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竹子喻人写作文300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借竹子喻人写作文300
我是一颗竹子。在竹林中,我和伙伴们一起茁壮成长,供人们观赏。
我是一颗竹子。一天,我从睡梦中醒来,惊奇地发现我的身躯早已不在泥土中,却在一辆运货的卡车上。车上还有我的兄弟姐妹们,它们都哭哭啼啼,我却隐隐感到,我的一生要从此而改变。
我是一颗竹子。我被人们做成了横笛。一位漂亮的小女孩拿起了我,吹出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我听着那令人心魂动魄的音乐,仿佛挣脱了生命的束缚,在云中翩翩起舞……我是一颗竹子。我被人们做成了晃椅。我的主人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坐在我的身上,轻轻地抚摸着我,轻轻地晃动着我的身躯,我仿佛像是和妈妈在一起,我享受着这种感觉,慢慢、慢慢睡着了……
我是一颗竹子。我被人们做成了工艺品,摆放在工艺品博览会上。观赏的人们都对我赞不绝口。我注视着他们,欣喜若狂地想:“原来我们竹子的一生也可以这样辉煌!”正当我骄傲地扫视着整个展厅时,我惊奇地看到了同样引人瞩目、倍受欢迎的我的兄弟姐妹们。我惊疑地问他们:“哎,你们怎麽也会来到这里?”它们异口同声地说:“自从我们进了工厂,就哭哭啼啼,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有一天,一位雕刻大师把我们买了回去,我们成了大师的”宝贝“,大师左一刀、右一刀,把我们雕刻成了各色各样的工艺品……”它们还对我说;“我是一颗竹子,但我却是一颗不平凡的竹子。“是的,我是一颗竹子,一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不平凡的竹子。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

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望采纳
三月暖风徐来,百花待放,处处春意盎然。
有一株嫩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望着家乡遥远那片竹林,在春雨的滋润下,当春姑娘把春风带到人间时,瞧:竹笋就像小宝塔似的,破土而出来到这五彩的世界,棵棵竹笋耸立在竹与竹的空隙间,好一派壮观的景象,竹农们见了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们知道,这预示着来年竹子的丰收。
竹农们深知:竹子她全身都是宝,竹茎是各种各样编织、建筑、造纸等等顶极的良好材料,竹枝又是打扫把的好原料,竹叶又是去热解火的好药材。特别是竹笋更是受人们的欢迎,她的肉质不但松脆,而且特别得鲜嫰,做菜煲汤,那个鲜味真叫人越吃越爱吃,大饱口福耶!连城里人我们这里也要拎些回家,也让家里人尝尝竹笋的美味。
我也常常约几个小伙伴到竹林那里去玩耍,顺便挖些竹笋回来。当我们走到山脚,遥遥望去春风吹过的竹林,拂起青青竹叶,碧波荡漾,景色煞是醉人。
一路耍玩进竹林,阳光透不进来,只能洒进点点碎光,很是留得住我们呢!我和几个小伙伴先是用竹枝编织竹帽,当起“侦察兵”这角色,在竹林里打起仗来,那滋味可别提了,一玩就到太阳西下,于是,就急忙一起拎着竹篮,抡起锄头嬉笑着开始挖竹笋了,好一件有趣的新鲜事呀!哈哈!无满载就不归了。转眼间,夏天到了。夏季竹子长得最为茂盛。谓竹“酷暑生清阴”一点不为过。
当太阳炙烤着大地,村民们三五成群的搬着竹凳进入林中,在竹子的荫庇下,聊着天、喝着茶、谈笑风生,悠然自得,很是自在,别有一番风趣。寒蝉鸣凄,百花皆羞涩的垂下“脑袋”。
只有那片竹林在凄骨的寒风中傲然挺立,在金色的世界里,她依旧我行我素,向人们展示着她那亘古不变的皮肤。寒风挟带着冷雪打在竹子身上,压弯了它的身躯,但它始终不肯趴在地上。
我想,也许她还不甘心就此倒下,她也许在等,等着“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我想,这就是对竹子高尚品质的高度概括吧!其实这不就是人生的写照吗?中华名族的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与竹子高尚品质是何其相似啊!文天祥宁死不降,吉鸿昌的视死如归,江姐的坚贞不屈,朱自清宁愿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历历事迹都震撼着我的心。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写历史,添光彩,路是平坦是曲折都要靠自己走出来。

都应该像竹一样,每走一节,都要虚心直上,坚不可摧,坚忍不拔的秉性,给自己人生添上一笔圆满的句号。竹子,我赞美您!-------------------------------------------------------大文学家苏东波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苏氏诗中,我们可领悟到,竹子不是俗物,它具有许多人格化的高贵精神与品格。
热爱竹子,可使人变得精神和高尚起来。所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竹子情有独钟,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对竹子的精神和品格赞不绝口。
那么,竹子到底有哪些高贵的精神与品格呢?竹子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子不论生长环境多么恶劣,只要给它一抔泥土、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丝阳光,它或刺头于深草荆棘之中,或吐露锋芒于破岩石隙之间,以“箨落长杆削玉开”,“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势勃发向上。
竹子有坚韧不拨、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竹子“不学蒲质柳,贞心常自保”。不屈服于雪压枝头,不屈服于狂飙折腰,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纵使一时被摧眉折腰,但它“身临屈处有骨节”,只要“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竹子有永不变色的英雄本色。“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无论是酷暑之烈日炙烤,还是严寒之雪染霜侵,经春历夏又秋冬,始终是郁郁葱葱,绿叶素荣,“不改清阴待我归”。竹子有虚心谦逊的品格。“未出土时尚有节,入云霄处仍虚心”。
竹子不因地位卑微而自暴自弃,也不因枝叶凌云而骄傲自满、盛气凌人,而是始终虚心向上。对此,白居易在他的《池上竹下作》写道:“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白居易把竹子当成了自已最好的老师和亲知。不仅如此,竹子还有乐于扶持新竹成长的谦逊美德,郑板桥在他的《题竹画》诗中写道:“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竹子有无私奉献精神。
竹子不单能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带来阴凉,在寒冷的冬天为人们遮挡风寒,而且竹子一身都是宝,并以此奉献社会和人类。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子不单在过去有如此广泛用途,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竹子的价值由过去一般的食用和使用价值渐渐地向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等方向提升和

发展。竹工艺品、竹文化品、竹园林等不断推陈出新,并以竹文化、竹文明的丰富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
有人喜欢花,喜欢花的娇艳;有人喜欢柳,喜欢柳的婀娜多姿;而我虽喜欢花,也喜欢柳,但更喜欢那一枝枝翠色欲滴,亭亭玉立的竹子。
竹子既没有花儿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一年四季总是给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细长而又英挺,高贵而又典雅,在微风轻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摇头晃脑。
我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全身都是宝,更因为它具有从不索取,只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它为了人类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笋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翠绿的竹叶即是大熊猫的美味食物又是人们用来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条,用来编织成了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别致的工艺品。。..
我为竹子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样为祖国奉献的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他们就如竹子,有着宁屈不折的精神。
我喜欢竹子,因为它无论遇到狂风还是暴雨,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它生长在平地还是山间。那饱经风霜而又瘦弱的身躯依然是本色不改,临风傲雪,宁折不弯、不屈不挠。郑板桥诗人曾用诗句称赞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形容竹子像岩石般坚强。
啊!多么令人赞叹的竹子!我喜欢竹子,喜欢它的朴实;喜欢它无私的品质;喜欢它坚强不屈的精神。我希望在生活中,人人都能有竹子般的性灵,竹子般的品质,竹子般的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大文学家苏东波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苏氏诗中,我们可领悟到,竹子不是俗物,它具有许多人格化的高贵精神与品格。热爱竹子,可使人变得精神和高尚起来。所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竹子情有独钟,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对竹子的精神和品格赞不绝口。那么,竹子到底有哪些高贵的精神与品格呢?
竹子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子不论生长环境多么恶劣,只要给它一抔泥土、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丝阳光,它或刺头于深草荆棘之中,或吐露锋芒于破岩石隙之间,以“箨落长杆削玉开”,“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势勃发向上。
竹子有坚韧不拨、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竹子“不学蒲质柳,贞心常自保”。不屈服于雪压枝头,不屈服于狂飙折腰,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纵使一时被摧眉折腰,但它“身临屈处有骨节”,只要“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子有永不变色的英雄本色。“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无论是酷暑之烈日炙烤,还是严寒之雪染霜侵,经春历夏又秋冬,始终是郁郁葱葱,绿叶素荣,“不改清阴待我归”。
竹子有虚心谦逊的品格。“未出土时尚有节,入云霄处仍虚心”。竹子不因地位卑微而自暴自弃,也不因枝叶凌云而骄傲自满、盛气凌人,而是始终虚心向上。对此,白居易在他的《池上竹下作》写道:“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白居易把竹子当成了自已最好的老师和亲知。不仅如此,竹子还有乐于扶持新竹成长的谦逊美德,郑板桥在他的《题竹画》诗中写道:“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竹子还有无私奉献精神。竹子不单能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带来阴凉,在寒冷的冬天为人们遮挡风寒,而且竹子一身都是宝,并以此奉献社会和人类。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子不单在过去有如此广泛用途,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竹子的价值由过去一般的食用和使用价值渐渐地向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等方向提升和发展。竹工艺品、竹文化品、竹园林等不断推陈出新,并以竹文化、竹文明的丰富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答:关于竹子的作文400字(借物喻人)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且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

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我们教室前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上面长着许多茂盛的竹子。

有一天,我们正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听课。突然,外面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过了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不经意的往窗外一瞟,忽然看到竹子被大风大雨吹的腰都快折断了。
当时,我很担心竹子会被来势汹涌的风雨雷电击倒。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摇摆着枝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竭尽全力地站起来。皇天不负有心人,竹子经过自己的努力,靠着“不向大雨屈服”的信念站了起来。
尽管雨有多大,雷有多响,风有多狂,竹子都顽强地站直了,似乎是在向不可一世的风雨雷电宣战。我深深的震惊了,脆弱的竹子在狂风大雨中毫不畏惧,尽情的显示自己的永不言败。
平时,竹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也会成为学校的靓点;在大雨中,竹子虽然不会太引人注意,但是,他的顽强我都亲眼目睹。当我还在对竹子的感想之时,下课铃响了。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3f0e8c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2.html

《以借竹子喻人写作文3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