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实秋专练

发布时间:2020-04-03 10:39: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实秋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旅 行

梁实秋

①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

②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

③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④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钻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

⑤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

⑥旅行是一种逃避。“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

⑦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晓,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⑧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大脏,知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摘自《雅舍小品》,有删减)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字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开篇,全文先谈担忧,后面重点谈旅行中夹杂的苦恼以及旅行的乐趣。

B. 第④段提到“滑竿”“架子车”“飞机”等三种交通工具,作者认为交通工具不能决定旅行之苦乐,双脚着地的旅行更有趣。

C. “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与第一段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全文首尾呼应的特点,层次清晰

D.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伴侣不一定是旅行好伴侣,理想的旅行伴侣不能不说话,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

2. 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3. 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

答案:

1. C

解析: C项,首尾呼应不对,应为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旅行的苦恼引起下文旅行的乐趣。故本题选C项。

2. (1)可以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2) 可以获得解脱,感受枯寂的趣味;(3)享受清福,可以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解析:题干是“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筛选的能力。认真阅读,梳理文章,找到有效的语段,即第⑥至⑦节,关注这两节的中心句,然后概括旅游的乐趣。第⑥节“旅行是一种逃避。……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第⑦节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由以上的段落与语句可以概括出旅游的乐趣有以下原因:一是让人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可以获得解脱。二是让人能感受到枯寂的趣味。三是能让人享受到清福,从而加强人与自然交流。本题要分点回答。

3. (1)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古诗文。如引用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等文句,以及“一汪子水”“整天咕嘟着嘴”等白话口语。既有文化内涵,又通俗易懂。(2)语言幽默风趣。“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幽默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有静也有动。(其他例句也可,须言之成理)(3)运用比喻、借代、反问等手法。如“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句运用借代、反问手法,形象表达了部分人对外出旅行的否定。“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旅行带行李的苦恼。

解析:题干是“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本题考查欣赏本文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明确所写的具体内容,赏析语言特色就要首先对内容加以概括总结。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有的用整句,有的多用散句,有的整(整句)散(散句)结合;有的多用长句,有的多用短句,有的长(句)短(句)结合;还有的运用修辞格等等,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语言的特点是什么,如:文白夹杂,引用古诗文多;语言风格:幽默风趣;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比喻、借代、反问等角度回答。然后结合文中具体的例子分析各个语言特点的表现。如:“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用语幽默,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总之,本题从语体色彩,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角度回答该题。其它答案要点仿照这个例子答出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便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③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他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④“×××!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⑤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⑥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⑦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有历代佳作,有时事杂论,油印分发给大家。他这样新旧兼收选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⑧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⑨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疑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⑩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连用两个表程度的副词“最”,突出了国文老师在我记忆中的位置,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徐老师骂了我后,对我的作文批改反而特别详尽,甚至当面解释,表明他对骂我的行为深感后悔。

C.徐老师自己选辑教材,新旧兼收的做法,让我对国文的兴趣提高了不少,他教我的许多作文技巧,让我一生受用。

D.作者用“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等词语对徐老师的朗读作了高度评价。

5.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6.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徐老师的古怪外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4.B

解析: B项,“表明他对骂我的行为感到后悔”分析错误,由原文“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可知,徐老师是因为通过这次骂我认识了我,才对我的作文批改特别详尽。他的骂是不带恶意的,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所以对他来说,不存在后悔。

5.①先生那极具个性的音容笑貌、行为习惯让我难以忘怀,他那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更让我“敬慕”。②因为我离开先生后就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所以在“敬慕”的同时又有“怅惘”。

解析:题干“分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题关键词“第⑩段中画线句子”“含意”,这是对句子含义的考查,答题时,首先找到句子“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抓住关键词“怅惘”“敬慕”理解句子含义。“怅惘”字面意思,因失意而心事重重,筛选关键细节“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理解;“敬慕”字面意思,指尊敬,仰慕,筛选关键细节“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有历代佳作,有时事杂论,油印分发给大家。他这样新旧兼收选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理解含义。最后组织答案。

6.①从文章结构安排看,能使文章曲折多姿,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从文章的开头看,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接下来,作者不惜笔墨,对老师古怪的相貌进行了生动细腻的刻画,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等,确实给人以古怪的印象;然后作者再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学养和见识,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姿。

②从刻画人物形象看,让老师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更凸显老师的才华和品格。这里运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或反衬手法),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实际上是要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学养和识见形成表和里的反向衬托,用外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不仅让老师的形象更生动、丰满,而且凸显了老师的才华和品格。

③从文章主旨表达看,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崇敬之情。与老师分别近50年,还能如此清晰地记得老师的音容笑貌,可见老师在学生心中印象之深,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怀念之重。

解析:题干“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徐老师的古怪外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描绘了徐老师的古怪外貌”“作用”。题干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就是问文章中“描绘了徐老师的古怪外貌”的作用。 “作用题”答题还是从小说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分析。情节角度:文章的开头看,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接下来,作者不惜笔墨,描写老师古怪,然后作者再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学养和见识,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姿;主旨角度:还能如此清晰地记得老师的音容笑貌,可见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怀念之重;人物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徐老师的古怪外貌,实际上是要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学养和识见形成表和里的反向衬托,用外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能只罗列专业术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719edb7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a.html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实秋专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