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Word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
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问焉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答案】1A
2)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解析】【分析】(1A.均为喜欢;B.名词,道理/整理;C.说/认为;D.助词,不译/代词,他们。故选A
2)该句翻译为(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据此可知等于己者是句子的主语,接着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是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句子太长可以将他们分开来看。故断句为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张,喜欢学习的人,不以为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为耻,向他们提问是为了求得正确的意见,因此这也是提高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A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
【附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就不能提出疑难,不就不选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2阅读与理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蒙乃始就学________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故事。【答案】1)推托;于是;经过;重新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3B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如,乃:于是。古今异义词,更:重新。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

3B.错误,应该是从侧面,而不是正面。故选B故答案为:推托;于是;经过;重新;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但微颔之________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以钱覆其口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尔安敢轻吾射!
3)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答案】1)射箭的技艺;点头;斜着眼看;盖
2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②“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3C
【解析】【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是指射箭的技艺是名词用如动词,点头的意思。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句中的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尔(你)、安(怎么)、轻(轻视)几个词是赋分点。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据此,最符合题意的是C故答案为:射箭的技艺;点头;斜着眼看;盖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②“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C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抓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和辨析。【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

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比:副词,接连地。一旦:一天。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莫知之一句中的意思是没有,不B.“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的意思是愿意
C.“一旦而马价十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涨了十倍D.“伯乐乃还而视之一句中是表示顺承的连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看马时的仔细。B.卖骏马者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C.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家,不加分析地崇拜。【答案】1B2A
【解析】【分析】(1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的意思是希望。故B错误,选B
2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对马的不舍,反复的看,从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看出伯乐的动作神态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故A错误,选A故答案为:B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的意思是希望不是愿意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从这一动作神态看出伯乐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附参考译文】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5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与画线句中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B.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杞人忧天》)C.槕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D.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2)下列句子中水陆草木之花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陋室铭》)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翻译:苔藓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翻译:一位讲学家为寺庙搭建帐篷,听闻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物理学的原理。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翻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爱莲说》)翻译: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莲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4)下面对诗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C.《爱莲说》通过赞颂莲花、菊花、牡丹花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D.木兰集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既有劳作不已的勤、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也有女扮男装的智、征战沙场的勇。

【答案】1A2D3B4C
【解析】【分析】(1“zhuò”A项,“zhuò”B项,“chú”C项,“zhào”D项,“sháo”;故选A
2水陆草木之花中的是助词,的意思;A项,之: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之:代词,它;C项,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D项,之:助词,的;故选D3B项,物理古义是事物的原理,故选B
4C项,《爱莲说》通过赞颂莲花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人格,从而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故选C故答案为:ADB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能力。尤其是古汉语中有些古音异读的字要注意。本题考查学生对的用法掌握能力。D项中的作做助词用,与例句用法相同。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B项,物理古义是事物的原理不是物理学故翻译错误。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以及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爱莲说》通过赞颂莲花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人格,从而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而不是通过赞颂莲花、菊花、牡丹花的品格来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附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6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兄弟争雁
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昔:以前,昔日。烹:烧煮。燔(fán):烤。讼(sòng):裁决。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已而:后来,不久1)试着翻译下面句子。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答案】1)后来再去找雁,雁已在空中飞得很远了。
2)要想成功或实现理想,就要学会把握时机。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
【解析】【分析】(1)本题中应落实索(寻找)的翻译。
2)阅读文章,本文记叙了兄弟二人看见大雁,不能抓住时机射雁,却争论怎样吃雁,结果大雁飞走了。说明做事情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或告诉我们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一事无成。故答案为:后来再去找雁,雁已在空中飞得很远了。
要想成功或实现理想,就要学会把握时机。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本题重点字是索(寻找)的翻译。解题时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把握文章的要点。解答启示类试题时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本文给人的启示:要想成功或实现理想,就要学会把握时机。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附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对兄弟看见大雁,准备拉弓射他,说:雁要煮着吃。他的弟弟争说:鹅适合煮,飞的雁应该烤。最后长者出了主意。长者让两个人各分一半,一半煮,一半烤。结果,当兄弟两准备射大雁时,大雁早就飞走了。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分宁:地名。主簿:官名。委:抛弃,扔弃。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用三条“/”线给下面语句断句。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1A
2)逵///辩。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解析】【分析】(1)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案件。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囚犯/囚禁。C离开/距离。D:判刑/研究。
2)本题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
3)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王逵明白的道理是: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故答案为:A
///辩。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道理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的道理。【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陋室铭》的文体是________,《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调素琴________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亭亭净植________
3)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
4莲,花之君子者也。如果请你从《爱莲说》中选择一个四言或六言的句子代表莲的君子之风,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5)表述志向和情操时,作者没有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的比较含蓄,这种写法是什么?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铭;周敦颐
2)调弄;亲近而不庄重;形体,躯体;耸立的样子
3)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原文语句来答亦可)
4)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没有沾染污秽,正如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示例2中通外直,写出了莲中间通达、外形笔直的特点,正如君子正直不阿、通达事理。

5)托物言志,《陋室铭》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3)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陋室铭》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

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从《爱莲说》中选择一个四言或六言的句子代表莲的君子之风。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均可。示例: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正如君子美名远播、自尊自爱。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正如君子谦逊、刚直、公正、纯洁、清誉。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与作者情感。托物言志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故答案为:1、铭;周敦颐
调弄;亲近而不庄重;形体,躯体;耸立的样子
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原文语句来答亦可)
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没有沾染污秽,正如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托物言志,《陋室铭》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此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在抓住答题要点的同时,还要做到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的理解能力。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附参考译文】甲: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

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的喧闹,没有批阅案卷的劳苦。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乙: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9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
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饶鲁:南宋著名理学家。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直:正直、刚直。黜,降职或罢免,这里指落第。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2)解释下列句中加词语的意思。
后从父之浮梁(________志益笃(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2)去,到……去;专一,坚定
3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
4)读书的方法很多种,吕蒙只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汪克宽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我们读书的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

这句话的大意是:克宽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做动词用,去,到……去。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乃:于是,就。句读:断句。专勤:刻苦专心的程度。异:不同。凡儿:一般的儿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
4【甲】文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吕蒙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乙】文根据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可知汪克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由此可知读书的方法很多种,我们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读书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故答案为: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去,到……去;专一,坚定
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
读书的方法很多种,吕蒙只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汪克宽昼夜诵习,专勤异凡。我们读书的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谦词:下官、窃、寡人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疑问词:何、孰、安、胡等;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所获启示的能力。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到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答案。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
【注】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焦:细瘦干枯。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湮于沙上________转转不已________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答案】1)埋(埋没);停(停止);来(来到);像(类似)2C
3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4)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解析】【分析】(1是本文重点掌握的词解释为埋没古今异义,停止

古汉语中的重点词语解释为来到古汉语中的重点词语解释为类似2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南岐”“其水”“凡饮之者三个名词,通读全句,可以判断这三个词作主语,一共三句话,分别断在其水”“凡饮之者前。故选C。(3)本题应理解为应理解为怎么应理解为,本句是被动句;句注意应理解为这样应理解为哪里应理解为除去
4)甲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直接揭示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的道理;乙文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可以看出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的道理。故答案为:埋(埋没)停(停止);来(来到);像(类似)。C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

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11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B.竟不可得竟:竟然C.转转不已已:停止D.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
2)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C.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答案】1B

2A3D
【解析】【分析】(1B项的解释有误,在这里是最终的意思。
2尔辈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探求的意思,物理事物的道理,故选A
3D项有误,作者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讲述寻找石兽的几种思路。故答案为:BA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注释】泰山北斗:像群山拱卫着泰山,像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比喻对某人的极度尊崇、敬仰。詈():辱骂,责骂。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归故里归:________
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欲: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3)吕公后悔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归:回,回到;欲:想,想着,打算2)这就是因为发善心而做错事的一个例子啊。
3)原因:因为心存善念而没有追究醉后辱骂他的人,从而导致这个人越发嚣张,继续为恶,最终犯了死罪。
启示:宽容待人可能会姑息养奸行善时,要考虑后果,避免好心办坏事【解析】【分析】(1归故里翻译为回到故里意思是回,回到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翻译为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意思是想,想要
2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句中意思是因为在这里是“……的例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文中吕公因为心存善念当初没有和醉汉计较,从而导致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所以吕公很后悔。至于启示,我们结合文章内容来谈即可。文中的吕公当初的目的是想做件好事,没想到却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告诫我们做事要考虑后果,别以善心而行恶事。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归:回,回到欲:想,想着,打算这就是因为发善心而做错事的一个例子啊。
原因:因为心存善念而没有追究醉后辱骂他的人,从而导致这个人越发嚣张,继续为恶,最终犯了死罪。启示:宽容待人可能会姑息养奸行善时,要考虑后果,避免好心办坏事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回到故里,海内外的人都十分景仰尊重他,就像是群山拱卫着泰山。偏偏有一乡下人喝醉酒后大骂文懿公,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用人说:这个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计较。。吕公就关了门,不理睬他。一年后,这个人触犯死罪入狱,文懿公才后悔说:假使当初稍微和他计较,送去官府责问,施以小小的惩罚,可以给他很大的警戒。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反而养成他的恶行,而陷入犯罪的地步。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一个例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6cc30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d.html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