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止血

发布时间:2013-06-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综述《生理性止血》

姓名:

专业:

年级:

班级:

学号:


摘要】众所周知,正常止血机制是维持机体血液循环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血机制障碍就会引起出血,亢进则可导致血栓形成。因此研究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首先应当了解正常止血机制的过程及其调控。 【关键词】止血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 血小板黏附 凝血酶 血小板活化 抗血栓形成
引言: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而血液凝固就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血细胞和血液中的其它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的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1、生理性止血过程的组成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便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挛缩,血小板血栓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三个时相。
首先是受损伤局部及附近的血管挛缩,若破损不大,可使血管破口封闭,收缩机制有两种;一为神经性,二是肌源性。
其次是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于内膜组织,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填塞伤口实现初步止血。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粘附。参与血小板粘附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内膜下组织和血浆成分。粘附的血小板相互之间进一步附着的过程称为血小板聚集。另外血管收缩使血流速度减小,局部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浓度有所升高,于发挥作用。生理性致聚剂主要有:ADP、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胶原、凝血酶、前列腺素类物质等;病理性致聚剂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 血小板受到刺激聚集后,将贮存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活性物质排出的现象,称血小板释放。由于血小板有粘附、聚集和释放的特性,因此,血小板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过程。血小板的促凝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能够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无修改因子X和凝血酶原的激活。
2)血小板质膜表面能够结合许多凝血因子。
3)血小板激活后,释放颗粒的内容物,加固凝块,如ADP5-HT等。 血液凝固或血凝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的过程。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FⅣ是Ca2+,除Ca2+与磷脂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FⅡ、FⅦ、FⅨ、FⅩ的合成必须有维生素K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血中具有酶特性的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有限水解作用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能被激活,这一过程称为凝血因子的激活。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FⅡ、FⅦ、FⅨ、FⅩ、FⅪ、FⅫ以及F;除Ca2+以外,起辅因子作用的是FⅤ、FⅦ、F和高分子量激肽原;最后起底物作用的是纤维蛋白原(FⅠ)。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FⅡ、FⅤ、FⅦ和FⅧ,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FⅤ和FⅧ。 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认为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而且每步酶解反应均有放大效应,是一种正反馈反应。这一过程包括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这两条途径的主
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完全相同。
但两者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的。它们的联系有:两条途径都能激活FX,形成一条最终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共同途径。凝血酶是一多功能的凝血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使纤维蛋白原分解,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此外,生成的凝血酶可激活FVFⅦ、FⅧ、FⅫ、F;还可使血小板活化而提供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的有效膜表面,产生更多的凝血酶,使凝血过程不断加速,但是凝血酶又可直接或间接激活蛋白C系统,灭活FVaFⅧ从而制约凝血过程的继续,这是使凝血过程局限于损伤部位的机制之一。
目前认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性作用,组织因子被认为是启动子,由于组织因子嵌在细胞膜上,可起“锚定”作用,使凝血限于局部。凝血过程由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后,一方面通过生成的少量凝血酶反过来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FⅨ、FXFⅤ、FⅧ和血小板,继续促进凝血;另一方面Fa~组织因子复合物直接激活FⅢ,加强内源性凝血途径,维持和巩固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如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和体液抗凝系统(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肝素等) 2 另外,凝血因子对血液的生理性凝血起到重要作用。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组分;其中大多是含糖的丝氨酸蛋白酶。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体内存在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种激活系统。前者是指心血管内膜受损,或血液流出体外通过与异常表面接触而激活因子Ⅻ(Hageman factor。后者则由于组织损伤释放出因子Ⅲ,从而激活因子Ⅶ。两者都能启动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在因子Ⅹ处汇合,最后都导致凝血酶原的激活及纤维蛋白的形成。

内源性激活系统 整个凝血酶的激活途径如图1所示。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胶原蛋白(皮肤血管外壁)或异体表面(如高岭土、玻璃等接触时,因子Ⅻ就由酶原激活成Ⅻa后者除能激括因子Ⅺ外,又同时使血浆前舒缓激肽释放酶激活。激活后的激肽释放酶在高分子量激肽原的促进下反过来又进一步使因子Ⅻ激活,但此时不再是接触激活而是肽键水解激活(见蛋白水解酶),使成为因子Ⅻf是一正反馈效应,不论Ⅻa或Ⅻf都具有相同的活力。激活后的ⅫaCa 存在下接着又使因子Ⅸ激活。 因子Ⅻ是由596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因子Ⅺ是由两个亚基所组成,每一亚基含607个氨基酸残基,其结构与血浆激肽释放酶很类似。 3 凝血酶。凝血酶不是一种单一的酶,而是是一系列的酶,其作用极为重要。 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即: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为XaVCa2+PF3(血小板第3因子,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Ⅻ活化而启动。当血管受损,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时,可激活Ⅻ为Ⅻa,进而激活Ⅺ为Ⅺa。ⅪaCa2+存在时激活Ⅸa,Ⅸa与激活的ⅧaPF3Ca2+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X。上述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浆中,故取名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由于因子Ⅷa的存在,可使a激活Ⅹ的速度加快20万倍,故因子Ⅷ缺乏使内源性凝血途径障碍,轻微的损伤可致出血不止,临床上称甲型血友病。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损伤组织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液接触而启动。当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时,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浆中的Ca2+、Ⅶ共同形成复合物进而激活因子Ⅹ。因启动该过程的因子Ⅲ来自血管外的组织,故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 2.凝血酶形成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血浆中无活性的因子Ⅱ(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有活性的因子Ⅱa(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激活ⅩⅢ为ⅩⅢa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连接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完成血凝过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过程,多处存在正反馈作用,一旦启动就会迅速连续进行,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凝血止血效应。
4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正常的血管内皮作为一个屏障,可以防止凝血因子、小板与内皮下的成分接触,从而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血管内皮还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的功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使之覆盖内皮细胞表面,血液中的抗凝血酶,与之结合后,可灭火凝血酶,fXa等多种活化的凝血因子,内皮细胞能够合成并在膜上表达凝血酶调节蛋白,通过蛋白C系统可灭活FxaFa。内皮细胞还能合成、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抗凝血酶物质。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释放前列环素和一氧化碳,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通过上述过程,内皮细胞可灭活自凝血因子扩散而来的活化凝血因子,防止血栓延伸到完整的血管内皮部位,保持血管通畅。
另外,其它的抗凝血物质还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
展望:生命的奥秘是无穷的,哪怕是一个凝血过程,但是通过人类的探索,昔日的秘密必将一一揭开······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贺蓉 贺石林生理性止血 [2]赵倩.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天津医科大学 [3]张璇. 人凝血因子Ⅷ抗原表位的确定.上海交通大学 [4]朱大年 生理学 第七版
[5]高媛 高建恩,孙启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研究进展 [6] 杨仁池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研究进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17d03e4b73f242336c5f84.html

《生理性止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