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7-04 08:53: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

主题:描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明丽的阳光下,诗人从黄鹤楼上眺望对岸。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城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生机盎然。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答: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诗人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4、试比较文中两个“空”字的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百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主题: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1.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总体:这一联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为千古名句。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描绘景色: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3.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示例一: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二: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三:意境美。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充满意境美。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赏析

主题:描绘了乘船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分析“随”“入”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写出了江水在平原上奔腾,水天相接,好像流进了碧空一般的壮丽之景。

2、赏析尾联。

答:无限爱恋我的故乡山水,情意深深送我万里行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送的主体是故乡山水,生动含蓄地表达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和不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赏析

主题: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抒发了作者的喜悦、闲适之情。

1、展开想象和联想,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黄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子是春的使者,不知是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赏析。

答:“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大自然带来的活力。

“几处”照应“早莺”,“谁家”照应“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地写出了浅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

达标练习题

第一首:《野望 》的练习题

一、填空:

1、东皋薄暮望,

2 ,猎马带禽归。

3、树树皆秋色,

4、相顾无相识,

5、描写了秋天的色彩缤纷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之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交代了诗人观赏地点,刻画了孤独徘徊身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一副动态的、充满生机的秋景。

9、《野望》的作者 朝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

二、阅读理解:

1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

字统领全文。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7、7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三、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第二首:《黄鹤楼》

一、默写诗句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 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翻译全诗:

三、填空

1.本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 ,本诗选自

2.“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5. 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6.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

7.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

8.本诗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9.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

10.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11.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3. 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

D.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6.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五、理解作答: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使至塞上》

1.此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诗人。(2分)

2._____ 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2分)

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 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5.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 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3分)

8.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2分)

第四首:《渡荆门送别》

一、填空

1、作者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 ,与杜甫并称“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渡荆门送别》中展开奇特大胆的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了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_”。

二、简答

1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

2、颔联中的“随”字用的很好,请说说这个字的妙处。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三、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3、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五首:《钱塘湖春行》

1、填空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

2)、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是:“ ,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5)、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内容赏析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

3、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 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 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10、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1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2、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 )之情。尤其是(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第一首:《野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略)

二、阅读理解

12(略)

3、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6、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7、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

三、选择题答案:(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第二首:《黄鹤楼》参考答案:

二、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三、填空

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6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9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四、1D、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应该改成: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

2A

3 A选项应该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

4C

5B

6C

五、

1.“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第三首:《使至塞上》参考答案

1.王维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4.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5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 人名。)

6.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 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7.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8.“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 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第四首:《渡荆门送别》参考答案

一、1、李白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李杜

2江入大荒流

3、云生结海楼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怜

二、1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4、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三、D C A

第五首:《钱塘湖春行》答案:

一、(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赏析

1、“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乎与岸齐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芽的情形。

2、绿杨阴里白沙堤

3、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4、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

5、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

6、“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啄”字,生动地描绘出小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写活了。

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生机。

8、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9、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10、略

11C

12、喜悦 行不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f32a3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8.html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