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发布时间:2019-08-27 00:34: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研究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立足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温家宝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殊强调: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二五规划中,消费被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驱动力。因此,继续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是今后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消费的特征出发,指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收入分配政策、储蓄利率政策等方面提出扩大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建议。

一、 我国消费的主要特征

(一)居民消费增速低于政府消费增速

最终消费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构成,二者在GDP中所占比重是最终消费内部一对重要的比例关系。从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量如以下表1所示。

1 1978—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数据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由表1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1年,尽管居民消费的绝对数额高于政府消费,但是,从这几十年的绝对增长量和增长率来看,居民消费的增长量为163186.1亿元,增长率为9276.7%,而政府消费的增长率却达到了13153.4%,高于居民消费3876.7个百分点。由此,居民消费增速低于政府消费增速,而且差距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但是,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比分析,却呈现出了不断拉大的趋势。相关数据分析见表2

2 1990—201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居消费支出表 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由以上表2可知,总体上,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可是,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差额从1990年的694元增大到了2011年的9940元,差距明显的扩大。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呈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所谓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按照我国国家统计局所统计数据的划分,居民的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和服务八项。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在各项消费支出上的不同数据,可以得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阶段性特征。

3 1990—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各项消费支出表 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 1990—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各项消费支出表 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由以上表3和表4的数据,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交通通讯支出,由1990年的40.51元增长到2011年的2149.69元,增幅达5206.6%,其次为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由1990年的25.67元增加到2011年的968.98元,增长3675%,而食品、衣着这样的基本生活必须品的支出增加幅度却不大,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不断的下降,即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0.542下降到2011年的0.363,生活水平基本达到相对富裕阶段。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中,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这些精神文化类产品的消费依然占比较低,而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占比重则较大,1990年为58.82011年为40.4%,即恩格尔系数大于了0.4,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处在温饱阶段。城乡对比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模式特征依然显著。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及其复杂多样的,有居民的消费文化、观念;收入水平;消费环境;社会保障水平、人口的转移和城镇化等。所有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对消费产生影响,而是综合起来、相互作用在一起,共同对最终消费产生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分析。

(一)宏观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对消费的影响

在居民消费需求的决定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只能在既定的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消费支出。收入分配方面的原因是我国现阶段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参照国际上通常的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方面的比例应该是缩小的,但是我国恰恰相反,不是缩小而是呈进一步向政府倾斜的趋势。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收入增长的空间,直接削弱了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

(二)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消费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低收入人群占多数,而这些人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少从而制约了消费总量的增加。除农民群体之外,城镇也存在着低收入人群。比如产业工人工资水平不高限制了消费;下岗职工收入来源有限,收入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使得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很难提高从而约束了消费总量。非国有单位、非垄断企业的工资水平很低,购买力有限也影响了消费。

(三)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不足对消费的影响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表现在:一是政府教育投入占GDP的份额持续走低。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明确造成居民教育费用猛增,从而对家庭消费倾向和消费意愿产生影响。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政府在从养老、医疗等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投入的领域推出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相当的有限。如我国医疗卫生增加的费用中,居民私人支出比例不断扩大。因此即使人们的收入增加,他们也不愿意增加当期的消费,而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资金。

(四)买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将居民的购房支出归于住宅投资,计入投资系统项目,但是由于买房占用了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从而对消费产生了影响。其一,买房对居民消费有明显的挤出效应。特别是房价的急剧上升更是加剧了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人们有限的可支配收入大部分都用于了购买房屋自然消费支出就被挤占了。其二,自我累积型的购房方式加剧了对居民消费的挤占。居民购房如果不是按揭而是存钱买房,在房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自我累积的消费模式对当前消费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人们需要更多的储蓄为将来的买房做准备从而更加压抑了当前的消费。即使是在按揭的情况下,每月的利息支付也对当前的消费产生挤占,制约了居民的消费。

三、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收入分配政策

继续扩大消费,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在收入分配政策上作一调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建立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稳定机制。首先,在保证城镇居民收入与GDP增长相适应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收入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其次,从制度上解决最低工资以及拖欠工资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减少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再次,加强对新增劳动力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后,“提低,扩中”机制的建立要规范初次教育,加大国家对初中级教育的投资,建立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转型和升级机制。

(二)储蓄利率政策

我国是有着高储蓄传统的国家,宏观上来讲,可支配收入Y就分为两部分:消费C和储蓄S,储蓄高了自然消费就少,因此,如何使储蓄向消费分流应该是未来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受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较高的利率就会吸引较多的储蓄,储蓄倾向的增加约束了居民消费行为,这将不利于内需的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就应该调整储蓄利率政策,保持利率在较低的水平。

(三)政府职能转变政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关键的是政府职能的合理转变。建立完善的服务型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服务。增加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调整好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比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减少人们对未来失业养老问题的担忧从而增加对当前的消费。

(四)房价调控政策

尽管国家也一直在为调控房价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是,目前的房价依然在持续走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认为,今后房价调控的重点在增加供给,建立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和以售为主的的商品房体系,核心在于完善政府廉租房与租房补贴政策;增加住房建设规模,在宏观经济和土地等其他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增加供给;改土地批租制为年租制,从根本上降低房价;通过税收调整以及加强对银行信贷对投资性需求的发放的管理,来抑制投机性购房对房价的恶意提升,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这样,通过调控房价减少购房投资对居民消费的挤占,从而扩大消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26a66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3.html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