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3-01-28 14:42: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个人与一座城

作者: 楚杰士
来源:《孔子学院(中英版)》2018年第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能发生怎样的碰撞?最初相识的时候,我与北京的故事就似一张模糊的照片,没能找到焦点,关于她的细枝末节我都不了解。后来渐渐发觉,我对北京的感情随着个人成长在不断变化,仿佛发生在无意识间,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对她的爱越来越浓烈。 北京,何以我离不开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次相识是在2009年的冬天,北京与我印象中的差别不大,从各个方面能体会到北京作为现代都市以及古都的角色——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精致的城市。我记得去北京之前老师跟我讲过关于她的传说,包括她的喜怒哀乐。自元代开始,她成为中国首都,一直到现在。北京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对北京的历史非常着迷,一条条胡同、一处处角落都有着精彩的故事,等待我去阅读。在城市里随处可见各种古建筑,探寻这些陌生的建筑成为我与北京关系开始的地方。
2010年初,我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建筑,有了更多机会去了解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在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繁杂与喧嚣充斥每日的生活,而当我漫步在胡同里,却能感受到平静。就像站在北海边,或者登上景山远眺,又或者走进鼓楼边一条不知名的胡同时,我能感到片刻的心静。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北京城市建筑及其规划不会产生压迫感。 古城如何给了我平静?
我在2017年学习城市规划后,又了解到北京的另一面。自周代起,中国城市一般都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划,建筑功能明确,每个城市有中轴线、布局要讲究风水等。就个人体验,北京四合院和胡同的高度、道路的宽度等更合适人的尺度。清末时期,北京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这一密度也更环保,因为占用的土地不多。而且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一家人一起生活,所以可能的情况是一个四合院里容纳了三代甚至四代人。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看着古北京的肌理和规划,我认为她是一个比较环保的模式。环保是什么?它不仅仅指绿色和低碳,更是人的生活方式,环保也是考虑交通以及多功能。举一个例子:一般来说,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地区的商业会更繁华,有更多的设备设施,这也是市中心与郊区的差别。我记得我住在北京二环内的时候,很少需要打车出去买东西或者上班,一般情况下骑自行车或者走路就可以到达。当然在现代生活中环保至关重要,但我们也可以从历史角度,帮助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们做出一个更符合城市的设计。一座城市需要与时俱进。读完王军的《城记》后,我也理解了北京现代史的一些元素,但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仍是北京胡同。也许每个人的视角、感受都不一样,但薄暮时从景山望向故宫那恢弘的金色房顶,仿佛所有煩恼都不值一提。紧接着走进一条胡同,灰色的墙壁使我感到平静。夜晚,走在筒子河边,一幅壮丽诗篇般的画面在我面前展开。北京,晚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90c09d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8.html

《一个人与一座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