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5-09 11:36: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一、 创设气氛,激发创造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气氛。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教师要求学生用摘选重点句的方法概括段意,一位学生提出怀疑意见说:“用重点句作段意,有的恰当,但有的句子偏长,不简练。”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理,教师立即表扬了他。紧接着安排了几个段落让学生讨论,如何把较长的重点句提炼成简要的语句作为段意。有的学生从重点句中提出关键词语,把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起来作为段意;有的学生把重点句改造一番,变作自己的话作为段意。教师表扬了学生的独创精神。又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位学生提出:“课文的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有两个自然段是描写沿途的景色,而写洞内的双龙时,却仅用两句话带过。我认为这样安排是没有紧紧围绕中心来写。”这个意见,虽然提得突然,出乎教师意料,却是很有价值的。教师既肯定了这个学生不迷信课本的表现,表扬了他的创造性思维,又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激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一次讲完《将相和》,我开始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我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时,我正准备结束课,突然,又有一名同学举手,我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同学们露出惊讶地目光,我忍不住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辞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中,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整个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同学们听了他的回答,也都表示赞同,我及时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可贵的,你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里十分高兴。不仅调动了发言学生,也带动了全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巧设问题,鼓励质疑问难。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可抓住“纹丝不动”这一重点词语设疑: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 邱少云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是什么力量使邱少云做到“纹丝不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又如《白杨》一课的教学,当学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个关键句时,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根据句子试着提出几个‘为什么’。”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到新疆工作?”“为什么爸爸要带我们到新疆?”“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树?”这些颇有质量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由果溯因,引导逆向思维。

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阶段。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从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是互为因果,具有双重性和可逆性,因此,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如《捞铁牛》第四自然段,叙述铁牛往上拔的过程和能拔起来的道理,这一自然段中句子的结构十分严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后找出每句话中的有关动词和形容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采用逆向推理法,抓住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一点的向上拔”作为教学的突破口,逆序剖析文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循着逆向思路进行思考:铁牛为什么能向上拔?船身为什么会向上浮?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铁牛能够向上拔是由于船身向上浮,船身向上浮是由于泥沙被铲掉了。最后,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从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又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井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在石头上撞伤了”等等。这一部分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让小羊生活下来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五、开展课外活动,开拓知识领域。

对于一些知识性强、操作性强或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文,如果光凭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且不知所云。因为这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缺乏那些体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激发思维,才能有想法,有创新。以我们要开展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如建立阅读课教室,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工厂、矿山等。

《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这之前让学生自己数星星。一方面可以增添情趣,另外也会在实践中获得一些生活的点滴体验。这样在课堂里对张衡数星星的体验,学生就会有一定的认同或异议,然后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描述一下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就会不同而且真真切切。

六、 运用比较,启发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可通过引导比较,充分发挥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把高度的注意力注入到一个系列的认识活动中,从中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教学《凡卡》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作结尾?”学生纷纷发言:“因为凡卡的信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清地址,爷爷是收不到的,只有在梦里才能和爷爷团聚。”“用梦作结尾,说明了凡卡要回到爷爷身边只是一个梦,永远也实现不了。”“用梦作结尾,突出凡卡命运的悲惨,揭示了旧俄时代社会的黑暗。”“用梦作结尾,十分含蓄,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然后又让学生比一比,看哪种说法最正确。又如教学《跳水》一文,提出:“不要孩子跳水行不行?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孩子?”让学生发表意见,再进行比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9d58c50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5.html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