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发布时间:2020-04-19 23:05: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 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 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 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 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1、国际分工: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他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当代国际分工的新发展(特征):

(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3)“水平型”国际分工成为主流。

(4)国际分工的界限发生变化。(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3、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从静态上来看,贸易的利益是指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换,参与

国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商品数量要大于在封闭状态中有自己来生产得到的数量。这是在资

源总量未增加,技术未进步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所取得的利益即为

静态利益。

相对价格:指直接用一种商品来表示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4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1)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3)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4)加速资金积累

(5)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6)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1、 古典国际贸易分工理论阶段:

(1)重商主义: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要通过对外贸易来积累金银货币财富,就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2)绝对成本理论: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2.1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生产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1)生产劳动率相同条件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word/media/image1.gif各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这是产生国家贸易最重要的基础。

word/media/image2.gif各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

word/media/image3.gifword/media/image4.gifword/media/image5.gif 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 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 商品价格差异

生产要素禀赋:指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拥有状况。

要素丰裕度:指两国要素拥有量和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等同于生产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就会便宜。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禀赋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本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3)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在开展贸易后的短时期内,由于只发生商品价格的变动而没有发生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之间的流动,两国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上升,两国进口竞争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降低

长期来看,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4)价格均等化定理:如果各国都以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丰富的要素价格上涨,相对稀少的要素价格下降。这样的过程发展的结果,将会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

(5)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要素非同质论、贸易壁垒说、需求偏向论、自然资源论

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word/media/image6.gifword/media/image7.gifword/media/image8.gifword/media/image9.gifword/media/image10.gifword/media/image11.gifword/media/image12.gif (1)技术要素说

word/media/image13.gif

其他国家需求时滞越短,模仿时滞越长,则创新国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的比较利益越大

(2)人力资本说

(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4)信息要素说

2.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 新贸易理论阶段

(1)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间贸易(部门间贸易):一国出口和进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产品流动是单向的,即出口一种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

产业内贸易(部门内贸易):两国以上在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

1)产业内贸易的特点:word/media/image15.gif产品流动具有双向性。word/media/image16.gif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word/media/image17.gif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2)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word/media/image15.gif偏好相似论:

基本论点: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一个国家代表性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

结论:两个国家收入水平越相似,消费者的偏好就越相似,因而产业内贸易范围越大。

word/media/image16.gif市场结构论:

垂直差别产品的根本特性在其程度上的差别,也就是同种产品在档次(质量等级)上的差别。

水平差别具有完全相同的根本特性并属于同一档次的同类产品,又会有一系列不同的规格、款式。

基本论点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性原因。

3)产业内贸易的根本观点:造成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差别以及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各个国家的公司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产业内贸易的格局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各国由于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而造成的相对优势。

注:在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特定竞争优势,而产业间贸易首先表现为国家的竞争优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意味着国际贸易中国家优势向公司特定优势的转移。产业内贸易以产品为界限

(2)公司内贸易

公司内贸易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注: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但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中间商品。

1)公司内贸易的原因:

直接动机:公司试图绕过成本高的外部市场而让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以降低交易成本。

2)公司内贸易的利益:

word/media/image15.gif获得协调业务活动的利益

word/media/image16.gif通过差别性定价的策略掌握市场力量,是公司总体利润最大化

word/media/image17.gif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word/media/image19.gif内部化将买卖双方所有权合二为一,可消除知识资产在市场转移中的不确定性

word/media/image20.gif内部贸易的定价可以产生很大的利益

第四章 世界市场

1、补偿贸易与信贷相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即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

2、加工贸易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方式:word/media/image15.gif来料加工:一国企业按照外商的要求,将其所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成成品后交给外商,收取加工费用

word/media/image16.gif进料加工:国内企业进口原辅材料进行加工后,把成品销往国际市场。又称以进养出。

word/media/image17.gif来件装配:甲国商人向乙国厂商提供零件与原件,由乙国厂商装配再交给甲国商人,收取装配加工费。

3、租赁贸易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购销方式。这是指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要付与出租人一定数量租金。

4、一价定律: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

第五章 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还有一种是用价格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即一国的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贸易条件指数: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T=(Px/Pm)×100,T>100,则贸易条件改善。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S=(Px/Pm)×Zx,S>100,则贸易条件改善。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D =(Px/Pm)(Zx/Zm)×100,D>100,则贸易条件改善。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I=(Px/Pm)Qx

注:贸易条件的实质是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只有在贸易结构不变时,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才表示贸易条件的变化。

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并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贸易条件恶化并不意味着贸易利益的减少,还要看劳动(要素)生产率。

2、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word/media/image15.gif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word/media/image16.gif相互需求强度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国际需求方程式”即按照两国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实际贸易条件是使总进口和总出口达于均衡状态时的贸易条件。

word/media/image17.gif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就愈是对本国有利。

相互需求原理:在比较成本确定的交换幅度范围内,实际的贸易条件是能使贸易双方的总

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的那种贸易条件。

word/media/image21.gifword/media/image22.gifword/media/image23.gif3、提供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提供曲线既可以看成是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视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

提供曲线之所以会弯曲是因为出口国的边际成本递增和进口国的边际效用递减。

由提供曲线知,贸易条件均衡的两个基本条件: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各国商品的进口和出口需求平衡。

4、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

(2)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如果劳动力增加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绝对量就会增加,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绝对量就会减少。word/media/image15.gif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这个国家的相对优势产品即出口产品,那么,随着劳动力的增加,该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都会增加。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增加出口而引起价格下跌,资本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增加进口而引起价格上涨,那就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word/media/image16.gif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这个国家的进口竞争产品,那么随着劳动力的增加,进口竞争产品即进口替代产品的绝对量就会增加,从而减少进口;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就会减少,从而缩减了出口量。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减少进口而引起价格下跌,资本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减少出口而引起价格上涨,那就会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总结: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种增长是出现在进口竞争行业还是出口行业。假定生产要素增长能影响商品的世界价格,那么,替代进口的经济增长会改善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而扩大出口的增长会使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3)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传统出口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

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贸易利益反而减少

5、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word/media/image24.gif (1)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的生产要素的边

际生产率以同比例增长。

(2)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比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的快。能提高劳动密

集型产品的产量。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比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的快。能提高资本密

集型产品的产量。

总结:节约了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

技术进步,有助于该国贸易量的增加,但在其他

情况不变时,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反之,

节约了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则会增加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

产量,从而减少了贸易量。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就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1、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1)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

word/media/image15.gif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它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而以所谓增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

word/media/image16.gif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即通过对外贸易增进财富,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word/media/image17.gif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

word/media/image19.gif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2)李斯特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

word/media/image15.gif关于保护对象的选择:保护对象主要是国内的工业,且要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李斯特强调受到保护的应当是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工业,受保护对象通过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

word/media/image16.gif关于保护关税的运用:从国内工业起步开始逐步提高关税,并且应当随着国内或从国外吸引来的资本、技术才能和企业精神的增长而提高。在从禁止政策变到温和的保护制度阶段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恰恰相反,应当由高税率逐渐降低而过渡到低税率。

(3)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面临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

2、幼稚产业选择的标准:

穆勒标准: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巴斯塔布尔准则word/media/image15.gif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word/media/image16.gif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

肯普补充的标准: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图解见书P185)

小岛清的选择标准word/media/image15.gif所保护的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对潜在资源的利用word/media/image16.gif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word/media/image17.gif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

3、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现条件(理论基础):

word/media/image15.gif规模经济。贸易的基础不再主要是资源禀赋、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规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

word/media/image16.gif外部经济。重视通过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发展本国的主导产业,从而带来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这也许比贸易本身的效益要重要得多。

word/media/image17.gif不完全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理想状态并不存在,企业垄断和政府干预使得市场竞争不完全。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种类:

word/media/image15.gif战略性进口关税:针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和不完全竞争特性的产业,本国厂商无意或无力进入时,若需求价格弹性高则税率可以高些,否则只能低点。

word/media/image16.gif战略性出口补贴:针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

(3)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word/media/image15.gif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word/media/image16.gif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word/media/image17.gif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1、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1)关税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间接税

(2)关税的目的:增加财政收入(为财政关税);保护本国生产(为保护关税)。

(3)关税的种类:

word/media/image15.gif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正常关税。

word/media/image25.gif 最惠国税: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

正常进口税 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

商品。

最惠国税率比普通税率低,正常进口税通常指最惠国税。

关税壁垒:指进口税对商品输入的阻碍。

word/media/image16.gif出口税是出口国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word/media/image17.gif过境税: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

word/media/image19.gif进口附加税: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是限制进口的临时措施。

word/media/image26.gif 反补贴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的外国商品在进口时所

进口附加税 征的一种进口附加税。是一种抵消性关税,而非惩罚性关税,其税额不得超过补贴数额。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这也是一种抵消性关税,而非惩罚性关税,其税额不得超过补贴数额。

注:不得对同一种商品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倾销:是一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正常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

向国外抛售商品,从而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

word/media/image20.gif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国内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就叫差价税。

word/media/image27.gif特惠关税指某一国家或者一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商品或一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注:这种关税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

word/media/image28.gif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自制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

a. 普惠制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b. 发达国家提供普惠制是的限制条件: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限制;对受惠商品的限制;对享受优惠程度的限制;原产地规则;直接运输规则;毕业制度。

(4)关税的征收方法:

word/media/image15.gif从量税: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容量和面积等单位征收的关税。

word/media/image16.gif从价税:按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word/media/image17.gif混合税:又称复合税,即对同一种商品同时采用从量、从价两种标准征收关税。

word/media/image19.gif选择税:指对同一物品同时规定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

(5)进口关税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

word/media/image15.gif消费效应:减少的国内消费Q4Q5,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word/media/image16.gif生产效应:扩大的国内生产Q1Q2,生产者剩余增加a

word/media/image17.gif贸易效应:减少的进口Q1Q2+Q4Q5

word/media/image19.gif财政收入效应:财政收入增加c

word/media/image20.gif收入再分配效应:收入从国内消费者向国内生产者转移

word/media/image29.gif 贸易保护的代价(经济的净损失):b+d

2、有效保护率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有效保护率g =(V-V)/V,其中V'征收关税后最终产品的增加值V 征收关税前最终产品的增加值

注: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大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大于名义保护率;

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等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等于名义保护率;

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小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小于名义保护率。

3、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

(1)直接非关税壁垒: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

1)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word/media/image15.gif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word/media/image16.gif关税配额: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

注:两者区别:前者超过配额则不得进口,而后者仍可进口。

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a. 关税知识改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而配额则是完全替代了市场机制;

b. 进口关税的贸易效应是不确定的,从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是不确定的;进口配额是由政府确定的,对进口数量的限制也是明确的,因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也是确定的。

c. 进口关税在发挥保护作用时,由于不能完全隔绝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限制了生产者对本国市场的垄断权力,生产者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价格。因为只要价格超过了国际价格和关税之和,消费者就会无限制地购买进口商品。 实行进口配额时,由于与国内竞争的进口商品不可能超过配额,因而国内生产者就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为获取最大利润应该增产的目标

d. 关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动进行的,因为关税并没有排除价格机制的作用。配额涉及到进口许可证的分配

总结:如果从保护效果的角度看,进口配额比进口关税更好;如果从生产效率、消费者主权和社会经济影响来看,进口配额则比等效关税更为有害: 其一,进口配额只考虑保护生产者利益,一般由政府主管机构硬性规定,很难考虑消费者需要,使消费者遭受更大的福利损失。其二,进口配额取代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失去了对进口竞争产业的刺激力量,使生产效率降低,并易引起腐败。

2)“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3)直接生产补贴

4)汇率政策

(2)间接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

有技术性贸易壁垒、井口许可证制等。

4、出口补贴是由政府对该国的出口厂商或潜在的出口厂商的直接或间接资助,旨在降低本国厂商的出口成本,鼓励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出口补贴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

(1)作为商品出口国所提供的补贴:

其中:封闭条件下产品价格为OA,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价格为OB,因而,此时该国为出口国。该国政府为该商品提供BF的出口补贴后,商品价格升至OF。

此时:

word/media/image30.gifword/media/image31.gifword/media/image15.gif本国因受到补贴而扩大的国内生产

Q3Q4,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word/media/image16.gif出口因补贴而扩大,增加了Q1Q2+Q3Q4

word/media/image17.gif政府补贴了b+c+d

word/media/image19.gif本国消费者由于价格上涨而减少了

消费,消费者剩余减少a+b

社会净损失:b+d

(2)作为商品进口国所提供的补贴:

其中:封闭条件下产品价格为OA,自

由贸易条件下世界价格为OG,因

而,此时该国为进口国。该国政府为该商品提供GF的补贴后,商品价格升至OF,贸易格局逆转,该国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其中,AG可视为进口替代补贴,AF视为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总额为AF*OQ4

注:出口补贴恶化出口国的贸易条件。

为什么要采取出口补贴政策以扩大出口(即出口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

word/media/image15.gif考虑动态贸易利益(贸易条件要和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考虑)

word/media/image16.gif考虑本国战略产业的扶植培育,争取动态比较优势

word/media/image17.gif考虑本国经济发展和动态的结构平衡

word/media/image19.gif可能迫于某些利益集团的压力,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种种考虑

5、出口信贷一个国家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的一种手段。

出口信贷的种类:

卖方信贷:它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与银行之间签订。

买方信贷:它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带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约束性贷款。

注:出口信贷也是一种出口补贴。

6、商品倾销:

(1)持续性倾销即企业一贯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倾销商品;

(2)掠夺性倾销即为了侵占和垄断特定国家市场,企业暂时以大大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甚至大大低于商品成本的价格在国外销售商品,以便把外国生产者逐出市场。等到竞争胜利,对手被挤垮,占领市场,就反过来重新提高价格,并在国外获得新的垄断力量;

(3)零星的倾销即企业偶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销售商品,以便在不降低国内价格的情况下,抛售意外和暂时的过剩商品。

7、外汇倾销:即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同时,这种手段也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原因:本币对外币贬值,出口商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就会下降,从而提高了商品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扩大出口。此外,一国货币对外贬值,还会使外国商品处于相反的情况,使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上涨,从而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第八章 从GATT到WTO

1、最惠国待遇原则一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贸易优惠、特权或豁免必须立即、无条件地给予任何其他成员。也就是说,各成员之间只要进出口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是相同的,应该享受相同的待遇。

2、国民待遇原则指在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经济上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

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1、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

(1)负债率:即一国一定时期负债余额与同期GNP之比。一般≤20%,高于30%有债务困难。

(2)偿债率:即一国一定时期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外汇经常收入之比。≤25%,否则有债务困难。

(3)债务率:即一国一定时期负债余额与同期外汇经常收入之比。≤100%

2、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2)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包括地理格局和商品结构;

(3)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新的贸易方式,如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等

(4)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3、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是指在组成贸易集团的成员国间逐步取消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无阻碍流动,并为此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1)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为防止集团外国家的商品通过贸易壁垒较低的成员国进入自由贸易区,通常在成员国之间的边境上仍保留海关。

(2)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除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外,还统一了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集团外国家实行共同的、统一对外的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这时,成员国之间不再设有海关等机构。

(3)共同市场在共同市场内部,不仅实行关税同盟的各项政策,即实行成员国内部的自由贸易和统一对外关税政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4)经济联盟结成经济联盟的各成员国除了实行商品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外,还包括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如社会福利政策)的协调一致。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基于关税同盟理论)

(1)贸易创造:当关税同盟中某成员国的一些产品被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品所替代时,便发生了贸易创造。

(2)贸易转移:如果一国因参加关税同盟,使得原先的贸易关系由区外转向区内,甚至由原来从外部世界进口价格低廉的商品,变为向同盟内成员国购买高价商品,便发生了贸易转移。

总结:从高成本购买转向低成本购买为贸易创造;

从低成本购买转向高成本购买为贸易转移。

注:无论是贸易转移还是贸易创造,对一体化集团成员都有利。但对成员外国家影响不同。

第十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外贸依存度:指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其国内(民)生产总值(少数情况下用国民收

入)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或者说国际贸易对经济

增长的。贸易依赖度=贸易额(进口额M+出口额X)÷GNP

出口依存度=出口额(X)÷GNP

进口依存度=进口额()÷GNP

2、贸易发展战略的三种类型:

(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这种贸易战略强调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它是在一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本国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条件下被迫实行的。

(2)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替代进口的贸易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

word/media/image15.gif扶植、培育发展中国家的幼稚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成长

word/media/image16.gif进口替代是一国工业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word/media/image17.gif有利于促进培养本国的管理技术人员,带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获得工业化带来的动态利益

word/media/image19.gif可能促使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以绕过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

(3)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指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的贸易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的优点:

word/media/image15.gif由于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刺激了整个工业经济效率的提高

word/media/image16.gif出口导向型经济由于开放度高,参加到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去,有激烈竞争,风险大,但信息灵通,反馈快,容易抓住发展机遇

word/media/image17.gif出口导向的工业化能克服发展中国家市场狭小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word/media/image19.gif在第一阶段,出口替代部门较多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因此能够吸收较多的劳动力,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757d2509ec3d5bbfd0a74ed.html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