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

发布时间:2018-03-30 11:15: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

(满分:100 份,时限:120 分钟)

答题须知:

1、请首先在题本、答题卡上填写(涂)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考证号一律从左到右填写,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满排空白方格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竖排用 2B 铅笔填涂相应的数字。

2、所有试题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请用 2B 铅笔)时一定要认准题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一、判断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29 分)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教育的变迁功能。

2、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 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也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4、课程是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5、杜威选择木工、金工、缝纫等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

6、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7、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8、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9、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10、为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形成性测验。

1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12、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指的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学习。

13、刚去幼儿园时,洋洋由于对周围环境陌生,因此十分害怕,每次都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住。几天后,洋洋对环境逐渐适应了,不再害怕去幼儿园了。这里洋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学习。

14、依照奥苏泊尔的观点,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可能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有意义学习中存在迁移现象。

15、关于记忆遗忘的原因,艾宾浩斯认为遗忘不是痕迹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16、张林同学读书十遍刚好能够背诵下来,按照记忆理论研究成果,他需要再读 5 遍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成果。

17、康康的妈妈答应康康,只要他这学期末能考进班里前 10 名,就给他梦寐以求的汽车模型,为此康康的学习比平时努力多了。这里康康的学习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8、教育中十分强调因材施教,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

19、每个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含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元素。

20、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因此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能达成预期目标。

2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吮吸反射,属于儿童的最初图式。

22、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是相同的。

2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

24、教师进行学习提升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25、教育法律救济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是由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的。

26、权威性法学著作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27、教育法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

28、本能需要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

29、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主要依靠自律,与外部环境和社会无关。

二、单项选择题(共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50 分)

1、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提出此观点的人是(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法国的教育制度是集权制,美国和英国的教育制度是分权制,同样是实施分权制,美国和英国的分权制又有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主要体现了( )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自然

3、教师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 C、行动研究 D、实地研究

4、校本课程的有点有( )

①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②有利于通识性知识

的学校③能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④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性知识⑤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课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理论,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属于( )

A、经验课程 B、理想课程 C、理解课程 D、文件课程

6、在教学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和有效运用这些技能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能力,这类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坚持( )。

A、连续性原则 B、顺序援助 C、整合原则 D、纵向原则

7、14 世纪欧洲学校的课程有算数、几何、天文等,到 16 世纪增加了地理和力学,17 世纪又增加代数、三角、物理和化学等。这说明对数学内容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政治经济制度

8、从教师的教来说,教学换届的基本顺序是( )①评价②备课③辅导④上课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9、泰勒课程设计的四个步骤包括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 )

A、研究学生 B、评价学习成果

C、安排课程内容 D、诊断学习需要

10、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选出有针对性的人物和事例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修养,该教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修养 B、锻炼 C、榜样 D、制度

11、同一堂课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了( )对人的发展得作用。

A、遗传 B、学校环境 C、社会环境 D、个体活动

12、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娜卡特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分团制

13、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这是指教师的( )

A、专业理想 B、专业知识 C、专业能力 D、专业自我

14、下列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隐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必修课程

C、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重要形式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5、提出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理论是( )

A、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 B、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C、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D、赫尔巴特的传统化教学理论

16、《论语》中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里体现出的教育原则是( )

A、长善救失原则 B、疏导原则

C、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7、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 )

A、优秀班主任的指导 B、教师集体的写作

C、专业机构的培训 D、班主任的自我反思

18、小学数学老师在教除法时,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有 12 个馒头,每人吃了 3 个,能够分给几个人吃?每人吃 2 个呢?每人吃 1 个呢?每人吃半个呢?”该数学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科学性与思想性和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9、班级组织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给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形成生活基本技能。这主要体现了班级组织的( )

A、个性化功能 B、满足需求功能 C、矫正功能 D、社会化功能

20、某校初一(1)班的班级规定“早读迟到者,罚做教室卫生一周”,该班同学李晓刚又迟到了,班主任找他谈话,李晓刚说“班级是你说了算,又不是我同意的,我已经被罚了,你还找我干嘛?”可见,该班主任制定班规时违背了( )

A、整体性原则 B、规范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导向性原则

21、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下列取向中属于习俗水平的是( )

A、社会契约取向 B、惩罚和服从取向

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 D、好孩子取向

22、李老师是其中心小学的新教师,一天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语文课《春姑娘来了》。课堂上,他用 PPT 展示了很多图片,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么七嘴八舌,有的说看到了河、有的说看到了树、有的说看到了……李老师说:“我看到春姑娘来了”。下列对李老师的教学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李老师采用了问答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

B、李老师采用了实物直观教学法,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春姑娘来了”

C、李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图片与“春姑娘来了”之间,铺垫启发不够,学生难以理解

D、李老师对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认识不够,效果不太好

23、皮亚杰在儿童的观察中发现了“集体的独白”现象,即在团体中,每个个体都在高兴地谈论事情,但仔细听却发现他们之间并没有实际的交流和互动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个体在认知发展的(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24、学生在掌握蔬菜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青菜、萝卜、黄瓜等蔬菜的具体特性,这类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组合学习 C、并列学习 D、下位学习

25、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辨别所给的一段文字是否符合逻辑”,这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 )

A、知识水平 B、领会水平 C、分析水平 D、评价水平

26、如果我们想建立某种条件反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同时呈现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

B、先呈现中性刺激,紧接着呈现条件刺激

C、先呈现无条件刺激,紧接着呈现中性刺激

D、先呈现中性刺激,紧接着呈现无条件刺激

27、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帮助学生完成无法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支架式教学 B、探究式教学

C、情境式教学 D、感染性教学

28、小林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一开始进步很快,但随后就没有什么进步甚至退步,妈妈和小林都很着急,老师却说这是正常现象,下列选项中,可以解释老师这种说法的是( )

A、迁移 B、定势 C、高原现象 D、功能固着

29、在记忆二十四节气时,有人将节气的首字连成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进行记忆。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解策略 D、精加工策略

30、遗传考试,小兰由于发挥失常,班级排名降了 13 名,为此她十分难过,班主任张老师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小兰,老虎也会有打盹的时候,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已,你不要太在意了。”对于张老师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考试失利归因于任务难度,既安慰了小兰难过的情绪,又激发了她的学习动机。

B、将考试失利归因于运气,虽然保护了小兰的自尊心,但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C、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小兰的努力成都,有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让她下次考试更加努力。

D、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小兰的自身能力,虽然有助于她正确地认识自己,但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31、婴幼儿表现出饮食、睡眠都很规律,大多数情况下心情愉快积极,乐于探究新事物,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托马斯和切斯关于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这类儿童气质类型属于( )

A、愉悦型 B、容易型 C、缓慢型 D、困难型

32、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衡量人际关系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是双方的( )

A、交往次数 B、心理距离 C、行为表现 D、互惠程度

33、按照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问题都与个体的( )有关系

A、教育环境 B、价格特征 C、早期经验D、遗传因素

34、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构造“完形”的过程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C、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D、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35、1 岁 8 个月的东东想给爸爸吃苹果,会爸爸说:爸爸,果果,吃“,并把苹果递给爸爸。这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完整句 B、单词句 C、电报句 D、简单句

36、根据学习迁移理论中的垂直迁移的定义,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垂直迁移的案例是( )。

A、对“石”字的学习可能影响“磊”字的学习

B、汉语拼音的学习会影响英语音标的学习

C、校内形成的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会影响校外的劳动表现

D、“三角形”概念的学习会影响“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概念的学习

37、研究发现,学习活动结束后立即睡觉,对学习内容保持往往比学习后再进行其它学习活动保持的效果要更好些,这是( )的影响。

A、有无前摄抑制 B、无前摄抑制 C、有倒摄抑制 D、无倒摄抑制

38、下列关于成就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动机

B、成就动机总是促使人追求较高的目标

C、成就动机的强度等于追求成功意向的强度

D、成就动机既保全人追求成功,又容忍失败

39、小羽很想知道为什么钉子、铁块会沉入海底,而用钉子与铁块等材料制成的轮船却可以浮在海面上。为此,小羽在学习浮力这一章内容时十分专注,根据学习动机的分类,小羽的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普通内驱力

40、初中生小慧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次性考虑多重假设,希望同时兼顾多个属性,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

A、系列型 B、冲动型 C、整体型 D、沉思型

41、林老师在签订聘任合同后,经与校方商量又增加合同内容的行为,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 )。

A、形成 B、调整 C、变更 D、消灭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里包含的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 )。

A、假定、处理 B、处理、责任 C、假定、制裁 D、处理、制裁

43、关于教育法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法规的制裁主要依据人的行为动机

B、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C、教育法规作用是实现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

D、教育法规大多又较为明确的、具体的教育行为规则所构成

44、教育部颁发的《教育行政除法暂行实施办法》中,对教育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取消其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这两条规定属于行政处罚分类中的( )。

A、申诫罚 B、财产罚 C、行为罚 D、人身罚

45、林某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一次值日中,教师安排林某在擦教室立式空调的顶部灰尘时,凳子倾倒,林某摔倒在地受重伤,住院花了不少钱,关于该事故,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无过错,不法律承担责任

B、学校有过错,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C、学校无过错,但应负赔偿责任

D、学校有过错,但应由教师承担赔偿责任

46、下列关于教师申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对学校的处理结果不服可以申述

B、教师认为家长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申述

C、教师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申述

D、教师认为教育行政部门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申述

47、以主题的合法行为为基础,不需要运用法律制裁手段的教育法律关系是( )

A、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 B、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C、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D、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48、教育部有权指定(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单行条例

49、“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特点是( )

A、针对性律 B、全面性 C、双重性 D、典范性

50、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是( )

A、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B、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C、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D、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三、判断解析(共6题,1、3、5每题1份,2、4、6题每题2份,共9分)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资料】有人说,狭义教育比广义教育的目的性更强

1、该说法是否正确?( )

2、为什么 ( )

A、广义教育对于偏离教育目的的现象更迅速、自觉地调整

B、狭义教育在实现教育目的时更有计划性和组织性

C、广义教育的教育目的更能自觉、精确和全面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D、狭义教育的教育目的更能反映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实际

E、狭义教育在规划和实施教育活动时,对教育目的有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 3、4题

【资料】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张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一篇课文?”学生各抒己见,就自己喜欢的课文积极表达意见,小王在一旁默不作声,张老师问小王为什么不积极发言,小王说:“我都不喜欢”,张老师批评了小王,小王嘟着嘴坐下了,回家后,小王问妈妈:“我可以不喜欢课文么?”小王妈妈与张老师沟通,张老师说:“我认为不可以,因为不喜欢他就不努力去参与学习过程,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3、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看,张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 )

4、为什么?( )

A、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教材的课文都是专家精挑细选,符合教学目标的,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支撑,学生不可以不喜欢

B、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这,学生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历届,课文与学生已有认知机构不符合,学生可以不喜欢

C、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因势利导,不要强迫学生喜欢

D、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要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应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学习,不能不喜欢

E、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知识建构的多样化资源信息,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强迫所有的学生都喜欢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5、6题

【资料】新学年开学的第二周,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一天消息,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绝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是全部正确的,只有张强和王明的作业有错误,今天上午大课间的时候罚他俩在教室改正错误。请家长以后加强监督,不要在作业中出现错误。

5、该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

6、为什么?( )

A.家长配合教师加强作业的监督检查,是家长的义务

B.检查和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不是家长的义务

C.大课间属于学生锻炼休息的时间,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权利

D.大课间罚学生改正错误,既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也能教育学生

E.学生的作业错误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作业查缺补漏

四、案例分析题(共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每道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漏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 1、2 题

【资料】孔子非常重视“知人”,他说:“不愚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

也。”如何“知人?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我、子羽为孔子的学生)“始言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言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知人”的方法很多,除注意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以外,他还“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便对学生的思想面貌进行透视了解。在孔子看来,知人是其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只有准确的知人,才能给予不同的教育。

1、孔子的做法体现出的现代教育观点有( )

A.因材施教

B.知行合一

C.了解学生要避免晕轮效应

D.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E.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在上述材料中,孔子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考察法 C.谈话法

D.材料分析法

E.实验法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 3、4 题

【资料】在某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赵老师正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语文课,忽然有一只蜻蜓飞进了教室,安静的课堂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用眼瞎盯着飞来飞去的蜻蜓,有的同学用书本偷偷地扑赶蜻蜓……蜻蜓飞出窗外,教室恢复平静后,赵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经历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写的很精彩,赵老师也满脸笑容。林老师是该校八年级的数学老师,他班上有一位学生汪明最近变得越来越不想学习了,无论是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检测都有几门功课考试不理想。

全班物理五人不及格有他,数学仅三人不及格有他,林老师还用红笔在他的试卷上写评语: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其实,汪明同学也曾有过辉煌的成绩,小学曾经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校征文比赛中还获得头奖小学毕业成绩名列前十。然而,升入初中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能排到班上的三十名左右,渐渐的,汪明便丧失自信心,上课爱听不听,作业也马虎应付……

3、针对上述两位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赵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了“创造性教学”

B.赵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中心”的理念

C.赵老师重视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D.林老师批评学生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现

E.林老师的评语对学生是一种“冷暴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4、从上述案例你能得到的启示有( )

A.教师应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的关注学生而非科学

B.教师应坚持教育公正,处理好学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C.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应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为重

D.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学业成绩,并进行科学合理归因

E.教师要多元评价学生,尊重、关心、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 5、6 题。

【资料】据新闻报道,某幼儿园老师在给小班孩子换衣服时,由于孩子不配合,就将孩子的衣服摔在地上,孩子开始哭泣,老师没有理睬。十分钟后,孩子仍然哭闹不止,老师于是走过去,一把将孩子推倒在地,家长知晓此事后,将孩子情况反映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又据新闻报道,某幼儿园小班的家长接孩子回家时,发现孩子手里捏着药片,问孩子药片的来源,孩子告诉家长是老师给的,让他们睡觉前吃下去的,还说老师说不睡觉就打针,不听话也要给爸爸妈妈打针,家长于是报警。

5、针对上述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幼儿教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B.幼儿小,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师应该严格管教

C.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

D. 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大,偶尔发脾气情有可原

E.教师应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因为其年龄小而肆意行为

6、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B.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

C.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学会自我调适

D.幼儿园建设发展太快,政府应严格控制

E.重视教师职后教育,依法执教,依法办园

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

1.答案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上你还是一个乡村野夫,(因为读书,因为机缘),到晚上就能进入朝廷入将拜相,吃皇粮了。乡野村夫到朝廷将相的瞬变,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是教育个体功能的体现,而变迁功能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故本题说法错误。

2.答案B:本题考察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政治经济制度,不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答案B本题考查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融。其中,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而不是伦理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

4.答案B:本题考察课程的概念,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因此题干描述的课程,无论从广义的角度还是狭义的角度,均是错误的。

5. 答案B

杜威的课程内容共分成4类:

(1)手工制作类的课程内容,如木工、金工、缝纫、烹调、园艺等;

(2)语言社交类的课程内容,如游戏、俱乐部、表演等;

(3)研究与探索类的课程内容,如历史研究、自然研究、专业化活动研究等;

(4)艺术类的课程内容,如乐队活动、乡村音乐会等。

在杜威看来,选择这些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消遣”,也不是为了获得“职业技能”,而是为儿童“提供一种研究的途径是儿童生活的需要”

6. 答案A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正面价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现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7. 答案A:翻转课堂是是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翻转,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给予配合来完成课程任务。故本题说法正确。

8. 答案B本题考察德育的概念,德育有大德育与小德育之分,即有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狭义的德育就指道德教育。故本题说法错误。

9. 答案A本题考察德育过程的规律。

10. 答案B:题干描述的“为检查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诊断性测验,一般在教学活动前进行;形成性测验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故本题说法错误。

11. 答案A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12. 答案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指的是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都是理解学科基本结构,而非从生活中发现知识。

13. 答案A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时间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三类态度:①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②对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③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题干表达的是对某种总活动的积极的情感。

14. 答案A

有意义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间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新旧知识间有共同要素。迁移的影响因素中提到两种学习存在共同要素是发生迁移的客观条件。

15. 答案B艾宾浩斯认为如果不复习,遗忘的量随时间的进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压抑说是弗洛伊德的观点,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16 答案A适当的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最佳,其效应也最大。因此,学习15遍效果最佳,还需要再学5遍。

17. 答案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或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18. 答案B因材施教指的是因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选择不同的内容。但是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致

19. 答案A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发展危机和发展任务。

20. 答案B考试焦虑的原因有个体内部和来自环境的。除了调整学生对考试的认知、还有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等。

21. 答案A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所带来的一种本能反射行为,如吸吮反射。

22. 答案B: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教育法律规范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所以,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不能混为一谈,其含义有本质上的不同。

23. 答案A《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说明学校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承担一定的监护职责

24. 答案A:教师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7.教师也应该享有在聘任制中的应有权利。教师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完成教学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其他方面的教育;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5.制止危害学生的行为,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其中教师职业权利中第6条和教师的第6条义务均体现了学习对教师自身的学习提升,所以本题为正确。

25. 答案A:教育法律救济的渠道为:1.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法院救济);2.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包括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3.仲裁渠道;4.调节渠道;5.其他渠道,如组织内部或民间渠道。其中教育法律救济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是由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仲裁则没有国家机关的参与,是建立在纠纷双方自愿接受仲裁的基础上,由非国家机关的仲裁机构进行的。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6. 答案B:法的渊源共分为两类:(1)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且具有直接作为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规范来源的那些资料,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由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对于正式法源而言,法律人必须予以考虑。(2)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乡规民约、社团规章、权威性法学著作以及外国法等。所以权威性法学著作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本题错误。

27. 答案B:教育法规的实施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教育法规的遵守和教育法规的适用。教育法规的适用广义上讲,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8. 答案B:旧的伦理学道德起源学说有四种:神启说、天赋说、情感欲望说、动物本能说。神启说认为道德源于神的启示或天的旨意,企图从“神”、“上帝”或者“天”、“绝对精神”那里引申出道德;天赋说认为道德源于先天存在的良知或绝对精神,这种起源说把道德说成是人与生俱来,内心固有的是非观念和行为规范;情感欲望说认为道德源于人的情歌欲望要求,人的善性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欲望,这种起源说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认为道德是从人的情感欲望中引申出来的;动物本能说认为道德源于动物的合群本意,这种起源说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动物本能即合群感的简单进化和延续,主张道德来源于动物界。而比较科学地回答到的起源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学说,它真正解决了道德起源的客观基础,并把握人类道德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道德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社会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教师职业实践活动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

29. 答案B: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是指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主要依靠自律是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外部环境和社会在师德养成过程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培养和造就哲学家(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和主要任务。

2. 答案C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例如,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同样是实施分权制,美国的分权制又与英国的分权制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些都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故选择C。而政治因素指的是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往往存在不同的教育行政制度。政治体制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集权制、分权制,相应地,教育行政制度也可以划分为集权制、分权制两种类型。原苏联、法国基本上属于集权制,美国、英国基本上属于分权制。

3. 答案C: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题项描述的就是行动研究。

4. 答案C: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开发、设计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学习通识性和系统性知识是国家课程的目标

5. 答案B: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①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如现在有人提议中学开设同性恋教育的课程,并从理论上论证其必要性,就属于理想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被官方采纳并实施。②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③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多种解释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学者将这种由教师重构后的课程称做“师定课程”。④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⑤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识别这种课程的方式包括学生问卷、交谈, 以及课堂观察。题项中描述的是理想的课程。

6. 答案C:整合性是指将各种课程内容横向联系起来,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7. 答案A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8. 答案B: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9. 答案B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10. 答案C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11. 答案D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2. 答案C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之后的小班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材,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班。然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

13. 答案B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素养包括: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其中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属于条件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中有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14. 答案A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即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显著特点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是计划之内预期的课程,因此是显性课程而非隐性课程。

15. 答案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着眼于教学的长期、间接的效果、倾向、变化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16. 答案B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7. 答案D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所以教师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是反思,故本题选择D。

18. 答案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题中数学老师将理论上的除法题给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解答,充分遵守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9. 答案D班级(组织)具有社会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

(1)社会化功能: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角色学习的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个体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

20. 答案C由题干可知,该班在制定班规时,是由教师制定,并没有征得班级同学的同意,违背了班级同学全员参与的原则,违背了民主性原则。

21. 答案D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好公民取向),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2. 答案B题干中,李老师提问,学生积极回答,是问答法,学生参与度高;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老师预期之外的答案,说明李老师没有认识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铺垫启发不够,致使学生没有理解图片,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实物直观。故本题选B。

23. 答案A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有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守恒、泛灵论、自我中心、集体独白等特征,其中集体独白即“在群体里,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24. 答案D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故本题选D

25. 答案C分析指能对整体材料的构成成分进行分解并理解组织结构,也即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逻辑)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当题干中出现“分析,检查,对比,辨别,区别”等词时,可作“分析水平”选择。分析代表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的分析三种形式。

26. 答案C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7. 答案A在儿童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使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即支架式教学。

28. 答案C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29. 答案D精加工策略中记忆术中有一个方法叫做缩减和编歌诀,如二十四节气歌。

30. 答案B题目中张老师说“老虎也会有打盹的时候”,是将小兰失利的原因归因于运气,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31. 答案B托马斯(A.Thomas)和 切斯(S.Chess)根据活跃水平等九个维度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三类。容易型儿童的特点表现为饮食、睡眠都很有规律,大多数情况下心情愉快积极,乐于探究新事物,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32. 答案B心理距离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存在形式看,体现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从人文社会特征看,体现为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人作为一个个体,自我是一个参照点。其他事物,从自我出发,都存在着心理距离。跨越这段心理距离,对其他客体的认知,就是建构的过程。而心理距离的长短,会影响我们如何解释、建构这些客体。在人际交往中,心理距离是构建传受关系的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距离,是形成和谐的传播关系、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条件。

33. 答案C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根源于潜意识中的某些欲望和动机,这些欲望和动机对人心理和行为和巨大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很多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其早期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以潜意识的形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34. 答案C加涅的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内部教案P192》)。A选项是格式塔主义的观点,B是布鲁纳的观点,D选项是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模式。因此本题选C。

35. 答案C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1.5岁;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2岁半左右。本题中“爸爸,果果、吃”是由三个单词组成的典型的电报句,因此本题选C

36. 答案D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先后学习的内容不在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影响,叫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体现在两方面:(1)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低层次的经验影响尚未的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2)由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为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内部教案P218》)。D选项中三角形的概念学习影响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概念学习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迁移,是垂直迁移。因此本题选D。

37. 答案D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学习活动结束后立即睡觉,这样没有后面学习活动的干扰,因此是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38. 答案C选项A绝对化错误,成就动机不是唯一动机。成就动机既包括追求成功,又包括避免失败。因此B选项错误;D选项中是避免失败,而不是容忍失败。

39. 答案A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本题中小羽为了对知识的了解而学习属于认知内驱力。

40. 答案C采用整体性策略的学生从事学习任务时,往往倾向于对整个问题所涉及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并且,他们的视野比较宽阔,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本题中小慧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次考虑多重假设,希望同时兼顾多个属性,属于整体型认知风格。

41. 答案C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中的任何一项发生了变化,它包括权利主体的增加或者减少、权利内容的部分变化和物的量的增减等;如学校与企业间的委托培养学生因原委托企业破产而改变委托方。再如几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也会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客体的变更是指标的变化,如学校基建合同的地点、面积的变更。内容的变更是指权利、义务的变更,如学校之间签订的协作合同,经过协商后修改某些法定义务或履行期限及条件等。本题中在与学校在签订聘任合同后,经与校方商量又增加合同内容的行为,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

42. 答案A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包括假定(法定条件)、处理、制裁三部分。假定是指适用行为规范的条件和情况,它是把规范同主体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的部分,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这一规则生效;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它指明该项法律规范确定的行为模式的内容,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制裁是指违反该项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本题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属于假定和处理。

43. 答案A教育法律规范着重的是人们外部行为的协调合理、合法,着眼于人们的行为及其后果,不离开人的行为去过问动机、目的。

44. 答案C教育法律规范着重的是人们外部行为的协调合理、合法,着眼于人们的行为及其后果,不离开人的行为去过问动机、目的。

45. 答案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习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只要是教师在学校发生学生的职权行为,学校有过错,如果是老师个人行为发生的,学校没有过错。本题中X在学校发生的行为,学校有过错。

46. 答案B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有关行政的处理不服,或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裁。因此,本题选B。

47. 答案C调整型教育法律关系是指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和履行义务。

48. 答案C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另一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的事项;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49. 答案C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老师,不仅要教学生有关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即说明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特点一致性即双重性。

50. 答案B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所谓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包含了教师个体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以及专业自我的形成。所以包含其中的A、B、C三项,专业方向的形成没有提及。

三、判断解析

1.有人说,狭义教育比广义教育的目的性更强。该说法是否正确?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多项选择)为什么?

A广义教育对于偏离教育目的的现象能更迅速、自觉地调整

B狭义教育在实现教育目的时更有计划性和组织性

C广义教育的教育目的更能自觉、精确和全面反映社会和和时代的要求

D狭义教育的教育目的更能反映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实际

E狭义教育在规划和实施教育活动时,对教育目的有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答案BDE

本题主要考察教育的概念。材料中的说法是正确的。首先,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定义。而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还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学校教育具有制度化和专门化的特点;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三是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四是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选项A、C本身错误,与我们的判断不相符,所以答案选择BDE

2.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张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一篇文章?”学生各抒己见,就自己喜欢的课文积极表达意见,小王在一旁默不作声,张老师问小王为什么不积极发言,小王说“我都不喜欢,”张老师批评了小王,小王嘟着嘴坐下了,回家后,小王问妈妈:“我可以不喜欢课文吗?”小王妈妈与张老师沟通,张老师说:“我认为不可以,因为不喜欢他就不努力参与学习过程,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看,张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

该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为什么?

A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教材的课文都是专家精挑细选,符合教学目标的,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支撑,学生不可以不喜欢。

B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生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课文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不符合,学生可以不喜欢。

C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因势利导,不要强迫学生喜欢

D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要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应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学习,不能不喜欢

E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知识建构的多样化资源信息,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强迫所有的学生都喜欢

答案BCE

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并不简单是知识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生对课文提出新的看法就是属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产生的知识转变或重组,故A不选,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构成的团体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学生单方面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故D不选,BCE符合建构主义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3.新学年开学的第二周,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绝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是全部正确的,只有张强和王明的作业有错误,今天上午大课间的时候罚他俩在教室改正错误。请家长以后加强监督,不要在作业中出现错误。

.该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为什么()

A家长配合教师加强作业的监督检查,是家长的义务

B检查和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不是家长的义务

C大课间属于学生锻炼休息的时间,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权利

D大课间罚学生改正错误,既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也能教育学生

E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作业查缺补漏

答案B, C, E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权利和教师的义务。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首先,大课间属于学生锻炼休息的时间,教师罚学生在教师改正错误,侵犯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教师的义务。通过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或者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作出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选项A本身说法错误,D项明显表示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与我们的判断不符,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CE.

四、案例分析题

1.孔子非常重视“知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如何知人,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我、子羽为孔子的学生)“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知人”的方法很多,除注意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外,他还“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便对学生思想面貌进行透彻了解。在孔子看来,知人是其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只有准确的知人,才能给与不同的教育。

孔子的做法体现出的现代教育观点有( )。

A因材施教

B知行合一

C了解学生要避免晕轮效应

D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E教师应以发展的的眼光看学生

答案A, B, C, E

A项从"只有准确的知人,才能给予不同的教育。"可以看出是因材施教;B项从"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看出知行合一;C项从“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可以看出,以言取人以貌取人就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正是晕轮效应的体现。E项从”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所由“等等都可以看出评价学生不是从一时一事下结断,而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过程,也就是说,用发展的肯光看待学生。D项在案例中没有体现。

在上述材料中,孔子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考察法

C谈话法

D材料分析法

E实验法

答案A, B, C

注意学生的日常言行,就是一种观察法,故选A;考察法指为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势态发展流程,而去实地进行直观的,局部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可以看出,故选B;“听其言”说明孔子多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了解他们,故选C;DE在案例中没有明显体现。

2.在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赵老师正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语文课,忽然有一只蜻蜓飞进了教室,安静的课堂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用眼睛盯着飞来飞去的蜻蜓,有的同学偷偷的用书本扑赶蜻蜓……蜻蜓飞出窗外,教室恢复平静后,赵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经历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写得很精彩,赵老师也满脸笑容。林老师是该校八年级的数学学生,他班上有一位学生汪明最近变得越来越不想学习了,无论是单元检测还是期中考试都有几门功课考试不理想。全班前物理五人不及格有他,数学仅三人不及格也有他,林老师还用红笔在他的试卷上写评语: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其实,汪明同学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小学曾经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校征文比赛中还获得头奖小学毕业成绩名列前十。然而,升入初中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能排到班上的三十名左右,渐渐的,汪明便丧失信心上课爱听不听,作业也马虎应付……

(多选题)针对上述两位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赵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了“创造性的教学”

B赵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中心”的理念

C赵老师重视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D林老师批评学生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现

E林老师的评语对学生是一种“冷暴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答案A, C, E

赵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机智,重视了课堂的生成性,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因此A正确。蜻蜓飞进教室后,同学们纷纷对蜻蜓感兴趣,于是赵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写了一篇作文,同学们也学到了知识。因此C正确。材料中林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到学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合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E正确,BD错误。本题考查教育机智和新课改的教师观。

(多选题)从上述案例你能得到的启示有( )

A教师应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的关注学生而非学科

B教师应坚持教育公正,处理好学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C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应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为重

D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业成绩,并进行科学合理归因

E教师要多元评价学生,尊重、关心、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A, B, D, E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中林老师对汪明的态度有失教育公正,正确的做法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对于材料中汪明同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努力的归因观。因此D选项正确。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E选项正确。本题考查归因理论和新课改的理念。

3.据新闻报道,某幼儿园老师在给小班孩子换衣服时,由于孩子不配合,就将孩子的衣服摔在地上,孩子开始哭泣,老师没有理睬。十分钟后,孩子仍然哭闹不止,于是老师走过去,一把将孩子推倒在地。家长知晓此事后,将孩子情况反映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又据新闻报道,某幼儿园小班的家长接送孩子回家时,发现孩子手里手里捏着药片,问孩子药片的来源,孩子告诉家长是老师给的,让他们睡觉前吃下去,还说老师说不睡觉就打针,不听话也要给爸爸妈妈打针,家长于是报警。

(多选题)针对上述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幼儿教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B幼儿小,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师应该严格管教

C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

D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大,偶尔发脾气情有可原

E教师应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因为其年龄小而肆意行为

答案A, C, E

案例中的教师不理睬哭闹学生并将其推倒在地,对幼儿造成了身心伤害,第二位教师给学生喂药片打针,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违反了《教师法》中第八条规定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第四款和第五款的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二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因此选A。《教师职业道德》中明确规定要关爱学生,案例中的两位老师都违背了职业道德。因此选C。E项中,明确了教师应该以合理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正确。B项,错在严格管教。D项,教师不可以随意发脾气,应有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多选题)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B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

C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学会自我调适

D幼儿园建设发展太快,政府应严格控制

E重视教师职后教育,依法执教,依法办园

答案

A, B, C, E

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应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管理: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学会自我调适;重视教师职后教育,依法执教,依法办园。D项错在严格控制,应该为合理引导和管理。因此,选ABCE。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f0f8d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b.html

《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