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吟诵 微讲解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歌行吟诵微讲解《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题目是《定风波》。
大仲马说人生就是不断遭受挫折与追求希望。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人好像都摆脱不了一句咒语,那就是:从来文章憎命达,自古才命两相妨。才高过人,但命途不济的文人大家知道有哪些?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他们有的屡试不第、有的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有的空有一身抱负却无用武之地。但有一个人他面对人生磨难却显得与众不同,他泰然处之,他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一再学习。
当他从京城被贬杭州时,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从杭州被贬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当他从黄州被贬惠州时,他仍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他从惠州被贬到儋州时,他依旧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个人就是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轼。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一首他的词,去感受他在面对逆境时的那份豁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词是怎么吟唱的吧。(播放《定风波》吟唱)
听了刚才的吟唱,大家眼前是否浮现出一个豁达胸襟和超然心境的苏轼呢?
词人与友人在行路途中遇到了大雨,友人为了躲雨而狼狈不堪,只有作者坦然面对,天晴后写下了这首词。
上阕第一句写雨势非常大,风穿过树林、雨打在树叶之上发出响声,词人说“莫听”,就是说不要听风雨的声音,风雨并不吓人,而是自己吓唬自己,“何妨”领起下一句,说尽管雨大,莫不如一边唱歌吟诗,一边在雨中慢慢行走。这两句表面写诗人道中遇雨置风雨于不顾、吟笑徐行的镇定态度,实际上暗示苏轼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竹杖芒鞋”是作者现在的装束,写词人脚穿芒鞋手持竹杖雨中前行的情景,隐喻作者闲散江湖;“轻胜马”三字传达出从容之意,这“马”,隐喻作者奔波官场。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谁怕”二字诙谐可爱,值得玩味,相对于“众人”的狼狈,苏轼在风雨中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的“风雨”既是指自然风雨,又是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作者面对自然风雨随意而安、泰然自若、也是其面对人生风雨随缘自适、心境恬静、超凡脱俗的心态的写照。
下阕中,“料峭”寒厉的春风吹得醒酒的词人微微觉得有些冷了,此时天已放晴,阳光迎着词人从山头斜照下来。这里的“料峭春风”指人生的逆境,政治风雨;“山头斜照”指人生的希望。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

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苏轼始终认为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看看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的旅途,安然回去,既没有风雨,也不是晴天。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而一“归”字,突出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这是一种宁静和旷达。他从来就没有像其他隐士一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姜全德
201811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984fdc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2d.html

《歌行吟诵 微讲解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