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导引
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对耕地保护、城市建设、资源环境承载量等产生了一系列现实且需亟待解决的问题,客观上要求规划者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城乡关系,以整体协调的观念引领城乡生产、生活、空间的发展。使得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协调发展。
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和人口分布相对稀疏的乡村地区的发展,都将直接关系到商洛市经济发展能力、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标准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未来商洛在区域中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城乡统筹即从城乡结合的角度研究城乡全面发展问题。在本次城镇体系规划中将努力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发展空间,构建跨越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新型合作关系,以使空间生态容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空间的需求相适应。
一、市域人口分布密度
随着总人口的增长,商洛市人口密度自建国以来一直处于上升态势。1949年全市人口密度为64/平方公里;1970年上升到94/平方公里;1975年为103/平方公里;1990年为120/平方公里;2006年为125.82/平方公里。但市域人口分布密度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人口主要集中在丹江河沿岸和洛南县中南部等地。市区、丹凤县城、洛南县城和山阳县城周边人口分布密度最大。洛南县北部、柞水、镇安县西部以及商南县西南部等地人口分布密度最小。见表2-1

2-1商洛市各县区部分年份人口密度分布表
单位:km2/km2
全市商州洛南丹凤商南
土地面192922672256224382307
194964103696643
195777891077457
1965641361187866
198010616715110367
199012019317011699
1998123200172120100
2006126206176124102

山阳镇安柞水
351434772322
595532
736539
796149
1037559
1176166
1206366
1256467
二、市域人口迁移
受西安市极化效应的影响,商洛市近三年来总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除剩余劳动力向外季节性转移外,也存在人口的向外迁移。商州市各区县人口迁移情况不同年份有所变化,在地域分布上变化也较大。总体来看,乾佑河流域、丹江河流域多以人口迁入为主,洛南、山阳、镇安许多乡镇多以人口迁出为主,全市近年来人口以迁出为主。商南、柞水、镇安等县城连续三年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商南县过风楼镇、镇安县云盖寺镇也连续三年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是近年来商洛市域内的迁入中心,与此同时,像景村镇、石门镇、古城镇、棣花镇等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城镇连续三年迁出人口大于迁入,表明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逐步发生变化,市域内部人口呈现向发展机会较多地区迁移、人口重新分布的现象。具体见图2-12-2和表2-2
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
0
2004
2005
2006
迁入
迁出


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
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柞水县镇安县山阳县
区县名

迁入迁出


2-12-22006年各区县人口机械迁移情况

2-2各乡镇连续三年人口迁移情况简表
迁移情况入大于迁出两年迁入大于迁出
乡镇名
商南城关镇、过风楼镇、党马乡、乾佑、镇安城关镇、云盖寺镇、结子乡城关街道办、刘湾街道办、夜村镇、孝义镇、白杨店镇、沙河子镇、张村镇、杨斜镇、李庙乡、龙王庙乡、寺耳镇、三要镇、龙驹寨镇、铁峪铺镇、花瓶乡、梁家湾镇、白浪镇、山阳城关镇、户家亘镇、下梁、曹坪、青铜关镇、龙胜乡、庙沟乡
两年迁出大于迁入
陈塬街道办、大赵峪街道办、北宽坪镇、黑山镇、上官坊乡、闫村乡、麻池河乡、砚池河乡、金陵寺镇、杨峪河镇、红门河乡、牧护关镇、黑龙口镇、三岔河乡、麻街镇、西荆乡、大荆镇、腰市镇、蒲峪乡、板桥镇、洛南城关镇、灵口镇、上寺店乡、庙台乡、王岭乡、保安镇、四皓乡、洛源镇、商镇、土门镇、峦庄镇、桃坪乡、试马镇、清油河镇、太吉河镇、十里坪镇、青山乡、水沟乡、魏家台乡、白鲁础乡、高坝店镇、申家乡、两岭乡、中村镇、西照川镇、漫川关镇、牛耳川镇、杨地镇、板岩镇、营盘、石瓮、小岭、杏坪、瓦房口、蔡玉窑、茅坪镇、西口回族镇、高峰镇、张家乡、余师乡、
连续三年迁

庙坪乡、景村镇、柏峪寺乡、陈耳镇、石门镇、巡检镇、驾鹿乡、石坡镇、古城镇、寺坡乡、高耀乡、永丰镇、谢湾乡、卫东镇、麻坪镇、棣花镇、武

大于迁入关镇、竹林关镇、寺坪镇、庾岭镇、蔡川镇、留仙坪乡、月日乡、资峪乡、双槽乡、东岭乡、花园乡、毛里岗乡、富水镇、湘河镇、赵川镇、伍竹乡、十里铺乡、葛条乡、王庄乡、长沟镇、银花镇、西泉乡、石佛寺乡、天桥乡、王闫乡、法官乡、延坪乡、南宽坪镇、莲花池乡、黄龙乡、色河铺镇、元子街镇、小河口镇、二峪河乡、风镇、红岩寺、铁厂镇、大坪镇、米梁镇、灵龙乡、西沟乡、回龙镇、柴坪镇、达仁镇、木王镇、杨泗乡、东川镇、庾家湾乡、
两年迁出大于迁入,一年
持平
北赵川乡

三、城乡空间分区布局现状
根据商洛市域城乡人口现状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可将其细分为西安大都市辐射范围内的地区、中心城市商洛市区主要影响区域、城乡网络松散联系区、城乡相对独立区及偏远的乡村地区等五大区域。具体分布范围、区域特点及呈现出的城乡关系如表2-3所示。
2-3市域城乡空间模式现状

区域特点1人口以迁入
中心城市主要影响
为主;2人口密度较大;3村落分布密
城关街道办、陈塬街道办、大赵峪街道办、刘湾街道办、沙河子镇、杨峪河镇、黑山镇、阎村乡、上官坊乡、白杨店镇、孝义镇、张村镇、龙王庙乡、夜村镇
目前中心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和商业服务上,对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度不足。

现状范围
城乡关系
区域度大、距离近
4交通较便捷
在大都市辐射范围内的
1人口以迁出为主2大部分地方
麻池河乡、杨斜镇、金陵寺镇、红门河乡、20世纪发达国家出现的
牧护关镇、黑龙口镇、三岔河乡、麻街镇、这种模式主要经历了两个发西荆乡、大荆镇、蒲峪乡、板桥镇、乾佑
展阶段。首先,城市居住者迁
人口密度较小镇、下梁镇、营盘镇、石瓮镇、小岭镇、移到郊区或者乡村地区,但是3村落分布密
凤凰镇、杏坪镇、红岩寺镇、回龙镇
仍然与城市中心地区保持着

地区度小,距离较

4依托高速公里和省道,交通便捷
工作上的联系。第二,乡村地区的居民变得依赖于城镇的劳动市场。这两个过程都依赖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通达性。
农村地区在满足城市居民娱乐和休闲需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乡关系更多地表现在乡村作为城市居民消费的场所和作为城市地区的开放空间。易成为旅游和第二居所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和居住扩张地区。
1除丹江沿岸人口以迁入为主外,其余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
城乡网络松散联系
2人口密度较大;3交通便利,经济结构多样化;4村落分布密度较大,距离较近
城关镇(洛南)、庙坪乡、景村镇、古城镇、寺坡乡、三要镇、高耀乡、谢湾乡、龙驹寨镇、商镇、棣花镇、武关镇、铁峪铺镇、竹林关镇、土门镇、月日乡、资峪乡、双槽乡、花瓶乡、北赵川乡、岭乡、城关镇商南)富水镇、试马镇、清油河镇、过风楼镇、太吉河镇、梁家湾镇、湘河镇、白浪镇、永丰镇、四皓乡、石门镇、驾鹿乡、达仁镇、云盖寺镇、子乡、柴坪镇、龙胜乡、青铜关镇、高峰镇、西口回族镇、茅坪回族镇、铁厂镇、永乐镇、灵龙乡、黄龙乡、户家塬镇、岩镇、伍竹乡、十里铺乡、色河铺镇、坝店镇、中村镇、银花镇、党马镇、青山乡、麻坪镇、城关镇(山阳)
城乡联系较为松散,城乡关系同中心城市主要影响区域,目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乡村作为城市居民消费的场所和作为城市地区开放空间的特性表现很弱。
1人口以迁出
城乡相对独立
为主2人口密度较
3村落分布密度小,距离较
北宽坪镇、砚池河乡、李庙乡、腰市镇、灵口镇、柏峪寺乡、石坡镇、王岭乡、保安镇、洛源镇、卫东镇、寺坪镇、庾岭镇、蔡川镇、留仙坪乡、花园乡、毛里岗乡、赵川镇、十里坪镇、水沟乡、魏家台乡、白鲁础乡、葛条乡、王庄乡、长沟镇、申家垤乡、两岭乡、西泉乡、西照川镇、
城乡联系较为薄弱,城乡关系主要表现在低等级商品交易和提供低等级服务上。

石佛寺乡、天桥乡、王闫乡、延坪乡、花池乡、牛耳川镇、元子街镇、小河口镇、二峪河乡、曹坪镇、蔡玉窑镇、柴庄乡、马家台乡、九间房乡、丰北河乡、大坪镇、黄家湾乡、庙沟乡、瓦房口乡、张家乡、余师乡、东川镇、米粮镇、杨地镇、南宽坪镇、漫川关镇、法官乡
1人口以迁出为主;2人口密度较小;3缺乏快速通向城市的便利条件;4迁出或长途
偏远的乡村区
工;6未受到破坏的自然,高质量的环境,以及吸引人的景观,形成了接近自然的休闲力;7村落分布密度小,距离远
上寺店乡、庙台乡、寺耳镇、陈耳镇、检镇、峦庄镇、桃坪乡、两河乡、西沟乡、月河乡、关坪河乡、木王镇、杨泗乡

这些地区多位于商洛市域的边缘,周边毗邻区域发展条件也相对较差,人口密度低,城乡联系弱,农村主要作为城市自然资源的供给者。市的发展对这些地方影响薄弱。


四、人口空间集聚和分散的驱动力分析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商洛市呈现出市域人口向市外迁移(长期或季节性)市内人口从偏远的乡村地区向市域其他地区迁移的状况。市域内人口和居民点的空间集聚和分散受多种驱动力的影响,具体见表2-4


2-4商洛市域人口空间集聚和分散的驱动力
驱动力
空间集聚和分散特征
1人口倾向于向提供更多就业、教育、商业服务等机会的市区、县城及旅游景区周边的城镇集中。
经济活动模式的改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
休闲经济逐步发展
4随休闲经济的发展,在距一级客源地城市西安100公里范围的休闲生态农业区内,流动人口和发展机会增多。
1随着乡村人口减少,服务设施数量和等级也随之减少,服务设施在一小部分城镇中心更加集中。寄宿制学校在中心城镇得到建设。
人口剖面的变化
2偏远山区人口逐渐外迁至人口集聚区。人口分布密度的降低,导致一些地区空间分布相对更加分散。
社会变革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1根据环境容量人们主动迁移或被动转移出较差的地方,迁往环境承载
环境可持续发展
力较高的地方。
2山地区受地形、资源限制,空间上分散布局。
农村的居住地类型逐步集中,需求多样化、消费方式多样化。3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从业人数的大幅度减少,非农就业岗位不足,导致年轻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向外迁移。
2有机的或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形成了重要的农村地区市场扩张的小生境,在这些地方也导致人口的集中。
在上述集聚和分散的驱动力作用下,规划期内商洛市人口在进一步向市域外及能提供更多就业、教育、商业服务等机会的市区、县城及旅游景区周边的城镇集中外,在重要的农业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和乡村旅游发展区)也会相对集中,而其它地区会存在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散的趋势。
五、城乡统筹发展思路
整体上讲,商洛市城乡统筹的难点在于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弱的农业发展势头和有限的城镇消纳力之间的矛盾。因此,通过劳务输出,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省内及省外进行有序转移,同时加强为农牧业服务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城镇的吸纳力和辐射力,就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城乡统筹发展基本思路为:分片指导,强化联系、服务便捷、功能完整,参见表2-5。由于商洛市市域城乡关系类型多样,既有与大都市和中

心城市联系紧密的区域,又有相对独立和偏远的乡村地区,加之各类型区集聚和分散的驱动力不同,导致各区发展思路有所差异。
中心城市主要影响区域应加强中心城市对周边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度,扩大中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片区内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该区域近期应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问题,适度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同时协调强劲增长,经济结构改变、建立居住新区等导致的耕地和空地的减少与生态安全、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避免造成对景观的分割以及对居住和环境质量的破坏,保证自由空间和自由空间的功能,以实现对密集空间的缓解作用。文化服务设施如剧院、博物馆、音乐厅、文化中心、图书馆以及休闲设施等,都是地方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为本地人口提供服务,而且日渐成为争夺外来企业和投资者越来越重要的“软”区位因素。因此应加强休闲设施和城市边缘“绿色园区”的购物中心、办公园区、休闲中心和加工销售中心等的建设。
在大都市辐射范围内的地区应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农村文化和绿色农产品等资源特点和许多地方地处西安市100公里范围内的区位特点,改变农村单一农业结构,发展观光、旅游、度假、体验、健身等休闲产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结合,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
城乡网络松散联系区应加强区域内小城镇中心的吸引力,发展高效的交通网络和扩大各种类型的服务。通过超市下乡、超市农家店、流动货车等多种形式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
城乡相对独立区和偏远的乡村区域这一地区居民选择少,机会少,伴随着流动和不安全感。常常处于经济社会变化的钝端应保证居民的日常用品供应和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保护未受到破坏的自然和高质量的环境及吸引人的景观,以形成接近自然的休闲旅游发展潜力,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2-5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主线

分区范围内的地区影响区域
人口导向重点城镇(市)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中心城市的影响
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结合,柞水、红岩寺、牧护关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口、产业、城镇集聚发展,近期现有市区和丹凤县城统筹规划,远期商洛市区、丹凤、山阳、洛南紧密联系区统筹规划

商洛市区、丹凤县城等共享、共建
联系区
重点城镇集聚发展逐步向外迁移
山阳县城、洛南县城、加强重点城镇公共服商南县城等赵川、漫川等
务设施建设通过超市下乡、超市农家店、流动货车等多种形式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

逐步向外迁移木王、三要等流动货车

六、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市域外部输出;
2加快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城镇服务功能,推动农村人口向重点城镇转移;
3建立流动工厂,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乡村,实行农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收入多元化;
4对以保护为主的环境脆弱区应进行资金补偿,以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5加快为农业服务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经济。




四、县域城乡统筹
(一)产业统筹
城乡产业统筹是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通过产业统筹,将城镇地区与乡村的产业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链条,即建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有机的联系。在县域北部、南部地区,主要是建立生态林业基地、果业基地、蔬菜基地、养殖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在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大力发展电力、冶金、机械制造和化工产业,使工业成为提升农业、促进农业和反哺农业的主导产业;工业发展要注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吸纳县域富裕的劳动力资源。(二)空间发展管制
依据县域空间差异、整体发展战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可将县域划分为四大发展管制区域,明确管制区的主要发展方向、管制要求以及发展的政策导向。
1.北部发展管制区:
包括冯塬镇、张家洼乡、赵庄镇、王庄镇、罗家洼乡。本区主要由北部山地和山前冲积洪积扇组成。海拔1272310米,高差较大。北部山体由沙页岩组成,基石分化强烈,土壤侵蚀严重,石砾多,多为非利用草地,生态脆弱,另有团结水库、五一水库,为禁止建设区,以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为主,大力发展果业、牧业、林业,强化苹果基地建设;冯塬镇镇区列为重点发展区,重点建设农副产品贸易园区,加强其引领带动作用;北部壶梯山

自然风光优美,考虑到旅游业的开发,列为限制发展区域;其它除城镇区外,均为禁止建设区域。2.中部发展管制区:
包括城关镇、庄头乡和雷家洼乡。海拔785570米,主要由黄土梁塬组成,塬面平坦,土质良好,其中城关镇交通区位优越,列为重点发展区域,未来的发展是协调好城区与城市郊区的关系,坚持生态导向性发展路线,重点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煤、电、铝等产业的同时注重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与保护。3.东部发展管制区
包括尧头镇、善化乡、安里乡和王庄镇南部部分地区。本区主要由丘陵沟壑,海拔648——380米。丘陵沟壑多分布于尧头等乡镇,包括洛河河谷及其支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列为限制发展区域,本区应该全面治理水土流失,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恢复与保护善生态环境为主;可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但要注重防治矿区环境污染。4.南部发展管制区:
包括韦庄镇、交道镇和寺前镇。本区主要由黄土梁塬与黄土台塬组成,海拔785——470米。该区塬面宽阔平缓,其中韦庄镇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列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好商贸服务和物流小区,发展农业观光,以吸引涉农企业入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交道镇和寺前镇为引导发展区域;其余区域为限制发展区域,发展农业、果业、牧业建设各

类生态农业基地。(三)人口分布引导
按照有利于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有利于人口就业,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总体原则,对县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调整引导。
1.县域北部、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生环境比较脆弱,交通条件相对比较落后,鼓励区内人口向中部、南部地区以及区内城镇区集聚;区内偏远山区、生活条件难以根本改善地区的人口应该逐步向外迁移;位于各类保护区内的人口原则应该逐步向外迁移。
2.根据交通、生产以及生活居住的实际情况,按照完善教育、卫生、文化娱乐设施的要求,适当合并、搬迁小的自然村,适度扩大中心村的人口规模,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3.城镇地区应该不断加强镇区设施建设、非农产业发展,加快政策制度改革,创造一切条件,积极吸引乡村人口进城镇居住、就业、上学。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县域城乡统筹
一、产业统筹
城乡产业统筹是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通过产业统筹,将城镇地区与乡村的产业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链条,即建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有机的联系。在县域北部主要是建立生态林业基地、果业基地、化工工业基地、畜牧养殖基地、旱作农业基地,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特点经济产业区;中部大力发展文物旅游、民营工业、商贸流通业;南部主要是积极发展鲜奶、蔬菜、优质畜牧产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空间管制
空间发展管制是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建立合理城乡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县域发展管制可分为管制空间、空间政策指引两个层面。
(管制空间
依据县域空间差异及其整体发展战略,可将其划分为监督管制区、协调管制区、引导管制区和一般管制区四大管制类型。
1.监督管制区
为县城内的生态敏感区域,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对整个区域生态至关重要。本区为生态保护、恢复区,严格限制建设区域;如果建设,则在建设选址、建设强度等方面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
2.协调管制区
为县城内各乡镇衔接区、城镇边缘区。本区通常为发展比较混乱、设施不完善不衔接区域,未来发展重点是进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协调产业发展方向,共同协调布置环境设施。
3.引导管制区
为县城内产业集聚区。本区内发展管制主要是调控产业发展方向,处理好园区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关系,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一般管制区。为城镇建设区,管制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休闲环境。
(空间政策指引
根据关中地形特点,乾县各分区条件、发展基础、人口分布等因素,将全县分为三大发展区域,实施不同的政策指引。
1.北部综合发展区
该区是乾县重要的石灰石资源区,在保证石灰石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围绕果

品产业化,畜牧养殖,农业等经行综合开发。
2.中部优先发展区
该区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也是交通枢纽。未来应该重点优先发展,以建设城镇密集区、非农产业集中区、人口集聚区为主要目标。建设以生态城镇、生态型工业区,物流集散贸易区为重点。同时,做好重要水源的保护工作。
3.南部农牧发展区
依托杨凌农林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该区应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围绕优质苹果的产业化,以标准示范园建设为基础,发展具规模效益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储藏、深加工,形成全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人口分布引导
按照有利于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有利于人口就业,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总体原则,对县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调整引导。1.县域北部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交通条件相对比较落后,鼓励区内人口向中部平原地区、南部台塬区以及区内城镇区集聚;区内偏远地区、生活条件难以根本改善地区的人口应该逐步向外迁移;位于各类保护区内的人口应该逐步向外迁移。
2.根据交通、生产以及生活居住的实际情况,按照完善教育、卫生、文化娱乐设施的要求,适当合并、搬迁小的自然村,适度扩大中心村的人口规模,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3.城镇地区应该不断加强镇区设施建设、非农产业发展,加快政策制度改革,创造一切条件,积极吸引乡村人口进城镇居住、就业、就学。


6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6.1县域城乡统筹6.1.1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产业带动和项目带动的原则,持循环经济理念,积极体现康乐的特色,特别要体现康乐良好的生态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6.1.2统筹原则
1)注重资源环境保护
协调城镇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发挥区域生态环境优势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加强自然地形、耕地、水系等重要资源要素保护的刚性。
2)强调特色发展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城乡特色的统筹规划,突出民族建筑文化、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及民俗文化,传承历史、保护文化、形成地方特色,根据不同城镇发展条件,确定不同发展重点。
3)协调城镇与乡村的发展
加强城镇对乡村的支持,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有力推动全县经济协调发展。
6.1.3目标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建成全州民营经济示范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农畜产品加工、水电能源等基地,全面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文明开放、环境友好、风景独特的新康乐。重点围绕康乐县产业职能、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

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城乡旅游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这七个方面实现全面的统筹发展。
6.1.4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以资源环境为前提
康乐县域生态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为太子山、莲花山等山脉,苏集河、胭脂河等水系,森林、草地等植被,重点保护“山、水、林、城”的空间格局。首先确定基本农田、河湖湿地生态敏感区、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矿产资源密集地区等资源环境要素,明确各自的空间管制要求,以此作为未来城镇乡村各级居民点空间发展的前提。
2)以差异发展为目标
在县域中心城市—乡镇—村庄等多个发展主体并存的格局下,根据县域资源环境条件和城镇发展条件,将县域北、南、西、东、西南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区域,采取差异化的空间发展模式,使得各级发展主体均能在县域整体的空间发展模式下获得各自发展机遇。
3)以协调布局为核心
通过研究区域整体发展格局,确定合理的县域空间结构,协调北部、南部、西部、东部、西南部地区,在重点发展城镇密集区、高度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同时,强化西南部和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形成城乡互补的生态格局和市域协调的空间格局,为县域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以设施提升为抓手
通过研究有康乐地方特色的分层分类的设施配置标准,完善覆盖城乡的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加强中心城区对农村的支援力度,全面提升乡村地区各类设施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公共设施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平等享有社会福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539a86d4d8d15abe234e52.html

《城乡统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