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首诗词看古代四大美女的人生悲欢

发布时间:2018-10-04 21:03: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形容的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

她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而每一个人的命运却都令人唏嘘。

自古红颜多薄命

是对她们人生最好的注解。

今天,我们通过十首诗词

来了解她们令人唏嘘的一生。

西施

西施本为越国的一个普通的浣纱女,姿容绝世,据说,在溪边浣沙时,鱼儿见到她,都惊讶于她的美貌,忘记游泳自己沉了下去,故形容其美貌曰沉鱼

越王勾践为报亡国之仇,遍寻美女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姿容绝世,被献给夫差,后来夫差沉迷于美色,远贤臣亲小人,终于被越国所灭。

此时,勾践以西施为亡国之物,将她沉江而死。迷惑吴王致亡国,吴国人怨恨她。回到越国,越国人说她是亡国之人,也厌弃她,西施何其无辜。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国家的兴亡是有它自己的原因的,吴国人何苦要怨恨西施。如果西施能使吴国灭亡,那越国的灭亡又是谁的原因呢?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却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似为美女不平。

这首诗和罗隐的观点一致,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西施和范蠡(影视剧照)

《西施》

·袁枚

吴王亡国为倾城,越女如花受重名。

妾自承恩人报怨,捧心常觉不分明。

诗前两句叙事,分从吴王与西施两边写,可说已概括了历来咏西施诗的内容;后两句抒情,借用西施自揣口气,巧用捧心典,设词说西施无论如何不明白,自己受吴王恩宠,自当报恩,怎么却成了越王报怨的工具了呢?

这样结撰,不直接替西施鸣冤抱屈,只是通过对比,让读者自己去回味体察,诗便充满理趣,余韵不尽。

王昭君

王昭君,名樯,是南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人,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后来,西汉王朝与匈奴修好,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女为妻。汉元帝将时为掖庭宫女的王昭君赐给呼韩邪,随呼韩邪出塞去匈奴。呼韩邪十分高兴,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匈奴语,王后之意)。

昭君出塞后,史书记载边境不闻兵戈之声,汉匈两国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王昭君(影视剧照)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这首诗写的是昭君之怨。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昭君出塞后,远离故国家乡,再也不能回来。明知回汉宫无望,却一直穿着汉宫衣衫,可见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人生失意哪分和地北,此时的昭君和幽闭的阿娇有何区别呢?

王昭君(影视剧照)

《王昭君二首·其一》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此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昭君出塞的故事。李白的这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貂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女。貂蝉十分美貌,据说,天上的月亮看到她,惊讶于她的美貌,也会自觉地躲进云彩里。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司徒王允见貂蝉拥有绝丽的美貌,收她当作义女,心生一计。他假意将貂蝉献于来府的吕布,吕布十分高兴。后来,却将貂蝉送去董卓府第,献给董卓,董卓大喜。

吕布以为董卓强占了貂蝉,二人争风吃醋,后来,吕布在凤仪亭杀掉了董卓。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三国演义》

司徒王允不费一兵一卒,只用一个貂蝉,一女两聘,就轻易灭掉了董卓。凤仪亭吕布杀掉董卓,王允大事已成,可谁又会怜惜那个可怜的貂蝉呢?

杨玉环

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妃子,两人十分相爱,而且共同爱好音乐。唐玄宗十分宠爱她。因为杨贵妃的缘故,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也备受皇帝信任,官至宰相。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被封为夫人。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杨国忠西逃入蜀,途中,将士们痛恨杨国忠专权误国,处死了杨国忠。后又请玄宗处死杨贵妃,一代佳人殒命马嵬坡,可惜可叹。

后世经常将安史之乱的原因归结到杨贵妃身上,后世诗人对杨贵妃多有咏叹


杨贵妃(影视剧照)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马嵬二首·其一》

·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李商隐是为杨贵妃辩白的,认为杨贵妃背负了颠覆国家的黑锅。如果杨贵妃真倾倒国家,那唐玄宗为什么还要出逃呢?

杨贵妃(影视剧照)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用不着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这首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70f8bf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0.html

《从十首诗词看古代四大美女的人生悲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