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级:层。布:铺排。贻():赠给。讫():完毕。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的束。弥:紧密。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履:走,踩踏。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________遂反潮流逆上矣遂:________患其塔动患: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3)读了【甲】文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4)《河中石兽》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于是;担心
2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这样。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

象。
【解析】【分析】(1)本题中,物理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事物的道理、规律是动词,理解为担心”“忧虑
2句中,本义是,这里理解为侵蚀、冲刷意思是形成中,意思是所以如此意思是这样
3)《河中石兽》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记叙僧人、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事情,告诉人们认识事物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所以本文从开头到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都是在叙事,最后一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是作者的议论,这句议论也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所以通过这个议论句就能找到答案。
4)《河中石兽》中,有对老河兵和讲学家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例如:闻之笑曰……”“笑曰……”;《梵天寺木塔》中,也有对喻皓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例如:皓笑曰……”。《河中石兽》中,老河兵和讲学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谦虚稳重,一个骄傲自负;《梵天寺木塔》中,无可奈何写出了匠师的无能,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二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故答案为: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于是担心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这样。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了解刻画人物有哪些方法。【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乙】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镠。(2)据:统治,割据。(3)布:铺排。4)贻():赠给。(5)讫():完毕。(6)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7)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8)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9)伏:通假字,通,佩服。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安敢轻吾射________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患其塔动________但逐层布板讫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3)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有卖油翁释担而”“意为________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写出一个含这个意义的成语)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共同之处?【答案】1)怎么,哪里;连词,表修饰;担心;只,只要
2(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的点头赞许。(匠师)就秘密的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3)熟能生巧;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等
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翻译为: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翻译为怎么;翻译为: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这里是一个连词,表修饰;翻译为:嫌它晃动;因此译为嫌,担心,担忧翻译为: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翻译为只要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关键词的含义:但:只是;使:派;贻:赠送。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卖油翁酌油的技巧和语言但手熟尔可知,由于长期的酌油的原因,使之技巧非常熟练,因此可以用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来概括其道理。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解释为放下现在还保留这个解释的成语有爱不释手等。4)阅读甲文可知,在人物描写上运用了语言描写,从睨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还运用了神态描写,又用卖油翁的酌油技巧来衬托陈康肃射箭的技巧,因此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乙文中从匠师和喻皓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句中可知建塔过程中塔身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凭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皓笑曰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并讽刺了匠师的无能,同时也反衬了喻皓的技艺精湛,因此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故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也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人物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怎么,哪里连词,表修饰担心只,只要(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的点头赞许。(匠师)就秘密的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熟能生巧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等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平时多注意积累课本中重点实词的含义。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明确涉及的成语及意思。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附参考译文】(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乙)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3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籍。庵:茅草小屋。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任末年十四/壮士十年归

B.人若不学/孰若孤
C.暗则缚麻蒿自照/自以为大有所益D.谓之行尸走肉耳/权谓吕蒙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写出三点。【答案】1C
2)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从小要立志学习;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解析】【分析】(1A.岁数/用于计算年数。B.如果/比得上。C.都是自己D.叫作、称作/对某人说。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推断停顿为: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故答案为:C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从小要立志学习;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著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

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释)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西洛:西京洛阳。小辞:指短小的诗词。1)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安敢轻吾射(轻视)B.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C.其笃学如此(广博)D.少所嗜好(特别的爱好)
2)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B.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C.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D.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4)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C2B
3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4)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

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
【解析】【分析】(1其笃学如此:也是如此的好学。笃学:专心好学。笃:忠实,一心一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译为:每当去厕所,一定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无他:没有什么奥妙。:罢了。嗜好:特别的爱好。还有生长(于)富贵省略句的翻译。
4)比较阅读。考查两篇短文分别蕴含的道理。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如《卖油翁》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乙文可从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CB
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
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文章中心的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寻找两篇文章共同表达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要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参考译文】(一)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二)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5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蕃:________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答案】1)多;很少
2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多;,很少。
2)重点字词:亲近而不庄重;同予者,像我一样的。
3)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得出:作者把喻为君子,君子应该是在混浊的世道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故答案为:很少

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文章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感知情节,然后根据文章中对莲花的描写,联系君子的品质来作答。【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引酒且饮之。且:________终亡其酒。终: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将要;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引酒且饮之: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且:将要。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最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本来。:你。:怎么。:画。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还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故答案为:将要最终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语义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抓住能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的理解揣摩寓意。【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找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养竹记》)
1)借助下面材料理解,竹本固的意思为________
《说文解字》:本,树的下部。宇形采用作边旁,指事符号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2)君子们多将竹作为庭实,是因为竹子的四种美德:即:善建不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根
2)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
【解析】【分析】结合《说文解字》及句意理解,本,树的下部。树的下部就是树根。

竹本固的意思是竹子的根稳固。故这里的是根的意思。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找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是有修养的人分别从竹子的根、身、心、竹体悟到到美德,分别从中筛选出表现竹子美德的词语: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就是本题的答案。故答案为:本:根。
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将文章的内容和注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题干的提示,答案的特点归纳,在文中能够找到准确的要点进行回答。【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剐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原:原国。卫:卫国。1)解释划线的词语。罢兵而去________是亡吾信也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答案】1)离开;失去
2)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
3)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解析】【分析】(1)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亡:失去。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吾:我。为:做。

3)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如,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故答案为:离开;失去;
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
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分宁:地名。主簿:官名。狱:案件。委:抛弃,扔弃。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一讯立辨________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

2)周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什么?
3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这一情节体现了周敦颐怎样的君子品格?用《爱莲说》中的原句回答。【答案】1)审讯;想要
2)有个囚犯依法不当被处死而要被处死,他与上司争辩上司不听他的意见,所以周敦颐要弃官不做。3)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分析】(1)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如讯立辨: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讯:审讯。再如王逵欲深治之: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欲:想要。
2)可分析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题干要求用《爱莲说》中的原句概括周敦颐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的君子品格。首先要理解好题干句的大意。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可见周敦颐虽身在官场,但仍刚正不阿,保持纯洁品格。所以可从《爱莲说》中提取出淤泥而不染为答案。
故答案为:审讯;想要;
有个囚犯依法不当被处死而要被处死,他与上司争辩上司不听他的意见,所以周敦颐要弃官不做;出淤泥而不染。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小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要仔细通读文章,不要遗漏人物性格的各个层面,表达时注意结合题干要求。【附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黄琬:东汉人。建和元年: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诏:皇帝的命令。对:回答。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为魏郡太守为:________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未: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幼时黄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举例说明。【答案】1)担任;不
2)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时的月亮呢?
3)幼时黄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思考问题另辟角度,如在回答太后诏问时,他用月亮初升时的样子来描述日食的状态。
【解析】【分析】(1为魏郡太守的意思是担任魏郡太守的意思是担任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的意思是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的意思是
2)本题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
3)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学会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由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一句,可以看出黄琬才思敏捷,把日食剩下的部分比喻成月牙。
故答案为:担任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时的月亮呢?
幼时黄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思考问题另辟角度,如在回答太后诏问时,他用月亮初升时的样子来描述日食的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人物个性的把握,注意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事件明确突出表现的性格。【参考译文】
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

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

11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社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B.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C.亭亭净植植:种植D.宜乎众矣宜:应当
2)下面句子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B.何陋之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莲,花之君子者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一文,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开篇,引出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对菊之爱”“牡丹之”“莲之爱的阐发,为表达主题作准备。
D.《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对菊花、牡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羡慕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世人追逐名利的厌恶态度。【答案】1C2D3D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解释。C亭亭净植翻译为笔直地洁净

地立在那里意思是。故选C
2A.是否定句。B.是倒装句,宾语前置。C.是否定句。D.是判断句。故选D3D借助对菊花、牡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羡慕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表述有误,应该是借助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菊花和牡丹属于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故选D故答案为:CD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把握,注意结合语义和句式特点判定是否属于判断句。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陈谏(jiàn)议:北宋陈省华(939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驭:驾驭,控制。厩:马棚。贾()人:商人。遽:急忙,马上。直:通,价值,这里指钱。戒:通,告诚。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蹄啮伤人多矣________因诘仆________2)翻译句子。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答案】1)用蹄子踢;踢伤;于是
2)(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3)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做人诚实;多替别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要结合句子意思的理解。蹄啮伤人多矣:踢伤了很多人。蹄:用蹄子踢,踢伤。因诘仆:于是问仆人。因:于是。
(2本题考查文言重点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贾人:商人。直:通这里指钱。译文:(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3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家中左右尚不能制意思是:家里的下属都不能制服这匹马。以此进行断句。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注意文章人物描写的内容和事件。家有劣马,不可驭”“是移祸于人可以看出陈谏议:做人诚实;多替别人考虑故答案为:用蹄子踢;踢伤;于是
(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做人诚实;多替别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感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分析对人物的描写和相关的情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4ca67b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3.html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