务设施及招待所
教学中心区

1.布置特征
a.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教学实验室、礼堂
b.必须保证教学秩序安静、舒适,该区应与城市干道保持一定距离,不应为城市干道景观要求将教学楼贴近干道红线布置
c.该区交通组织以步行为主,大型校园使用自行车代步2.布局形式
中心广场式、单元组团式、鱼脊式、格网式
建筑群主体骨架
道路
统治作用脉络人的血脉
室内外围合空间广场庭院交流空间
体育设施
体育馆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
绿化及景点自然岗丘湖泊
协调周围环境
创造良好生态保护功能
与室外围合空间形成有机脉络
道路交通流线
1.学生人流、非机动车流的特殊性
在进行校区交通组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人流、自行车流的特殊规律。学生上下课、吃饭等活动的人流、自行车流是校区交通组织的重点内容,它具有阵发性、脉冲型和流向单一的特点。
大量学生每天会在几个固定的较短时间内,集体出行或回行,如早晨和下午上课,人流会集中在上课前的20分钟从公寓区流向教学区,中午及下午下课则反向流动。此时若有反向车流,既寸步难行又容易与学生流发生冲突,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要根据校区的人流、车流具体流线,进行合理的流线组织或限时单向通行。同时,应组织好道路与入口、广场的关系,以快速高效的疏导人流。2.人车分离步行者优先空间
校区的交通主要有人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三种方式,解决好三者关系是处理好内部交通和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关键。较大型的校区,车流、人流量大,宜采用人车分离的规划设计手法。校内,除消防、救护、搬家等特殊服务的车辆可出入外,其它机动车应禁止出入,以保证学生在校区内活动的安全。
人车分离式的交通组织,可同时满足车行便捷和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形成人内车外的流线组织方式和动静分区格局。
步行者优先空间是来源于城市设计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况下,对机动车进行限制,给行人以优先权。如在人车混行的基础上在局部地段设置专用步行道、步行区,限制机动车通行时间、设置单行道等。另外,公寓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如食

堂、超市、锅炉房等,有很大的货运量且对公寓区环境及交通有不利影响,应考虑设置独立出入口或限时通行。3.自行车停放
自行车由于可达性好、经济实用的特点,一直受学生的喜爱,随之带来自行车的停车问题。学生停车的就近性原则,使得教学楼、食堂、公寓楼前经常成为自行车的海洋,自行车侵占人行道,甚至车行道,严重障碍交通,影响校园环境。而车棚又常常出晴天很少用,雨天不够用的现象。因此,自行车车棚的设置应统筹安排布置,既考虑学生的存取方便,又兼顾整体环境。如在食堂、主入口、主要道路附近考虑建地下车库或多层立体车库,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我国把青春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1417岁)、中期(1822岁)和末期(2228岁),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加上研究生阶段,大致处于青春期的中期和末期,这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大学生的身体处于发育的高峰,表现为体重身高的增加,身体机能逐渐成熟、精力充沛,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感知的范围也有所增强。

与此同时,大学生正经历着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社会的社会化的过程,在心理上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和高层次化。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大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之后又加上了审美需求求成需求两大类。他认为人类的这七种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简单向复杂发展。
3.大学生生活的规律性与多样性
大学生的生活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讲,大学生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来安
排作息时间,在教学设施、食堂、公寓和文体设施之间做三点一线四点一线的规律性运动。这样以来,在相同的时间内大学生多在同一地点进行相同的活动内容,这一规律使大学生的行为发生共振,为各种空间的安排和交通的组织带来困难。这是在大学规划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的生活有其规律性,但是这并不是说大学生活是单调和枯燥的。恰恰相反,
大学生活应该也当然是丰富而多姿多彩的。这就要求提供多种设施与之相适应,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可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d2adee172ded630b1cb61f.html

《景观设计快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